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苍龙七宿(三十)

书名: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02

“这些你都证实了?”

嬴政坐在桌案后,对赵高所说的一切都反应平平,看不出任何情绪,只是淡淡的再问道。

赵高斟酌着话语,并未敢过多添油加醋,如实回道,“回陛下,奴婢只能证实,长公子殿下他爱民如子,确实有上述的赈济百姓的行为。”

“但查到的那些物资是否真的就是长公子所用的粮食衣物,就不好说了……即使证实后者确实来自于前者,也很难证明后者就是前者的全部。”

“更多的你就查不出来了?”嬴政依旧平静的问道。

赵高诚惶诚恐的回道,“请陛下恕奴婢无能。”

这事,他就是能查清他也不可能给查清。

就要含糊不清才好。

不清楚,皇帝才好联想,才好猜测,才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赵高一时半会也确实找不到合适的突破口查明真相——这事牵扯到扶苏,不是他两嘴一张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得有足够可靠的证据才能让嬴政接纳。

他要是真能查明背后的实情,肯定会直接告发给嬴政——毕竟那是嬴政想象都很难想象的程度。

“继续查吧。”嬴政没有计较赵高的‘无能’,语气毫无起伏的说道,“你还有不少时间。”

他们现在太原,而扶苏在上郡,按照东巡之旅的计划安排,中间还隔着雁门、云中、九原、以及新秦中郡(也就是河南地)的部分区域,然后才会进入上郡。

这么长的一段旅途,换算成时间至少也是三个月的时间。

在北巡车队离开上郡肤施之前,赵高查出了真相都可以禀报给嬴政。

当然,之后查出来也能上报,嬴政也不可能说车队过了上郡就把这事翻篇了。

只不过赵高可能功劳就不大了,或者干脆就算不上功劳了。

时效性,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

赵高心知肚明,应了一声后便心满意足的退出去了。

他能不能查出来什么另说,嬴政有心让他往下查这就够了。

流沙的麻烦,少不了了!

赵高离开后,嬴政埋首案牍,专心看着桌上的各卷文书。

很快,屋内又来了一个人,一个全身笼罩在黑袍之下的人。

“你怎么说?”嬴政头也不抬地问道。

黑袍人微微颔首回道,“赵高查的基本没问题,就是不够全面。”

“你有其他收获?”嬴政彷佛浑不在意的随口问道。

黑袍人立刻回道,“我查到,不久之前,太原这边有一大批神秘货物被送往了河东一带,但具体去向却无人可知。”

“我尽可能追查了一番,只能大概确定物资被送往了东郡或者更东的周遭几郡,比如济北、砀郡、薛郡。”

“至于具体接收者,不太好说,因为我无法确认那边是最终目的地还是中转地。”

“除此以外还有一件事,北地边军的军需装备不久前进行了扩充和翻新,不过军费支出上没见什么问题,似乎只是一次正常的换代更新。”

包括兵器防具在内的一切军需装备都会磨损消耗,战斗的时候会损耗,平时训练也会损耗,都需要定期更换和补充。

北地边军这次的军械更新有些突兀,但规模也比较小,属于合理合规的操作,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事实上,这件事嬴政是知道的——蒙恬给军队更新换装肯定得上报皇帝。

当然,这次只是小规模的装备更新,倒不必得到嬴政的批准后再执行,可以先执行再上报,知会皇帝有这件事就行了。

事实上嬴政之前也确实没怎么在意这事。

黑袍人陡然提起这一茬,他心里还有些惊讶:

“有问题?”

虽然黑袍人嘴里说的是‘没见问题’,但真要没问题,他就不会提这件事了。

“具体的,我还在查,目前看来是没问题,就是感觉上有些太巧了。”黑袍人淡淡的回道。

巧合,对于他们这类人而言是个很微妙的话题。

一方面,脑子正常的人都得承认这个世界上就是存在很多的巧合,彷佛命运的玩笑一样。

另一方面呢,也得承认很多人就喜欢借巧合之名行阴私鬼祟之事。

对常人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对非常人来说,少一事就不如多一事了。

所以干谍报工作的人,往往会怀疑所有的巧合。

黑袍人此事的怀疑,也算是职业习惯。

嬴政的疑心病倒是不算严重——主要是他一般什么都不怕,不怕有人造反,也不怕有人图谋不轨——不会什么都去怀疑,也没有黑袍人这份职业习惯。

面对他的说法,嬴政反问道,“除了巧合,还有别的理由吗?”

“有一点。”黑袍人点了点头,“蒙恬将军更换的这一批新军械装备,来源似乎存在问题。”

做假账这种事,蒙恬不算很熟悉,但也不是完全陌生。

正所谓厨子不偷,五谷不收。

每个职业都有每个职业的生存小技巧,都属于上不得台面,甚至干脆就是违法犯罪的操作。

作为将军,最常见的操作自然是吃空饷。

不过帝国律法严苛,执行层面也比较绝,吃空饷这种比较显眼的操作基本没人会干。

蒙恬也不至于下作到靠这种方式敛财。

但他也不是圣人君子,该捞的时候还是会捞一点的。

而他捞钱的主要来源就是这军械装备。

自古以来,管理物资都是一项肥缺,其中有很大的文章可做。

即使是在完全不影响军队战斗力的前提下,依旧有很大的油水可捞。

帝国没有财政预算一说,或者说往后两千年的帝制,基本也不存在财政预算一说。

帝国的各个衙门部门花起钱来都很豪放,只要之后查账的时候,数字大致对得上,就没人会追究。

这不是吏治腐败,这是现实所迫。

在这个时代,谁有本事真的算清楚各个衙门各项政策所需要的资金?

一项工程,开工需要多少人手,完工需要多少物料,运输过程有需要再调动多少人,其中损耗几何,料价又是多少……这要是想算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擎等着算去吧。

说不定算到最后,省下来那点经费还不够给算账的人发俸呢。

所以大致过得去,数字别太离谱,大家共同维持着整个朝廷的正常运转,就算是都很负责了——就像是后世的火耗一类说辞一样,属于必然存在的潜规则吧。

蒙恬属于讲脸面也有操守的贵族,一向都把这些‘火耗’尽可能控制在一个足够合理的范围内,然后自己拿大头,下面的人分小头。

帝国的官员,尤其是中央朝廷的官员,在这方面基本都都差不多。

捞钱的办法多的是,大可不必为此把脸面都给丢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钱对于官员来说不是很重要。

钱和钱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秦朝的钱,和清朝的钱,就有着天壤之别。

这个区别不在于钱本身,而在于钱能做到的事。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但你想找推磨的人可以用钱来解决,想找个能登月的人就不是钱能解决的了。

帝国的商品经济根本就不存在,因为商品种类稀缺。

供应普通老百姓日常所需倒是足够,但对于上层阶级来说,根本就不够看。

没有足够吸引人的商品,要钱有什么用?

当然,有些时候,钱可能会超出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用处,可以达成一些超乎‘购买’这种行为的目的。

但对于帝国官员来说,这种事他们靠权力可以达成的更合理,更轻松。

因此,钱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用来合法买东西,有往往买不到什么满意的商品的鸡肋。

有需求,但需求量一般般。

书归正题。

蒙恬安排人尽可能的给韩非那边送过来的军械物资伪造了合理的来源,但这类物资都很敏感,基本上都是民间不需交易,乃至不许私人持有的东西。

凭空多出这么大一批军用物资,想找个合理的来源很难。

蒙恬只能尽量找补,实在没办法的部分,就只好尽可能隐瞒来源。

只要别让人直接追查到韩非头上,追查到流沙头上,哪怕别人看出了问题,他仍然有糊弄的余地。

这类敏感的物资,说不清来源有问题,但要是说清楚了,问题只会更严重。

听到黑袍人明确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嬴政看着面色如常,但手上的动作却不自觉地顿了一下,语气略有起伏的回道:

“那你也继续查吧,查清楚他们到底想做什么。”

黑袍人没有说话,悄然从房间离开。

屋内再次只剩下嬴政一人。

他停下手上的动作,抬手揉了揉眉心,只觉得脑中一阵接着一阵的涨痛。

他的偏头疼有些要发作的迹象。

不过嬴政却没有要服药的意思,而是就这么硬撑着。

嬴政并不讳疾忌医,也不排斥阴阳家进献的丹药,往常他服药也鲜少有所顾忌。

但现在古寻不见了,他更依赖于丹药,反而不愿意随意服用丹药来缓解头痛了。

缓了好一会儿后,嬴政适应了头部的阵痛,开始细思北地的种种异常。

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还不能得出特别明确的推论。

说到底,无非就是流沙,或者说长公子派系在北地诸郡内有大批量的物资往来。

这事说敏感也敏感,说不敏感也就那样。

北地这些年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流沙的倾力协助,这是不争的事实。

他们在北地经营着方方面面的生意和产业,可以说除了明令只有朝廷才能经营管理的垄断行业,其他所有生意都是流沙的——或是他们主导,或是他们参与。

所以流沙在北地诸郡有大宗物资运输往来实属正常。

危险的是,过去一年多来,北地诸郡流通的物资似乎都经过了刻意的掩饰或保密,甚至去向也不明朗。

这是个危险的信号。

对此,嬴政也不禁陷入了迟疑。

他并不担心北地出现超出他掌控的变故,但他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

关键是现在古寻不在,他无法确定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隐情,或者说……多大的隐情。

除了古寻,流沙的其他成员都不被嬴政放在眼里——不是看不起,但身为皇帝,其他人确实不够格直面他。

唯一的例外就是流沙理论上的大靠山,帝国长公子扶苏了。

作为皇帝的儿子,自然有资格直接面对自己亲爹。

但对嬴政来说,面对古寻,和面对扶苏,他是两种态度,两种处理方式。

对古寻,嬴政会直接主动把人找来聊一聊,话不会说的太明白,但该点明的都会点出来,以观察古寻的反应,从而判断古寻的态度或想法。

对扶苏,嬴政就要更被动一些,不会主动找自己的儿子要个解释或说法,而是直接等一个结果。

结果他满意与否,决定了他最后会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扶苏。

从本心出发,嬴政希望最后是个能令他满意的结局——他确实很厌恶扶苏性子里那些和他这个亲爹截然不同的部分,但他也确实钟爱这个长子。

………………

北地的局势正朝着很危险的方向逐渐滑落,另一边农家的造反大计也是一波三折。

之前陈胜要求张良向‘田言’表明他们必须要见到对方的诚意,否则就要放弃合作。

而张良呢,压根就没有替他们转达,隔了一段时间后直接假借阿言的名义,给了个爱咋咋地的回复。

他倒不是存心捣乱,而是因为就算他如实转达给了阿言,得到的回应也就是差不多的说法。

他索性懒得再折腾这一场了。

说到底,熙熙攘攘,利来利往。

这件事发展到现在,始终没有越过利益合作这条线,没有延伸到立场问题的程度。

没有涉及立场,陈胜吴旷就不可能真的和‘田言’彻底翻脸,大家仍然要落到‘谈’这个字上。

关乎利益的事,最终只能由利益的大小来决定结果。

口头上一时的说词,不重要。

张良省了事,但陈胜吴旷让他的回复给气了个半死。

而最让他们憋屈的是,就算气个半死他们也做不了什么。

是,他们第一时间跟张良表态大家一拍两散了,合作的事不了了之,但这事到底黄没黄,大家心里都明白。

就算是陈胜这种暴脾气的,也知道很多事不能由着性子来,不能由着自己的好恶来。

他们终止合作的表态,在事实上只能算中止,随时都有弥合关系,重启合作的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4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