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爱谁谁

作者:风流书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82.扬名

书名:爱谁谁 作者:风流书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1

赵陆离命几个长随将夫人的文章誊抄数份,趁部尉午间换职时将其贴在八字墙上。最近皇上广开言路,各派各系的文人均十分活跃,偶得精彩策论或寄给帝师指正,或与同窗分享念诵,还有胆大的直接往公榜上贴,以图扬名立万。

他让小厮守着墙面,以防别的文章覆盖上去,然后站在不远处观望。与他先前料想的一样,这篇文章很快引起路人注意,尤其是研习法家思想的学者,竟痴痴站在墙根下挪不动步。

少顷,几名书生开始逐字逐句唱念,引来更多路人围观。

不得不说,在遣词用句方面,徐广志旁征博引十分大气,然与夫人一比,却着实落了下风。他的文章是写给士大夫看的,想要讨好的乃特权阶级,所以夹杂了很多深奥难懂的典故。夫人的文章既写给文人,也送与平民,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引用的例证通俗易懂。她还将《儒与法》解析为更直白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弊端,叫任何人听去,哪怕是八・九岁的孩童,也能理解。

是以,那书生刚念了几段,围过来的平头百姓就越来越多,直把穿戴整洁的文人挤得无处落脚;待念到立法之基为爱民护民,彰显公平正义时,不等文人开腔,普通民众就已轰然叫好,掌声雷动。有那受了欺压或心怀冤屈者,竟泪流满面,痛哭失声,直言逆旅舍人字字句句皆说到他们心坎里去,与帝师一样,乃真真正正地为民请命!哪怕念到最深奥的立法、修法那段,他们也不愿离去,虽然满脸懵懂,却时不时叫一声好,拍一个掌,誓要捧场到底。

“这位逆旅舍人到底是谁?难不成真是个开客栈的小掌柜?这文采简直绝了,堪与帝师一比!”

“徐广志先前那篇策论听说被上头赞为奇文,我还纳闷它奇在何处,却原来均为权贵发声,为世家张目,为上层欺压百姓提供名正言顺的道理。这人果然秉性难改,满身戾气还未消除,却又添了奴性,改去捧士大夫的臭脚了!”

“是矣,其人品与逆旅舍人相比,当真一个高节清风,一个污浊不堪。”

“不谈品行单论文采,他也天差地远,不可并叙!”

“逆旅舍人真乃民之钟鼓,振聋发聩!他说的这些话,哪个当官的能说?哪个庶民敢说?我从头到尾听完,哪怕最后那段听不懂,也觉得畅快至极!”

“的确畅快!这才是真正的奇文,徐广志与逆旅舍人相比算个屁?”

“哎,此言差矣!当是屁都不算!”这人话音一落,旁边已是哄笑连连。

赵陆离慢慢融入人群,将文章看了一遍又一遍,听着他们对夫人的盛赞,心中既溢满骄傲,又觉愧悔无比。这是他舍弃自尊,亲去宫中求来的夫人;也是他盲目打压,肆意欺辱的夫人;更是对他冷了心,在登闻鼓前差点义绝的夫人。倘若他早些看见她的好,学会理解、珍惜、爱护,他们现在就不会有这么多的隔阂与冷漠。

如今,他连对旁人道一句“关素衣是我夫人”也不敢,唯恐惹来“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嘲讽。发现关父与关老爷子下职后正朝这边走来,他脸颊烧红,无颜相见,忙低着脑袋偷偷溜走,途中被人撞了一下,差点跌倒,上了马车才发现藏在怀里的原稿被人盗了,不免心头泣血。

关父与关老爷子不熟悉徐广志的行文,还能看不出掌上明珠的手笔?先是一呆,而后反复研读起来。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二人已把文章吃透,心中皆翻涌着惊涛骇浪。

“好哇,我打小教她儒学,你竟背着我偷偷教她诸子百家!这篇文章融合了儒家之仁德博爱;法家之公正刑明;道家之清静无为,集三者之大成而又不显突兀。你究竟背着我花了多少功夫?”老爷子仿佛气得狠了,眼里却满是骄傲的笑意。

关父也很纳闷,谦虚道,“儿子没怎么教她,随便塞了几本杂书而已,甚至没定期考校,不过放任自流。依依天赋异禀,我又有什么办法?”话落摊手,仿佛很无奈的样子。

父子两互相对视,而后哑然失笑。但他们绝想不到,若无上辈子软禁别庄聊度残生的岁月,便没有现在立地书橱、才高八斗的关素衣。她现有的一切都是用无尽苦难换来的,并不值得骄傲与赞叹。

与此同时,徐广志将手里的稿件撕成碎片,而后拂落书桌上的东西,显得气急败坏。景郡王坐在上首,冷哼道,“此时发怒已无济于事,还不赶紧写一篇文章辩驳?你不是最擅长口舌之利吗,就不能把这逆旅舍人踩下去?”

徐广志到底心机深沉,想得也远,颓然道,“王爷有所不知,现在已不是我能不能将他驳倒,而是旁人愿不愿听的问题。你道他这篇文章缘何传得如此快速,不过短短一个时辰,就已街听巷闻,众人皆知?我的文章是站在权贵立场上,写给士大夫和官宦们看的,他的文章却是站在庶民立场上,写给全魏国亿万百姓看的。我的文章是为特权阶层发声,他的文章是为普通人请命。王爷,您好生算算,魏国权贵有多少?平头百姓又有多少?百姓若是受他蛊惑,认定我是权贵鹰犬,从此绝不会听信我一字半句!我哪怕写几百几千篇文章,亦是枉然。上次王丞相鼓动民乱那事你可还记得?民众的力量连皇权都能推翻,连国君都要敬畏,民众的声音又岂是能随意忽略甚至堵塞的?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而今我若再写文章与他作对,那便是站立在这滔滔奔涌的河川上,注定会被溺毙!只愿皇上明白我的苦心,更看重我的策论并提携重用。所以现在咱们什么都不能做,只能等。”

景郡王想起上次差点分裂魏国的**,心中已起了怯意。他不是圣元帝,断没有一言平息民乱的威望,若是徐广志与逆旅舍人展开笔战却又惨败,不仅他文名尽毁,自己也会引火烧身。

二人对坐无言,半晌后只能含恨认输,且等下回再慢慢布局,重振旗鼓。

----

未央宫里,圣元帝派遣暗卫从赵陆离怀中偷来原稿,正如痴如醉地阅览,时而拍案叫绝,时而恍然大悟,竟片刻也舍不得放手。

“来人!把帝师、太常、司马、司徒、司空等人召来,就说朕这里有一篇奇文欲与他们共赏!”他一人饱览犹觉得不够,恨不得嚷嚷的全天下都知道。

两刻钟后,诸位大臣奉召而来,瞥见皇上手里的文稿,心里莫不了然。身为士大夫,他们自然更满意徐广志的策论,但皇上出身草莽,又是蛮夷,难以理解他们对于父权与宗族礼法的执念,而朝堂上渐渐启用寒门贫士为官,对公平公正的追索亦前所未有的强烈。

这篇文章的问世可说是顺应天命,合乎人心,虽伤及权贵要害,却更挠到百姓乃至于寒门士子的痒处,拥有极其庞大的群众基础。在世家衰落,寒门崛起的现在,它一面肯定了儒家仁爱学说的重要性,博得了普通群众的认同感;一面直指其划分人等的局限与弊病,获得了天下庶民的支持与拥戴。紧接着又一改风格,由浅显易懂的白文变为深奥精炼的立法纲要,把文人的心也狠狠抓住。

这位逆旅舍人若肯出仕,当又是一位帝师!

众人心思各异,慢慢走到殿前行礼,未等下跪就被皇上招过去,欣喜道,“这篇名为《民之法》的文章,想必诸位爱卿都已拜读过吧?来来来,快与朕说说你们的想法。”

关老爷子和关父定睛一看,发现稿纸上竟是自家掌上明珠的字迹,不免出了一身冷汗。

三司长官中有两位出身官宦世家,自是对文章不怎么喜欢,随便敷衍几句便垂头喝茶,出身寒门的司空大赞特赞,推崇备至,把关家父子跌落谷底的情绪缓缓调动起来。

皇上从未见过依依的字迹,应当没甚要紧。这样想着,二人也就面色如常了,略喝几口热茶,等司空夸尽兴了再说话。

“帝师,您老最擅长写文,还请帮朕掌掌眼,这《民之法》究竟如何?”圣元帝恶趣味地询问。

关老爷子勉强压下骄傲的情绪,肯定道,“此文堪为立法之绪论,当命详定编敕所全体官员仔细研读、参悟。徐广志那篇策论微臣也看过,其宗旨为‘在礼教宗法的基础上订立国法’,看似彰显仁义,惠及各阶层,实则强化父权,淡化君权;加固宗族之凝聚力,削弱邦国之统御,三五年内可令社稷稳定,十数年内可令百姓顺服,二三十年后却可兴世家,旺宗族”

至于重振世家与宗族的后果为何,想必无需他赘言皇上也知道,定是此消彼长,你进我退。

圣元帝目光变得锋利起来,转头看向司马与司徒二位大人,皮笑肉不笑地道,“难怪徐广志那般受士大夫追捧,却原来是这个缘故。亲亲相隐,官官相护,若触犯了国法,你们还能上请,亦或官当,真是逍遥得很!你们获得特权抱成了团,想干什么都有亲族或同僚帮忙掩盖,置朕于何地?好个徐广志,好个世家喉舌,权贵鹰犬!”

司马、司徒骇得瑟瑟发抖,连忙跪下请罪,从此再不敢举荐徐广志入仕。明眼人都看出来了,他那篇策论正正戳中皇上心肺,已令他厌恨至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28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