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五一章 给胡宗宪修祠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良久之后,王锡爵轻轻地咳嗽了一声,打破了相顾无言的局面,说道:“先生,您还是先把这件事说说吧,说说您想要怎么做。”

闻言,徐渭的脸色也严肃了起来。

屋子里的气氛也顿时就变了。

徐渭根本没想什么,直接说道:“朝廷应该帮三娘子。或许很多人考虑的是边疆的稳定,可是这个时候不应该求这个。”

几人全都认真的听了起来。

虽然如果消息传去去后,有人会觉得这里边可能有徐渭的私心,毕竟以他跟三娘子的关系,很可能不希望三娘子再次过以前那种日子、再次嫁人。

可是这屋子里的几人却没有人这么想,他们了解徐渭的为人,不会去这么怀疑他。

徐渭不会在这种大事上拿自己的私事来开玩笑,即便有这种想法的话,也会说出来。

徐渭也没有客气,一脸正气的直接说道:“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可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大机会,一个朝廷控制草原的大机会。”

“先生,此话怎讲”王锡爵连忙追问道。

他也觉得这里面有大机会,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可是没有把这个机会上升到这么重要的程度上。

不过徐渭说这样的话,王锡爵也一点都不敢小瞧。

徐渭脸色严肃的直接说道:“我们想要收服草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融入进来,打破他们自己的规矩和他们自己的风俗,让他们遵守大明的规矩。”

“继承制度尤其关键,如果能用大明的规矩取代他们自己的继承制度,那绝对会是一个大进步。”

听完,王锡爵就明白了。说白了,如果这次朝廷不帮三娘子的话,还让他们按照以前那种规矩的话,那这件事就跟大明没什么关系,双方并不是一家人。

如果朝廷帮了三娘子的话,那就不一样了,双方的地位一下子就会逆转过来。你们想要拿到头顶的位置,那必须得到朝廷的支持、必须得到朝廷的册封,否则的话就绝对不行。

这样一来,双方的地位瞬间就由原来的对等变成不对等了,这种效果如果延续几代的话,直接就会变成土司,对草原上大汗的声望打击绝对是致命的。

如此一来,下面的人瞬间就会对大汉不服气。我为什么要臣服你

你也不行,你还要臣服大明,那我何必要由着你

我直接去臣服大明好不好,我还是可以把你绕过去。

这样一来的话,就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朝廷就可以在这里面有很多的操控余地,比如给他们各自划分地盘,然后给他们各自封一个官位。

这种事,朝廷也不是没有做过。只不过在这以前,朝廷做这种事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如果能通过这一次的事达到这个目的的话,那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

王锡爵赞叹道:“先生说的有道理”

“这是个机会。”徐渭叹了一口气,表情变得有些复杂的说道:“如果能把握住这个机会的话,草原上的情况立马就不一样了。只是不知道朝廷愿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

虽然不了解具体的情况,但是以他的智慧,只要一听是什么事,就足以判断这里面究竟有多大的机遇和风险。

他说的是有大机遇、好处也多,可是如果要真的这么做的话,很可能会遭遇很多不愉快的事,尤其有可能会打仗,朝廷有可能会失败、损失会很大。

要知道朝廷当中可是有一大批求稳的官员,这些人把持着朝廷,什么事都不想做。

西北那边安宁一点不好吗何况还有那些在西北做生意的人,他们家里面都有生意。

想到这里,徐渭的脸色更复杂了。

这个时候,一边的戚继光看了一眼徐渭,又看了王锡爵一眼,笑着说道:“我也会写密奏进京,而且我相信这件事一定能成。”

徐渭看了戚继光一眼,皱着眉头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相信陛下。”戚继光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

他的话虽然不多,却是掷地有声。这一刻,他表现出来的信心是前所未有的。

徐渭神情复杂地看了戚继光一眼,也没有开口说话。

当年胡宗宪的死给徐渭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他一直跟在胡宗宪的身边,知道胡宗宪怎么样为朝廷呕心沥血的做事。

江南的事不容易,抗倭更不容易。除了统筹地方、打击倭寇之外,还要和朝堂上的一些人纠缠。

无论是严家父子还是徐阶,全都把抗倭当成了他们党争的筹码。嘉靖皇帝在上面,自诩帝王心术玩得好,可实际上是一团乱。

胡宗宪在这种夹缝当中呕心沥血完成了抗倭大业,本身应该名垂青史,至少也应该是荣耀加身、光荣退休,可最后却死在了大牢里。

那种感觉实在是太憋屈了,现在想起来都有一股锥心之痛。

自从胡宗宪死了以后,徐渭就疯了,精神状态时好时坏。过了这么多年,被时间冲淡了一些伤痛,徐渭的精神状态现在终于好了一些。这一次遇到这样的事,徐渭也是第一次开口。

徐渭神情复杂的叹了一口气说道:“希望如此。”

王锡爵也看了一眼戚继光。

实际上,王锡爵也觉得徐渭说的是一件好事。如果朝廷真这么干的话,的确是好处多多。

可他也觉得这件事危险性太大了,即便自己上了密奏,朝廷也未必会采用。

至于戚继光对皇帝有信心,王锡爵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因为朝堂的情况实在是太复杂了,京城事多,谁也不知道最终的结果会怎么样。

不过王锡爵还是说道:“我马上就回去写密奏,具体的情况如何我就不得而知了。不过我想这件事还是有希望的。”

沉默了片刻,徐渭喃喃的说道:“希望吧。”

他对朝廷始终没有信心,如果不是因为皇帝这些年做的这些事、展现出来的那些东西,他根本都不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那就行了,我马上回去写。”王锡爵站起身子说道。

见王锡爵站了起来,戚继光几人也纷纷站了起来,而后就分开行动了。

随着天气的好转,京城到辽东的道路越来越畅通了。没用几天的时间,王锡爵和戚继光两人的密奏就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到了京城。

密奏得到了京城之后,直接就递到了朱翊钧的面前。

从辽东来的奏折,现在根本就没有人敢阻拦,甚至都没有人敢查看。整北京城都知道辽东是皇帝关注的重点。

看着陈矩递上来的密奏,朱翊钧的脸色变得有些古怪。

王锡爵一份,戚继光一份,这两人居然没有联名,这就让朱翊钧有些迟疑了。

难道说这两人闹不和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的心里面就咯噔一下。

不是把两个有能力的人放在一起就都能成事的,因为有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这两个人在一起,很可能会意见不合。王锡爵和戚继光就是如此,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麻烦了。

一旦内部闹不和,即便是再有才华都没有用。朱翊钧甚至想到了以后辽东的经抚不和,真要是互相告状的话,那就完蛋了。

将密奏拿过来,朱翊钧快速翻看了起来。都看了一遍之后,朱翊钧的神情变得诡异。

这两个人根本就不是不和,而是非常和,在密奏里将彼此互相夸奖了一番。

首先是王锡爵,对戚继光就是一顿称赞,说他治军严明、清廉自守,手下的军队对周围的百姓秋毫无犯,自己也是令行禁止;在制定作战方案的时候,那也是很有章法。

一句话,戚继光名不虚传。最后还拍了一下朱翊钧的马屁,皇帝能选用这样的将领是朝廷的福气、天下的福气,这一次辽东大战一定能打赢。

然后就是戚继光,也在密奏里把王锡爵一顿拍,说王锡爵这个人宽宏大量,辽东在他的治理下政通人和,百姓的日子非常好过,官吏十分清廉。对于这次作战,准备也非常充足,后勤保障做得很好,对自己很支持。

同时也对朱翊钧拍了一顿马屁,能选用这样的官员,那就是朱翊钧的功劳。

上有明君,下有贤臣,这次辽东之仗一定能打得赢。甚至都上升到了大明万万年的地步。

朱翊钧很无奈,你们两个相处得好,就不用在朕面前秀恩爱了。

看到后面的内容,终于把正事说了出来,原来是徐渭的建议。

两人倒是没隐瞒,直接就把徐渭的建议说了出来。

看了一遍之后,朱翊钧合起了密奏,轻轻地叹了一口气。

这个徐渭是一个人才

朱翊钧沉吟了片刻,转头看向陈矩说道:“马上传旨辽东,让徐渭进京。”

“是,陛下。”陈矩连忙答应道。

想了想,朱翊钧又说道:“这样,他可能不愿意来。你告诉他,就说朕要给胡宗宪修一座忠良祠,让他回来主持修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435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