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6章 遭馋陷蒙毅受罪 归咸阳胡亥登基

书名:秦汉演义 作者:牧尘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10:40

八月下旬,巡游队伍至九原郡。

徒末归,报于胡亥前,曰扶苏已死,蒙恬监于阳周。

胡亥大喜,急召李斯赵高商议,二人听闻事成,心下大定。

扶苏既死,事已成八分。

蒙恬虽然未死,然已无关大局。

蒙氏功勋卓著,为大秦统一六国立下汗马功劳。

蒙恬蒙毅兄弟更是始皇帝左膀右臂,蒙恬封靖武侯,领三十万大军镇守西北,蒙毅拜上卿,任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乃是大秦两位当朝重臣。

因为蒙氏身份显赫,加之三代忠良,胡亥也十分信任,因此打算释放蒙恬,刚好此时替始皇帝在外祭祀名山的蒙毅归来,这让胡亥更加心动。

不过消息很快便传入赵高耳中。

赵高与蒙毅素有仇怨,当初赵高犯罪,始皇帝让蒙毅调查审讯,后蒙毅认定赵高重罪,依法判死刑。然始皇帝念及赵高功劳,便饶其罪,只是克扣俸禄和惩罚一些金钱。

赵高从此对蒙毅恨之入骨,想要整治蒙毅,然却因为身份地位相差太甚,无从下手。

此次蒙毅归来,赵高感觉时机已到,因此密见胡亥曰:“先帝在时,曾数次提及陛下天资聪慧,敏而好学,礼贤下士有君子之风,可为太子,然蒙毅却屡屡上谏阻止,可见其对陛下并不信任,也不认为陛下有治国贤能,如今陛下已是大秦天子,蒙毅这种不忠之徒岂可重用,依臣愚见,不若杀之以绝后患。”

胡亥眼下还只是太子,而且还是矫诏的假太子,但赵高谄媚妄上,还未归京便开始称呼陛下,让胡亥十分受用。

不过胡亥伴随大秦崛起横扫六国长大,对于王翦父子,蒙氏父子兄弟的丰功伟绩耳闻目详,也尤为钦佩,始皇帝在时,每次言及京师勋贵和朝堂文武,对蒙氏兄弟也赞不绝口,可见蒙毅并非赵高说的如此不堪,而他亦深知自己本领,始皇帝或有夸赞,但绝不会认为他有太子之能,要不然始皇帝临终之即,亦不会立扶苏为太子,而他们也就不用冒夷三族之罪矫诏篡位了。

因此对于赵高提议,胡亥实则并不认同,但他要想当上皇帝,必然还要依靠赵高,亦不敢得罪,于是释曰:

“老师言之有理,然眼下唯重者,归京治丧登基也,蒙毅乃上卿,又兼御史大夫,贸然杀之,恐引起百官慌乱,况父皇病逝,眼下无人可以下令,难道我们再制一份假诏”

赵高一听也觉得自己报仇太过心切,此事眼下做的确不太方便,假诏之事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做的越多自然漏洞便越大,但也不甘心就此放过蒙毅,因此进曰:“陛下就算不杀蒙毅,然蒙恬已经被囚于阳周,若蒙毅知晓,必然生事,陛下切莫大意,万不可放其归京。”

胡亥点头曰:“合该如此,此事就由老师处置,先将其囚于外郡,待孤登基之后再做定论。”

赵高大喜,应诺而退。

不久之后,刚刚从外归来的蒙毅便被一群禁军抓捕,蒙毅莫名其妙,怒斥为首军吏曰:“某何罪之有”

军吏面无表情,曰:“陛下口谕,蒙毅祭山不力,惹神灵降罪,特令收监思过。”

蒙毅一听脸色发白,同时也暗松一口气

虽然还没有见到始皇帝,罪名也来的莫名其妙,然蒙毅并未多想,始皇帝积威甚重,随着年岁日增,长生之念越重,行事也变得越发不可捉摸,尤其是近年,动辄迁怒杀人,满朝文武皆都战战兢兢。

这次替始皇帝祭祀山岳,乃是为始皇帝病重祈福,蒙毅自以为始皇帝病情并未好转,因此怪罪自己祭祀不尽心尽力,故而生气,想来病愈便会放自己归京,故此也并不十分在意,顺从被禁军押送离开大营,甚至离开之时,还叮嘱奴仆亲随,路过上郡之时,去军营向长兄蒙恬请安。

而他却不知,自己被小人馋陷,此一去,将再也没有机会回归京师,直至兄弟二人双双受难,而蒙氏三代忠良,功勋盖世,也逃不脱家破人亡之果,究其缘由,皆是当初得罪赵高之故也。

世人言:宁罪君子,勿负小人。君子报仇,十年未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也。赵高奸佞妄上之辈,非可轻侮。

而罪其根,实则始皇帝用人唯亲,执法不严,蒙氏乃大秦柱国之石,蒙氏蒙难,赵高专权,已然为大秦覆灭埋下祸根。

当然,此是后话不表。

因蒙毅之事,胡亥赵高陡然警惕,毕竟路途耗时越长,后果便越发难以预料,眼下虽大局已定,然胡亥一日未登大宝,则他们一日还不敢松懈。

故此,将蒙毅押送代郡之后,胡亥召赵高李斯密议,决定沿直道速归京师。

九月,巡游队伍归咸阳,当日,李斯召文武百官及勋贵公子聚于太庙,等众人至,这才展示假诏曰:“陛下七月丙寅日,已薨于沙丘行宫,临终遗诏,令立胡亥为太子,归京治丧,继承大统。”

此言一出,群臣惊呼,不光众勋贵公子乱作一团,就连随行巡游之文武百官,也皆都惶然惊恐。

许多人细细回想,才发觉其中颇多疑点,此时真相大白,才知道始皇帝崩驾的确早有端倪。

而对于始皇帝遗诏,狐疑者甚众。

胡亥为众公子中最为年幼,平日亦无出众治国之能,何德何能会被立为储君。

然冯去疾等一干三公九卿及宗亲勋贵察验御书无误,上有玉玺封印,的确不假,纵然有疑,然也无计可施,于是皆都臣服,请胡亥就帝宫,统百官勋贵临朝监国,为始皇帝治丧。

至此,胡亥李斯赵高三人终于松懈。

一切如前所料,由李斯这位统辖百官之上卿丞相出面,京师顷刻而定,百官臣服,众公子俯首,毫无波澜,就连大将军王离都毫无怀疑,宣誓效忠新君,由此,十万禁军尽归胡亥掌控,京师至此固若金汤。

胡亥得位不正,深恐百官勋贵与天下百姓质疑诟病,因此对始皇帝丧事极尽奢华,归京第三日,便令发二十万刑徒大修骊山陵寝,全城百姓跪送始皇帝遗体下葬,又令百官披麻戴孝百日,半年禁绝民间婚丧嫁娶之礼。

始皇帝薨,尚留后宫嫔妃宫女逾万人,皆灭六国之时,收罗六国王宫贵族之女,胡亥为显恭孝,令曰:“凡无子女出者,尽皆殉葬。”

一时间,皇宫乱若沙场,地宫犹若地狱,万余嫔妃宫女皆被驱赶送入地宫陵寝,任凭呼喊泣血被活埋于其中。

如此惨绝人寰之相,足足持续数日方休,呼喊哭号之声响彻京师。

及至十月,始皇帝葬礼毕,胡亥在李斯赵高辅佐之下正式登基称皇帝,史称秦二世。

继位之初,二世便大封功臣,擢赵高为郎中令,贴身跟随出入皇宫奏事,统辖皇城四门禁军与诸朗将,另赐府宅仪仗,享通侯之礼。

李斯继任左丞相,赏宅院数栋,粮田百顷,金玉锦帛奴仆姬妾无数。

王离领大将军印,统辖京师与西北诸军,为众将之长。

其余几位知始皇帝早薨的太医及宦官,也皆有封赏。

胡亥本就年幼,加之胸无大志,从未想过自己会有一天会当上大秦皇帝,而继位之后百官俯首,赏罚由心,朝政一言而决,出入仪仗如云,京师百姓无不恭顺,如此很快便变的骄奢淫欲起来,日日在宫中饮宴作乐,大宴群臣。

而赵高自任郎中令后,权势日显,开始暗中培植党羽,将诸多亲随家臣安插进入朝廷和一些要害府衙,只不过忌惮李斯,仍旧尚有些收敛。

李斯虽串谋赵高扶持胡亥篡位,然经年理政,依旧勤恳用力,将朝政打理的井然有序,百官皆以李斯为长,权势如旧,对胡亥整日嬉戏饮宴荒废朝政不断进谏,望其如始皇帝一般勤政用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30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