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 分类:其他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明末群雄

书名: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作者:不敢轻言语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7:22

【皇帝中最好的木工,木工中最会当皇帝的人。#明朝#历史#朱由校】

皇帝当做一份兼职来做是什么感受?大明木匠皇帝不爱江山爱木匠,他是皇帝里最好的木工,也是木工里最会当皇帝的人。

有人说他是文盲皇帝,也有人说他是收拾乱局的顶尖高手。那么明熹宗朱由校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他又为何会痴迷于做木工的?本期视频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朱由校的一生。

朱由校出生于1605年,他是皇太子朱常洛的长子,同时也是万历皇帝的长孙。朱由校有6个弟弟,但大多夭折,只有信王朱由检活了下来。

兄弟二人在太子东宫抱团取暖,虽然贵为皇长孙、未来的皇位接班人,但朱由校的童年却远称不上幸福。他的父亲朱常洛十分不招万历皇帝待见,朱由校的童年充满了争执和担惊受怕。朱常洛本人对儿子也不太关心,将朱由校和朱由检都送给李选侍抚养。

而这个李选侍也不是什么良善之人,仗着太子的宠爱,竟把朱由校的母亲虐待致死。对于朱由校兄弟两人也动辄打骂。

朱由检的运气还好点,很快就被送到了别宫抚养,而朱由校则被李选侍当成了自己日后飞黄腾达的筹码,死死抓住不放。在这种爹不疼妈不爱的情况下,年幼的朱由校从乳母客巴巴和太监李进忠那里感受到了关爱。

李进忠本性卫士,曾伺候过朱由校的生母王氏。朱由校登基后,他得到了一个新的名字——魏忠贤。

明朝宫廷对于皇子皇孙的教育一直都很严格。但由于父亲的不上心,导致朱由校的童年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而是将技能全都点在了木工上面。

其实木工也是一个要求很高的技术工种,朱由校不仅精通刀具、丹青,还会建造亭台楼阁,制作简易的机械,即使是当时的能工巧匠看见朱由校制作的器物也要自叹不如。

如果朱由校只是一个普通宗室,那么他的木工爱好也无伤大雅,但如果是皇帝,那可就是个灾难了。

1620年,在位48年的明神宗驾崩。整日担惊受怕的太子朱常洛终于当上了皇帝,然而仅过了27天,朱常洛就离奇死亡,成为了明朝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是年只有16岁的朱由校成为了大明朝的第15位皇帝。然而正当群臣准备迎接朱由校时,却发现他被李选侍扣在了乾清宫里。

当时朱常洛的正妃早已去世,后宫无主,而李选侍却把自己当成了未来的太后,引起了东林党的强烈不满。四军仅有16岁,怎么能托付给这个女人?因此,杨涟等人一见到朱由校就把他从乾清宫拉到了慈庆宫。

但是李选侍还是赖在乾清宫不走,眼看着登基大典的日子越来越近,双方僵持不下,最后还是太监王安把李选侍赶了出去,朱由校才得以登记为帝,改元天启。

由于朱由校沉迷于做木工无心治理朝政,乳母客巴巴和太监魏忠贤走上了前台,二人狼狈为奸,把前朝后宫搞得乌烟瘴气。

东林党对皇帝宠幸客巴巴和魏忠贤非常不满,但是朱由校却充耳不闻。在朱由校看来,从小陪他长大的客巴巴和魏忠贤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

有一天晚上,客巴巴的两个相好在皇宫里吵架,惊动了朱由校。朱由校非但不生气,反而还问客巴巴看中了哪个,要把另一个赶出去。

然而此时的大明朝早已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后金实力日渐强大,明军已经无力遏制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先后攻克了辽东重镇沈阳和辽阳,在1622年的宁远之战中,明军大败,王化贞与熊廷弼撤进山海关,明军尽失辽西之地。

次年,魏忠贤执掌东厂,权势更加显赫,被称作“九千岁”,而“万岁”自然是指皇帝朱由校。每次魏忠贤都趁朱由校做木工的时候来奏事,朱由校都很厌烦,让魏忠贤自己看着办。有了皇帝的同意,魏忠贤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飞扬跋扈。

一些对魏忠贤不满的文官也纷纷依附于魏忠贤,组成了阉党,与东林党针锋相对,互相攻击。1625年,杨左光斗等7人尚书弹劾魏忠贤24条大罪,结果这7人都遭到了魏忠贤的残忍迫害,受尽酷刑,含冤而死,世人称之为“东林六君子”。

自此以后,魏忠贤的气焰更加猖獗。在全国各地修建生祠,世人只知道有“九千岁”魏忠贤,不知有“万岁爷”朱由校。

但是无论魏忠贤还是朱由校都没有什么治国才能,此时的明朝各地已经出现了各种天灾,再加上土地兼并,基层官吏腐败,导致流民越来越多,成了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那么对于明朝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立国260年的大明朝开始走向衰亡,然而朱由校本人是等不到那时候了。

1627年,朱由校重病不起,在皇后张嫣的劝说下,他决定按照胸中大义,将皇位传给自己唯一的亲弟弟朱由检,并嘱托他“吾弟当为尧舜”。几天后,朱由校驾崩,终年22岁,庙号熹宗,葬于德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朱由校最满意的木工作品拿到民间买了一千多两。”

——“我觉得人家有点爱好还真不是什么坏事。”

——“这人可比崇祯强太多了,至少有魏忠贤在,东林党还没有那么放肆。”

——“确实,崇祯杀了魏忠贤,之后基本盘就崩了。”

【大明帝国最后的将星,一口气看懂袁崇焕的一生。#明朝#历史#袁崇焕】

大明帝国最后的抗清名将袁崇焕,曾用红衣大炮轰死了努尔哈赤,用智谋换来了辽东的安宁,但最终却被凌迟处死。

那么袁崇焕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死真的是一起冤案吗?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袁崇焕的一生。

袁崇焕是广东东莞人,出生于1584年,35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福建邵武知县。袁崇焕虽是文官出身,但他非常喜欢军事,时常与退伍老兵打交道,了解北边的形势。

此时明朝已是山河日下,关外有后金威胁,内有党争激烈,矛盾丛生。在明神宗朱翊钧驾崩后不久,继任的明光宗朱常洛又离奇死亡,年仅16岁的朱由校登基,原来拥护的清流东林党也得到重用,一时间东林世盛。

1622年,袁崇焕以县令的身份进京,经御史的推荐被破格提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广宁之战失败后,明军尽失辽西之地。袁崇焕他单枪匹马在山海关周边巡视7天7夜,回来之后就和朝廷说,只要给我足够的兵马钱粮,我一个人就能守住山海关。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目瞪口呆。袁崇焕一时间声名大噪,再次被破格升为兵备佥事。金官外拨给唐金20万,让袁崇焕招募军队。从正七品县令到正五品兵备佥事,袁崇焕能在短时间内连升4级,与内阁大学士韩爌的关系密不可分。

明朝官场除了讲究同乡之意以外,还要讲究师生之情,袁崇焕是万历47年的进士,当时的主考官恰好就是韩爌,因而韩爌也成了袁崇焕的座师。正因为有这层关系,袁崇焕才能两次被破格提拔。

当时的辽东经略王在晋对袁崇焕非常倚重,但是袁崇焕却觉得王在晋没有远虑,不愿听从他的命令。在一次争辩无果后闹到了兵部尚书孙承宗这里,于是孙承宗往辽东代替了王在晋,听取袁崇焕的意见,将防线移到了宁远。

孙承宗镇守辽东期间,对袁崇焕非常倚重,辽东防线在孙承宗的手中步入了金汤,而且还收复了大片失地。然而由于党争倾轧,孙承宗最终罢官归乡。后金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在1626年大举进攻宁远。然而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后金被明军猛烈的炮火打退,死伤惨重,被迫撤军。

不久努尔哈赤病死。有人说努尔哈赤是因攻城时伤重不治而死,又有人说是因为宁远兵败让努尔哈赤忧愤而死。但不管怎样,宁远大捷对明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袁崇焕因而升任辽东巡抚,但同时魏忠贤也把自己的心腹派到了辽东来打压袁崇焕,袁崇焕几次抗争都没能成功。

本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袁崇焕转而对魏忠贤歌功颂德,甚至还要给魏忠贤建生祠,想以此来讨好魏忠贤,保住自己的功业。

1627年,袁崇焕在宁远、锦州大败皇太极,后金死伤无数,史称宁锦大捷。然而在论功行赏时,袁崇焕却遭到了魏忠贤的排挤,被迫辞官归乡。

不久之后,明熹宗朱由校驾崩,皇帝朱由检登基,魏忠贤的好日子终于到了头,朱由检一上任就开始清算阉党,平反冤狱,召回了袁崇焕,命他都司监督登莱。

在临行前陆如姐亲自慰问了袁崇焕,袁崇焕对皇帝说了一句致命的话:“五年复辽。”朱由检高高兴兴地把袁崇焕送走了。通辽问他真的能5年平辽吗?袁崇焕说这只是安慰皇帝罢了。

悲剧的是皇帝却把这个当了真,这将直接导致袁崇焕日后的凄惨结局。画饼有风险,尤其是给皇帝画饼。袁崇焕回到辽东以后手握军政大权,成了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但他却有个很刺头的手下毛文龙。

袁崇焕想让朝廷派个文官来监督毛文龙的军饷收支,这便引起了毛文龙的强烈不满。于是袁崇焕找了个机会去见毛文龙,用尚方宝剑斩杀了他,朱由检听说此事以后居然没有怪罪袁崇焕。但生性多疑的他开始对袁崇焕的忠心产生了疑虑。

1629年,后金避开宁远防线,取道蒙古进攻河北,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匆忙回援北京城,高池深后,金军难以攻下,于是就在京师周边大肆劫掠。

这时朝中百官开始纷纷谴责袁崇焕刚愎自用,于是朱由检下旨将袁崇焕打入天牢。值得一提的是,后世史书称袁崇焕是一位皇太极,用了反间计而被明朝冤杀。

但是在当时指控袁崇焕的诸多罪状中,并没有勾结后金背叛明朝的罪证,因而后金就算是用了反间计,恐怕也没有被明朝看到。1630年8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终年四十七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抬杠,袁崇焕死的真一点也不冤枉。”

——“他就算了吧,他不杀毛文龙,清军还不至于肆无忌惮的攻击明朝,事实上,他就是东林党的人,放在边境搞走私的。”

——“得了吧,袁崇焕也有人喷,明显功大于过。”

【一口气看懂,民族英雄南明最后的脊梁——郑成功#明朝历史#郑成功】

他是南明最后的脊梁,一生志在恢复河山。他赶走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岛,但却只活了39岁,最终被自己的儿子活活气死。

那么郑成功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妻灭子?又为什么不惜毁掉自己的容颜呢?本期视频就让我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一起走进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一生。

郑成功,本名郑森,泉州南安人,1624年出生于本日九州平户藩。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往来于中日之间的海上走私头目,后来归顺了明朝,担任虎贲游击将军。郑芝龙在日本迎娶了田川松为妻,也就是郑成功的母亲。

明朝末年福建连遭旱灾,郑芝龙组织当地的居民迁徙到湾台垦荒定居。湾台土地肥沃,但南部却被荷兰东度印公司占领。

兰荷殖民者虽然寄居于福建的沿海地区,但是几次都被郑芝龙打败。郑成功童年时随母亲在日本生活,郑芝龙归顺明朝后,将儿子接回了福建读书。

21岁那年,郑成功前往南京国子监读书,拜钱谦益为师,名字也从郑福松改名为郑森,意为深沉整肃。从师钱谦益还给他起了“大木”为字。

此时立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在郑成功来京南读书的这一年,李自成攻入BJ,崇祯帝上吊自杀。不久,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大败而逃。江北四镇拥立福王朱由崧为皇帝。

——“南明啊,真是让人一言难尽的朝代。”

——“有啥一言难尽的,就是实而已,一个字就能概括了。”

喜欢诸朝陪我刷短视频请大家收藏:(cwzww)诸朝陪我刷短视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9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