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苍龙七宿(十)

书名:秦时之七剑传人 作者:未闻墨卿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02

请等明日修改完成后再订阅,抱歉抱歉!

先别订阅!

“公子殿下心系百姓,实乃社稷之福,都怪末将这些做臣子的无能,既不能解君上之难,亦不能纾百姓之苦。”

蒙恬吹捧扶苏的同时,把责任都揽到了他们当臣子的身上,尽可能的替扶苏减轻心理压力,顺便还隐晦的点了一下这事没得解决——君上之难无解。

嬴政这个皇帝到底难不难,这事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心照不宣,懂得都懂。

至少从表现来说,他确实很难。

北边的戍防,岭南的战争,运兵和御敌的工程,自己的皇陵……等等军国大事,他哪手都要抓,哪手都要紧。

如此一来,就算是皇帝也很为难——耗材有点不够用了啊!

这个困难,皇帝解决不了,所以只能不管不顾的强制推行。

嬴政没办法,蒙恬这些手底下干活的就更没办法了,只能奉命办事。

扶苏想解百姓之苦,就得先解君上之难,然后……就堵死了。

扶苏听得出蒙恬话里的深意,虽然不认可,倒也没有因此迁怒于他。

蒙恬是在出生入死的沙场战将,手下亡魂无数,不能指望他去切身的体谅民生多艰,人命珍贵。

作为军人,他最习惯的就只有服从命令和下达命令了。

但事情,还是得想办法解决。

“蒙恬将军言重了,你只是奉命行事,终究是……扶苏无能。”扶苏叹声说道,“但长城脚下数以万计的百姓不能不管!”

“君命难违……公子殿下,末将知道您为难,但眼下也只能勉为其难了。”蒙恬不想扶苏再去触怒嬴政,想要劝说一二,“监工之事,末将愿全权代劳,殿下前些日子一直舟车劳顿,颠沛流离,还是好生歇息一段时间吧。”

蒙恬对扶苏确实没得说,直接把扶苏从监修工程一事中撇开,做好一切骂名往自己身上背的准备了。

扶苏却只是抬手一摆,示意蒙恬不必再说这种话,已经说了的他也只当不存在,自顾自地说道;

“君命自然不可违逆,但我等也当竭力保全百姓……以我们能做到的方式。”

见扶苏态度决绝,蒙恬也不好再劝,只能试探着问道,“公子殿下打算怎么做?”

“先筹措一批过冬的物资吧,数量越大越好。”扶苏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的办法很简单。

劝说嬴政暂缓工程既然不行,那就只能想办法提高前来服役做工的百姓的生存能力了,也就是提供充足的饮食和保暖衣物,尽量控制好每个人的做工时间之类的。

服徭役是每个帝国子民的绝对义务,任何人都不能拒绝——当然,这只针对平民,有军爵的人例外,或者很有钱的话,也可以破财免灾。

在这项义务中,帝国只负责提供工作岗位,而百姓服役过程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基本都要自理。

对于普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毋庸置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正常情况下,一户百姓一年内只需要出一个壮劳力,服徭役的时间也都在两个月以内,还包括路上花的时间,一般都是就近的工程,修修河道铺铺路之类的,或许累点但不算危险。

虽然还是很艰难,但大多数百姓勉强还能支撑。

可是现在帝国百姓的平均服役时间都在三个月以上,而且都是大工程,运气好可能是就近的本地百姓,运气不好可能要颠簸几百上千里,光走路都要走一两个月,危险性还高。

更要命的是,正常服役帝国多少还能补贴点,给点不疼不痒的‘工资’。

可现在百姓额外服的徭役,基本都是因为他们触犯了帝国律法,交不起罚金,就只能‘以役代牢’。

服役抵罪,就别指望朝廷再给你补贴,一切开销真就全得自负了,安排起工作时间也是极尽所能的压榨民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服役做工的民夫普遍吃不饱穿不暖还不得片刻休憩,不是累死饿死,就是冻死。

扶苏现在要做的,就是自己出资补贴这些服役的百姓,给他们供给充足的物资,以保障他们的生存。

这么做能有多少效果很难说,因为来北地服役的百姓生存环境实在过于恶劣,扶苏能提供的帮助终究是有限——这个有限,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

先秦的过冬衣物,最多就是保障百姓正常情况下不会冻死,跟后世的羽绒服肯定不能比。

百姓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还得进行大量重体力劳动,很难说还有多少效果。

饮食也是一样,扶苏最多也就是提供足够的主食和热水,油水什么的就别想了,可能有但绝对不多。

对每日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服役之人来说,效果也是很有限。

总得来说,理想状态下,扶苏尽力而为大概能把修建长城和直道的民夫存活率从不足五成拉到七八成左右。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

扶苏到底能调来多少物资很难说。

这两大工程所需的民夫数以十万计,基数实在太大,外加上流沙现在也腾不出手。

扶苏的所作所为,说到底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了……虽说这天命,本质上还是人祸。

蒙恬不敢违背嬴政的命令,同样也不愿违逆扶苏的意思,只能也尽一份力:

“既然公子殿下有心,末将自当竭力相助。”

蒙家是个大户,但再大的大户也难以支撑数以万计百姓的吃穿用度,让蒙恬直接出钱出物他肯定没这个本事。

他能做的也就只是在职权范围内调动边军协助工程修建,以减轻服役民夫的压力,同时研究看能不能挤出一部分军粮物资匀给百姓。

帝国在军需物资供给上还算大方,不会算计的太紧巴,在不影响军队的情况下多少能挤出一点。

尽人事嘛,能帮一点是一点。

接着蒙恬赶紧转移了话题,“公子殿下,有个消息末将差点忘了汇报。”

“收到确切情报,蜃楼再次出发了,这一次应该不会再出纰漏了。”

扶苏的注意力成功被转移,“哦,蜃楼又走了……有老师的消息吗?”

蒙恬摇了摇头,“没有,国师大人似乎消失了,明明不久前还在桑海露过面。”

“公子殿下心系百姓,实乃社稷之福,都怪末将这些做臣子的无能,既不能解君上之难,亦不能纾百姓之苦。”

蒙恬吹捧扶苏的同时,把责任都揽到了他们当臣子的身上,尽可能的替扶苏减轻心理压力,顺便还隐晦的点了一下这事没得解决——君上之难无解。

嬴政这个皇帝到底难不难,这事没什么好说的,大家心照不宣,懂得都懂。

至少从表现来说,他确实很难。

北边的戍防,岭南的战争,运兵和御敌的工程,自己的皇陵……等等军国大事,他哪手都要抓,哪手都要紧。

如此一来,就算是皇帝也很为难——耗材有点不够用了啊!

这个困难,皇帝解决不了,所以只能不管不顾的强制推行。

嬴政没办法,蒙恬这些手底下干活的就更没办法了,只能奉命办事。

扶苏想解百姓之苦,就得先解君上之难,然后……就堵死了。

扶苏听得出蒙恬话里的深意,虽然不认可,倒也没有因此迁怒于他。

蒙恬是在出生入死的沙场战将,手下亡魂无数,不能指望他去切身的体谅民生多艰,人命珍贵。

作为军人,他最习惯的就只有服从命令和下达命令了。

但事情,还是得想办法解决。

“蒙恬将军言重了,你只是奉命行事,终究是……扶苏无能。”扶苏叹声说道,“但长城脚下数以万计的百姓不能不管!”

“君命难违……公子殿下,末将知道您为难,但眼下也只能勉为其难了。”蒙恬不想扶苏再去触怒嬴政,想要劝说一二,“监工之事,末将愿全权代劳,殿下前些日子一直舟车劳顿,颠沛流离,还是好生歇息一段时间吧。”

蒙恬对扶苏确实没得说,直接把扶苏从监修工程一事中撇开,做好一切骂名往自己身上背的准备了。

扶苏却只是抬手一摆,示意蒙恬不必再说这种话,已经说了的他也只当不存在,自顾自地说道;

“君命自然不可违逆,但我等也当竭力保全百姓……以我们能做到的方式。”

见扶苏态度决绝,蒙恬也不好再劝,只能试探着问道,“公子殿下打算怎么做?”

“先筹措一批过冬的物资吧,数量越大越好。”扶苏立刻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他的办法很简单。

劝说嬴政暂缓工程既然不行,那就只能想办法提高前来服役做工的百姓的生存能力了,也就是提供充足的饮食和保暖衣物,尽量控制好每个人的做工时间之类的。

服徭役是每个帝国子民的绝对义务,任何人都不能拒绝——当然,这只针对平民,有军爵的人例外,或者很有钱的话,也可以破财免灾。

在这项义务中,帝国只负责提供工作岗位,而百姓服役过程中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基本都要自理。

对于普遍挣扎在温饱线上的普通百姓来说,这毋庸置疑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正常情况下,一户百姓一年内只需要出一个壮劳力,服徭役的时间也都在两个月以内,还包括路上花的时间,一般都是就近的工程,修修河道铺铺路之类的,或许累点但不算危险。

虽然还是很艰难,但大多数百姓勉强还能支撑。

可是现在帝国百姓的平均服役时间都在三个月以上,而且都是大工程,运气好可能是就近的本地百姓,运气不好可能要颠簸几百上千里,光走路都要走一两个月,危险性还高。

更要命的是,正常服役帝国多少还能补贴点,给点不疼不痒的‘工资’。

可现在百姓额外服的徭役,基本都是因为他们触犯了帝国律法,交不起罚金,就只能‘以役代牢’。

服役抵罪,就别指望朝廷再给你补贴,一切开销真就全得自负了,安排起工作时间也是极尽所能的压榨民力。

最终的结果就是服役做工的民夫普遍吃不饱穿不暖还不得片刻休憩,不是累死饿死,就是冻死。

扶苏现在要做的,就是自己出资补贴这些服役的百姓,给他们供给充足的物资,以保障他们的生存。

这么做能有多少效果很难说,因为来北地服役的百姓生存环境实在过于恶劣,扶苏能提供的帮助终究是有限——这个有限,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

先秦的过冬衣物,最多就是保障百姓正常情况下不会冻死,跟后世的羽绒服肯定不能比。

百姓如果长时间暴露在室外,还得进行大量重体力劳动,很难说还有多少效果。

饮食也是一样,扶苏最多也就是提供足够的主食和热水,油水什么的就别想了,可能有但绝对不多。

对每日都要进行重体力劳动的服役之人来说,效果也是很有限。

总得来说,理想状态下,扶苏尽力而为大概能把修建长城和直道的民夫存活率从不足五成拉到七八成左右。

但这只是理想状态下。

扶苏到底能调来多少物资很难说。

这两大工程所需的民夫数以十万计,基数实在太大,外加上流沙现在也腾不出手。

扶苏的所作所为,说到底也只是尽人事,听天命了……虽说这天命,本质上还是人祸。

蒙恬不敢违背嬴政的命令,同样也不愿违逆扶苏的意思,只能也尽一份力:

“既然公子殿下有心,末将自当竭力相助。”

蒙家是个大户,但再大的大户也难以支撑数以万计百姓的吃穿用度,让蒙恬直接出钱出物他肯定没这个本事。

他能做的也就只是在职权范围内调动边军协助工程修建,以减轻服役民夫的压力,同时研究看能不能挤出一部分军粮物资匀给百姓。

帝国在军需物资供给上还算大方,不会算计的太紧巴,在不影响军队的情况下多少能挤出一点。

尽人事嘛,能帮一点是一点。

接着蒙恬赶紧转移了话题,“公子殿下,有个消息末将差点忘了汇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325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