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5章 司毒谋假传圣旨 因愚孝扶苏自尽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第二日,赵高胡亥携御书玉玺复暗访李斯。

三人于内室密议,私启御书细细观之,后由李斯执笔,仿始皇帝口吻假书一封,另立胡亥为太子,率百官归京治丧,赵高用玺,而后蜜蜡封印。

诏书成,三人已后背汗透。

谋朝篡位,自古死罪,此事若是传出,三族夷平,鸡犬屠尽。

李斯将长公子御书再次反复细看,最终长叹一声,将其于烛火上点燃。

“事成矣”

胡亥手捧假诏,喜若癫狂。赵高长吐一口气,以袖拭汗,唯有李斯脸色戚然,目视御书慢慢化作灰烬,最终脸色复归于平静,对胡亥拱手曰:“大事已成五分,余事该如何处置,还请太子示下。”

胡亥一愣,曰:“因何只成五分传位诏书既有,当即刻归京为父皇治丧,而后登基,大事定也。”

李斯与赵高互看一眼,脸上皆有异样。

胡亥不解,曰:“孤言错乎”

赵高干笑曰:“太子所说自然不错,然光有立储诏书,并不稳妥,毕竟陛下有二十余位公子,而太子殿下最为年幼,从长序而言,公子为太子必引人猜疑,太子自忖手持诏书归京,众公子便心服口服乎”

胡亥顿时脸色大变,急曰:“当如此,还请老师与丞相赐教,不然谋逆之事泄露,孤当死也。”

李斯摆手,正色曰:“太子无需害怕,臣言事成五分,非是京师众公子不服,只要老臣归京宣示诏书,众公子必无多疑,臣所虑者,唯长公子耳。”

赵高点头附议:“丞相所言不差,长公子于情于理本该继承大统,况其监军上郡,有蒙恬辅佐,手握三十万大军,如若长公子不服,太子危矣。”

胡亥顿时惊恐,一把抓住赵高胳膊嚎曰:“老师救我,长兄若起兵相逼,孤必死无疑。”

赵高安抚胡亥几句,而后对李斯拱手,曰:“事已至此,丞相以为该如何处置,方能化险为夷,不然,事恐有变,如若败露,你我油烹车裂都不为过,必三族尽夷也。”

李斯脸皮微微抽搐,捻须沉吟片刻后曰:“长公子虽刚毅勇武,然自幼习儒家学问,忠孝可嘉,世人称颂,如若要化解此事,只可用谋,不可用强,攻心可也,不然恐后果难料。”

赵高颔首:“丞相所言甚是有理,还请详说,高必鼎力相助。”

李斯手指案上假诏与玉玺曰:“此事当如此,另制御书赐长公子,以陛下之令,赐死。”

赵高一愣,俄而抚掌笑曰:“丞相大才,此事必成。”

胡亥惊恐尚存,脸色复又呆滞,茫然曰:“丞相如何能知,长兄得御书即死也。”

赵高笑曰:“太子有所不知,长公子虽然刚毅,然却忠孝,陛下重法,常论三纲,父子、君臣、夫妻皆遵纲纪,长公子尚不知陛下已经驾崩,御书至,必信以为真,然却又不敢复议,如此只能以死明志矣。”

胡亥细细一想顿时恍然大悟。

李斯此策果真狠毒,就算是胡亥自己,若是不知始皇帝已死,接到这样一册赐死御书,只怕也会惊恐自尽,别无他想。

计策已定,三人复密议细节,由赵高执笔,又炮制一份御书,内曰:

“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秏,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蒙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书成,三人反复研读共论无误,然后用玺封印。

李斯曰:“虽然书成,然想成功,还需觅胆大心细之人传令,切莫走漏风声。”

赵高捧御书曰:“丞相放心,高为宦官久矣,经手御书不知几许,岂会出错,况陛下崩驾,所知唯我三人与几位宦官太医,百官随从尽皆不知,传令之人亦不知就里,长公子更不疑有他。”

李斯点头,曰:“还是谨慎为上”

胡亥附曰:“孤府上有客卿徒末,勇而有谋,陛下曾赞之,遣其前往赐书,当无虞也。”

赵高李斯相视片刻一起拱手曰:“遵太子令。”

胡亥大喜,握赵高李斯手曰:“二位爱卿放心,徒末定成,他日孤登基当皇帝,必不怠慢二位功劳。”

李斯赵高皆府身下拜曰:“为太子效力,臣之幸也”

胡亥得意忘形,笑曰:“得二位爱卿相助,何尝大事不成也。”

事关谋逆篡位,赵高李斯自然事事谨慎小心,然胡亥门客徒末,非是等闲之辈,熟读韬略,剑术出众,始皇帝时常召众公子考校学问武功,胡亥总能出彩,颇让始皇帝赏识,要不然巡游天下,也不会独带胡亥一人。

胡亥能如此得宠,徒末功不可没,赵高李斯亦有所闻。

眼下事关机密,遣不熟之人传令,不若让胡亥门客亲往,仔细叮嘱,事成可期。

于是三人再次商量一番,赵高胡亥携伪诏离去,安排人贲书急奔上郡,李斯则召集百官兵将,传令继续西行。

时值八月,虽然已经仲秋时节,然天气依旧炎热,始皇帝遗体置于棺椁輼车之中,然已经开始慢慢腐烂,沿途散发出臭气。

为掩尸臭,李斯与赵高计议,令人沿途购买一些鱼虾置于輼车之中,官员奴仆禁军也不疑有他,毕竟随行马车数百辆,携带吃穿用度之物堆积如山,每日鱼肉消耗便无计其数,一辆载鱼虾之輼车,诸人司空见惯。

巡游队伍离开太原郡,一路迤逦前行继续向北,。

而此时,胡亥客卿徒末,携伪诏已至上郡大营。

扶苏被始皇帝发配边关监军数年,除开每年始皇帝生辰之外很少归京,与始皇帝也少有书信来往,突然听闻始皇帝巡游途中遣使者赐书,顿时又惊又喜。

然听使者宣读诏书之后,扶苏却瞬间如五雷轰顶。

陪同领旨的大将军蒙恬也同样惊恐呆滞。

他自始皇帝登基次年领兵镇守西北边塞,转眼已过十余年,这些年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筑长城,修关隘,监降卒,御匈胡,四年前更是领兵收复河南,拓地千里,置县数十,因功封爵靖武侯,增食邑千户,如今正是大秦战功赫赫之将,名声直追王翦王贲父子二人,更何况始皇帝屡次下诏勉励嘉奖北军,蒙毅也正厉兵秣马积蓄力量,准备图谋河北辽东匈胡,以靖西北万里边疆。

然而今日,始皇帝突然遣使臣前来,指其与扶苏数条罪状,另赐剑自裁,这让他如何能信。

面对始皇帝御书斥责,扶苏嚎啕大哭,伏地面咸阳三拜九叩,泣曰:“陛下罪臣赐死,臣自当以死谢罪,以后恐不得身前尽孝,今日拜别,望父皇保重。”

拜罢,扶苏提剑直奔内室,唤妻儿叮嘱之后就欲自尽,蒙恬紧随而入将其拦下,夺其剑掷地曰:“公子切莫糊涂,今陛下巡游在外,未立太子,使臣领三十万将士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还请遣人向陛下复请求证,若当真如此,再死不迟也。”

二人于房中议,使者徒末于门外反复催促,并高声曰:“陛下令死,公子与将军何迟也,欲抗命乎”

扶苏内心挣扎,最终泣曰:“父亲赐死,身为人子岂能违令,御书你我皆验视无误,玉玺封印皆全,定然是陛下旨意,复请又有何意,将军勿要劝我,今扶苏死,尽孝也”

言罢,扶苏整衣取剑,横颈自刎,血溅尘土,妻子伏地恸哭。

蒙恬茫然无助,门外徒末听房间哭嚎声起,脸色瞬间松弛,命随行军吏入,见扶苏已卒,大喜,遂逼蒙恬曰:“公子既死,将军何以不尊上令耶”

蒙恬怒曰:“蒙氏三代忠良,本侯受陛下令,镇守边关十余年,未尝懈怠误国,何罪之有,即便要死,除非陛下当面,某也好死个明白。”

徒末咬牙拔剑欲杀,蒙恬亦拔剑相向,徒末虽勇武,然不敢抗衡蒙恬,随行军吏也皆恐蒙恬,具不敢上前。

此时,诸多将士闻讯而来,将营房包围,有将怒斥曰:“靖武侯忠肝义胆,戍边报国,何罪有之你等冒杀忠良,我等岂能袖手旁观。”

众将激奋,势不可挡,军吏皆惶恐而退,徒末见状心下大骇,高举御书呼曰:“上谕在此,尔等敢抗命乎,某使者也,上赐死,谁敢不从。”

众将皆戚然不惧,徒末视蒙恬曰:“公不赴死,蒙氏三族危矣。”

蒙恬瞬间脸色大变,弃剑扬天长叹曰:“既如此,臣请就戮”

此时数千将士聚于外,人人愤怒,吼声如潮,徒末焉敢动手,令军吏将蒙恬绑缚欲行,然众将士皆不让行,有将指徒末斥曰:“今使者奉御书赐将军死,蹊跷甚多,为将军安危计,请监将军于阳周,否则吾等与汝同死。”

“同死”将士齐声高呼。

徒末骇不附体,情知若不退让,今日便是死期,无奈令军吏将蒙恬监于阳周,又令李斯舍人为护军,遂归去复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03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