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七百七十六章 观战

书名: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02

胡夫人和胡美人在一旁安静的看着两人的重逢,没有打扰。

片刻之后,红莲沉闷的声音才再一次传出,“古寻,韩国……韩国是不是没了……”

古寻手上的动作一顿,旋即沉声缓缓回答道,“没错。”

“韩国, 已经彻底成为历史了。”

虽然直白的现实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古寻只能如实回答她。

说谎的话,甚至连善意的欺骗都算不上,因为红莲自己也清楚韩国已经亡了,只是……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现实,才会多问古寻一句。

之后又是一阵沉默。

古寻也不着急,静静的等待红莲平复心情。

半晌之后, 她再次问道, “那……父王他……他会怎么样?”

“嗯……大概是沦为一个……笼中鸟吧, 不过至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生命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那就好……”红莲低声呢喃了一句。

虽然经历了韩非去国入秦,以及强行赐婚等事情后,红莲对待韩王安的态度已经有了很大转变,但还不至于完全不在意自己父王的生死。

相比于原著剧情,不愉快的经历固然没减少许多,结果至少还都不错,不至于让小红花彻底黑化,扭曲掉对韩国上上下下所有的一切的态度。

当然,感情稀薄了许多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她以前的性子,这会儿肯定要求古寻把韩王安救下来,但是现在,得知他不会死也就算完了。

感觉到红莲情绪平稳下来了,古寻出声说道,“走吧,我带你们去咸阳。”

“嗯……”红莲轻哼了一声, 没有拒绝。

胡夫人和胡美人自然更无异议。

一行四人旋即坐着内史腾准备的豪华马车——实际上是从王宫里抢来的——出发返回了咸阳。

等古寻一行人赶回咸阳,嬴政的命令也传达至了新郑:

第一,韩王安及韩国群臣,公室子弟悉数押送咸阳发落。

第二,清点封存韩国府库宫室,以待后书处置。

第三,内史腾率平阳重甲军部暂驻新郑,等待接收官署开到。

最后,改韩国旧地为颍川郡。

至此,韩国正式并入秦国。

而这也代表着,韩国所处的堪称天下枢纽的战略要地被秦国收入囊中,秦军东出的道路越发畅通无阻。

紧随着韩国灭亡,秦国再次派出杨端和,率军出河内,分南北两端夹击赵国。

而赵军的反应也和上次一样,李牧率主力北上迎击王翦,司马尚则据长城抵抗杨端和。

尽管赵国内部民心浮动,动乱频生,但是在李牧司马尚二人的坚守避战的策略之下,还是没能取得理想的战果,局势再度陷入僵持。

时间无声无息的来到十一月,寒冬再次来临。

僵持不下的秦赵之战再次偃旗息鼓。

然而秦军退而不散, 显然并未就此罢休,只待来年一开春就要再战。

而经历了严重旱灾的赵国,一个冬天的时间根本缓不过来劲。

等到战端再启,只怕赵国上将军李牧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为继了。

………………

次年,秦王政十八年,二月初春,凛冬退散,春回大地。

休整了三个月的秦国大军再一次运转起来。

一如往昔,王翦和杨端和两位主将继续南北夹击hd。

而李牧和司马尚也继续分头坚守顽抗。

战场局势延续着过去的焦灼,似乎李牧还能再一次打退秦军。

然而,真的还有可能吗?

秦国,章台宫,朝会大殿。

秦王嬴政及文武百官正在商议灭赵之策。

赵国如今颓势毕显,败亡只是迟早的事,但秦国自然希望这一天到来的越快越好,毕竟秦国的粮草军需也不是无穷无尽的。

国尉缭站于殿中,率先提议道:

“老臣认为,赵军之势,皆在于上将军李牧,此时当使离间之策,分化赵王迁和李牧君臣。”

嬴政端坐在王座之上,微微颔首。

离间计,也是王翦呈送回来的密报之上提出的计策。

“国尉打算如何做?”

尉缭行礼回道,“就臣所知,赵王迁对上将军李牧不满已久,此时赵国国内局势动荡,只需稍加推波助澜,便可不攻自破,使君臣二人反目。”

“至于办法,无外乎收买赵王近臣和散播谣言两个途径罢了。”

“此计可行。”嬴政点点头,“国尉,此事就交由你协助王翦去办,务必尽快击溃赵军。”

“臣领命。”尉缭闻言躬身退下。

之后,嬴政将目光转到了突然又来上朝的古寻身上。

就他所知,除非有事,否则自己这位国师可是从不来上朝的。

“对国尉之计,国师有何看法?”

古寻耸了耸肩,“陛下说笑了,行军打仗我可不懂,还是不妄言了。”

“不过,我有一事想请陛下准允。”

“何事?”嬴政知道这就是古寻肯来上朝的目的了。

古寻一拱手,笑眯眯的回答道,“我想带长公子扶苏往前线一行。”

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公子赴前线督战什么的,倒不是不行,但也要分情况。

此战为灭赵之战,对秦国而言不容有失,岂能派個公子去干扰王翦领兵。

更重要的是扶苏还是个半大孩子。

这提议简直荒唐!

右丞相熊启当即出列谏言道:

“王上不可!扶苏公子尚还年幼,焉能亲临战场这等万分凶险之地!”

随后李斯,冯去疾等一干重臣也纷纷进言阻止。

嬴政没有说话,只是将目光定定的放在古寻身上,意思很明显——你提的要求,你来说服他们。

古寻扭过头环视这一干大臣,不咸不淡的说道,“我带我的学生去见识见识真正的战场,管你们什么事?”

“我是扶苏的老师,还是你们是?”

熊启一拂袖,语气不善的回道,“简直荒谬,公子千金之躯,纵然有师生之谊,又岂能容国师胡来?”

“更何况公子的安危还有可能影响到王翦将军指挥大军。”

“若是公子安危有失,亦或王翦将军战局失利,谁来担这个责任?”

李斯也上前劝说道,“国师想要带长公子领略真正的战争,并不是坏事,然而长公子毕竟年幼,不妨日后再说。”

古寻却一点不听他们的劝,两眼一翻,没好气道,“我的学生,我会不在意他的安危?”

“既然决定带他去,我自然有把握保护好他。”

“至于战局……我带长公子去前线,只看,不说,不做,更不会干涉王翦将军的指挥,若是这样还出纰漏,那也怪不得我们师生二人吧?”

熊启眼见古寻根本不打算跟你论理,也不多和他废话,直接找秦王道:

“王上,此事万万不可。”

古寻撇了撇嘴,也把注意力转到嬴政身上。

最终,决定权还是踢到了嬴政手上。

7017k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299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