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六四零章 抄王崇古家(求全订!)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王皇后依旧没有把朱翊钧的话当成认真,只是白了他一眼,继续忙自己的事去了。

这次的选妃可是把她忙坏了,皇宫上下都在看着她,这让王皇后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热情。

所有人都在看着王皇后,王皇后最近把自己带入皇后这个角色的程度就更深了,整天想的都是母仪天下、怎么给天下的女人做一个表率。

在朱翊钧看来,这都有些魔怔了。

也不知道是谁吹捧的或是谁灌输的,反正王皇后整天想着当一代贤后母仪天下。

对此,朱翊钧也很无奈,自己还不能阻止,拦着她就哭给你看。

结果就把选妃的事搞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为皇帝娶两个妃子本身就不是什么大事,这也就是因为朱翊钧的女人少,才显得是大事。

你换成女人多的皇帝,无非就是多了两个女人,这能算事吗

不要说其他人了,就像先皇,这都不算事。想当年,先皇也是一天晚上夜御十女的人,成就斐然。结果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身体掏空了,把人都玩没了。

先皇要是只收两个女人的话,至于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吗

看了一眼忙碌的王皇后,朱翊钧摇了摇头,很是无奈。

对于朱翊钧来说,是真的懒得弄这些东西。添两个女人就添两个女人,何必折腾

皇宫里面的事,你越是折腾越容易出事,也越容易让一些人增添些不该有的想法。

不过看王皇后玩的开心,也就无所谓了。

一个简单的仪式之后,宫里面举行了丰富的家宴。

两位太后都来参加了,甚至连朱翊钧正在准备大婚的弟弟潞王也来了。

宫里面的妹妹和嫁出去的姐妹也不用说,全都来了。借着给朱翊钧娶老婆的机会,在宫里面聚会。

热热闹闹的忙碌了一天后,朱翊钧踏着月光走进了两个妃子的房间。

没错,他把两个妃子放在了一个房间。

这么做的好处非常多,至少自己不用赶场。如果放在不同的房间,那就要有先有后。

哪怕一天晚上去两个房间,也要有先有后,这就很可能会造成宫里面的一种麻烦。即便不牵扯到皇后,两个妃子也容易有麻烦。

宫里面的竞争莫名奇妙,这种谁先谁后的问题可以贯穿她们整个人生。

朱翊钧可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时间,索性选择一个最好的办法放在一个房间。这样一来,也容易增进她们的感情。

坏处也不是没有了,就是自己恐怕要劳累一点了。不过为了皇宫里的太平、为了以后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累点就累点吧,谁让咱是这种乐于付出的男人

为了别人宁愿委屈自己一点,自己就是这么伟大,太难得了

朱翊钧都快被自己感动了。

赶走了伺候的太监和宫女,看着坐在床上的两个妃子,朱翊钧直接说道:“今天晚上把你们放在一起,朕就是想告诉你们,你们没有先后,都是朕一起娶进来的妃子。”

“以后要团结,要互敬互爱,朕对你们是一视同仁的。现在朕要把你们的盖头掀开了。”

朱翊钧,同时伸出了左右手,懒得用杆子,左手掀一个,右手掀一个。

灯光之下,两个妃子脸色微红的抬起了头。

现在可不是矜持的时候。

朱翊钧也没有犹豫和纠结,都到了这个时候,再犹豫纠结已经没有意义了,他直接就动手了。

一夜无话。

时间如水,岁月如梭,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转眼之间就到了第二天的早上。

朱翊钧在两个女人的伺候下,穿上了衣服、洗了脸。

虽然心疼她们,可是朱翊钧知道如果这个事不让她们干,她们会有麻烦。

所有的事都完了之后,朱翊钧才说道:“你们好好的休息吧,回头安排人过来。你们的地方住处已经安排好了,有事及时跟身边的人说。”

两个女人都恭敬地点着头,低低的嗯了一声,心里其实还是有一点失望她们希望今天陛下能陪在身边。

不过朱翊钧不可能在这里太久,一方面那边还有一个皇后,另一方面朝廷的事实在是太多了,这两天一直都在积极准备打仗。

现在什么事都要放在打仗之后。

回到前殿之后,朱翊钧看了一眼陈矩说道:“把东西都拿过来。“

“是,陛下。”陈矩恭敬的答应道。

很快,奏折就被送了上来。

这些奏折全都是昨天送到的,司礼监那边连夜将它们进行了分类,也分出了轻重缓急,随后一早便送到了朱翊钧这里。

朱翊钧也没有迟疑,坐下来就开始翻看了起来。

最近朱翊钧可是勤劳了不少。

不过他看的是目录页,要看什么东西让自己感兴趣,然后再让陈矩把东西拿出来。

如果是那种有规矩的事,就直接吩咐下去。朝廷大事其实要比小事更好办,因为都有前面的例子可以遵循。哪里有灾,就派钱粮赈灾;如果有人造反,就出兵平叛。

这些基本都有一个定数,只要大约照办就可以了,安排好人手,哪里有事微调一下,整件事就能办得很好,朱翊钧有经验。

反而是一些小问题要费心思,比如某个官员弹劾的一些小事,尤其是那种弹劾某一位上级的事,那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看了一会儿奏折,朱翊钧问道:“辽东的案子你们查的怎么样了究竟有没有一个结果”

“回陛下,已经有眉目了。”陈矩连忙说道:“现在看来,就只是一件商人勾结官员倒卖粮食的案子。”

朱翊钧听了这话,点了点头便没再开口了。如果只是这样的案子,确实不是什么大事。

在当了几年皇帝后,朱翊钧就发现了,这种事太多了,处理起来也很简单。

没有隐情他就不会去过问了,基本都是按照规矩查清楚,然后找到是谁干的,按照朝廷的律法处置就可以了。

该抄家抄家,该发配发配,该充军充军,该砍头砍头。

这一看,朱翊钧直接忙碌到了中午。

喝了一口茶水,站起身子活动了一下筋骨,朱翊钧说道:“走吧,去皇后那里,顺便把昨天那两个也叫上,今天中午在皇后那里吃饭。”

“是,陛下。”陈矩连忙答应道,这种事他不敢怠慢。

皇宫里最近的气氛有些古怪,想要平息这种古怪的气氛恐怕还要再等一段时间。

对此,朱翊钧也没有办法,只能听之任之。

原本朱翊钧还想着让她们三人好好的接触一下,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王皇后已经把她们两人叫过来了。

显然,王皇后是要立威,同时确定一下主次。

在你们没有进门之前,有些事好商量;但是你们进门以后,这事就要立立规矩了。

两个刚进宫的人怎么可能是皇后的对手

基本都是皇后在说,她们在听。

最后,王皇后也展现了她雍容大度的一面,给了不少的东西,甚至也安排了好多的人手。

说白了就是展现一种态度:你听话就什么都有。

看到王皇后的手段,朱翊钧倒是松了一口气。作为皇后,没有这样的手段可是不行的。

朱翊钧在宫里面享受着齐人之福,蒲州王家这边却是愁云惨淡。

王家上上下下三分之二的人被抓了起来,现在所有人都关在大牢里。

家里面的财产很多,全都被查抄和罚没了。

王崇古让孙子王之桢找了一张椅子放在院子当中,也不管天气的寒冷,拖着年迈的身子坐在院子里盯着。

王崇古当然不是为了盯着董大宝等人公饱私囊,而是盯着自己家的人,生怕这些人胡乱说话闹出什么事来。

王家的二爷不用说了,人已经五花大绑被押去了大牢里,因为他是这次事的主谋。

现在王家坐主的是王家的第三代,王崇古的孙子王之桢。

此时,王之桢站在王崇古旁边,有点担心的看着倚坐在椅子上的爷爷。

自从出了事之后,爷爷的身体每况愈下,这两天已经有些要卧床不起的样子了。显然这一次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

王之桢明白爷爷心里难受,爷爷在西北干了一辈子的事,好好的名声直接就被家里面的人毁了。

爷爷的确是有过私心,可是西北这边的人做生意求活路也是很正常的。西北苦寒,土地出产不多,想活命、想过好的日子,就要做贸易。

西北的人吃了这么多的苦,想走出一条路来很正常,无论是草原的贸易还是将来的贸易,他们都敢干。

事实证明他们也干得很好,从西北出去的官员们也愿意保护西北的商人、愿意给更多的百姓拓宽一条活路。

自己家经商富贵,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西北这一边的很多官员对此都是支持。从杨博到马自强、到张四维,再到王崇古都是一样。

只不过王崇古是从来都没有想过,家里面居然会做出这样大逆不道的事。

他们竟然走私违禁品、为蒙古人的大军准备粮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86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