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瑞和王阳明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海瑞究竟是清廉无用,还是治世能臣?一口气看懂海瑞的一生#历史#明朝#海瑞】

他是明朝的第一清官,一生刚正廉洁,为民做主,因其清廉而被百姓们尊称为“海青天”。有人说他粗言而无用,不懂变通,但也有人觉得他是当时名臣无可替代。

那么历史上的海瑞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起走进明朝第一清官海瑞的一生。

海瑞是海南琼山人,4岁时父亲去世,母亲谢氏靠着家中的几十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独立抚养海瑞长大。在母亲的严格教导下,海瑞自幼就刻苦读书,生活非常节俭。

36岁那年,海瑞考中举人,之后参加了两次会试都未考中进士。海瑞索性放弃了继续科举,而是以举人的身份去福建南平县当教谕,也就是现在的校长。

海瑞生性刚正不阿,从不谄媚权贵。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前来视察,从老师到学生都跪着迎接御史,只有海瑞站在那里做一迎接。

御史感到十分惊奇,海瑞却说按照明朝的礼法,教谕可以不向上官下跪,当地陪同的官员傻了眼。后来大家才知道,莫说是御史,就是皇帝的面子,海瑞也敢不给。

在明朝,教谕虽然只是一个小官,但却是个很有前途的小官。如果品行不错,可以升任知县。虽然在上司眼里海瑞是个不折不扣的刺头,但是他的业绩实在是不错。于是在5年后,海瑞就升任了淳安知县。

淳安县位于ZJ省西南部的丘陵山区,在明朝中后期,这里和江南其他地区一样,是土地兼并严重的地方。富豪坐拥三四百亩田产,却不用交1分税,而贫农需要平白承担高昂的税负。

海瑞到任以后重新清丈土地,均平赋税,减轻百姓负担,同时兴修水利,整顿社会治安,深受百姓的爱戴。

百姓们尊称海瑞为“海青天”。海瑞生活非常简朴,虽然到了知县,但平时依然只穿布衣,母亲过生日,海瑞也只是买了两斤肉庆祝,这在当时的浙江官场也成为笑谈。

恰逢浙江总督胡宗宪的儿子路过淳安县,因为一点小事把驿站的驿吏毒打一顿,海瑞听闻此事后立即派衙役把胡公子抓了起来,把胡公子随身携带的几千两银子没收充公。

胡宗宪看见儿子垂头丧气地回来以后,气不打一处来,随后又看到海瑞写的信上面写着:“我听说胡公一向节俭,此人自称儿子却如此铺张浪费,一定是冒充的。”胡宗宪哭笑不得,早就听说过海瑞的名声,今天总算领教到了。

不久之后,都御史鄢茂金出巡浙江,一路上到处索要贿赂,在途经淳安时海瑞说本县太小无法接待,请你绕路吧。鄢茂金也听说过海瑞的名声,本着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原则绕道而去。

海瑞当时本应升任通判,但是因为得罪了鄢茂金,不仅失去了升迁的机会,甚至连知县都当不了。在友人的帮助下,海瑞被调任到江西兴国任知县,依然得到当地百姓爱戴。

由于海瑞品行刚正,名望很高,因而在两年之后,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前往BJ赴任。

此时明世宗朱厚熜已经有20多年没上朝了,整日在西苑炼丹修道,贪官污吏横行,百姓民不聊生。一向不阿的海瑞感到非常愤慨,毅然上书进谏,这就是闻名一时的《治安疏》。

天下不知陛下久矣,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才用也。朱厚熜读完大怒,立即下旨让锦衣卫把海瑞抓进天牢。海瑞早都知道这封奏章递上去以后会有什么后果,因而提前就买好了棺材。但他还是遭受到了一连串的精神打击,他的两个儿子突然去世,妻子王氏自杀。

不久明世宗朱厚熜驾崩,海瑞痛哭不已,这不仅是为了自己哭,也是为了百姓和社稷而哭。新继位的明穆宗朱载垕将海瑞释放,官复原职。

三年后,海瑞晋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府。应天府就是今天的NJ市,在明朝迁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了官员们养老享乐的地方。海瑞一到南京就开始整顿这里的奢侈风气,上至勋贵,下至小吏,都夹着尾巴做人,不敢招惹这位海青天。

海瑞到任以后大力推广一条鞭法,兴修水利,疏浚吴淞江,并强令江南的权贵将兼并的土地退还给农民,就连前首辅徐阶也不得不按照海瑞的要求退还侵占的土地。

此外,海瑞还鼓励寡妇改嫁,禁止溺婴,对官员的生活也做出了诸多限制。海瑞当时虽已位居巡抚,但是生活依然非常节俭。然而当时的官员并没有海瑞这样高的道德水平,他们指责海瑞迂腐,包庇刁民,鱼肉近民,于是明神宗将他调离了应天巡抚,给了个闲职。

江南百姓一听海瑞要走,纷纷哭天抢地,把海瑞的画像放在家里供奉。不久后海瑞因被高拱排挤,辞职归乡,这一走就是10多年。期间很多人都举荐过海瑞,但是一直没有被再次启用,直到1584年,明神宗万历重新启用海瑞,任命他为南京都察院御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当时海瑞早已是闻名于天下,百姓敬仰他为民做主,而新生代文官敬仰他敢于直言进谏。不久后,海瑞又晋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位居正二品。

然而海瑞并不想在南京当一个吉祥物,他年事已高,只想告老还乡,但是明神宗却一直不肯同意。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享年74岁,朝廷追赠太子少保。海瑞去世后家无余财,百姓都来为他送葬,祭拜之人连绵百里而不绝。

——“看大明王朝1566,里边的海瑞真的是绝了”

——“里边的嘉靖也是绝了,嘉靖不长那样我都觉得是嘉靖的错。”

【五百年来第一人,龙场悟道,绝境成圣。#王阳明#明朝历史】

王阳明,整个明朝最牛的男人,他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外星人”之一。文能开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国,开创阳明心学,收获粉丝迷弟无数。

那么明朝圣贤王阳明究竟是如何炼成的?阳明心学又是怎么一回事儿?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王阳明的一生。

古时候但凡有圣人出世都会伴随着一些异象,王守仁也不例外。1472年的一天,在娘胎里待了14个月的王守仁终于在浙江绍兴府余姚县的一个书香之家出生。

他的父亲王华当时只是一个书生,考了几次举人都没有考中。虽然家境还算殷实,但也要靠外出教书补贴生计。在王守仁9岁那年,父亲王华终于考中举人,并在4年后的会试殿试中金榜题名,高中状元。

王守仁也跟随父亲从余姚来到了京北生活,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来到BJ以后,王守仁并没有整日闷在家里读书,而是混迹于佛寺道观等处,还喜欢骑马、射箭、斗鸡、玩狗。

听说北直地有农民起义,他还要上书向明宪宗献策。王华见儿子整日不务正业,连忙找来老师,让他安心读书。但是王守仁读着读着就对格物之学产生了疑惑。明朝以程朱理学为显学,朱熹认为世间的一草一木都蕴含着天理。

于是王守仁就身体力行地找了一根竹子,想探索一下天地之理。结果他在院子里看了7天竹子都没看出什么真理,反而还大病一场。少年的王守仁这才明白,只是在家空想是当不了圣贤的。

21岁那年,王守仁首次参加乡试中举,然而却在京城会试中落榜。首辅李东阳鼓励他这次考不中,下次一定能中状元,但是下一次科举他也没考中。

直到28岁那年,王守仁终于考中了进士,位列二甲第七名。在此期间,他开始研习军事兵法,寻访了会稽山的阳明洞,并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号——阳明山人,王阳明之称由此而来。

此时王阳明的父亲王华已经仕途顺利,主要的任务就是给太子讲课,这本来是个很有前途的职业,但若是碰上这位太子那可就不一样了,没错,他就是明朝最爱玩的太子朱厚照,不久之后就会成为明朝最爱玩的皇帝。

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驾崩,年仅15岁的太子朱厚照登基。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太监大肆插手朝政,引起了文官集团的强烈不满。

六部九卿联名上书弹劾,但是朱厚照却站在了八虎这边。元老谢迁和刘健深感失望,辞官归乡。南京科道官戴铣等人愤愤不平,纷纷上书弹劾刘瑾,刘瑾要把他们抓到BJ问罪。时任兵部武选司主事的王阳明上书求情,讽刺刘瑾是权奸。

结果被打了四十板子,贬到贵州龙场驿,父亲王华也被赶出BJ,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在途中刘瑾派人前来暗杀王阳明,王阳明假装跳水自尽,这才躲过了追杀。

当时龙场还是蛮荒之地,到处都是荒山野岭,生活非常艰苦。王阳明到了龙场以后没有心灰意冷,而是反思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对于圣人之道有了新的感悟:圣人之道来自于本心,而不是来自于外物,提出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

将心中固有的天理贯彻到客观事物中去。几经坎坷之后,王阳明又一次将心学发扬光大,后世将其合称为陆王心学。

三年后,王阳明从贵州调到江西当知县。在刘瑾倒台后,王阳明重新回到了中央。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推荐王阳明去巡抚江西。

当时的江西中南部到处都是占山为王的盗贼,四处劫掠百姓,甚至到了聚众攻打州县的地步。王阳明一到任就开始着手剿匪,他策反了给叛军送信的奸细,得到了敌人的行动情报,联合建福和东广的军队征讨叛军,连战连捷,解决了困扰江西10年的匪患。

然而一群强盗是怎么能壮大到这种地步呢?王阳明敏锐地意识到,在这些匪患的背后一定还有一个幕后黑手。

当时江西分封有三位亲王:宁王、淮王和益王,其中淮王和益王都是朱棣的直系后代,而宁王这一支有一些特殊了,因为他的祖先是被朱棣坑到江西的。

当初燕王朱棣造反,把弟弟宁王朱权拉过来当帮手,承诺事成以后中分天下。然而等到朱棣登基后却把宁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心情郁闷的朱权在南昌闭门不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到朱权的孙子的孙子朱宸濠继位时,他主动结交朝中权贵,还包庇当地的盗匪,暗中招兵买马。当时已经有不少官员向朝廷告发宁王有不轨之心,可是上报的奏章却被扣了下来。

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攻打安庆。王阳明收到消息后,立即集结兵马平叛,仅用了35天就俘虏了宁王一家。

然而真正麻烦的事还在后面。朱厚照一听说宁王造反,就兴致勃勃地要去平叛,走到半路,得知叛乱已平后非常失望。朱厚照身边的宠臣出了一个馊主意,让王阳明把宁王放了,再让皇帝抓一次。

王阳明哭笑不得,只好把宁王交给了太监张永,然后急流勇退,称病回家。不久之后,朱厚照因落水重病,在1522年驾崩。

新登基的明世宗朱厚熜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但是一直没有重用他。父亲王华去世后,王守仁回乡守制,在绍兴创建阳明书院教授心学。

当时阳明的名气已经非常大了,门下弟子众多,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倾听阳明先生的教诲。但是明世宗朱厚熜对心学的态度却非常冷淡。

1527年,广西叛乱,朱厚熜命王阳明前去平叛。时年57岁的王阳明患有严重的肺病,在叛乱平定之后,他多次上书请求回乡,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回音。

实在等不及的王阳明踏上了回乡的旅程。然而在途经江西青龙港时,病逝于舟中,临终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我对王守仁不是很了解,但我对他弟弟王守义还是很了解的,卖调料的,生意做得很大。”

——“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两点能做到就不会再是一般人了。”

——“确实牛啊,龙场悟道”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7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