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八十八章 娱乐皇帝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然而第一次招安没有成功,朝廷又派张叔夜前去镇压。宋江被迫投降,参与出征方腊,不过宋江的结局和《水浒传》有所不同。

在宋军胜利班师后,宋江就被抓捕,虽然没有明确记载结局,但是极有可能是被处死了。到了南宋时期,宋江的故事开始在民间流传,凭借《水浒传》的影响力,让宋江起义得以脍炙人口。

最后就是元末的红巾起义元朝末年天灾频发,内乱不止。韩山童、刘福通迷信明王出世,于是烧香聚众策划反元起义,恰逢黄河发大水,元朝征集民夫筑堤修坝,于是韩山童和刘福通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造势。

“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不久,大家果然挖出来了一个独眼石人。韩山童和刘福通揭竿而起,举起反旗,拉开了元末红巾起义的大幕。各地义军纷纷起兵响应,一时间元朝遍地狼烟,统治岌岌可危。

然而正如历史上大部分农民起义那样,红巾军的领袖们也面临几个棘手的问题。第一,后勤不足,即使攻下城池也会陷入官军围攻之中,只能到处流窜。第二,就是义军稍有成绩就骄傲自满,自己先内讧起来。

此外,很多义军军纪的糟糕程度也与官军不相上下,不得人心。公元1359年,韩宋国都汴梁被元军攻破,刘福通带着幼主韩林儿出逃至安丰,后来又被张士诚包围。作为红巾军名义上的共主,韩林儿相形见绌。

韩宋江南行省丞相朱元璋求助,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朱元璋军中使用的年号官职都是以韩宋政权为正统。

随着朱元璋扫平群雄准备一统天下之时,韩林儿这个名义上的皇帝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公元1367年,在明朝开国的前一年,韩林儿在前往应天的途中落水溺死,刘福通也一起遇害。

【盘点一下被皇位耽误的艺术家皇帝们皇帝历史小知识】

他们是皇帝中的艺术家,艺术家中的皇帝,诗词、书画、音律、乐舞样样精通。他们开创了瘦金体、工笔画,创作了《霓裳羽衣曲》,十八般手艺样样皆通,但是就是不会当皇帝。

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艺术家皇帝。

第一位艺术家皇帝陈叔宝陈叔宝是南朝最后一位皇帝,公元553年出生于江陵,其父陈顼是南梁权臣陈霸先之子。

后来被西魏劫掠到长安,陈叔宝和家人也成为西魏的人质。后来陈霸先借李南,陈、陈顼一家才得以归国。7年后,陈顼通过政变夺取了南陈皇位,陈叔宝也从普通的宗室子弟一跃成为皇太子。

南陈政治斗争十分激烈,而处于政治斗争中心的陈叔宝却是极为天真,整日与后宫佳丽吟诗作对,浑不知宫墙内外已是危机四伏。

公元582年,陈宣帝去世,陈叔宝的弟弟陈叔陵想要杀陈叔宝。陈叔宝在母亲和乳母的帮助下逃出升天,派大将讨伐陈叔陵,有惊无险地坐上皇位。

即位之后,陈叔宝整日泡在后宫之中,不理朝政,为宠妃张贵妃、龚贵嫔和孔贵嫔建造亭台楼阁,每天流连其中,与妃嫔女官吟诗作对,谱曲作唱,留下了《玉树后庭花》等名作。

在隋朝即将统一的前夕,陈叔宝的醉生梦死加快了南陈的灭亡。公元589年,隋朝出兵南征,很快就打到南城首都金陵,陈叔宝带着宠妃逃进一口枯井中,被隋军俘虏。

第二位艺术家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李隆基是唐睿宗李旦的第三子,又称李三郎,9岁时生母窦氏和嫡母刘氏就被武则天处死。

父亲李旦性格懦弱,不敢为他们鸣冤叫屈,每日担惊受怕。李隆基和兄弟们被幽闭于深宫之中,十几年都未踏出宫门一步。

神龙政变之后,中宗李显复位,李旦一家重获自由,然而没过几年李显遇害,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诛杀韦后,拥立父亲李旦登基。李隆基因为拥立之功成为太子,但是很快李隆基就和姑姑太平公主产生矛盾。

太平公主想要废掉李隆基,李旦只好把皇位让给儿子,自称太上皇,然而实权仍然是由太平公主与李隆基共掌。

公元713年,李隆基发动先天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党羽,自此大权彻底握在手中。此时李隆基不过29岁,经过三朝积累,唐朝国力在李隆基在位期间达到鼎盛,政治清明,社会安稳,百姓富庶。

“一西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素米白。公司仓力巨峰时”,如此太平盛世,皇帝也不免于沉溺其中浑然不知,盛世之中也暗藏着危机。李隆基才华出众,多才多艺,除了吟诗作对之外,还擅长书法,音乐舞蹈,尤其是在音乐造诣极高。

李隆基时常在梨园指导乐工排列谱写舞曲,传说中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李隆基所作。在娶了杨贵妃之后,李隆基更是整日与杨贵妃一起寻欢作乐,杨氏一族也跟着飞黄腾达。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匆忙逃出长安,在途经马嵬坡时爆发兵变。

杨贵妃之兄杨国忠被愤怒的士兵乱刀砍死,李隆基被迫赐死杨贵妃。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李隆基也被儿子唐肃宗夺取皇位,成为了有名无实的太上皇。公元762年,李隆基在长安去世,享年78岁。

第三位艺术家皇帝南唐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五代10国时期,徐知诰建立南唐,改名李昪,为南唐前主。到了李煜这一代,强盛的国力仅限于苟且自保。

李煜登基时,五代时期已经结束,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李煜尊奉宋朝为正统,续帝号称江南国主,想以此保住南唐基业。然而除了苟安求和,李煜也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李煜文化修养极高,多才多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又擅长音律,曾与大周后一起修复了《霓裳羽衣曲》。

在大周后死后,李煜又取大周后之妹,小周后为妻,夫妻二人赏花对饮,吟诗作对,却不知末世即将来临。公元975年,赵匡胤发兵灭南唐,李煜想自焚殉国。

然而到了最后还是开城投降,李煜夫妻被押往开封,赵匡胤封李煜为违命侯,封小周后为郑国夫人。不久,赵匡胤离奇死亡,新继位的赵光义居然对李煜这个亡国之君还算客气,但是还是在两年后将李煜毒死,小周后殉情自杀。

第四位艺术家皇帝宋徽宗赵佶野史传闻他是李煜转世,报复宋朝。为什么会有这个传闻呢?因为这两位拿的剧本实在太像,都是诗词书画样样精通的艺术家皇帝,但是偏偏就是不会当皇帝。

赵佶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的弟弟。由于哲宗无子而继承皇位,宰相张敦曾断言端王轻佻不能君天下。

赵佶登基以后任用蔡京为相,大肆迫害政敌,搞得朝廷乌烟瘴气。赵佶本人对诗文、音乐、书法、绘画无所不精,创造了瘦金体和工笔画。赵佶在位时期设立的跨海更是为中华文化留下无数文化瑰宝。

如果只是自娱自乐,还则罢了,赵佶还有个非常烧钱的爱好园林,他下旨从各地收集各种奇花异石运到开封建造远华园。

在没有起重机的古代,这些都需要当地百姓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运到开封。所谓的花石纲,仅仅是满足赵佶一人的享乐而已。

运输这些奇花异石的船队被称作花石纲。古典《水浒传》即是据此取材。建造远华园只是徽宗时期劳民伤财的一个缩影。

真正将北宋推向死路的却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公元1118年宋金海上之盟,北宋与金国合作夹击辽国收回燕云十六州。

然而在收回燕云十六州时,宋军竟被辽军的残兵败将打败,暴露出弱无力的本质,金国对北宋更加轻视,最终北宋仅拿回幽和蓟、顺、景、西四州。其中最繁荣的幽州已经被劫掠一空,至此宋朝版图达到极盛。

然而还没等赵佶高兴多久,金国就发兵攻宋。公元1127年,北宋灭亡,宋徽宗赵佶和儿子宋钦宗赵桓以及宗室女眷文武百官被掳回金国,开封城内被掠一空。8年后,宋徽宗赵佶在五国城病死,终年54岁。

第五位: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有“好圣孙”之称,他的祖父是明成祖朱棣。朱瞻基童年时就被爷爷放在宫中作为接班人抚养,不仅继承了朱棣的军事才能,而且在书画艺术上天分极高。

除此之外,他还能帮父亲朱高炽对付二叔汉王,如果没有朱瞻基这个好圣孙,朱高炽很可能坐不稳太子之位,也就没有后来的“仁宣之治”。

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当了20年太子的朱高炽登基,朱瞻基作为嫡长子也顺理成章地被立为太子。

10个月后,朱高炽突然死亡,时年27岁的朱瞻基登基为帝。相比于前面几位不务正业的艺术家皇帝,朱瞻基是一位难得的明君,文武双全,励精图治,对内整顿吏治,休养生息,对外放弃征战,派遣郑和七次下西洋。

经济富庶,社会繁荣,与其父朱高炽并称为“仁宣之治”。如果说朱瞻基一生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死得太早,没有教育好儿子。

公元1435年,朱瞻基去世,庙号宣宗。年仅8岁的太子朱祁镇登基,15年后发生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盛转衰。

【一口气看懂春秋争霸全过程历史小知识】

周灭商后,周天子大肆分封天下,却不曾想最终导致100多个诸侯国为了争夺霸主之位,混战不休,天子权威荡然无存。

以礼治国、以德治国的周朝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而终结?今天就让我们一口气看懂春秋争霸全过程。

周王朝自武王伐纣之后共经历了11代君主的统治。到公元前782年,周朝已经走过了260多个年头。

疲态尽显,到了周幽王姬宫湦时期,不仅王室内部矛盾重重,外敌入侵频繁,甚至还发生过百姓暴动,把国王驱逐的荒唐事情。

周幽王继位第二年国家就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周朝的发源地岐山崩裂,二是泾水、渭水、洛水三川同时干涸。

民间坚信有大灾难要发生的预兆,但周幽王非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反而继续不理政事,沉湎酒色。保国国君褒姒因为直言进谏而被周幽王囚入监狱。

褒姒的儿子为了营救父亲,便向周幽王进献了一批美女,其中就有被我们所熟知的褒姒。为了博得美人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不但将王后申后废黜,还将太子姬宜臼贬为平民。

这让自己的岳父申国国王大为恼火,于是便联合蛮族犬戎爆发了镐京之战,结果周军战败,周幽王死于骊山脚下,西周灭亡。

周幽王死后,他的孙子姬宜臼被拥立即位,是为周平王。经过战火洗礼的镐京已经残破不堪,加之镐京一直处在犬戎的威胁之下,周平王只好在郑、秦、晋等诸侯的卫护之下将都城迁到了东都洛阳。

中国自此进入东周时期。与此同时,北国公伯服、卫、鲁等十几家诸侯也在一个叫邪的地方拥立周幽王的弟弟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自此周王室出现了二王并立的局面。

直到公元前760年,晋文侯为了讨好周平王,出兵杀死了周携王,这才结束了周王室长达10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史称文侯勤王。

但此时的周天子直辖的王畿在戎狄不断的蚕食下逐步缩小,对诸侯的控制力也日渐丧失。晋、宋、陈、郑、魏、鲁、楚、秦、吴、越、燕等诸侯国纷纷趁机崛起,他们绕过周天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兼并战争。

权力受到威胁的周天子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公元前707年,与周天子王畿接壤的郑国竟然公然派军队收割了附近的麦子,这让当时的周桓王十分不满。

他立刻征调陈、蔡、卫等诸侯的军队,亲自率领周军大举伐郑,声势十分浩大,史称??葛之战。但战争的结果却大大的出乎周桓王的意料,刚一开战,陈、蔡、卫的军队便一触即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2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