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50章 倭寇杀上门来了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七月下旬,辽王的婚期将近。

老朱接到来自浙江都司指挥使徐司马的紧急军报:三千倭寇分成十余股进犯浙江沿海。各戍守卫所官军疲于奔命、防不胜防,沿海百姓死伤无数。

老朱连忙召集信国公汤和、营国公郭英以及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等一帮武将在武英殿商议对策。

其实早在七、八年前,针对倭寇的袭扰,老朱就采纳了信国公汤和的建议,在浙江滨海临山处连续筑城六十余座,设立五卫,籍民为兵,屯兵六万余人,专门防范倭寇进犯浙江沿海。

此前数年,虽有倭寇袭扰,都是小打小闹,均被屯守官兵击退,浙江防线一直安然无事。

现在倭寇突然大举进犯,汤和筹建的浙江沿海五卫六十余城竟然形同虚设。老朱和各位将军都开始怀疑汤和之策是否可行!

老朱首先质问汤和:“倭寇杀上门来,信国公可有良策?”

汤和红着老脸答道:“老臣昏聩,误国误民,实无良策。辽王殿下天纵奇才,应有万全之策!”

老朱又问冯胜和傅友德等人,结果众人也推说只有辽王有良策。

老朱心里也知道,辽王可能有万全之策。

这家伙从之国开始,就在以防范倭寇为名,在折腾水师,要工匠、要木料、要战船,别说是下南洋,就是下西洋也跟逛菜园磅礴似的,想去就去。

太子生前也说过,这家伙一直在琢磨兵临倭国,彻底消灭倭寇之患。平定东莞伯何荣叛乱、追剿何迪残部,靠的也是柳升带领的三艘辽海水师战船。三艘战船就敢撵着广东水师到处逃窜,说明辽海水师比浙江水师、广东水师还是强了很多倍!

可是辽王大婚在即,怎么在这个时候找他商量应对之策呢?说不定这家伙一听说倭寇来了,正好要借口剿灭倭寇,带着水师跑回辽东去了。

老朱在心里把各位踢皮球的大将骂了个遍,只好在对众人下了封口令后,宣布散会。

忍!忍!忍!等儿子成婚之后再收拾倭寇和这帮饭桶!

八月一日,应天城终于迎来了太子薨逝之后,皇家举行的第一件大喜事:辽王成亲!

对于这件事,辽王内心其实是抗拒的,表面上还是很配合,按照礼部官员的导引,做着各种规范而机械的动作,说是行周公之礼。

前来观礼的一些细心的名儒大臣们却是大吃一惊!

辽王竟然乘坐的是太子原来的车舆,穿的服饰如当年太子迎娶开平王之女常氏时一样,身着大红亲王龙袍,绣的却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金丝坐龙!

老朱和宁贵妃就在永宁殿受了礼,吃了茶,心里美滋滋的:“谁说咱这臭屁儿子是天生的犟种?现在多听话,成家了后肯定会更听话。”

辽王心里想的却是:“生活就像强奸,反抗不了那就享受吧!”

皇家礼仪繁杂。

等一套程序要进入到最后的送入洞房环节时,辽王夫妇才从永宁殿回到驻京办。

辽王累得跟狗似的,回屋就睡,去找周公解梦去了。

辽王妃郭爱虽说出嫁前也被自家老娘传授了一些周公之礼的干货,此时也累得都忘了。

次日一早,辽王夫妇按礼节要到永宁殿去拜见公婆,发现老朱并不在殿内,听说正在武英殿召集将军们议事。

辽王于是留郭爱陪母亲说话,自己连忙跑到武英殿找老朱想再谈谈回辽东的事情。

“汤和!你那六万兵马何用!前几日说倭寇还在温州、台州,今日又杀到定海、临山,明日怕是要杀到杭州!”

辽王刚到武英殿大门外,就听到老朱在咆哮,真担心他现在脑血管爆了。

“臣年迈无能,还请陛下准臣乞骸骨!臣愿捐出全部身家供应军需,供朝廷剿灭倭寇。”这是信国公汤和的声音。

“陛下,这些年各卫屯守士兵逃亡颇多,沿海也不例外。前段时间浙江水师一部护送官兵进京参加秋操,一部随柳升南下追剿何迪残部去了。这沿海兵力怕还是单薄了些!”这是老好人营国公郭英的声音。

辽王在门口很快就听明白了:原来是倭寇杀到浙江沿海了,汤和的备倭军成了摆设!

看到一大把年纪的信国公,不敢顶嘴,还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老朱请求告老还乡,前几天刚好又收了他的不少性贿赂,辽王实在于心不忍,于是阔步进了武英殿,朗声说道:“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

“今天倭寇敢杀进钱塘江,明日就敢杀进长江。你说不防就不防了?”老朱抬眼瞅了瞅,见是辽王,余怒未消道。

辽王笑道:“我说不防就不防。柳升回京之日,就是奏捷之时。”

辽王这么一说,大家才想起来,辽海水师副都督柳升两个多月前好像带着几条战船南下广东追剿何迪残部去了。按时间推算,柳升应该在班师的路上。

真是一句点醒梦中人!老朱脸色不由缓和了一些,但还是问道:“听徐司马说,此次倭寇进犯有大小战船近百艘,贼众多达三千余,就怕柳升船只太少!”

辽王又笑道:“怒海交锋,比的是谁的炮多,谁的炮远,又不比谁的船多人多。撇开浙江水师船只不说,光辽东水师三条战舰,就有十余门大炮,那炮炮都是索命的冤家!”

听这么一话,老朱终于又放心了些。端午节那天,辽海水师的炮船可是打得广东水师落花流水!

众将散去后,老朱高兴地拉着辽王的小手,回到永年殿共进午膳。结果这臭屁儿子在饭桌上又提出要回辽东。

老朱只好继续拖延:“马上就是中秋了,过完节再走不迟!”

宁贵妃马上神助攻道:

“陛下,明珠这孩子身份也是不错的,是女真乌拉王的千金。”

“植儿这几年在辽东,都是明珠和另一个叫明月的蒙古姑娘在照料饮食起居。明珠的哥哥易信也归顺了大明,前不久还带领辽海水师替大明新开辟千里疆土,收降蛮夷百余部,连金国旧都会宁府都送上了降表。”

“不如这几日,就让植儿纳明珠为侧妃吧,喜上加喜!”

老朱听后,脸上也是笑开了花。与乌拉联姻,确实方便管理辽北都司。

他也就顺势加封明珠父亲易敏为吉林侯,吉林卫指挥使。

不过,为了显示一碗水端平,老朱又说道:“明月他爹阿扎失里原是北元辽王,也算是门当户对,也加封为双辽侯吧,仍旧兼着泰宁卫指挥使,等辽王回辽东后再正式纳明月为侧妃。”

辽王一听,“扑”地一声,当场把饭喷了出去。正妻还没想好如何处理哩,又给安排两个老婆!

在一旁边服侍的明珠可是心里乐开了花。用汉人的话说,这也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紧接着,老朱又对辽王说道:“纳侧妃就不需要搞那么大的阵仗了,就在这永年殿给朕和你母妃敬个茶就行了。这几日,你还是帮忙朕拿个章程,如何平定浙江倭患!”

辽王觉得老朱还是想套路他,实际上也是冤枉了老朱。

老朱只想让辽王在京城多陪陪自己和宁贵妃。至于定平倭之策完全是辽王自找的,谁叫他收了汤和那么多美女,忍不住插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22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