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6章 攻陈县义军受挫 为复仇张耳施计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义军虽声势浩大,也有数百辆战车和不少弓箭,然却并无真正能征善战之将,亦无精锐悍不畏死之兵,加之城外沟渠阻挡,义军不得不负石背土填埋,城上则弓弩齐发不断射杀,你来我往战事胶着,一日之间义军接连数次冲锋全都无功而返,反而折损千人,战马战车也损失无数。

及至天黑,义军不不得收兵,退至一里开外扎营修整。

接下来两日,起义大军进攻不息,数万大军日夜相继,潮水般攻打陈县,然却毫无建树,折损反而更多,而重大的伤亡也导致军心开始动摇涣散。

及至第三日傍晚,陈胜指挥诸将还欲再次冲锋,却被吴广拦下,曰:“将军,今日天色已晚,加之死伤无数,还请暂罢攻城。”

有裨将亦抱拳曰:“陈县城墙太高,眼下我等并无合适攻城器械,还需从长计议,强行进攻恐死伤更多。”

诸多将校纷纷亦附和。

陈胜心有不甘,问堂下诸多幕僚:“我等欲伐关中,推翻暴秦,然区区陈县尚不能下,何能成大事也”

众人皆默然,或摇头或叹气。

这里所有人不久之前尚皆为平民,自跟随陈胜吴广二人起义,从攻打蕲县开始,一路县城皆望风披靡一战而下,甚至有些地方官员直接弃城而逃,民众自发打开城门迎接义军。

常言顺水行船,一日千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顺风仗打习惯了,众人便自以为天下之城皆都如此,但不想陈县却成了硬骨头,每天数次强攻皆无功而返,反而损兵折将无数,这让众将领都感到惴惴不安起来,甚至有人开始感到害怕,这两日暗中逃散的义军亦有数千。

当初攻下蕲县,众人凭血气之勇就想攻入关中甚至推翻暴秦,然直到此时,陈胜吴广与众人才开始明白,大秦虽不得民心,然亦并非一堆散沙触之即倒。

而陈县这种大郡治所,亦不是此前望风而定的小城小邑,城高粮足,兵多将广,郡丞蔡仲既懂兵法又得人心,非是城乡小吏,对他们这些从未历经过大型攻城战的义军来说,要想攻破陈县困难重重,如若拖的时间太久,四周郡县必前来救援,到时莫说军心动摇,恐怕就能不能活都是未知之数。

眼下义军在陈县城下碰的头破血流,陈胜吴广与诸将谋士皆都束手无策。

思虑之中有人提议,可转去攻打阳翟,占颍川郡。

但另有谋士反对,颍川乃属魏地,如今陈王打着复楚之名,却去攻魏地,恐让人非议,何况要击关中,无论颍川还是陈郡,皆要攻破才行,不然义军终会腹背受敌。

堂下一群文士吵吵嚷嚷,一群武将则垂头丧气,陈胜无奈,只能令众人散去。

城外义军进攻受阻,情绪低落,然城内这两日却与之截然相反,百姓将士皆兴奋激动无比。

外界盛传贼军势大,半月连下数城,无人敢与之一战,初闻郡守县令皆逃,城内富户百姓具都惊恐无助,将士也士气低落,郡丞蔡仲号召诸将及百姓奋力抵抗,虽然成功说服众人,然城内气氛依旧惶恐不安,然接连三日交战下来,城外看似声势浩大的义军反而折损严重,县城却安然无恙。

如此以来,城内军民顿时士气高涨。

二世虽然残暴,然兴亡苦难,承受者多为平民,对于有近十余万人口,四周沃野千里,粮食富足的郡治都城来说,陈县百姓远没有到无法活命地步,更没有被逼迫到不反就会死的绝望境地,故此对于响应义军造反,城内虽然也有苗头,然却并不强烈。

如今看义军受阻气势低沉,城内一些尚有反意的底层贫民似乎也绝了造反之心,反而开始全力支持蔡仲守城。

蔡仲这几日也很激动。

他亦不曾想到,声势浩大的反贼竟然真的被他挡在了县城之外,而且接连三日毫无寸功。

反贼看似人多,然却是乌合之众,只要民心可用,他自忖能够坚守至少月余,只等援军一到,到时内外夹击反贼必败无疑。

然而世事难料,成败亦在旦夕之间。

城内有小吏,为里监门,本名张耳,乃大梁人氏,魏国名士,昔日魏国尚存时为信陵君门客,曾任外黄县令。

张耳有一刎颈之交好友,名曰陈馀,同为大梁人氏,从小既习儒术,性情直爽,在魏国亦有名气。

张耳与陈馀二人结识并相熟,结为刎颈之交,故此形影相随,秦灭魏后,始皇帝听闻二人皆魏国名士,令悬赏捉拿,张耳千金,陈馀五百金,二人于是结伴逃至陈县,从此隐姓埋名于此。

二人因是通缉之身,故在陈县一直小心翼翼,从不敢泄露姓名和身份,只要大秦一日不倒,两人身上的通缉令便一日不会撤去,而两人亦只能一生隐姓埋名不敢以真面目示人。

陈胜吴广起兵造反,旬日之间便汇聚近十万人,眼下更是将陈县围困的水泄不通。

二人本就对大秦充满怨念,闻义军到来,甚至郡守都已逃走,便忍不住密聚相庆,自以为陈县也会顷刻而下,二人也便能够恢复名声自由,甚至开始商议反秦复魏之事。

然不曾想,在蔡仲的带领抵抗下,义军竟然接连三日进攻受挫,且死伤惨重,而城内却气势高涨,这让二人有些气馁,亦有些焦虑。

这日晚,酉时宵禁之后,张耳领几位民夫巡守里门,暗中找陈馀商量,曰:“陈胜义军受阻,接连三日不下,如此久拖下去,恐难成事也。”

陈馀颓然叹曰:“何尝不是,陈胜吴广,平民也,因暴雨失期恐死罪,故借鬼神之力蛊惑戍卒杀官造反,虽然今日势大,然并不通军法,更不懂政治,属下也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接连三日攻城受挫,只怕会转攻他处”

张耳默然点头,曰:“亦或军心散失,就此四分五裂。”

陈馀喟然叹之,曰:“大秦灭六国而独尊,但却行残酷法术治国,二世登基更是变本加厉,我等隐姓埋名于此苟且偷生,本欲乘此机会得以解脱,然陈胜吴广竟然不能成事,奈何,奈何”

二人四目相对,脸色皆是颓然和无奈。

然二人学问渊博,且又来历不凡,心思眼光自然不同,片刻之后,张耳沉声曰:“为今之计,须让义军攻破陈县,我等才有机会复仇,此机千载难逢,一旦错过恐难再来。”

陈馀点头曰:“张兄所言不错,然何以让其成事耶”

张耳与陈馀耳边附耳低语几句,陈馀听完连连点头,且惊且喜,曰:“此计若成,陈县必破,然你我恐有危险,稍有闪失便会丢命也。”

张耳咬牙曰:“欲成大事,岂能瞻前顾后,不过仅凭你我太过冒险,最好另有内应。”

陈馀沉吟片刻曰:“如今郡守不在,将卒皆尊郡丞蔡仲令,我与长史武臣相熟,其每酒酣,言语对时政多有不满,不若你我暗中前去拜访试探一二。”

张耳曰善,于是二人则趁夜色至武臣家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091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