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9章 二世续建阿旁宫 赵高再献恶毒计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曲江苑,位于曲水畔,乃人工掘地为池,取曲水回环之意,此处风景优美,山水相依,加之春色无边,因此为休养身心之地,始皇帝每年都会来此常住数月。

胡亥至曲江别苑,顿时心旷神怡,召嫔妃歌姬饮宴作乐,不思归京理政,如此数日之后,忽心有感慨,召赵高曰:

“上林如此开阔,盛景无双,实乃福地也,比之咸阳皇宫舒适百倍,昔日先帝于渭南欲制朝宫,但今只完前殿阿房,朕欲续建,以报先帝之德,爱卿以为如何”

赵高曰:“合当如此,此亦能显陛下恭孝,世人更敬陛下也。”

二世大喜,抚赵高肩背曰:“果真只有爱卿懂朕也。”

随即召李斯等文武百官,于曲江苑下令,从全国招募工匠民夫,另徙刑徒三十万扩修阿房。

治粟内史齐宕奏曰:“陛下,前徙刑徒二十万修先帝陵寝,还需数年完工,每年消耗粮食数百万石,今又徙三十万制阿房,恐京师粮食短缺,还请三思”

右相冯去疾出列奏曰:“臣附议,阿房规模浩大,非一日之功,恐逾旬年,臣以为并非急用,可等先帝陵寝完工再修不迟。”

诸多大臣躬身附议:“请陛下三思。”

胡亥修阿房,本为自己享乐之用,又显恭孝之心,然见如此多官员反对,遂心中不乐,拂袖曰:

“关中,膏腴之地也,又称天府之国,昔日先帝灭六国,耗费粮食无计其数,未见你等言缺粮,今日朕只为完成先帝遗愿,你等便推三阻四,何意也”

百官皆不敢言。

胡亥又曰:“京师粮仓积粟如山,另关中尚有陈留、熬、霸、栎阳四仓,积粟各不下百万石,即便有所短缺,中原诸郡皆盛产粮食,运之关中可解,尔等欺朕不通国政耶”

太仓令赵定不得不出列奏曰:“陛下所言有理,然及战时,必先储备粮草经年,且沿途布置妥当方才出兵,然今数十万刑徒工匠聚于京师,累逾数年,粮食每日不可或缺,不然恐引发骚乱,若要转运数百万石粮食至关中,须无数车马舟船,亦耗费大量民力,一年两年或能坚持,时日太久,民必大乱也”

胡亥虽然不学无术,并无治国本领,但若如此明白之话也听不懂,则便是智障了,不过眼下他骑虎难下,如若就此作罢,恐引人议之不孝,因此怒曰:“如此小事亦推三阻四,朕要你等何用,来人,罢太仓令赵定官爵,逐出京师。”

御史随即应诺,引军吏将太仓令赵定拖出大殿。

一时间,百官噤若寒蝉,曲江苑落针可闻。

然罢去太仓令,亦无法解决粮食短缺,胡亥亦知,若粮食不够,他纵有万般孝心,这阿旁宫也无法修建,于是凝神沉思许久曰:

“关中粮田无数,然民只缴税五成,如若再征五成,必解此危,传朕令,京师百里之民,从今日始不得食粟,凡地有所产,皆征之”

内史腾急出列奏曰:“陛下不可,关中乃我大秦根基,京师更是重心所在,如若粮食悉数征收,民何以活命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另图它策。”

胡亥曰:“内史令可有良策”

内史腾一时语结,虽然二世之法不善,然他亦束手无策。

赵高此时在旁曰:“关中,膏腴之地也,所产非只有粟稻,秋粮尚有菽,地间尚有野菜,况且陛下也并非永世征收,不过是为尽孝心迫不得已罢了,或三年五年之后便复归如旧,一旦阿房宫建成,陛下可下令减征税粮补偿,有何不可”

顿时有十余赵高党羽附和,齐曰:“陛下实有经天纬地之才,此策大善,臣等以为,京师百姓不仅无怨,反而感念陛下仁孝之情,必踊跃竟从献粮也。”

胡亥大悦,环视众臣曰:“卿等皆如此认为”

赵高谄媚拱手,笑曰:“实乃善策”

胡亥起身畅笑,抚掌曰:“朕亦如此以为,传朕令,速行之”

李斯与冯去疾等相视无言,终不得不心中叹息拱手应诺。

待众臣退,胡亥得意语众宦官嫔妃曰:“朕非只喜吃喝玩乐,实有治国本领,只需一策便能安天下,看日后谁敢再背后言朕荒废朝政。”

众宦官嫔妃齐贺,复置酒歌舞,饮宴照旧。

是日,令出,京师百姓皆怨声载道,税吏驱禁军于京师百里乡邑广搜粮食,凡有藏匿不出者皆下狱治罪,一时间监牢人满为患,京师四野乱作一团。

胡亥犹自不觉,于曲江苑日日饮酒作乐,纵情淫乱不问百姓死活。

而朝廷令至四方郡县,大量刑徒工匠成群结队汇聚而来,渭南地界数百里人声鼎沸,掘地取土,筑窑烧砖,另数万人于武功陈留之野伐木,顺渭水放至京师,一时间渭河两岸积木如山,烟火弥漫。

胡亥整日车马载嫔妃宫女游于上林苑,睹如此盛况,自以为德被苍生,于是更加得意,为加快皇陵与阿房宫修建,接连传令加紧搜刮粮食并督促工期,于是大量监吏军卒来往驰骋渭南,呵斥鞭挞刑徒工匠,一时间惨叫呼号声响彻渭南,短短不过十数日,便已有数百人伤残或致死,皆被送至始皇帝陵寝四周弃于殉葬坑中。

至于朝政,胡亥亦不闻不问,悉数交于李斯与赵高等人,几欲忘记朝政是何物。

忽忽又近月而过,春色日浓,胡亥又开始厌倦,这日忽心有不爽,召赵高曰:“如今春暖花开,东南必更繁华,朕欲效仿先帝巡游天下,爱卿以为如何”

赵高答曰:“天子巡游,实乃古礼,先帝也不过效仿周天子罢了,今陛下威加四海,德被九州,若只幸关中,外郡之民岂无怨乎,行之可也。”

胡亥大喜,笑曰:“还是爱卿懂朕,朕若出巡,当如何”

赵高曰:“天子巡游,自有旧例,先帝曾五巡天下,百官皆熟规制,陛下只需召百官行令即可,臣等自然安排妥当。”

胡亥瞬间心动,欲召百官商议,赵高忽曰:“陛下且慢”

胡亥愕然,曰:“爱卿何故拦朕”

赵高挥手屏退左右宦官仆从,这才正色曰:“臣并非阻拦陛下巡游,而是眼下京师隐患重重,一旦陛下离京,恐不得归也”

胡亥脸色大变,怒曰:“郎中令何意耶”

赵高拱手,曰:“陛下息怒,臣非危言耸听,陛下当知储君之位如何得来,眼下虽已登大宝,然民间猜疑甚众,勋贵官员与诸公子并不服帖,如若陛下贸然离京巡游,一旦有人质疑陛下得位不正,京师定然生乱,诸公子各有势力,姻亲非富即贵,与朝中官员勋贵盘根错节,若是有人蛊惑谋逆,京师危矣”

胡亥一听瞬间脸色苍白。

他虽然花天酒地纵情生色,看似天子威势日显,然京师风言风语并非就完全不知,而他也一直不敢和诸多兄弟姐妹来往,生怕因怯露出马脚。

何况自从矫诏杀长兄扶苏之后,他亦知诸多公子对其心有怨愤,如若不是有李斯这位权相鼎力辅佐,光凭赵高这个不通国政的宦官,恐怕早就有人造反。

自古帝王之家储君之争就异常残酷惨烈,更何况如今大秦皇帝为天下共主,权势地位早已超脱诸侯,比之周天子更显赫百倍,无人可以抵抗这个位置的诱惑。

想到此处,胡亥顿时浑身发寒,一把抓住赵高的胳膊急曰:“如之奈何,难道朕此生不得离京乎”

赵高微微摇头,轻言安抚曰:“臣既说起,定然已有良策,只要陛下照准,则不仅京师从此无忧,大秦也再无人可威胁陛下。”

胡亥大喜,深深一躬礼曰:“还请老师教我。”

赵高颔首笑曰:“陛下可曾记得,两月前召臣入宫奏对时臣说过的话。”

胡亥仔细回想许久,茫然曰:“朕每日繁忙,两月前的事如何还记得。”

赵高脸皮微微抽搐,轻叹一声曰:“当日陛下询问臣如何才能做一个只需吃喝玩乐的自在帝王,臣劝陛下要重用典刑,清除先帝故臣,培植亲信,陛下此前做的都很好,自从杀了蒙氏兄弟,百官勋贵及诸公子对陛下越发敬畏,京师也很快安定,但如此还不够,陛下要想长保皇帝位,除非无一人可与陛下相争。”

胡亥一愣,曰:“朕如何才能做到”

赵高肃然曰:“自然是杀光诸公子,只要先帝诸子皆死,则再无人可威胁陛下”

胡亥猛吸一口凉气,双目圆睁看着赵高,满脸尽是骇然之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91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