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才子风云录

作者:尚南山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四百八十三章 德清挂单寒山寺

书名:大明才子风云录 作者:尚南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1

五代、宋朝时中国的禅宗已达到最高境界,中原遭蒙元入侵改变了一切,禅宗虽在化外,却也遭遇重创,也就一代不如一代了,到了明朝,出家人与其说是为了修行,更多的则是为了生活,像德清这等高僧已是百年难逢。

古时国家对和尚尼姑道士这些出家人管理得非常严格,因为出家人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还可以占有土地,这等于是跟朝廷争利,所以每一代王朝对佛道两家都进行严格控制管理,每个出家人必须经过考试合格,然后官府发给度牒,才能正式成为出家人,享受各种免除待遇,绝不是你随便披一件僧袍,剃个光头就是和尚了,更不是随便在哪里建座庙,就可以自立门派。未经严格审核、批准,擅自修建庙宇、道观均是违法的。

唐朝安史之乱时,朝廷发不出军饷,就给郭子仪等大将发放空白度牒,当时任平原太守的颜真卿也得到许多。这些空白度牒就是钱啊,可以卖给富人,而且销路极好。

富人买度牒做什么

难道富人想明白了四大皆空的道理不是。是这些度牒可以为自己的田产免除赋税徭役,而且是永远免除,这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事。说白了,这就是国家把多少年的赋税徭役打包卖给了富人,而且是白菜价。政府急于回笼资金用于战事,才肯如此贱价出手。

郭子仪等大将用这些度牒筹集了足够的军饷,总算平掉了安史之乱,光复两京,再造大唐。

水浒传里鲁智深能出家当和尚,也是因为他当年救下的小娘子被一个富人纳为妾室,这富人手上就有空白度牒,只要填上名字就是正式和尚。鲁智深也因此逃过了官府的追捕,可见度牒作用之大。

“我们说的都是真心话,不骗你的。”萧妮儿特单纯特厚道地说。

德清简直快要哭了,没办法解释啊,若真要向三人传教的话,不说别人,周鼎成就能喷死他,一定是一场佛道两家的大辩论。

“我其实很快乐、很幸福的。”德清只好如此回答萧妮儿。

“瞎扯,活一辈子,连个媳妇都不能娶,还快乐幸福什么啊”萧妮儿蹬着纯洁的大眼睛说道。

况且赶紧叫停,再这么折腾下去,非得把这位大师弄哭了不可,还想不想要大师的墨宝了别看德清风采斐然,果真跟女人尤其是萧妮儿这样的少女打交道就简直就变成傻子了,一点经验都没有,要是跟况且、周鼎成辩论,几天几夜也不在话下,最后还能稳占上风。

德清向况且投去感激的眼神,他真是招架不住萧妮儿的攻势,因为她是真心为他好,可是他又没法做出能够让她信服的解释。

饭后,况且给德清写下诗稿,这次不是简单的抄写,而是真正用心写的,自觉比第一次写的还要好。

德清喜出望外,他一路上可是听闻了太多对况且这首诗的赞誉,他也是个诗僧,自然明白这首诗的价值,更加明白原作者的手稿所具有的价值。另外他也真心喜欢况且的字,既有二王的秀美俊逸,更有颜柳的筋骨,其中还不乏苏体的天真烂漫。

德清不仅是诗僧、禅僧,他对儒家文化的功底比一般的举人进士都要强很多,可以说他如果去应试科举,不拿个状元回来都对不起他那身才学。相比之下,况且在儒家经典上的造诣远不如他,除非两人比试背诵经典,况且或许有胜出的可能。

况且也没让德清空手走,还是让他先给写了一幅般若心经当做“定金”,说好等他回到寒山寺挂单后,就会静心给他写金刚经。

等德清告辞后,萧妮儿还撅嘴嘟囔道:“你干嘛不让我好好劝劝他啊,多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出家了呢太可惜了。”

况且苦笑道:“你以为他可怜在他眼里,我们才是最可怜、最愚蠢的人。”

萧妮儿又睁大了眼睛,没法理解,只是晃晃脑袋就不想这茬了,心里认为这里面真有她所不知道的深奥道理吧。

周鼎成看了一会德清的书法,笑道:“我说小子,你干嘛这么喜欢他的字,也就是一般水平,颜体练的不错而已,火候功底都差远了。”

况且给他一个大白眼:“我乐意,行不行”

周鼎成急忙道:“行行,你高兴就好。”

萧妮儿笑道:“你不知道,他最喜欢这小和尚了,说他以后一定会成为一个圣僧,既然能成为圣僧的人,他的字自然就有价值。”

跟着况且这么久,萧妮儿也懂些门道了。

“且不说他以后会不会成为你所谓的圣僧,就是成了,字就一定有价值了我还有皇上的墨迹呢,你要不要”周鼎成不屑道。

“要啊,哪位皇上的,赶紧给我看看。”况且马上盯了上来。

“没有,没有,我就是随口一说啊。”周鼎成自觉失言,急忙否认。

可惜晚了,在况且的死缠烂打下,周鼎成只好交出一幅明宣宗的画。

况且真是大开眼界,宣宗的画后世少有流传,实际上宣宗的丹青不比宋徽宗差多少,堪称丹青皇帝。因他喜欢斗蟋蟀,又被人称为蟋蟀帝。

宣宗时,正值明朝最鼎盛时期,三杨主政,政通人和,宣宗基本就是垂拱而治,整天无所事事,沉迷于丹青和斗蟋蟀这些所谓的雅趣,却也是明朝最好的皇帝之一。

况且欣赏完宣宗的画后掷还给周鼎成,没有吞没,他知道,要是自己真无耻地吞没了,可就是割了周鼎成的一块心头肉。他对书画虽然也酷嗜,却还没到周鼎成那般丧心病狂的地步。而且在他心里,宣宗皇帝的地位真还比不上憨山德清。

周鼎成收回画后,如释重负,魂儿都吓掉一半了,赶紧回去又弄了一坛酒、一盆羊骨头,喝酒吃肉压惊。

晚上时,况且一个人坐在画室里,却在静静想着德清,说起来很有意思,两次相遇都是德清给他传口信,上次在凤阳,是告诉他赶紧逃到龙兴寺去,这次则是千里迢迢地传送父亲的口信。

难道德清也是勤王派的人不然何以让他给自己传口信

想到他崇拜的高僧有可能是这个秘密组织的人,他觉得有些啼笑皆非。这个组织的人在努力保护他,他却对他们一无所知,而且还无从打听。

他现在唯一遗憾的是不知道父亲妹妹身在何处,处境如何,但从传来的口信说还能筹办聘礼,想必安全不是问题,处境还不错。能得到这样的信息,对况且而言已经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他不信佛,却喜欢佛理,更崇拜历史上的名僧、高僧,这些名僧、高僧的修行中有一种壮怀激烈让他感动,他觉得无论什么人以这种精神做事,只要不是为非作歹,就值得钦佩。

神思之间,萧妮儿走进来,坐在他面前,单手托腮,看着他沉思。

这些日子里,况且一直在推算六神丸的药方,经常陷入沉思状态。萧妮儿很喜欢看他这个样子,仿佛一个哲人,又仿佛是一个俯瞰天下、慈悲众生的圣人。

萧妮儿说不出来,可是她喜欢,觉得这种状态中的况且仿佛天人一般,而她的心似乎就在这种俯视中慢慢融化了。

可惜况且没能装神多久,一下子就把她抱过来,坐在自己膝上,就像抱一只小野猫。

“别闹,再像刚才那样坐着,让我好好看着你。”萧妮儿抗议道。

“那有什么好看的,我又不是雕像。”况且不理会,却也没有下一步的动作。

“对了,你会捏泥人吗,把你刚才的样子捏成泥人放在我屋里,我就能天天看着了。”

“那不叫泥人,叫塑像,也叫雕塑。”

况且不知做了什么,引来萧妮儿一连串的抗议:“别闹,你现在不是还不行吗。不行,你会弄得我很难受,你自己也难受”

声音慢慢低了下去,慢慢转变成别的什么难以说出口的声音。

德清挂单寒山寺后,果真老老实实为况且抄写金刚经,他现在很有名,所以即便在寒山寺挂单,还是有了自己单独的一个房间,墙壁上就悬挂着况且那幅诗稿,他时不时地看上几眼。

他左边的矮榻上堆放着四书五经、道德经南华经等,佛家经典却是一本也没有,因为他还没有选好自己要主修的佛家经典。

僧人游方天下,跟士子游学其实是一个道理,一则是增广见闻,二则是访师问友,而对僧人而言,又多了一层,叫撞法缘。

一般每个寺庙都专门供养一尊佛菩萨,也主讲一部经典,尽管自从禅宗六祖以金刚经顿悟成佛,金刚经就成为禅宗僧人的不二选择,可是达摩主讲的是楞伽经,所以主修这部经典的僧人也不少。但这并不是说其余的经典如华严经楞严经圆觉经等就可以束之高阁了,恰恰相反,这些经书依然是各寺主要的教材。

ǎn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20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