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85章 太子的谈话

书名:去大明扶贫 作者:飞獴在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5

次日,在辽王的陪同下,太子一行就在金州参观了辽海卫的新船厂。

与应天龙江船厂相比,目前的金州船厂规模还是小了些,但在地方水师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特别是这船坞竟比龙江船厂的还要大许多。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船厂已经造出两艘六百吨级的二桅战舰“金州号”和“盖州号”。

此时停靠在最大的船坞中,正在建造的是辽海水师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千吨级三桅战舰。

古人造船,为了方便计算工时、材料,核定关税,往往按料概算船只大小,千料大船排水量相当于三百至三百三十吨,实际载重量又打个六到七折。

宋元时期,东南沿海虽然也有三、四千料大船前往南洋、西洋贸易,排水量相当后世的一千到一千三百吨之间。

但是因为老朱禁海,到了明朝初期,船越造越小,两、三千料大船往往就是人们认知的极限。至于战船,尺寸更小,内河不超过一千料,近海不超过两千料。

到了郑和下西洋,朱老四倾全国之力打造的宝船,最大也不过五、六千料,排水量相当于两千吨。

其实,即使到了后世,千吨级的军舰也是很威风的。

蒋岛主退到台湾后,仅派一艘千吨级的“太平号”护卫舰,就能封锁大陆东南沿海,让浙江、福建两省渔民们不敢下海捕鱼,失去了生计。

国人自主研发的第一艘护卫舰“南充号”,打遍南海无敌手,被称为功勋战舰,排水量也才是一千一百多吨,介于三千到四千料大船之间。

因此辽东现在所造的六百吨级战舰已算是中型战舰,千吨级的战舰绝对是大型战舰了。

朱大看了,免不了东问西问,管他听不听得懂,都会微微点头称是,这就是当大领导的定力。

辽王看到太子兴致勃勃,就详细为他作了一番介绍:

“大哥,你先前从登州乘坐的战舰只有两千料,算是中型战舰,以辽东海防诸卫命名。”

“现在正在建造的是三千料大型战舰,准备以大明镇藩之所命名。为鼓舞辽东水师官兵士气,还请太子为大舰题写舰名。只要有一艘这样的大型战舰,辅之以数艘中型战舰,就可以确保从鸭绿江到山东沿海的千里海防不受倭寇侵扰。”

“待他日辽东再造出四千料、五千料巨舰,便是彻底根除倭患之时。”

看到眼前三千料的雄伟战舰,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太子也深感震撼,欣然应辽王和安陆侯所请,为这战舰题名为“广宁号”。

随后,太子乘坐水师战舰从水路到盖州,然后又从盖州登陆,一路向北,走走停停,六日后终于来到了沈阳。

期间,太子会时不时地找一些辽东大员进行谈话。

他首先就找曾经的心腹黄湜了解辽东的屯田情况。

黄湜就把这三年来辽王屯田情况作了详细汇报:长春极寒之地种了二十万亩水稻,亩产水稻七百斤,懿州沙地种了二十万亩土豆,亩产三千斤,黑山旱地种了二十万亩红薯,亩产六千斤……

黄湜的汇报其实是打了个七、八折的,太子听得嘴巴能放进个鸭蛋。这黄湜莫非被十五弟使唤傻了吧?什么时候粮食能够亩产上千斤,还六千斤?你咋不说点石成粮呢?

等快到到沈阳附近的时候,黄湜请太子到田间地头采风。

看着那正在收获的水稻,太子感觉自己倒像个没见过世面的蛮夷。这辽东不仅能种水稻,而且亩产怕是有江南的二倍之多!也远非盖州、辽阳等地所见水稻所能比。

太子又找铁炫了解辽东教化情况。

铁炫就把辽王依托城市办学堂、建藏书楼、修寺庙,又依托学堂教化万民,依托藏书楼开启民智,依托寺庙安抚诸夷等事情一一作了汇报。

太子觉得这蓝眼睛的回回虽然有所夸大,但所讲事实超出自己的认知范围还不是太远,至少要比自己一手提携的黄湜靠谱得多。

大明开国以来,大力提倡地方官兴修文庙,广开学堂、书院,教化百姓。没想到辽王竟然在蛮夷之地做得这么好。

一个人在文教上投入多了,那么在武功方面应该不会太投入了。

他在沈阳巡视期间,也不吝墨宝,为好多建筑物题了词。

他也有些奇怪,这小十五怎么有这么多人才呢?于是暗下决心,如果迁都西安,一定把小十五手下这几个人才都挖过去。

太子又找江阴侯吴高了解辽东军务情况。

吴高担心辽王功高震主,也只是简单汇报了个五、六分。

尽管如此,太子还是惊骇不已,辽东都司两万五千多人主要镇守辽南的金州、盖州、安东和辽西的义州共四座城池;广宁左右两护卫一万一千人主要镇守从沈阳到长春再到黄龙府,方圆数千里;王府中护卫不到四千人,主要镇守辽西方圆千里,中间还抽调了五百人支援河西……

太子就问:“前年不是让濮玙从山东带了三万新兵到辽东么?”

吴高答道:

“辽东初定,缺人又缺粮,辽王除了给刘显五千人成立铁岭卫外,其他人员都去屯田了。不仅广宁五个屯卫无一兵一卒,就连长春四屯卫也无一兵一卒。”

“后来,铁岭卫被女真人偷袭,辽王干脆让铁岭卫也种田去了,由辽海卫接防。辽海卫也不到四千人,一半驻防辽河一线,一半在安东到金州及登州之间巡航,防范倭寇。”

太子更是震惊,这十五弟也太长于军务了吧!能在短短两三年内把数千里辽东收拾得井井有条的,也许只有他了。连燕王都难以望其项背。

什么叫治大国若烹小鲜?他辽王朱植这手法就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34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