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8章 蒙氏兄弟双受难 废政事李斯难谏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御史曲宫至代郡,于监牢之中见蒙毅,传御书问罪曰:“先帝欲立太子,公却百般阻挠,丞相谓之不忠也,罪当灭族,陛下不忍,仅赐一人死,公可认罪”

蒙毅此时早已醒悟被奸人所害,答曰:“若某不在帝心,何以为官,若某不明太子所能,则太子何以得宠,独随先帝巡游,太子相较诸公子,相差不可道里计,吾何疑哉先帝欲立太子,积虑数年,某何德何能敢谗言阻挠事已至此,某不求苟活,免得坏先帝名声,只求死的清白。”

曲宫不敢言。

蒙毅又曰:“夫顺成全者,道之所贵也,刑杀者,道之所卒也。昔者秦穆公杀三良而死,罚百里奚不当其罪也,故立号曰缪,昭襄王杀武安君白起,楚平王杀伍奢,吴王夫差杀伍子胥,此四君者,皆为大错,为天下人非之,以其君为不明,后史书载之传于诸侯。故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於无辜。汝既奉诏前来问罪,心中自明,又何必咄咄逼人”

曲宫无言以对,然情知皇帝心思,临行亦有郎中令赵高暗受机宜,情知蒙毅必死,因此叹曰:“吾知公被陷害,然天命难违,今日既送公上路罢”

蒙毅无惧,引颈就戮,死于代郡。

蒙毅死讯传至京师,百官惊惧,蒙氏三代忠良,贵为上卿,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京师百姓亦议论纷纷。

赵高虽喜,然蒙恬尚在,因担心蒙恬他日为蒙毅复仇,于是又进宫见胡亥,曰:“陛下,蒙恬尚囚于阳周,边关诸将皆敬之,长此以往恐军营哗变,是为大患也。”

胡亥曰:“爱卿言之有理,如之奈何”

赵高曰:“蒙氏既不忠陛下,何不杀之。”

胡亥犹豫,曰:“蒙恬为国侯,功劳甚大,亦无过错,杀之军心必乱,朕欲放还,何如”

赵高心头一紧,急曰:“陛下万万不可,今蒙毅已死,蒙恬必怀恨在心,且其与扶苏交厚,共聚军营戍边十余年,扶苏妻子今皆在阳周,如若蒙恬起兵为长公子复仇,关中危矣。”

胡亥一下醒悟,紧张点头曰:“确有其理。”

赵高进曰:“蒙恬虽有功,然毕竟是先帝之臣,其心叵测,杀之以绝后患,陛下且勿心慈手软”

胡亥思虑片刻,咬牙点头曰:“合当如此。”

于是,数日后,御史又至阳周,于监牢见蒙恬,曰:“君违抗天令,过错太甚,而蒙毅重罪受戮,连累你亦死也。”

蒙恬自知难逃一死,叹曰:“蒙氏先辈入秦,至今已累功三世,今臣将兵三十万北御匈胡,虽陷囹圄,其势足以背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亦不忘先主之恩也。”

“昔周成王初立,未离襁褓,周公旦负王上朝,卒定天下。及成王病重,公旦自断其指以沉於河,曰:王尚年幼无知,是旦代为执政,如有错,旦愿受惩罚。乃书而藏之记府,可谓信矣。及王能治国,有奸臣馋陷公旦谋反。王大怒,周公旦逃奔楚国。成王观於记府,得周公旦沉书,乃醒悟涕曰:孰谓周公旦欲为乱乎遂杀奸臣迎周公旦归京。故周书曰:纳众意方能为贤君。”

言及此处,蒙恬垂泪泣曰:“蒙氏一族世无二心,今却遭如此大难,是必有孽臣逆乱,宦官专权也。夫成王失而复振则周昌;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而不悔,身死则国亡。臣本以为过而能改,谏而可觉也。兼听则明,上圣之法也。凡臣之言,非以求免罪,将以谏而死,原陛下为万民思,而从正道也。”

御史听罢默然许久,唏嘘曰:“臣奉诏处置将军,不敢将此话回复陛下。”

蒙恬喟然叹息曰:“吾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

良久,又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至辽东,掘山修城万余里,必然绝断地脉,坏华夏根基,此乃恬之罪也。”

言罢,蒙恬取毒药服之,遂卒。

可怜蒙氏三代事秦,几多忠臣良将,传至兄弟二人,皆位极人臣忠心耿耿,然却双双死于奸臣之手,岂不令人嗟叹乎

蒙恬死讯传开,戍边将士皆都心寒,然却敢怒不敢言,旬日之间,便有数百人逃脱不知去向,甚至有监军故意纵脱六国降卒与刑徒,以此发泄心中不满,诸将更是内心惴惴,深恐受及连累,边关军务随之懈怠。

京师勋贵官员越发惶恐,行事皆战战兢兢,至于赵高,闻之喜不自胜,费时数月,他终将蒙氏铲除,从此朝廷少一大敌。

而自从杀蒙毅蒙恬之后,胡亥发现官员及诸公子,似乎对他敬畏更甚,因此也变得越发骄纵,甚至开始体味到杀人乐趣,故杀心日重,在赵高谗言之下,接连罗织罪名,先后杀掉十数位不敬之勋贵官员。

一时间京师人心惶惶,辞官之人络绎不绝,就连许多商贾都开始逃离咸阳,远走他方避祸。

而赵高却对此毫不在意,不停在京师培植和安插党羽,而胡亥却丝毫不知,日日沉沦于酒宴歌舞,夜夜笙歌纵情生色,丝毫不关心民间疾苦,朝政更是荒废,时常数日都不临朝议政,若有奏书送至宫内,直接交于赵高处置,甚至有时直接让嫔妃宦官随意批奏发还。

各府衙官员看到这些不知所云的批奏,全都不知所措,只能纷纷报于李斯面前,李斯便不得不一次次进宫找胡亥进谏,望其精心理政,不可懈怠,凡此种种之语,胡亥听之闻之,却全然不理,当李斯面与嫔妃宫女行欢淫乐不说,一次还笑曰:“丞相何忙哉,与朕同乐耳”

李斯气急欲喷老血,只能拂袖而去。

一次两次也罢,如此三番五次,就连胡亥都开始厌倦烦躁,干脆深居皇宫闭门不出,接连数次李斯进宫劝谏,皆被宦官阻挡在宫外,曰陛下正在养病云云,而李斯却能听见宫中传来胡亥与嫔妃歌姬歌舞淫乐之声,然赵高来见,宦官却即刻笑脸放行,李斯见之,亦只能望而兴叹,甚至开始后悔当初矫诏辅佐胡亥篡位之念,如若是长公子扶苏继承大统,他相信断然不会成为眼前这般昏聩君王。

然自酿苦果,只能自咽,眼下断无再复来之机,扶苏已死,蒙恬亦死,胡亥天子威势日显,再有赵高这等谄媚妄上却手握大权之辈整日蛊惑,李斯感觉在朝堂掣肘日重,渐有力不从心之感。

转眼至春一月,天气日暖。

历经数十万刑徒数月修建,始皇帝地宫封闭,开始封土和掩埋陪葬兵马武士人俑及殉葬器物。

一日,监军章邯来报,始皇帝陵寝地宫已成,胡亥听闻后十分喜悦,令仪仗出城,浩浩荡荡渡渭水至骊山观礼。

此时关中,已然满眼春色,农田青绿,河滩花开,垂柳如烟,草色如茵,实乃无限美景。

胡亥历经一冬在皇宫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之后,本有些兴意阑珊,突然出城看到如此江山美景,顿时心情舒畅,观礼结束之后仍旧不想回宫,于是令仪仗去上林别宫曲江苑。

曲江苑,地处渭南,长安东南。

始皇帝灭六国,徙天下富豪十二万户至咸阳,并于渭南建诸庙与章台、上林两处别宫,三年前,始皇帝以咸阳宫陈旧狭小,令李斯于渭南建朝宫,并修前殿阿房。

李斯从辅佐始皇帝统一天下废分封置郡县就可知其野心,而始皇帝登基称帝,心性日涨,故此君臣二人心意相合,意图在渭南建一座史无前例之宫城,如此才符合大秦如今之国势,亦才能显赫皇帝之威仪,此为阿房宫之由来也。

李斯规划,阿房宫复压渭南,合紫微星象,东西南北广数百里,宫殿数百,别苑数十,建成之后渭南至骊山,皆在其中,广纳八水,实乃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国都。

然始皇帝虽然有心,但六国之地不宁,始皇帝虽重法律民,奢制陵寝,但也并不算糊涂君王,大量民力用之于驰道、驿道、栈道、边城、水利等诸多治国根本,因此阿旁宫修建进度缓慢,直至始皇帝崩驾,仍旧只完成数座宫殿雏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40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