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 相国的判断

书名: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02

罗网这把帝国的利刃的掌控者是中车府令赵高,受他调配,但实际上它是直属于帝国皇帝嬴政的,只是嬴政将它交给了赵高带领。

来到桑海后,赵高在实际上可以自主调配罗网行动,但名义上还是要受得到了嬴政授权的相国李斯的管辖。

所以他才会站在这里向李斯汇报罗网的动向。

对于莫名其妙多了个名义上的上官的情况,赵高并无不满意,反而乐见其成。

准确的说,这本就是嬴政故意安排的。

他虽然对赵高暗地里做的很多小动作都不知情,但是他至少还是知道这个颇得自己信任的身为自己小儿子老师的近臣,和自己的长子关系并不融洽,和自己长子的老师关系也很疏离。

倘若他不给赵高特别的安排一个名义上的上官,那赵高来了桑海后就得受长公子扶苏的节制——皇族到底是皇族,尤其是对他这种天子近臣来说,尤其不能在明面上和身为公子的扶苏有任何龃龉。

影密卫已经交到了扶苏的手里,嬴政可没兴趣再让罗网这把利刃也听从长子的命令,哪怕只是短时间内。

对于李斯敦促之言,赵高挂着笑欠身以对,虚心接受,“分内之事,下官明白,请相国大人放心。”

“嗯……”李斯微微颔首,旋即转而问道,“城内的情况,又如何?”

一听到问及这个,赵高微微低垂的眼眸中闪过一缕光芒,嘴角的笑意似乎也更灿烂了。

“桑海城内,罗网已经细细的筛过了一遍。”

“哦?可有收获?”李斯的眼眸中闪过些许异色,似乎期待着什么。

赵高却摇了摇头,笑呵呵的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暂时,并无实质性的收获,城内似乎一切正常。”

李斯缓缓阖上了双眼,沉声回道,“这个时候,城内一切正常,听起来似乎就很不正常。”

“相国大人高见,下官也是这么认为的。”赵高鬓边的红毛微微颤抖,点头附和道。

“罗网监察搜索的过程中,可对桑海城的某些地方网开一面了?”

赵高故作不解的稍稍探头道,“相国大人的意思是?”

“小圣贤庄!”李斯睁开双眼,斩钉截铁的说了四个字。

赵高向后靠了靠身子,恢复之前的姿势,耷着眼用阴柔含笑的嗓音回答道,“这倒是……没有。”

“小圣贤庄乃是儒家圣地,深受皇帝陛下及长公子殿下的看重,又是大人您的受业求学故所,身份特殊敏感,下官……呵呵,自然不敢随意乱来。”

“我等为帝国效力,切不可徇私,因私废公!”李斯一本正经的肃声说道,“李斯深受皇恩,蒙陛下器重,官至高位,更当以身作则,一心为公,赵府令明白了吗?”

赵高揖手躬身一礼,含笑应道,“下官遵命!”

“若无他事,下官便告辞了。”

李斯缓缓点头,示意他可以走人了。

赵高转身向门外走去,未走两步,李斯却又改口补充了几句话。

“对了,还有件事。”

李斯已经拿起了桌上的竹简,眼睛的注意力似乎也已经全部转移到了树上,貌似漫不经心的说着话:

“虽说如今是我暂领罗网,但长公子殿下身份毕竟不同,赵府令最好还是有所表现的好,该有的尊重不可少啊。”

背对着李斯的赵高眉头一挑,发出一声轻笑,回应道,“出发之前,陛下特意吩咐过,桑海之事,一切听从相国大人吩咐。”

话罢,赵高继续迈步离开。

房间外面,或老或少,或壮或瘦,或男或女,共计六个衣饰风格接近,年龄分布截然不同,长相更是各具特色的人守在门口附近。

六人一见赵高出来,立刻队形整齐的凑了过来,隐隐结成阵势,将赵高守在中心。

他们没说话,赵高也没说话,一行七人默默的离开了将军府。

房间内,李斯余光瞥见赵高远去,微微摇头,心中暗叹。

帝国如今问题很多,但大多数在李斯看来,都不是什么大事,作为皇帝最忠诚的臣子,他也从不在朝堂之上抱怨这些问题,只是默默的完成皇帝的所有要求。

这就是他最受嬴政器重的原因——足够听话,没有废话。

但是有一个问题他和朝堂上的其他臣子达成了共识,只是依旧选择了顺从皇帝,嬴政不松口,他也就能不提就不提。

这个问题就是立储。

对于一个政权来说,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像是君主的家事,应该人家想怎么做怎么做,想什么时候做什么时候做。

但实际上这件事却很重要,甚至对于一个新生的本就存在种种问题的政权来说堪称致命。

无论你是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立幼,都可以,关键是你得立啊!

可嬴政就是不松口,任由百官如何叫嚷也不接腔。

李斯不敢对皇帝有半分质疑,对此也就始终缄默不言,不过储君的问题,他心里还是一直惦记着的。

古寻和长公子扶苏,赵高和十八世子胡亥,这两对师徒暗地里存在的敌对与交锋,李斯心里自然一清二楚。

虽然他觉得胡亥成为储君登上帝位的概率几近于零,但仍旧没有表现出对扶苏有偏向的意思,保持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不愿掺和,也不敢掺和到争储的事里。

李斯刚才给赵高的那句提醒,算是简单的尝试缓和双方的关系,这也是他愿意做到的极限了。

赵高既然不愿意听从这个建议,那他无话可说,大家照章办事吧。

李斯对赵高态度如何其实不关心,毕竟你们哪怕斗到以命相搏的程度也影响不到他堂堂相国大人。

但不知怎么的,李斯心里总有些不安,他觉得……帝国现在的很多情况,似乎是他看不透,看不清的了。

然而不管心中如何忐忑不安,犹豫踟蹰,最终李斯还是选择了一如既往的抱紧皇帝一人,不去理会其他人的明争暗斗。

毕竟,他的官位牢不牢固,终究只有坐在最高位上的那个人能决定,其他人都无关紧要。

就李斯看来,嬴政身体状况还是挺不错的,虽然头疾挺麻烦的,不过也在阴阳家的丹药治疗得到了缓解。

皇帝陛下如今也不过不惑之年,尚不算老迈,再坐个十几二十年的帝位应该不成问题。

他一个做臣子的又何必着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145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