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才子风云录

作者:尚南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百九十七章 况且迎亲现盛况

书名:大明才子风云录 作者:尚南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1

当时况且极力撮合唐伯虎和秋香两人在一起,文宾怕秋香被况且设计到坑里,差一点说出要跟况且绝交的狠话,不过过后两人关系也就恢复原样了。

“我这样说不是没道理的,你想他给咱们出个涮羊肉的主意,咱们就赚了大钱,现在他又给我随便出个题目,我就可能宾正色道。

“那是当然,我从来没怀疑过这个,能娶到石榴的人会是一般人吗小王爷可是惦记了多少年都没得到手,现在的江南第一美人也是他的房中人了,而且是二姑娘倒贴。”丝丝笑道。

“看来咱们以后得跟他绑定了,跟着他就有福气上身,就会鸿运高照。”文宾有些激动地道。

“那是一定的,你不这样做,我也会这样做,再说了,石榴跟他在一起,我们想跟他们分开也不可能。”

丝丝对这一点从来没有过一丝怀疑和想法,因为这本来是不用想的事。

翌日,况且的婚礼如期举行,这次没有任何波澜,一切都跟事先排演好的一样,这更让况且觉得自己像个演员,而不是新郎官。

娶石榴是早已定下来的事,虽说中间出现郑家婚变、左羚怀孕和遇险等诸多未曾料到的事情,但他娶石榴为妻的初衷从未动摇过。

这段时间来,他和石榴朝夕相处,也颇有些丝丝所说的“老夫老妻”的感觉。

这是种很奇怪的感觉,明明还没有结婚,却好像已经在一起很长时间了,激情也有许多转化为温情,更有一种很莫名的血缘上的联系。

他不知道这是种什么感觉,以前听丝丝说起她和文宾的感情,现在想来,倒是颇有几分相似。

早上起来,他就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前去迎亲,路线是早已规划好的,沿途都有王府和侯爵府的卫士或明或暗的保护着,应天府并没有人去请,也派出不少公差捕快在沿途街道上巡逻。戒备是必要的,若是郑家事件再度上演,南京城可能就无法消停了。

唐伯虎、文征明、文宾等人跟着况且一起去迎亲,四大才子齐聚,堪称明星迎亲队伍,沿途有不少路人、住户驻足观望,也都议论纷纷。

文宾过来后,一句关于考试的话也没说,两人只是相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况且的新居在国子监附近,离玄武湖不远,他没向一般的迎亲队伍那样,选择在城里绕个大圈子,来展示迎亲队伍的喜庆气氛,而是尽可能低调处理。

到了国子监附近,不少太学生都出来观看,他们早听说了,况且娶亲后马上就要进入国子监,而且是孟老夫子的亲传弟子,这可是国子监里很少有的殊荣。孟梵君已多年不收弟子了,当然,整个国子监出来的学生都是他的学生,但这一点跟亲传弟子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就像这次乡试的总裁官和新中举人的关系差不多。

“恭祝大师兄新婚大喜。”

国子监门口悬挂了长条贺幅,一条红绸子上写着这几个大字,横幅两头还都挂着红绫做的牡丹花,寓意新娘子国色天香,这倒是恰如其分。

这个大师兄的称谓倒是让况且哭笑不得,感觉自己就是坐在马上的猴哥。多亏不是二师兄,否则就惨了。

况且不明白,估计是孟梵君的那些弟子们早就从国子监毕业了,自己现在就是孟老夫子唯一的弟子,以孟老夫子的地位之尊崇,自己才能有幸得到大师兄的美名。

“看,那不是唐伯虎吗可惜不能上前跟他要一幅春宫图。”一个二十出头的太学生看见唐伯虎,不禁嗟叹道。

“得了,你看的那些春宫根本就不是唐大才子的亲笔,人家画的都非常艺术,哪像你看的那些画粗俗不堪。”旁边一人鄙视道。

“怎么会下面落款可是唐伯虎啊。”此人不服气,争辩道。

“这一点就错了不是,唐伯虎的作品落款都是唐寅,没有落款唐伯虎的,仿他的画的人故意落款唐伯虎就是留下一点回旋余地,只能骗你这样的外行,懂行的一看便知,所以唐大才子才不去计较,不然你以为那么多假画,唐大才子真的就会置之不理”

“这话就说对了,你没看现在就没人敢伪造文大才子和况大师兄的书法吗,那就是不敢,说起来唐大才子还是很宽容的啊。”旁边又一人说道。

“得了,书法怎么假冒啊,画虽然难,却容易仿,不会被一眼看穿,假冒的书法一看就看出来了,谁买啊”先前那人冷笑道。

“不能假冒前几个月南京城不是满大街都在卖况大师兄的那幅诗稿吗,是什么来着的,我还记得是况大师兄咏史的大作。”

况且耳尖,虽然距这几人距离有些远,这些话还是自动飘进耳朵里,他心里暗笑,若是这些人知道他也是假冒别人的,又当作何感想。

这首诗因为大家以为是他借咏史暗示郑家的事,所以并没有像那首木兰辞那样掀起一片狂潮,一是有所顾忌,毕竟郑家在国子监里也还是有不少人。二者人们对于情感还是从心底认同,对咏史则差了许多,大家都以为他是在感怀贺若弼渡江平陈的史事,这对南京的人来说也是感慨万千,毕竟是南京被攻克的事,作为南京人,脸面也没有光彩。

这种感觉很奇怪,毕竟贺若弼平陈那是隋朝时的事,跟现在的南京人毫无关系,陈国的遗老遗少就算还有后人活着,对陈国也不会有任何感觉了,但是南京人对自己的城市被攻克还是感觉不舒服。

这就像襄阳城的人一样,当年襄阳城在元蒙大军的猛攻下坚守五十多年,最后只是被回回大炮攻破了城墙,才不得不投降,然而现在的襄阳人想到那时候的事,还是会热血沸腾,感觉与有荣焉。

这就是每个城市的历史,无论过了多少年,依然鲜活地存在于每个人的记忆中,并影响着每个人的感情。

这或许就是凝聚力吧,国家有国家的凝聚力,一个城市也自有其凝聚力。当凝聚力土崩瓦解时,即便守着长江这道天险,一样是摧枯拉朽般的倒台。

“你这还没进国子监的大门呢,怎么就成大师兄了”唐伯虎看着横幅,笑了起来。

“我也不知道,估计是沾了老夫子的光吧。”况且笑道。

“文宾那你就是二师兄了”文征明问道。

况且暗自笑了起来,文宾丰神俊朗,跟二师兄的形象可是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文宾虽然也进入国子监,却没能拜在孟梵君门下,据说因为此事练达宁专程拜访过孟梵君,最后也未能如愿。孟梵君把况且收入门下,不仅是看中他的才华,也是因为他是陈氏理学未来的掌门人。

自己的门人将来执掌一派理学门庭,哪怕以孟梵君的地位,也会心有所动,尤其是陈慕沙把这一点当作况且进入南京国子监的首要条件,也不由他不答应。

文宾笑道:“我不知道排哪了,二师兄是不可能了,二十师兄恐怕都当不上,只要别是小老弟就行了。”

文宾是拜在一个元老门下,也是江南有名的鸿儒。

此时,迎亲队伍来到国子监的大门前,国子监的人还公推出一个善祷善颂的人拦住况且的马头,开始高唱颂词。

况且只好下马恭听,他倒是没想到国子监会来这一手,而且看上去应该是太学生们自发组织的,不然应该会有元老级的人物出现。

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只是不停拱手致谢,并向四方作揖行礼。

好在后面还有专门负责婚礼礼仪的人,经验丰富,对各种情况都有应急措施,当下不少人从一辆车里端出几簸箕的红包来,给周围的人发放,里面的银子都是五两的银锭子,原本是为了应付城里几大国公府的下人或者六部衙门里的差人拦路贺喜的,毕竟这可是发点小财的好机会,只要上前说几句好话,就能到手一个红包,这钱来的太容易了,而且还能沾点喜气,图个吉利。

古时大婚这天,就是银子遭难的日子,家里都要摆流水席,来者皆可入席,任何人拿一副蜡烛来贺喜,就能堂而皇之地上去吃酒,当然你如果连蜡烛钱都想省,也不是不可以,只要到场贺喜,一样可以混入其中,结果跟那些送大礼的人吃的都是一样的东西。

当然,显贵富贾家里办喜事必然会设门槛,不然的话,估计整个城里的人都会去凑热闹,再有钱也架不住满城人的祸害,几天的流水喜筵,估计也会大伤元气。

“小意思,一点心意。”

“这是喜钱,请大家收下,大家同喜。”

主持礼仪的人一边散发喜钱,还得面带笑容,还得不停地说些感谢的话,好像人家收下红包是给他面子似的。五两银子其实也不算少了,吃一顿鱼刺燕窝席都够了。可是,在这时候,送人钱还巴不得别人赶紧收下,这就是游戏规则,谁也不能破坏。

况且跟在主持人身后,机械地一遍遍重复着那人说过的吉利话,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新鲜词句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17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