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67章 有钱大家赚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王爷,你现在老婆、孩子越来越多,王府开支也越来越大,也要单独搞一个比较容易赚钱养家的高端产业。我们姐妹几个也不用担心跟着你喝西北风。”

一天,正当辽王还在琢磨什么项目赚钱的时候,明月提醒辽王不要忘了老婆孩子。

辽王问道:“看来我家的明月别吉也会操心了,你看中哪个产业了?”

明月就说:

“你看,自从辽东军上次收复半部西域后,辽东战车送去的是军械,拉回的往往是宫廷流行的和田玉,除了少数拿到京城拍卖,好多现在还堆在仓库里吃灰哩。”

“还有,自沈家商船随大军南下后,从南洋源源不断发回海珠、珊瑚、玳瑁、象牙、犀牛角等内地富贵人家稀奇的奇珍异宝,再加上辽东各部落进贡的江珠和鸡血石,这都是宝贝啊。你准备继续放在库房里继续吃灰吗?”

辽王说道;“还是我的明月目光如炬,我现在就专门成立一家王府独营的珠宝公司,你当老板,替我收割内地有钱人的财富。”

明月又道:“算了吧,我这里光是管理王府开支和辽沈昌公司财务,还有内地十几家银号,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给你管理珠宝公司?”

二人商量一番,郭爱又不喜欢这些抛头露面的事情,明珠自然是这个新珠宝公司的掌舵人。

但是随着辽王府慢慢实现财富自由,也不缺那几个钱了,再加上明珠也不是个干正经事儿的人,在她的领导下,这个珠宝公司吃的灰比挣的钱还多。这是后话。

辽王最关心的还是钻石油。

他已经派海兰察在月城卫布局,还得早点派人去打井。

早在去年年底,他就亲自和蜀王府的管家谈判:

“盐的暴利日子马上就要到头了,过去一斤盐恨不得换十斤粮食,现在还换不到一斤粮食。”

“蜀王府的钻井工匠和成套装备,用来打井盐实在太可惜了,不如把他们借到辽东去开采石油。”

那蜀王府管家可不懂什么石油,只知道辽东的辣椒很有商业潜力,于是提议道:“如果殿下愿意将辣椒的生意全部交给蜀王府,蜀王殿下愿意给你派一批工匠和装备来。”

辽王很爽快地点头同意,一个交易就这样轻轻松松完成了。

他觉得,那辣椒的钱赚得差不多就行了,一旦钻到了石油,那可是个暴利产业,不,是个暴利的产业群……

让陶乐天经营火药、炸药业务后,辽王觉得整个辽东造船业也要整合,重新定位,走军民结合之路,争取以民养军。

这几年辽东军舰发展是快,但是烧钱也快,辽王府的军费好多都用于造军舰了。

他抽空去了旅顺船厂一趟,对船厂厂长沈正下达了一系列最新指示:

“虽说工匠们下的下南洋、下的下西洋,走了一半,剩下的船坞闲置下来怪可惜的,也该再招一批人了。”

“你再把一些甲板、船舵、桅杆等大件生产任务交给蜀王、湘王和楚王府的船厂去做,你们以后只专门建造中型以上军舰和大型商船,满足建立远洋海军和远洋贸易的需求。”

“至于建造五十吨级以下的微型民船,就交给长春船厂去做,小型民商船就交给吉林船厂,小型军舰和中型民商船就交给天鹅城船厂。”

“还有,你们的步子还是有点保守,以后三分之二的货船都采取飞剪式设计。”

对于辽王的要求,沈正大多是赞成的,只是对于要大规模造飞剪船,他还是有些抵触。

思考再三,他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王爷,飞剪船我们也试着造了好几艘,安全隐患太大,能不能再缓一缓?”

辽王霸气地说道:“不就是多费点人,多费点帆布吗?不要怀疑本王的任何决定。不换思想就换人。”

飞剪船其实是西方快要进入工业时代的产物,为了追求高航速,一律采取低船舷、高桅杆、横帆设计,船体长宽比例也由传统的二比一或三比一直接变成极其夸张的六比一。

这种船在海上能够紧贴海面航行,时速往往达到三十公里以上,而且风浪越大,它越兴奋。只要桅杆不断,帆不破,完全可以达到是行千里的要求。有的实验船只在特殊海域甚至能达到时速一百公里以上。

但是,这种设计缺点也很突出。

由于挂帆太多,需要的水手相应也要增多,往往占到船员的三分之二。

由于桅杆过高,一旦遇到台风,如果不及时收帆,容易被刮断。

由于横帆经常在大风高强度下工作,很容易破损。如果不幸被强风吹破,整个帆也就报废了,不能继续航行。不像华夏的硬帆那样,中间有横条加固,破了还能继续用。

这种船船体宽度一般控制在十米以内,空间有限,不方便安置大炮,多作商船运输丝绸、茶叶、瓷器等紧俏贵重的货物使用。

而且,这种船紧贴海面飞速航行,一路迎风破浪,相当的刺激,不大符合华夏人刻在骨子里的保守习惯。一般的商人也不敢使用这种船只

这种设计太过前卫,即使在西方,飞剪船也曾一时被称为海上妖孽。

但是,历史已经证明了飞剪船的巨大商业价值。工业时代初期,西洋鬼子就是靠这往来如飞的飞剪船在世界各大洋往来穿梭,控制了东西方世界之间的贸易,甚至用它运输鸦片敲开了国人的大门。

所以辽王还是以不容质疑的语气让船厂大规模建造飞剪船。

辽王相信,如果坐上这飞剪船,恐怕今后到应天,往返不到一个月,到南洋往返可能不到两个月。

这样的商船速度提高一倍,使用效率也会相应提高一倍。换句话说,每年创造的价值也会增加一倍。

在辽王的威压下,沈正终于放弃抵抗,开始大规模主持建造飞剪式帆船。

沈正尽管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但见到辽王他还是独立不起来。好多东西大家争来争去,最后证明还是辽王的意见最正确。

抚顺工业区各厂开工后,辽王又去了一趟抚顺,发现随着辽东对钢铁需求量越来越大,辽东周围几条河流已经不堪重负,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

他觉得,在辽东还没有发展治污能力的情况下,还是主动关停浑河上的几个金属冶炼厂吧。

铜厂就转移到董兴当年在鸭绿江上游发现女真人兵工厂和铜矿的地方,反正现在女真人已经形成不了气候。部分冶铁厂也转向长江沿线转移,交给楚王。

有钱大家赚,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这又一番操作下来,不仅内地商人觉得在跟辽王后面收破烂,就连楚王、蜀王、湘王等王爷也感觉跟在辽王后面像是在捡剩饭吃。

但是大家又有什么办法呢?以前沈家二公子沈至就在沈庄面前抱怨过此事。

沈庄就说过:

“你有产品,他有渠道;你有渠道,他有市场;等你有了市场,他又控制着资源;等你找到了资源,他又开发了新的产品;等你也有了新产品,他却始终掌握着研发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团队……”

“更要命的是,辽王他小老人家是真正的官商,不仅能左右朝廷政策,整个大明海军都在他手中!”

“要不是他给了沈家一张兵部批文和加盖太子宝印的敕书,沈家上千人的海外贸易船队早被大明军师当成倭寇海盗给砍了……”

“沈家也不要太贪心,我们就跟着辽王发财是了,光是南洋香料每年都要赚上百万两银子……”

沈家家主沈旺听说此事后,觉得还是沈庄这个孙子跟着辽王历练多年,有格局,有眼光,决定找个合适的时机,正式将家主之位提前传给沈庄。这是后话。

至于其他王爷和商家,也觉得辽王不要的剩饭还很有营养。无论辽王府以前让出的食盐、家具、农具、毛皮、茶叶,还是现在的香皂、棉纱、布匹、辣椒、钢铁……

随便一个产业,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用商务经历解纶的话说:“辽王爷让出的可不是剩饭,而是香喷喷的蛋糕!大家千万不要嫌弃。”

所以,大家总在期盼,明年辽王还会出售或让出什么产业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05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