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六零章 俞大猷、刘显到宣府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要知道,文官的地位一向比武将要高。俞大猷两人虽然是老将,在皇帝面前也的确很受宠,但是人家吴兑也不差。

吴兑资历老,而且名声也大,能做到封疆大吏这个份上都不是普通人物。

吴兑出身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吴家,家里面本就是科举大族。能从那种地方杀出来的人物,没有一个是简单的。

他做官这么多年,也是兢兢业业、功劳很多。从为官开始就一直在军队和地方上打转,可以说在这方面非常非常专业。

当初王崇古是宣大总督,方逢时是大同巡抚,吴兑是宣府巡抚,三人一起完成了俺答封贡。到了现在,吴兑已经成为了宣大总督。

三人一起完成了这件事,王崇古下去之后接任的是方逢时,方逢时下去之后接任的是吴兑。这也保证了这个政策整体的延续。

吴兑和三娘子的关系非常好,这是朝野上下都知道的一件事。三娘子经常到宣府来看吴兑,他也把三娘子当成自己的女儿。每一次三娘子来看吴兑,都住在大明军营里。

徐渭当初就是应了吴兑的邀请来到宣府的,也是在那个时候认识的三娘子。

徐渭还特意给三娘子写了一首诗:

“汉军争看绣裲裆,

十万貂旄一女郎。

唤起木兰亲与较,

看他用箭是谁长”

无论是在地位还是在资历,或是在权力上,吴兑都要比刘显和俞大猷强。可是在面对俞大猷两人的时候,吴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客气。

俞大猷两人也不得不感叹,能做到这个位置上就没一个简单的。

一番客气之后,三人便一起走了进去。

各自坐下之后,吴兑便让人上了茶水。

闲聊了几句,吴兑开门见山的说道:“朝廷怎么把二位将军派过来了宣府这边的确闹出了一点事,但是我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向朝廷求援。”

宣府这边的确是出了一点事,可是对于吴兑来说这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他是总督,他手上不是没有兵。宣府也是九镇之一,打仗的时候也不少,总不能每一次出事就向朝廷求援吧这不是他该干的事。

只是没想到他这边还在犹豫,朝廷就已经派了人过来,派来的还是俞大猷和刘显这样的大将军。

京城的局势,吴兑知道得非常清楚,毕竟他这里距离京城也并不远,商队也非常多,消息非常灵通。

朝廷中的几位大将军,他倒是心里都有数。

能在皇帝身边、帮皇帝训练人马的人那都是大将军。在吴兑看来,这些人掌握着朝廷的军队实权,他们直接训练军队,关键是直接听命于皇帝。

剩下那些人全都是虚的,能被吴兑认为是大将军的人只有四个,一个现在在西北的马芳,人称马大帅;一个是刘显,还有一个是俞大猷,另外一个就是被皇帝亲自召见到京城的戚继光。

这四人的履历都十分光鲜,看他们的履历就知道了,四人全都是很能打的人,每一个都是战功彪炳。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四人当然就是大将军。

这一次,朝廷居然一次派来了两个大将军,还有一万新军。

吴兑虽然对亲军不是很了解,可是他也知道这是皇帝下了大力气的,无论是装备还是后勤全都是最好的。

皇帝甚至专门为他们打造装备,还建立了炼钢厂和兵器厂。这在大明的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

吴兑也非常好奇,这一次派这两位大将军,还有这样一支人马,足见皇帝对宣府的重视。

他都有些担心,这里是不是要出什么大事

刘显脸色严肃的说道:“你可能还不知道,这消息是辽东那边传过来的。他们已经打探到了,这一次整个东蒙古草原全都动了。”

“朵颜三卫、内喀尔喀五部,还有科尔沁和东察哈尔,加上大大小小的部落,全都联合在一起了,有种狐狸串联全都来了。”

闻言,吴兑的脸色就是一变。

他知道草原上天冷,今年冬天日子不好过,这帮草原鞑子肯定会有动作,但是没想到他们居然搞了这么大的动作

这些人联系在一起,那恐怕要出兵十几万人了。

想到这里,吴兑的脸色顿时就严肃了起来。怪不得朝廷如此看重

这个时候,吴兑突然感觉,俞大猷两人带来的人马好像少了一点,皇帝应该再派两万人来。

“他们兵分两路一路直扑辽东,一路奔着宣府来了。”刘显继续说道:“陛下得知消息之后,就把我们派过来了。”

闻言,吴兑缓缓地点了点头。迟疑了片刻,他问道:“那朝廷的意思是”

朝廷究竟是怎么样一个意思

是想让我们打啊还是守啊

要知道这个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如果守的话,那就简单的多了。自己手下的这些人马,加上新来的这一万人和这两位大将军,守住个宣府肯定没有问题。蒙古人想打下宣府,根本就不可能,除非他们拿人命填。何况拿着命填都不一定能填的满。

蒙古人本身就没多少人,过个冬天损失惨重,这也使得他们本身的人数就不够多,也就更加珍惜生命了。真要是以命换命的话,他们亏本。

打这么多年了,蒙古人也总结出教训来了,那就是绝对不能和大明以命换命。

大明多大啊大明多少人

蒙古才多大啊才多少人

不过如果朝廷想要打的话,就有些麻烦了。

俞大猷这个时候在旁边说道:“朝廷的意思是寻机。”

这话倒是让吴兑一愣。

寻机的意思可就深了,说白了就是你们自己寻找机会,你们自己看着办,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守。

听到这话,吴兑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也不得不感叹,不愧是当今陛下雄才大略这胸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然而实际上,朱翊钧根本就不是这么想的。

朱翊钧很知道自己的斤两,何况战场局势瞬息万变,这个时代的交通通讯又不是很发达,你瞎指挥什么

要知道,即便在一个通讯很发达的年代,某一位微操大师干的事也让很多人无奈。操作来操作去,直接把自己操作没了。

这种事朱翊钧绝对不会去做,毕竟他的信心也没有八十万对六十万那么足。在朱翊钧看来,自己这边武器装备还不够先进,火力不足依旧存在,基本属于火力不足恐惧癌的晚期。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还不放权的话,还学什么微操大师,那估计就完蛋。

朱翊钧根本就不想管,告诉他们两个,你们看着办吧。他相信刘显和俞大猷这两个打了一辈子仗的人。

沉吟了片刻,吴兑正了正脸色,温和的说道:“那两位将军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地方吗”

这场仗是防守反击,先是要立足于防守,所以吴兑才会有这样的问题。

如果你们想拉着人马出去打,那咱们就别商量了。

“我们听大人的。”俞大猷两人连忙说道。

这就是一种态度了,人家是总督,可以总督军政。俞大猷两人虽然是京城派来的援军,但说白了还是要听总督话的。

吴兑沉吟了片刻,说道:“两位将军可以自行其事,宣府这里我已经布置了很久,很多地方都不宜再调整,否则临阵调整很容易出乱子。”

“你们带来的一万人骤然加进去,也很容易造成配合不好的情况出现。不如两位将军领着这一万人马作为奇兵,寻找战机、伺机进攻。”

吴兑也真的不敢把俞大猷他们安排下去,这里的防御体系都是他建立的,各个人马守在哪里他也心里有数,甚至很多地方都已经演练过很多次了,可以说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突然加陌生人进去,肯定不合适;把这一万人打散了拆分下去也不合适。

自己对这支军队也不了解,贸然的接手,他们的指挥权很可能会出问题。

吴兑也只能想到这个办法了。

闻言,俞大猷和刘显对视了一眼,同时松了一口气,心里面也对吴兑更敬佩了。

这位总督果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物

俞大猷两人站起身子,抱拳大声说道:“末将遵令”

三人在人马调派这件事上达成了统一意见,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吴兑每天继续布置防线、派出探马四处打探。

俞大猷和刘显这边也派出人马到处打探,甚至绘制地图。

一时之间,宣府内外喊杀声四起,双方的斥候不断在城外到处捉对厮杀。

京城来的这些人马很快就让吴兑的手下刮目相看了。

刘显和俞大猷的斥候,每次出去都能有所斩获,基本每一次出去作战都能把对方杀了一个丢盔弃甲。

重盔是碰不上,只要是碰上了,就每次都能打赢,都能把人头带回来。

相比较起来,己方的损失还很少。这也引起了吴兑手下的注意。

很快,这个原因就被找到了,这些新军都有一种新装备,吸引了吴兑的注意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1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