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东汉王朝的兴衰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其实王莽同志的改革进行的非常不顺。虽然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他的理念实在过于超前,完全不符合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于是遭到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的反对。

屋漏偏逢连夜雨,又赶上了这一时期气候大变,自然灾害频发,黄河决口,瘟疫横行,底层老百姓根本都活不下去了,于是开始民变四起,推翻王莽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公元21年,一颗彗星竟然在东南方出现了5天才消失,这在当时被视为是除旧布新的征兆。就在当年刘演和刘秀所在的南阳也发生了饥荒,很多农民都开始造反。

大灾之年,刘秀也没有地可种了,第二年就和哥哥刘演一起起兵,加入了当时风头正盛的义军绿林军。

刘演刚起兵时,宗族的人都不太敢追随。后来直到看见刘秀也穿着戎装出现,众人方才惊呼,就连老实巴交的刘秀都起兵了,这才开始纷纷加入绿林军。

绿林军的势力发展很快,后来又拥立了汉室宗亲刘玄为更始帝,刘秀被封为太常偏将军。从最初的骑牛作战终于混上了高头大马。

小打小闹的起义也就算了,在自己眼皮底下称帝可不行,王莽当即派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42万,号称百万大军前往剿灭更始政权。

王莽这支大军的配置相当高,其中不仅有号称精通63家兵法的战术达人,还招募了很多奇人异士,有驱赶猛兽虎豹的,有骑着犀牛大象的。

更有一位叫做巨无霸的家伙身高一丈,腰粗十围,走在队伍前面,当做开路先锋。军队的旌旗延绵千里不绝,堪称秦汉以来军队出征的最大场面。

而此时的刘秀正带着几千人奉命前往阻击这支史无前例的军队。走到半路时,哨兵回来汇报说新莽大军浩浩荡荡,站在山顶上都看不见队尾。

刘秀大惊,奔进了邻近的昆阳城留宿安抚大伙儿固守昆阳城,自己则带领13骑出城去请救兵。刘秀前脚刚走,

新莽大军就将昆阳城里里外外围了几十层,部队有的造云车,有的挖地道,还有的直接用冲车撞城,弓箭不要钱一样的往城里射。

昆阳守军一看,这哪能守得住啊?扛着门板抵挡箭羽,祈求投降,可没想到大司空王邑根本不接受投降,还说势必此城要喋血而进。

可就在当天夜里,一件超级震撼的事情一下子就灭掉了王邑的威风。就在新莽大军酣睡之时,突然一颗尾巴带着火的流星直接砸进了新莽大军的营地,紧接着刘秀请来的1万多援军也杀到了,

他亲自率1000骑兵冲在最前头。可偏偏这个时候王邑的脑子也短路了,他竟下令只派和刘秀相等数量的部队,其他部队不许参战。

接下来更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平日里老实胆小的刘秀竟犹如战神附体,在混战中直接杀了个七进七出,一会儿的功夫就砍了新莽军几十个人头。

刘秀的手下都看呆了,不是刘秀平日太能装了,要么就是敌军根本就不堪一击。汉军的士气一下就上来了,无不以一当百,奋勇冲杀,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1万多人竟把新莽几十万大军给搅乱了。

然而这还不够,随着天空中一声炸雷响起,突然狂风大作,风大到直接将昆阳城里的屋顶全部掀开,紧接着就是开闸放水一般的大雨倾泻而下,城边的滍川河水暴涨

,新莽军中的那些虎豹豺狼全都吓得瑟瑟发抖,那个巨无霸也没了影。新莽大军顿时乱作一团,淹死的人不计其数,滍川被尸体堵的。

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王邑和仅剩的千余旌旗还是踏着尸体渡河,方才得以逃脱。缴获的军用物资,刘秀带着人往城里搬了一个多月,还没搬完。

他本人也因此名闻天下,此战出现的各种神奇让他的位面之子称号实至名归。

昆阳一战,新莽的主力被消耗殆尽,再也无力抵挡各路义军的进攻。几个月后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同志被杀,尸体被一军瓜分,头颅成了东汉历代帝王的藏品。

位面之子和穿越之子的决战到此告一段落。

公元25年,刘秀在河北藁城千秋亭称帝,建立东汉,是为汉世祖光武皇帝。12年后,光武帝扫平关中,平复陇西,最终一统天下。

【一口气看懂东汉的兴衰#历史#东汉#小知识】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汉朝继续合祚,开启了东汉王朝。

从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至公元220年,汉献帝退位,东汉王朝一共经历了195年历史,先后有14位皇帝。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东汉王朝。

东汉刚刚建立时并未统一全国,虽然王莽已死,但是各地义军军阀依然混战不休。当时最大的两支势力绿林军和赤眉军在刘秀登基后,刘秀派大将围攻洛阳。

洛阳的绿林军坚守数月,在刘秀的劝诱下投降东汉。王朝定都洛阳,在取得开门红之后,刘秀继续进军关中歼灭赤眉军。

接下来禁军陇右,巴蜀等地消灭了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历时11年终于统一全国。

刘秀吸取了西汉王朝的历史教训,退功臣而进文吏。在给予开国功臣优厚物质待遇的同时不给予实权。

当时开国功臣二三十人,封侯百人,仅有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能参与国事。同时刘秀严防外戚后党干政,不许他们参与政事。

在防范勋贵外戚的同时,刘秀大力整顿吏治,恢复经济,完善察举制,选拔天下贤士,入朝为官,以此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东汉前期的繁荣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公元57年,汉光武帝刘秀驾崩,汉明帝刘庄即位。刘庄继承了父皇的执政方针,约束宗室贵族,外戚后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鼓励农桑,兴修水利。

此时丝绸之路已经断绝60余年,北匈奴统治的西域诸国。公元73年,汉明帝派窦固、耿秉出征北匈奴,在天山大败呼衍王,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再次打通了中断半个世纪的丝绸之路。

不久汉明帝去世,北匈奴反攻与车师国围攻汉军,汉章帝刘达继位后出兵解围,两次增援班超,让他继续经营西域。

汉章帝继续了父祖的事业,后世将明章二帝在位期间合称为明章之治。尽管自光武帝开始东汉对外戚一直严防死守,但是在汉章帝时期还是出现了外戚跋扈的现象。

汉章帝性格宽厚,对小舅子窦宪颇为纵容,再加上汉章帝英年早逝,最终让窦氏一族掌握大权,再次让东汉走上了外戚专权的老路。

汉章帝死后,汉和帝刘肇仅有10岁,由养母窦太后摄政,开启了东汉太后主政与外戚专权的先河。

窦太后在汉章帝一朝就是宫斗冠军,掌权以后排挤宗室诸王,重用娘家亲戚,派兄长窦宪北征匈奴,乐羊封狼居胥,以此让窦宪官至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

随着汉和帝的日益成长,窦宪也愈发嚣张跋扈,让汉和帝十分不满。公元92年,汉和帝诛杀窦宪夺回了权力,东汉国力在和帝亲政之后达到鼎盛。

西域诸国归附东汉,是东汉的影响力通过丝绸之路到达地中海。

然而汉和帝27岁就驾崩了,东汉陷入了太后称制,皇帝夺权的怪圈之中。汉和帝驾崩时,河西皇后邓绥册立刚出生100天的刘龙为帝,以女君之名临朝称制。

然而刘龙还不满周岁就夭折了,邓绥又立旁支宗室刘祜为帝,即汉安帝,继续垂帘听政,邓绥先后执政16年。

当时东汉天灾人祸不断,邓绥功行节俭,关心民生,杜绝奢侈浪费,平反冤狱,并且笼络士人,为自己拉了一大波好感,也在后世留下了“邓太后盛东汉”的美名。

然而邓绥执政期间丝毫没有放松过自己的权利,汉安帝形同傀儡,在依靠娘家兄弟的同时,邓绥又将身边的宦官引为心腹,这也引发了之后的宦官专权问题。

公元121年,邓绥去世后,汉安帝立即清算邓氏家族,然而汉安帝的手腕比邓太后远远不如。新的宦官、宫人与皇后阎氏一族相勾结,搞得朝堂乌烟瘴气。

东汉国力从此走上了下坡路,皇后阎姬迫害太子刘保,史称安帝将刘保废为济阴王。

然而安帝废太子后不久就突然去世,阎姬和兄长阎显秘密册立汉安帝的堂弟刘懿为帝,但是刘懿刚登基不久就病死了。

就在阎显兄妹焦头烂额之际,宦官们再次发动政变,诛杀阎显一党,拥立废太子刘保为帝,史称汉顺帝。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东汉的国力已是大不如前,此时的汉顺帝仅有11岁,阎太后又被赶到离宫,朝政大权由宦官和乳母宋娥把控。

汉顺帝引入了外戚梁氏,来制衡宦官,摒弃了乳母宋娥,然而汉顺帝死后,梁氏又继续专权。东汉走进了死胡同里,讽刺的是当外戚和宦官都相继退场之时,东汉的统治也将会走到尽头。

汉冲帝年仅3岁就夭折,梁太后又立宗室刘志为帝,史称汉质帝。汉质帝不满梁氏专权被毒死,梁太后继续逼宗室刘宏为帝,是为汉灵帝。

《出师表》中所写的“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就是指汉桓帝与汉灵帝时期。此时的东汉吏治腐败,弊病四起,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一些清流的士大夫、太学生聚集在一起,针砭时弊,抨击政治,反对宦官专政,声势愈发浩大,宦官集团也不甘示弱,仗着皇帝当靠山,对政敌大肆报复,引发了第一次党锢之祸。

第二次党锢之祸是在汉灵帝时期,汉灵帝也是宗室出身,由外戚窦武拥立,窦武站在清流这一边掌权以后启用这些受罚的士人,计划铲除宦官集团,

没想到事情败露,宦官曹节先下手为强,发动政变,诛灭窦武一族,将窦太后迁到南宫,又发动了第二次党锢之祸。两次党锢之祸造成大量士人逃亡,影响极为恶劣。

作为皇帝的汉灵帝刘宏也毫无治国才能,卖官鬻爵,纵容宦官十常侍胡作非为。汉灵帝甚至说“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宦官常侍的党羽横行乡里,欺压百姓。

百姓们的生活更加困苦,同时一则不祥的谶语开始在东汉流行。当时东汉流行谶纬之学,一部名叫《春秋命历序》的纬书预言汉朝在400年时将会有大难。

此时的汉朝已是天灾不断,灭亡的丧钟即将敲响。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张角打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聚众造反,对本已腐朽的东汉再次施以沉重的打击。

虽然黄巾之乱很快就被平定,但它所留下的影响却极为深远。首先是一大批新生代将领在讨伐黄巾之乱时立有战功,崭露头角。

其次,朝廷疲于应付黄巾军,允许地方州郡募兵,这直接导致了日后的割据势力出现。

汉灵帝死后,何皇后立自己的儿子刘辩为帝,是为少帝。其兄何进与十常侍争权,听从袁绍之言,召董卓进京。

然而董卓还没到,何进就被十常侍所杀。袁绍、曹操带兵杀入宫中,将宫中宦官血洗一空。张让等人挟持少帝出逃,见追兵已至,投水自杀。

至此,困扰了东汉百年的外戚宦官专权问题通过物理手段根除,然而东汉也从此名存实亡了。

董卓进京之后,东汉的中央政权彻底沦为军阀的傀儡。董卓为何皇后所生的汉少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引得各路诸侯讨伐,揭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北方各镇混战不休,一大批士人南渡避难,为刀耕火种的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日后的三国鼎立、南北对峙埋下伏笔。

公元196年,曹操迎立刘协监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逐步统一北方。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与刘备的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三国鼎立之势已然形成。

战后围绕着荆州如何划分,孙权与刘备争执了数年。公元214年,刘备得益州与孙权进行湘水划界,然而孙权依然不满。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败曹操,留守荆州的关羽北伐樊城。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占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被东吴所杀。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逼迫汉献帝禅让,改国号为大魏,至此东汉王朝灭亡。三国时代正式开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68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