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八三二章 优势在我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李成梁摇了摇头,没有再说什么。

在这个时候,无论自己说什么,他们都会以为自己是在谦虚。如果再说下去的话,他们就会以为自己谦虚得有些过了,或者说骄傲得有些过了。

毕竟儿子这一仗打得很漂亮,这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个时候他们都认为自己是高兴的,无论说什么都是谦虚。可是如果谦虚太过了的话,这些人就会觉得自己是骄傲了。

但李成梁是真的担心儿子。

儿子是个什么货色,自己心里难道不清楚吗

儿子有才能吗

有。

这一仗打得漂不漂亮

很漂亮。

可是自己的担心也是真的,儿子实在是太过于骄傲和放松。这一仗打赢了就会让他产生轻视之心。

人一旦产生了轻视之心,就容易骄傲。一骄傲,就容易打败仗。

自己不能和他们说了,但是要想办法。

不说其他的,大军要尽快上去。如果真出了什么意外,自己也好接应儿子。

与此同时,李如松打了胜仗的消息也很快就被送到了沈阳城。

朱翊钧看着手中的战报,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对身边的陈矩说道:“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你让人通报全城。另外,让人写一份捷报送到京城去,安安人心。”

“是,陛下。”陈矩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答应道。

“真是太好了”朱翊钧想了想说道:“马上让人拟定一份赏赐,派人去李如松那里颁赏,好好地鼓舞一下全军的士气”

陈矩再一次大声答应道:“是,陛下。”

事实上,这些赏赐只不过是记录在案,并不会真正的发下去。

真要发下去,也要等到打完仗再说。但是这同样能让下面的士卒高兴一番。

东西虽然没到,但是功劳已经到了。他们累死累活的打仗为了什么

还不是就是为了这些功劳

同样也可以激励那些没有立下功劳的士兵。

这都快成了军中的传统。

稍稍高兴了一会儿之后,朱翊钧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走到了地图前看了一眼,脸色变得更凝重了。

在打完这一仗之后,大明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驻扎在平壤的倭寇第一军团,这支军团的军团长是小西行长。

小西行长这个人怎么样,朱翊钧不去评价。

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有一战,大明取得了全面胜利,领兵的人就是李如松。

平壤城易守难攻,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

按照原本历史的记载,这一战中火器也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在距城五里许,诸炮一时齐发,声如天动,俄而花光烛天。平壤的南、西、北三个城门很快就被攻破了,东面给日军留出退军路线。

祖承训率领的明军率先突破城南的芦门,接着含谈门、普通门、七星门、牡丹峰也相继被明军攻占。

日军黑田长政曾派黑田二十四将之一的久野重胜前往侦查,被明军击毙。小西行长一看大势已去,率领残兵退守城北一隅风月楼。

入夜,日军自东南方向突破,渡过大同江向汉城退却。沿途早有李如松部署李宁和查大受伏兵等候,一阵掩杀,一直追杀日军到江畔。

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明军付出阵亡七百九十人的代价,给予日军九千余人的损失。

也是在这一场大胜之后,李如松就飘了,来了一个骄兵必败。也就是因为这一件的大胜,李如松才在后面的碧蹄馆吃了一个大亏。

朱翊钧的目光很快就落到了整条战线上,同时也看向了朝鲜的咸镜道。

这里还有一支大军,朱翊钧很想亲自下场干预指挥。

但最后,还是忍住了。

虽然自己知道一些事,但是真正指挥大军自己没什么经验。

“八十万对六十万”的声音不断在脑海中盘旋,朱翊钧可不想在历史上留下这样的典故。

朱翊钧转头对陈矩说道:“等一下朕写一封密信,你派人送给李成梁。”

“是,陛下。”陈矩在旁边恭恭敬敬的答应道。

皇帝的脸色十分严肃,此时的陈矩不敢耽搁,甚至都不敢问。现在在战时,搞不好是会掉脑袋的。

朱翊钧准备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情报告诉李成梁,甚至是把一些推测告诉他。名义上也不会说是自己这个皇帝说的,否则会给李成梁太过多的压力。

只是告诉他,这是辽东商量出来的,或是猜测出来的一些结果,拿给你只是希望你能做一些参考。

至于李成梁究竟会怎么做,就是他的事了,朱翊钧还是相信李成梁的。比起他儿子,李成梁经验要丰富的多,也更老成持重的多。

这个时候,外面的声音也传了进来。

朱翊钧站直了身子,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大胜的消息总是让人高兴的,沈阳城很多人都在等待着这个消息。

无论是朝鲜人,还是沈阳城中的商人。

现在沈阳城中的商人已经蠢蠢欲动,如果不是因为战局还没有一个结果,他们早就出发赶奔朝鲜了。

用他们的话说,这是一个大赚一笔的机会。不说其他的,单单是贩卖人口就是如此。

那些朝鲜逃难过来的人一路上都快饿死了,这些商人准备带着粮食过去迎接,把这些人全都活着带到辽东来。

现在整个辽东最缺的就是人,无论是与女真的贸易还是与蒙古的贸易,全都是缺人。

最近搞出来的种植业、棉纺织、畜牧养殖,甚至开矿挖铁、炼钢厂,整个辽东就没有地方不缺人。

商人们虽然从国内招收了很多地方的百姓,甚至朝廷也发配过来一些游手好闲的流氓之流,但是人口依旧不够,还有很大的空缺。

在此之前,这些商人就已经把魔抓伸向了朝鲜,只不过人手还是不够。

而这一次战争使得很多朝鲜的百姓流离失所,跟着朝鲜国王一起涌向了大明边境。

这使得大明商人看到了机会,很多人都摩拳擦掌,准备过去大捞一笔。

朱翊钧没有去阻止他们,只是让官府拿出了一份非常严格的政策措施,拟定实行了安定朝鲜百姓办法,保证这些朝鲜人不被真的当成奴隶。

朱翊钧需要的是纳税的百姓,不是给这些商人或是大户们找一些干活的奴隶。

这是两个概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282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