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爱谁谁

作者:风流书呆 | 分类:历史 | 字数:0

34.共醉

书名:爱谁谁 作者:风流书呆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1

关素衣盯着神情略显激荡的九黎族大汉,笑问,“说是与我共醉一场,难道我的那些话你都能听懂不成?”

圣元帝故作赧然,“虽只听懂五六分,却觉夫人所言极为有理。法家定纷止争,赏罚分明,兴功惧暴,不法古,不循今,时移而治不易者乱;与儒家宗族礼法,三纲五常之腐朽论调,自是高明得多,亦公平得多。”

关素衣曲指敲击桌面,讥讽道,“九黎族入主中原,成为汉人主宰,从此以后他们生来就比汉人高贵,而你本有异族血脉,又有官职在身,却在这里与我探讨公平之道,不觉可笑?”

犹记得上辈子,九黎族初入中原,行事极为张狂,有那思想狭隘的勋贵刻意进言,让圣元帝施行四等人制,既将魏国民众按照血统划分为九黎人、色目人、汉人、南人,越往下越被盘剥压迫。虽圣元帝并未批复此奏折,却也未曾驳斥,于是四等人制便应运而生。从那以后,中原人的日子便极为难过,其境遇竟不比战乱之前好上多少。

及至圣元三年,有深受徭役之苦的民众群情激愤、揭竿而起,一夜之间夺走中南两州十城,方令朝堂上下巨震。圣元帝以雷霆手段压服了起义军,这才颁布明旨,言魏国无九黎、色目、汉人、南人之分,无高低贵贱之别,但凡国人皆是他的子民,皆可沐浴君主仁爱之恩。此后又花费两年方收拾了残局。

关素衣死时,魏国已无种血之分,但被压迫侮辱的记忆却是永世难以消磨的。而另一方面,她接受的是儒家教育,在心性上便显宽容,虽被徐广志恶心得不轻,却也没失掉明辨善恶之能。她反感四等人制,却不会像那些心胸狭隘之辈,把某一阶层的所有人划归到不堪的行列。

谁好谁坏,谁心存善意或心思叵测,大多数时候她一眼就能看透。譬如眼前这位九黎族汉子,对她就没有丝毫恶意,相反还十分殷勤热切,目中时时闪烁着求知的光芒,道一句“可爱”也不为过。将上辈子的怨气撒到他头上,实是不该。

想到此处,关素衣摆手笑叹,“罢,交友本无分这些”

“不仅交友不看贵贱,全天下的人也理当无高低之分。无论九黎族还是华夏族,都生活在这片土地,都流淌着炎黄血脉,我们自上古时便同族同宗,目下亦同家共国,更该齐心协力开创盛世。夫人觉得然否?”

这是圣元帝最真实的想法。正因为他品尝过被压迫轻贱的苦楚,所以才更痛恨种血之分。儒家思想虽有许多局限之处,但对君王、臣下、庶民三者的界定却极为精妙。由反叛发家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收拢民心的重要,所以便是再如何反感儒学的酸臭腐朽,却最终将之捧上神坛,只因饱受苦难的民众渴望仁政,拥护明主。

关素衣万没料到能从一个九黎族人口中听见这番话,一时间竟愣住了。片刻后,她缓缓举起右手,摘掉头上的幂篱,飒然而笑,“好,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请!”话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末了将杯口朝下,以示豪情。

想当年她也曾跟随祖父辗转九州,踏遍山河,听涧底猿啼,赏大漠斜阳,受风吹日晒,承霜雪雨露,更曾嬉笑怒骂,率性而为。然这一切,皆在嫁入赵家,又逢徐氏理学兴盛后,终陷于困顿。

不知何时起,她变得消沉、阴郁、但求速死,及至目下,及至对上这九黎族汉子生机勃勃的笑颜和求知欲旺盛的眼眸,才幡然醒悟。既重活一回,为何不活得更恣意一些?什么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私相授受夹缠不清,我若乐意,旁人管的着吗?更何况徐广志这辈子能不能出头还是未知数。

关素衣越想越觉痛快,不等明兰伺候便已亲手满上一杯,再度饮尽,而后用手背拭去嘴角酒渍,眯眼笑赞,“侯爷好生阔气,竟连古井贡酒也拿了出来。”

“比起豪阔,在下哪及夫人万一?”秦凌云一面掏出佛珠,一面暗暗观察皇上,却见他端着酒杯迟迟不饮,似乎有些痴了。

这也难怪。关素衣酷爱素衣,一身曳地长裙既无珠玉点缀也无繁复刺绣,只用暗色丝绢裹了边,反倒越显雍容雅致,堆云墨发用一根飞凤银钗挽在脑后,腮侧垂落两缕,自然而又清新。更妙的是她的五官,无一处不精致,无一处不华美,既有女人的柔媚,更兼具少年英气,双目湛然若星,顾盼生辉,分明来自于书香世家,行止间却又带着几分洒脱不羁、豪情肆意,赞一句佳人绝世也不为过!

莫说在场男子看呆了去,连李氏都有片刻恍惚。

“哎呀我的乖乖!妹妹生成这样赵陆离还要纳妾,莫非眼瞎不成?”李氏拍桌骂道,“当真是好白菜让猪给拱了。”

关素衣噗嗤一笑,越发显得妍姿艳质,引得李氏神魂颠倒,扒拉在她身边连连劝酒。

圣元帝这才猛然回神,立即将酒杯送至唇边,豪饮几口以解干渴。与天下男人一样,他也喜好美色,对长相明丽者自然格外优容,然而明丽到这等程度,却是平生仅见。当她仰头豪饮,唇染珠光;当她抬手轻拭,如林下风韵;当她漫语轻笑,似春暖花开,刹那间,周围的嘈杂喧嚣尽皆褪去,阴暗逼仄转为光焰万丈,叫人只能看着她,听着她,想着她。

然而她已嫁为人妇,从此只有赵陆离能堂而皇之地看她,听她,想她。圣元帝勉强移开视线,末了连饮三杯,只觉这贡酒变了味儿,入口不见醇厚,唯余酸苦。

关素衣并未察觉到九黎族汉子隐藏在浓密胡须下的阴郁,自顾痛饮几杯,越显意气风发。

此时台下舌战正酣,徐广志连连抛出论点,直言仁治胜于法治,而孝、悌、忠、信四者,孝为首善,应当立为国本。以孝治国,此乃徐氏理学的核心。

但关素衣却不敢苟同,朱唇轻启,缓缓吐出两个字放,屁。

李氏先是愣了愣,继而拊掌大笑,“万没料到妹妹也会骂人,我听着怎么一点儿不觉得粗野呢?人美,吐出的字儿也是美的。”

秦凌云知她好色的老毛病又犯了,不免头疼。

圣元帝亦忘了口中酸苦,沉声低笑起来。关素衣竟会骂人?不过倒也并不奇怪。她可以雍容闲雅,也可以洒脱不羁,更可以傲睨自若,只因她有那个本事。她长在关家,性情却似野马无缰,敢说敢做,真不知关老爷子是如何将她拉扯大的?

思忖间,关素衣继续道,“倘若以孝治国,那么忠孝两难全时,该舍何者?按照徐广志的说法,当舍忠取孝。然覆巢之下无完卵,没了国,哪来的家?不死守大国却顾小家,又怎么守得住?孝悌忠信,当是忠字在前,孝字在后;若二者相悖,当舍孝而尽忠;若家国不保,当顾大国而舍小家。救济苍生,平定天下,方为大仁大义,方有千千万万的幸福之家!徐广志的眼界和格局,着实太小。”

“好,说得好极了!”圣元帝拊掌赞叹,心绪翻涌。关素衣的字字句句都能说到他心坎里去,更兼之她傲然睥睨的神态万分动人,令他心里火烧一般滚烫。

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可见民众对徐广志的观点很是认同,惹得关素衣冷笑起来,“儒学流毒无数,也配大谈治国。所谓‘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与‘君轻民贵’的说法完全相悖,等于自扇嘴巴;而亲亲相隐又可延伸为官官相隐,以至于血亲犯法全族袒护,官员渎职无人申告,久而久之,一乡一县皆民风颓烂,一朝一堂皆贪赃枉法,竟成常态,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便已治无可治。”

秦凌云容色肃然,连连点头。圣元帝亦放下酒杯侧耳聆听。

“人有私心,此乃本性。行善多为他人,作恶多为自己,为他人难,利自己易,故而做清官难,当贪官易。仁治等于人治,没有严刑峻法约束,官员自是怎么利己怎么来,谁管治下黎民?谁管江山社稷?谁管堂上君王?反正亲亲相隐、官官相护,君王便似那没了眼耳口鼻的傀儡,任人欺瞒。故此,仁治可以,却绝不能人治,而法治,无论过去多少年都不会被替代,更不会消亡,因为它在某一方面保全了天下庶民的利益。”

终于把憋了两辈子的话倾泻而出,关素衣豪饮一杯,大感痛快。谁规定关家人一定要崇尚儒学?男子可以有自己的思想,难道女人就只能当个无知无觉的物件吗?她不服。

放下酒杯,她嗓音中已含了些许醉态,“过去的律法以君王为本,忽略了庶民,终致民怨沸腾、乱象频生,邦国颠覆。倘若以民为本来制定律法,那么百姓的日子应该会过得更好些吧?我们大魏国应该会屹立得更久些吧?”话落,一双如诉如泣,黑白分明的眸子定定朝九黎族大汉看去。

圣元帝被她看得脸热心跳,不由哑声道,“那是自然。夫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夫人的诉求,陛下定能听见。”

“那不是我的诉求,是他们的诉求。”关素衣指着楼下黑压压的人群,浅浅笑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73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