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章 觅仙草出海受挫 始皇帝病死沙丘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引: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

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

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

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氏载秦女,楼船几时回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自文王起兵,武王伐纣,立大周,创礼乐,封诸侯,尊王攘夷以固国本,忽忽已过八百年。

初时,诸侯用力,天子勤奋,百姓安居乐业,遂偃武修文,马放南山,天下太平。

然乾坤应变,人心弗古,诸侯睹天子威仪,竞相效仿,遂群雄争霸,兄弟阋墙,刀兵相向,礼崩乐坏。

及三家分晋,田齐代姜,大周已名存实亡,诸侯目无天子,竞相称王,逐鹿中原欲问鼎天下。

后百余年间,诸侯攻伐,战火纷争,赧王五十九年,秦破王都,降天子为周公,至此周灭,百余诸侯亦只剩秦、齐、楚、魏、赵、韩、燕七国矣。

及至秦王政继位,年方十三,然素有长志,诛嫪毐,逐权臣,用贤士,张法度,重战功,奋五世余烈,驱虎狼之师,十年收并六国,华夏终得一统。

天下既定,秦王政自认功盖三皇,德兼五帝,遂取三皇之皇,五帝之帝,于咸阳登基称始皇帝,取李斯之策,废分封,置郡县,筑边城,制陵寝,修交通,书同文,车同轨,统货币,重法绳,意图将大秦国祚延续万世。

六国虽灭,然民心未定,始皇帝遂效仿周天子巡游天下,于诸多名山勒石记功,颂秦德、罪六国、明律令、正风俗,意图收天下之心,又受方士蛊惑,遍天下寻觅仙草,并出海求取灵药,以图长生不死。

然天下间,何尝有不死之人耶

天道若此,非凡人所能相抗也,帝王也慨莫能外

后诗仙亦喟然叹之。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岁首,始皇帝第五次巡游天下。

数万兵马奴仆相随,车马仪仗无数,旌旗连绵不绝,浩浩荡荡离京师咸阳,南出武关,顺驰道一路过南阳,渡长江,游云梦、登苍梧、祭会稽,越浙江,沿东海乘船而上,一路餐风露宿,历经风雨,春二月,抵达琅琊。

琅琊位于东海之滨,时常能见山岳光影现于海中,当地人语,此乃上古失落海外之瀛洲、方丈、蓬莱三座神山,上有不死仙草,东海之民深信不疑,燕齐大量方士常年聚于琅琊附近,齐国数代君王也曾派遣使臣方士出海寻找,然终不可得。

数年前,始皇帝第一次东巡,齐国方士徐福韩终等上书始皇帝,请造船出海,寻觅神山取回仙草,始皇帝大喜,命工匠于东海造大海船出海。

然出海之事一波三折,东海无垠,烟波茫茫,神山也无迹可寻,始皇帝先后两次巡游东海,船队皆未成功。

此次前来,始皇帝依旧抱有极大奢望,然召当地官员方士问及,才知徐福早在去岁便已经返回,依旧无功,如今藏于崂山,不敢前来相见。

始皇帝虽然震怒,然仍旧赦免徐福,让人将其寻来细问缘由,徐福及随行方士船工皆言海中有巨蛟拦路,船不得过,于是始皇帝命工匠建造巨弩置于海船之上,后亲自乘船操弩,往复于东海寻觅十数日,在之罘外海十里射杀数头海中巨兽。

巨蛟既除,徐福再无托词,或又言神山具实,然神语仙草不可轻与,要童男童女三千为祭,另并五谷百工。

始皇帝一一应允,令琅琊官员招募三千童男童女,另备五谷数船,百工数百,一并赋予徐福带走。

船队离去,始皇帝于东海停留月余,日日登山顶眺望东海深处,然只见海涛翻滚,船队一去无踪,杳无音讯。

眼看夏日到来,天气日渐炎热,东海也时常狂风暴雨,继续等待无果,随行官员皆纷纷进言,劝始皇帝暂且离开琅琊,待徐福率领船队归来,如有收获,必然会将不死仙草送往京师。

始皇帝无奈应允,拔营启行,乘船入渤海巡游燕地。

六月,天气炎热焦躁,始皇帝身体不适,巡游队伍西返,及至平原津,已经无法乘车,不得不暂停西归,移居沙丘行宫修养治疗。

消息传开,沿途百姓甚至随行奴仆军卒,私下皆言始皇帝将死,言语传及始皇帝耳中,始皇帝大怒,令斩言死者数十人,曰再有言死者,诛三族。

始皇帝虽恶言死,然却自知命不长久,但心念长生,时于昏迷中念及神山仙草,照顾起居的宫女宦官皆不敢扰。

七月,始皇帝沉珂日甚,时常数日水米不进,药汤难咽,御医万般医治却并无好转,李斯等随行百官更是忧虑,但却又束手无策。

如若是寻常君王,生老病死也无妨,然始皇帝自登基始,一直未曾立下太子。

虽有嫡长之礼,然君王传承,非是民间世族一般简单,不得始皇帝立储谕令,无人可名正言顺继承大统,更何况始皇帝有二十余子。

然此时此地,始皇帝病重却无立储之书,文武百官更是惶然无助,不知一旦始皇帝崩驾该如何处置。

就在百官焦虑难耐之时,昏迷数日的始皇帝突然大叫一声灵药至矣,并霍然坐起,戚然独坐床榻许久之后,命召随行禁军统领王离。

少时,王离披甲大步入宫,见始皇帝康复,大喜,跪于榻前拜曰:“陛下召臣有何吩咐”

始皇帝命贴身宦官取来兵策虎符,并与王离曰:“今朕封你为大将军,掌虎符,节制关中十万禁军,不可懈怠误事”

王离大喜,捧虎符伏拜泣曰:“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始皇帝微微点头,待王离离去,又召赵高前来,令扶苏将兵权交于蒙恬,速归京师治丧。

诏书拟定交于始皇帝御览无误之后封印,始皇帝将诏书交于赵高曰:“卿随朕多年,稳妥持重,朕自知命不久矣,速速安排信使将此书送去上郡交于长公子手中,万不可怠慢”

“喏,臣定速办”赵高领旨退出寝宫。

始皇帝突然清醒,似有病愈之兆,百官皆喜极而泣,于行辕中奔走相告。

然赵高知晓,始皇帝性命恐在旦夕之间,因而面对手上这份已经行玺的御书纠结不已,沉思许久之后,竟然将其藏匿不发。

如他所料,始皇帝短暂清醒便很快再次陷入昏迷,李斯候于寝宫外殿,来去踱步焦虑不安。

不久,太医令自寝宫出,李斯见之,疾步上前低声询问:“陛下若何”

太医令神情恍惚,曰:“陛下已无药石可医,还请丞相尽快安排后事。”

李斯一听如五雷轰顶,一把揪住太医令袖袍急曰:“却不得活归咸阳乎”

太医令泣曰:“臣何敢欺瞒丞相,陛下今日苏醒,实乃回光返照之象,恐命在旦夕也。”

李斯顿时骨软腿酥脸色大变,喘息许久之后定神曰:“此言太医令切莫外传,不然恐大祸临头”

太医令答曰:“丞相放心,臣定然不会胡言乱语,然下天气炎热,陛下一旦殡天,遗体不能久放,须尽快准备返归京师治丧。”

李斯自然明白,低声叮嘱太医令一番,又让几位内侍宦官驱散寝宫宫女仆奴仆,言陛下病重,受不得惊扰,除太医之外,无陛下相召,无人得进入寝宫。

至于静候宫外的文武百官,太医令也遵李斯叮嘱,言陛下病情已然好转,再过一两日就能乘车,不过陛下还需静养,不许打扰。

百官闻言皆无怀疑,行宫内外顿时欢呼震天。

一切布置妥当,李斯感觉头昏眼花眼前发黑。

李斯眼下年逾七旬,比之始皇帝要年长许多,纵观朝堂,他既是帝王之下第一人,又是首屈一指之长者。

陪同天子巡游虽是莫大殊荣,但对李斯而言,却是一项要命苦差。

十月寒冬出发,眼下已然七月入秋,在外巡游已近一年。

万里颠簸餐风露宿,就算是贵为丞相,也照样苦不堪言,更何况他如此老迈之身。

然从当初楚国一区区仓吏到如今成为权倾朝野之大秦丞相,李斯对于人心事故烂熟于心,尤其对于朝堂倾轧和帝王传承更是洞若观火。

当初始皇帝继秦王位,秦国乱象横生,王族公室同室操戈,甚至导致长安君成蟜叛国出逃,继位之后更是被吕不韦与太后架空权势,不得亲政。

冠礼之日,嫪毐谋反,始皇帝亲提宝剑领百余将士与叛军血战雍都,历腥风血雨才真正坐稳江山。

而后始皇帝逐权臣,纳良策,用贤士,修兵戈,大秦国势日盛,十年扫平六国,终有眼下一统天下之势,无人胆敢抗衡。

始皇帝本春秋鼎盛,然却崩驾于外,这让李斯恐慌不已,仿若有泰山压顶。

最让他担心的之事,乃是储君。

国不可一日无君。

然始皇帝崩驾并未留下立储诏书。

一旦始皇帝崩驾消息传出,诸多太子定然皆会蠢蠢欲动,竞相争夺皇帝之位,如若皇室内乱,六国遗贵亦不会放过此千载难逢之大好机会,定然推波助澜暗中作乱。

始皇帝在时,威势滔天,然巡游途中仍旧数次遇刺,博浪沙更是差点儿车毁人亡,另还有人假陨石之名造谣始皇帝死而地分,可见六国之地反秦之心不死,如今始皇帝驾崩消息走漏,定然更加混乱。

李斯辅佐始皇帝一手缔造了大秦,自然不许其发生任何变故。

果然,半日之后,始皇帝已经气若游丝几不可闻。

又一日之后,七月丙寅日中,太医令入宫诊断之后暗报李斯,始皇帝气绝,已然驾崩。

李斯伤痛欲绝,然却不敢有任何异样,只令百官和禁军仆从收拾车马仪仗,准备启程回归咸阳。

随行百官皆以为始皇帝病愈,顿时欢呼雀跃,整个行宫忙乱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75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