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五七三章 朕要一战定辽东

书名:回到明朝做仁君 作者:纣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9

现在自然就没有了这样的事,张居正也几次表达想要让出权力让皇帝亲政。毕竟外面的人担心,张居正自己也担心。

只不过情况虽然和原本的历史上不一样,但结果都是一样的。如今的朱翊钧根本就不想亲政。

让张居正先干着不好吗

自己在后面搞点事就挺好的,没必要非要亲政。

要知道,亲政以后事情就多了去了。原本的历史上的万历皇帝可没少被这帮臣子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来骂,尤其是在他的腿出了问题以后,所有人都骂他偷懒、不上朝、在后宫乱搞。

可实际上,那些骂万历皇帝的都是一些沽名钓誉之人,甚至还有人学着海瑞上了一个酒色财气疏。

万历皇帝的名声就是被他们这帮人搞臭的。

万历皇帝给他们亲自解释了:我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腿有问题,不方便上朝,不是因为我不想上朝。

结果那帮人把耳朵堵上了: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

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聋的人。

如果不是因为后人把万历皇帝的坟挖开了、看到了他的腿,这个事根本就解释不清。

想想一个皇帝,居然要靠被挖开坟来让人相信自己的话,也够悲哀的。

自己足够咸鱼、足够懒,朱翊钧就更不想亲政了。现在自己都不用上早朝,每天也不用早起。这要是亲政了以后,那每天得忙成什么样还不得把自己累死

学太祖皇帝朱元璋,每天都上早朝

结果让人大臣写了一首诗:

“四鼓冬冬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

睡到人间饭熟时。”

后来皇帝们实在是受不了了,便改成了三六九上朝。

即便是如此,朱翊钧也不想上朝,实在是太累了。有张居正处理这些琐事难道不好吗他不比自己处理的好

可是眼前的情况看得出来,事与愿违啊

戚继光都有了这样乱七八糟的想法,何况其他的臣子

有些事不能光看说,要看怎么做。你对外怎么说,他们该不相信还是不相信。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继续说道:“朕觉得自己还年轻,朝堂上的事纷繁复杂,朕还有很多事要学习。如果真的因为朕年轻而耽误了大事,那朕就愧对大明朝的列祖列宗了”

闻言,戚继光满脸的感动,跪在地上说道:“陛下圣明,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厚,请陛下恕罪”

戚继光说这些话的时候满脸的感动,态度也一样的真诚。

对于一个臣子来说,能够遇到这样的明君圣主,是一件非常非常值得自豪和感动的事。虽然皇帝没有做什么明君的事情,但是能知人善任、自我认知清晰的皇帝就已经足够成为一个明君了。

在戚继光的心里面,当今陛下就是这样一位皇帝,年纪虽然不大,但是自我认知清晰、能知人善任。这一点从皇帝对张阁老的信任当中就能看得出来,有大气魄、大度量,很难得。

看着一脸自我感动的戚继光,张居正笑眯眯的没有说话,他还不想告诉戚继光真相。

既然你是这么想的,那你就这么想下去好了,回头让历史的史书上也这么记载,君臣相合的佳话就这么来了。

至于说皇帝比较懒惰、不想上朝,这种事是绝对不能记载的。如果有人说的话,一律严惩不贷。居然敢造谣

朱翊钧看着戚继光的表现,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然没有和张居正交流过,但是朱翊钧的心里边的想法和张居正一样。自己根本就不是为了偷懒,自己这么勤劳的皇帝,怎么能说是偷懒

这是一个皇帝的大胸襟、大魄力。

朱翊钧走到戚继光的面前,伸手将他搀扶了起来,笑着说道:“爱卿快快请起,这也不能怪爱卿。坊间各种各样的传闻都有,实在是对朕误解太多。”

“现在爱卿已经知道了,爱卿也就不要多想了。这次朕把爱卿找回来,是商量辽东一战的。朕想要一战平定辽东,这件事还是要交给爱卿来做。”

“兵部和户部那边的人也已经安排好了,这件事就交给先生来主持,你们要好好的制定一个完善的计划。这一次朕要一战定辽东,爱卿有没有信心”

朱翊钧一脸信任的看着戚继光,满满都是期待。

闻言,戚继光连忙点头说道:“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和希望这一次一定能一战定辽东,让大明辽东再无边患”

听了这话,朱翊钧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如此就最好不过了。”

说完,朱翊钧又转头看向身边的张居正,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说道:“关于朕亲政的事,就交给先生来办吧。”

“是,陛下。”张居正在一边点了点头说道。

听到皇帝这么说,张居正的心里面是有一些复杂的。一方面是松了一口气,另一方面也是有些失落。毕竟掌握了权力这么多年,突然间就交出去,还真的是有些让人不太适应。

不过事已至此,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如果自己再不交权的话,那朝廷上下真的就出问题了,最后的结果可能不是很好。真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麻烦了。

自己和皇帝还要留一段佳话在历史上。想到自己和皇帝能名垂青史,张居正心里面就好受了不少。

朱翊钧在旁边一脸严肃的说道:“先生,朕觉得这件事一定要大办特办,要让全国上下的人全都知道,以免他们再胡说八道。”

“先把消息放出去,等年后再办。过了年之后又要在辽东作战,所以这件事就等作战之后再办。不过在办之前,还是要慢慢来的。朕准备先祭祖,然后再祭天,等到这些都做完之后,朕再正式亲政。”

闻言,张居正的脸上露出了无奈的神色。

皇帝,能不能不把拖延说的这么高大上这么理直气壮

自己怎么教出来这么一个学生

先放出消息安安人心,然后把这件事拖到年后;年后还要准备在辽东打一场大仗,这一仗什么时候打完还不一定;打完了仗之后还要准备祭天、还要准备祭祖,这些东西折腾下来,估计大半年都过去了。

张居正也不敢再说什么,如果再说的话,恐怕皇帝就要搞一个封泰山了。

朱翊钧也没有办法,他其实也很想去泰山。

历史上的皇帝搞臭名字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比如这个“泰山封禅”就被宋朝的一位皇帝搞臭了。

而“千古一帝”这个名称又被鞑子朝的某位皇帝搞臭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翊钧实在是不想再去泰山凑这个热闹。否则的话,你以为我不想出去再浪一圈回来再亲政吗

条件不允许,没有办法,不能再浪了。

“陛下放心,臣明白。”张居正点了点头说道。

朱翊钧也很满意,摆了摆手说道:“你们就赶快去准备,让兵部和户部尽快拿一个计划出来。”

“是,陛下。”张居正和戚继光一起答应道。

“对了,也不能光顾着辽东,西北那边也要想一想办法,这件事就交给你们了。”朱翊钧说道:“即便不能打赢,也要把他们打疼。”

实际上,朱翊钧是想两线开战的,只不过是怕撑不下去而已。

听了这话,张居正先是沉默了片刻,随后说道:“陛下,京城那边的人马能不能调动不如让马芳去西北吧”

马芳去西北也不是第一次了,上一次西北闹腾起来就是马芳去的,而且他做得很好,没打仗就把人赶跑了,没什么损失。

只不过这一次就不一样了,这一次去的话肯定是要打仗的。光靠西北的人马肯定是不行的,张居正话里面的意思说的很明白,就是让马芳把自己训练的京城人马带走。

想到京城的那些人马,朱翊钧还真的有一些迟疑。实际上,这些人在朱翊钧的眼里还没有训练好,根本就没有成军,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武器装备还没有装备完毕。现在这个时候把他们拉到战场上去,似乎不太合适。

不过一时之间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了,略微沉吟了片刻之后,朱翊钧说道:“先生的这个想法倒是可以,回头朕问一问马芳。”

听到皇帝这么说,张居正也就没有再说什么。这件事的确要问一问马芳,毕竟那些人是他训练的,能不能拉到西北打仗还要他来做主。

不过在张居正看来,拉去西北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京城那些人马训练得已经非常精锐了,他们的装备也是非常好的。

张居正唯一担心的就是皇帝舍不得这些精锐的人马,毕竟花了他那么多钱,都是宝贝得不能再宝贝的宝贝。这种事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不过目前从皇帝的态度上来看,应该没有这种藏着掖着他们的想法。这就让张居正松了一口气。

如果把京营这些装备精良的人马拉上去,西北那边还说不定真能打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14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