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七三章 集群化产业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皇帝要建钢铁厂的事并没有引起什么轩然大波,因为知道的人并不多。

谭纶回去做计划了,朱翊钧也在宫里做计划。

首先,钢铁厂是肯定要建的,规模也要足够大。

其次,钢铁厂的选址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而且要靠近原材料的产地。毕竟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不发达,很容易运出问题。离原材料的产地太远了,容易出事。

朱翊钧选择的地方是石景山。自己根本就不用去选,只要遵循后世的发展规划就可以了。

这个地方是后来的石景山炼钢厂,创办于公元1919年,是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在京西石景山建立的炼铁厂。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强行占有了炼铁厂,将石景山炼铁厂改名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华北兴中公司下属的石景山制铁所。

等到日本人战败之后,国民政府收回了这座石景山炼铁所,将这座炼铁所改名为石景山炼钢厂。到年初,国民政府在这座炼钢厂里用高炉炼出了第一炉钢。

等到48年解放了华北和东北以后,国民政府下令石景山炼钢厂南迁。石景山炼钢厂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展开了反南迁迎解放的护厂斗争,使工厂得以完好的保存了下来。

在北平解放以后,石景山炼钢厂很快就恢复了生产。后来,这座钢铁厂经过扩建和改组更名为石景山钢铁公司。

等到再发展以后,这座钢铁厂就会成为全国人民都知道的大名鼎鼎的首钢。

朱翊钧把钢铁厂定在这个位置上,也是有特殊心思的。

地理位置上就不用说了,它靠着永定河,运输方便、交通便利,可以走水运。使用的煤可以从门头沟拉过来,两者距离不远,运送方便。

铁矿,可以使用密云的铁矿,也可以使用京城周围的铁矿。京城附近并不缺铁矿,以现在这种炼钢厂的炼钢能力,足够用了。

现在朱翊钧要建造的其实是两座厂子。

一座是炼钢厂,朱翊钧已经把它定到石景山了;

另外一座就是火器的生产厂,这次要走的是大规模的生产,走流水线。首先也需要靠河,最好也在永定河边,距离钢铁厂近运送材料方便。

两个厂子在一起,守卫、管理起来也方便,这是集群化产业的好处。

其次,朱翊钧准备把王恭厂也搬迁了,这种火器生产的厂子不能留在原来的位置上,同样要搬过去。

等到所有的厂子都迁过去之后,朱翊钧就会画一个圈,给它们圈起来,周围全都是驻军。闲杂人等,不能靠近。

凡是在厂子里从事机密研究工作的人也都要进行审查。当然了,审查过后也要制定严格的安保制度,绝对不能泄密。

这一忙活就是一天多,朱翊钧也没有再去钓鱼。找到了自己要干的事,朱翊钧自然就精神奕奕。

朱翊钧这边忙活,谭纶那边也没闲着,也开始制定建造钢铁厂的计划。

用了三天的时间,谭纶便把计划做好了。他没有丝毫的停歇,直接就拿着计划书跑到了西苑。

皇帝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自己一定要把握住。如果自己不快点,皇帝反悔了就完了

抱着这样的想法,谭纶直接就冲到了西苑里面。

朱翊钧倒是没有反悔的想法,让谭纶坐下,给他上个茶水,这才把计划书拿了过来。

此时的谭纶脸上尽显疲态,顶着一对大黑眼圈。

朱翊钧摇了摇头,也没有去劝他。这种劝说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意义,回头赏他两颗丹药吧。

简单的翻看了一遍计划书之后,朱翊钧的脸色就严肃了起来。

自己和谭纶的计划根本就是两个方向,但是朱翊钧却看得格外严肃和认真。

这份计划书没有提武器制造厂,只提了炼钢厂。

谭纶在这里面说的很清楚,要建立一个大型的钢铁厂,地点放在京城就可以了。经过选择,他觉得放在京西比较合适。

具体的地点他没有写,但是也和朱翊钧一样选择了京西。

除此之外,谭纶更多的是把计划放在了具体的实情上,比如怎么和工部、兵部协调,怎么样抽调人手,怎么样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工匠,建设的时候怎么样抽调民夫,具体要建设多大、要怎么样建设,写得都一清二楚,可以说是非常用心。

甚至在每一项计划后面都有一个数字,朱翊钧知道这是预算。

详细的翻看了这份计划书之后,朱翊钧也不得不感叹,谭纶这样的人才实在是太难得了,自己小看了古人的智慧

这份计划书没有问题,自己做都不一定能做的这么好。

现下唯一的问题就是执行了。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天才制定的计划交给傻子来执行,这种事实在是太多了,朱翊钧都懒得来举例子。

伸手将眼前的计划书放下,朱翊钧说道:“爱卿写得不错,能做得出来的话,那自然是极好的。朕看了一下,预算在两百万两左右。”

闻言,谭纶连忙说道:“启禀陛下,因为时间太过急迫了,臣还没有来得及去调查,所以这两百万两只是一个预估的数字。”

这个预防针一定要给皇帝打上。万一皇帝真的觉得两百万两能建成的话,建超支了怎么办如果皇帝让自己补上

自己家又没这么多钱,到时候裤衩子都要当掉

何况在制定这份计划的开销的时候,自己还是动了一点心思的。说白了就是少算了一些,尽量以节约的成本来进行预算。

实际上,谭纶也知道,真正要是开干的话,这份计划书里面的钱肯定花的要多,绝不可能以两百万两建设完成。

他现在之所以这么压低预算,是害怕皇帝看着这么大金额的预算肉疼,从而不同意。

毕竟历朝历代的皇帝其实都一样,花他的钱那都是心疼的要命。如果钱多了的话,皇帝不乐意了不掏钱怎么办

要知道,建钢铁厂这事,谭纶可没准备花朝廷的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11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