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10章 奸臣屠杀诸公子 公主殒命化血泥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胡亥满脸惊骇,赵高却是脸色淡然,曰:

“唯有如此,陛下才可高枕无忧,如若陛下心慈手软,则只能长居京师,时时警惕,否则一旦离京,必生祸乱也,如若被哪位公子成功,封闭四关,而陛下又巡游在外,身边只有随行禁军仆从,后果可想而知,如若有人泄露当初矫诏谋逆之事,则陛下与臣皆死无葬身之地也”

胡亥内心激荡,双手握拳剧烈颤抖,苍白的脸颊上冷汗涔涔而下,良久,终于深吸一口气,双目狰狞发恨曰:“矫诏之事唯丞相与你我知晓,当不会泄露,但老师所言不错,唯有如此,朕才能高枕无忧,此事交由老师去做,千万不要出错”

赵高栽赃李斯不曾,略有遗憾,拱手曰:“臣遵旨,这便回京师准备,保证将诸公子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离开曲江苑,赵高持谕令乘车直奔咸阳,进城之后,也不通知李斯与三公九卿等文武百官,指挥郎中令下辖值守皇城四门之朗将和羽林卫,径直闯入皇宫诸公子府邸拿人,一时间京师震动,满城百姓尽皆哗然,百官勋贵更是惶然不知所措

李斯正于府衙办公,忽闻军吏奏报,怒不可遏,令人驱车直奔皇宫,却被羽林卫阻挡在外,言郎中令正奉上谕办差,所有人不得干涉。

此时,皇宫之内已经乱成一团,诸公子尚不知大祸临头,有人质疑,有人反抗,有人破口大骂,但羽林将士不予丝毫辩解反抗机会,悉数捉拿押送至郎中府衙囚禁。

李斯气急无奈,急联络冯去疾等一干三公九卿商议,欲面见天子询问究竟,然天子尚在数十里外的上林曲江苑。

待文武百官出城奔上林之时,居于京师的十余位公子已被尽皆捉拿,赵高也不与众公子辩护反抗机会,连同家眷亲属皆被押送之咸阳西市,直接罗织罪名以妄议天子之罪全部斩杀,一时间人头滚滚,血水浇地,数万市民无不惊恐,哭嚎之声震天。

李斯等百官至曲江苑面见胡亥,却被宦官阻挡,言陛下身体欠安,正在休息,李斯等人无奈折返,欲找赵高理论,然却闻众公子已经被杀,等众人赶到西市之时,只见到满地尸首和血水,共计十二位公子已经殒命,冤魂消散。

百官勋贵皆魂不附体,李斯亦神情悲戚扬天长叹,赵高动手如此之快,让他无力回天,不过听闻尚有将闾昆弟三位公子逃出京师,另尚有数位公子封于关中驻地巡视农耕和监军,由此驱车直奔郎中府。

赵高此时正在安排下属朗和羽林卫出城抓捕将闾兄弟和其他公子,得知李斯前来,急速分派遣散众属臣,这才正冠整衣于大堂接待。

李斯等待焦虑,见赵高,疾步上前怒斥曰:“郎中令何意,为何要如此狠毒行事,日后有何面目见先帝耶”

赵高脸色淡然,振衣落座,曰:“丞相又何必明知故问,此乃上意,不然与高百个胆子也不敢做如此大逆不道之事,请先入座消消气。”

李斯一时气结,愤而落座,曰:“既是上意,然众公子何罪之有,你我皆是两朝老臣,又同辅陛下登基,陛下年幼心智不熟,思虑或有不周,我等就要劝谏,如此大事,你为何不进谏劝说,反而乱杀无辜。”

赵高阴恻恻一笑,挥手屏退左右,曰:“丞相真以为众公子无辜哉”

李斯愤然点头,曰:“自然,斯虽知陛下所想,然诸公子早已臣服,并无任何他念,就算陛下有所忌惮,以巡视之名徙之远地可也,怎能手足相残,眼下京师百姓惊乱,百官惶恐,如此乱杀无辜,岂不令天下人心寒。”

赵高沉默许久,直视李斯曰:“丞相莫非忘了自己的身份”

李斯一愣,曰:“斯乃大秦丞相,食君禄,奉君事,只此而已。”

赵高点头曰:“丞相既然知道,那又何必纠结此事,你我皆是陛下重臣,自然一切要以陛下江山社稷为重,余者当置之度外,陛下能够登基,你我皆有大功,然也有大害,陛下所虑者,乃当日之事泄露,一旦走漏风声,丞相以为诸公子依旧臣服乎”

李斯一愣,愤然曰:“矫诏之事仅你我陛下三人知晓,如何会泄露,斯既然置身其中,又焉能自毁前程。”

赵高点头,曰:“高同样如此,然隔墙有耳,丞相焉能保证某日如你我眼下闲语不会走漏,另丞相方才也说,陛下尚且年幼,思虑步骤,如若从陛下口中传出,又当如何”

李斯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脸色瞬间难看至极。

他虽不喜赵高为人,然赵高贴身服侍两朝皇帝,对于宫中之事自然比他熟悉,他也相信赵高不会泄露,但对胡亥是真的没有何把握。

毕竟胡亥在始皇帝一众儿子当中最小,心性亦最差,辅佐胡亥当太子,李斯也是被形势所迫,然而等到胡亥登基之后,他才发现胡亥是真的非为人君之选,简直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而且整日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纵情淫乱声色,身边皆是一群溜须拍马的宦官小人,赵高所说,的确真有可能。

想到这里,李斯只能无奈叹息一声,曰:“老夫亦有此担心,然陛下深居宫内,不思理政,如今又长居上林苑,斯就算有心然却无力,陛下身边之人太过杂乱,又日日酒宴歌舞,酒醉之余难免口误,着实有隐患,如若消息当真走漏,天下必乱也。”

赵高正色曰:“高与丞相同心同念,亦时常小心提醒,然此非长久之计,高不得不将一些心腹宦官安排于陛下身边照顾,以策应周全。”

李斯闻言沉吟许久,微微点头曰:“郎中令有心了,如此的确安稳许多。”

赵高心中奸笑,却脸色如旧,曰:“就算如此,但依旧不够稳妥,高以为,若想陛下江山稳固,你我高枕无忧,尚需雷霆之力才能永绝后患。”

李斯一愣,曰:“郎中令何意”

赵高曰:“那便是高今日所行之事。”

李斯惊惧而起,目视赵高怒曰:“今日之事,是你撺掇陛下”

赵高也起身整衣,微微拱手曰:“非是撺掇,乃是规劝耳”

见李斯愤怒惊惧模样,赵高冷笑,又曰:“丞相不要忘记,你我陛下三人,皆是一船之客,一旦倾覆,无人可以幸免,你要明白,陛下坐稳江山,你我才能保荣华富贵,如若出事,你我身为先帝遗臣,又是矫诏主谋,必然人死诛灭,丞相莫非忘乎,长公子之死,便是丞相假诏御书,若要论罪责,丞相为首,而丞相为百官之长,又是陛下最为倚重之臣,若要推脱罪责,高可以赖在丞相头上,言被你逼迫尔。”

“你”

李斯气急攻心不能言语,银发巨颤脸色潮红,一口老血涌上喉头,瞬间感觉满口血腥之气。

赵高笑曰:“丞相无须如此恼怒,杀诸公子以绝后患,实乃高为你我前程,非是高对丞相有任何心思,高今日开诚布公,只是让丞相明白,此事并非独为高一人,与丞相亦大有裨益。”

李斯全然无语,呆愣当场。

此时他脑海天人混战,思绪乱作一团。

赵高之言彻底击溃他心中残存的最后一丝对先帝之义,虽心有不甘,亦无言以对。

赵高情知李斯已然接受现实,因此不再多言,拱手曰:“高眼下要事在身,便不陪丞相久坐,待此事完结,你我再聊不迟。”

李斯沉默许久,最终脸色灰败长叹,曰:“即便如此,也须徐徐图之,岂能用如此血腥手段,先帝在时,对你我视若肱骨,先帝如今刚去,尸骨未寒便害其诸子,是为不忠不义,岂为人臣哉。”

赵高森然曰:“今你我皆为陛下之臣,非为先帝之臣,丞相莫要弄错。”

李斯再度哑然,潸然泪下面骊山一躬至地,哽咽曰:“先帝,臣等不忠不义,日后定无颜相见也,今不求先帝宽恕罪过,只求大秦江山万世长存,一飨先帝恩义也。”

赵高目露讥讽之色,告罪转身而去,独留李斯于大堂垂泪嗟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1767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