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宰执天下

作者:cuslaa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章 君臣(中)

书名:宰执天下 作者:cuslaa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3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这是唐雎的说法。

当然,伏尸百万,流血千里这八个字肯定是夸张了,至少大宋的皇帝,除了开国时的太祖、太宗,其他几位天子,内有自己受到的教育影响,外有儒门群臣压制,怒极了也做不到伏尸百万和流血千里。

不过正面面对大宋天子发怒,除非是理直气壮兼之胆略过人,少不了双股战战,汗出如浆,更有直接吓晕过去了的例子。

至于宰相之怒如何,唐雎没说。但是在大宋,宰相亦能掌控寻常臣僚的前途,乃至身家性命,一旦怒起,正当面时,也少有人不心里打几个颤的。

前几日,章惇对一个循例上京来述职的知县的报告不满意,当面训了两句,弄得人癫痫病发,就在都堂厅中口吐白沫,最后不得不叫了翰林医官过来抢救。

韩冈口舌不饶人的时候也不少,被他训斥过就吓得只知道请罪,连正经交流都做不到的小臣,隔段时间就有一个两个。能在他面前言笑不拘的大臣,更是一只手都能数出来了。

今天才开口,就被韩冈两句赌回来,赵煦心中已是怒极,却是做不到流血千里,连发作也不敢。

但面对发怒的宰相,他也经历得多,也不至于被韩冈一冲,就乱了阵脚。

“楚国公功高当世,近世唯有韩琦可比,韩琦封王,楚国公如何不能朕之皇后,又是楚国公的女孙,皇后父祖,皆可封王,亦有成例可循。朕欲王王氏,荫庇楚公一门,相公觉得有何处不妥”

赵煦在韩冈冰冷的视线中越说越是流利,最后甚至大起胆子,直接质问韩冈。

没有人附和,更没有人为之激动。

尽管皇帝好似再为王安石抱不平,但所有人都知道,他到底是在做什么。

没有实权的皇帝,却来挑战权相,就像鼠儿挑衅老猫一般自不量力。

看着此刻的韩冈,就让人感觉正有雷霆蓄势将发。

王栴、王檀不约而同的都缩了缩身子,更外侧的王家子弟,更是纷纷向后挪了一步半步。没有谁想被卷进去误伤到。

但韩冈没有发作,他仿佛站在九霄云上,居高临下的俯视着,静静地听完赵煦的一通辩解和质问。片刻之后,缓缓开口,“请陛下回宫。”

韩冈不想再理会赵煦。既然已经确认,赵煦并没有变得老实听话,那他就得继续在宫中待着。

这两年赵煦老实了,都堂方面也就没有再针锋相对,而且对他的听话,给予了相应的奖励。这一次让他出宫来,便是其中一条。没有想到,才松了松脖子上的链子,就回头张口,又要咬人了。

韩冈没有反咬回去的想法,更没心情在言辞上争执,他是权相,就有权相的处置手法。

放赵煦出来,是他的一句话。收赵煦回去,同样也只要一句。

听到韩冈的话,跟着赵煦的几名内侍中,就有两人一左一右快步上前,一把包夹住赵煦。低头俯首,恭声道,“请陛下回宫。”

相对瘦小的赵煦,两内侍身材高大,将皇帝一夹,几乎就将他给架了起来。

赵煦一下慌了神,好不容易占了点优势,他还想好生的跟韩冈辩一辩,但韩冈竟直接叫了身边看管他的人来。

熟悉的气息,唤醒了长久以来的记忆。这些年受到的遭遇,让他不禁尖叫起来,“你们要干什么”

“请陛下回宫。”

“朕是来”

“请陛下回宫。”

“朕”

“请陛下回宫。”

“韩冈”

“请陛下回宫。”

两名内侍就像是被训好的张口,就立刻一句请陛下回宫,硬生生的逼着赵煦连句囫囵话都说不全。

福宁宫中人绝不会对皇帝动粗,但凡要约束赵煦行动和言辞的时候,要么就是一直没有回应,当没有他这个人,要么就是如同现在一般。

不管赵煦是破口大骂,还是摔桌子打板凳,甚至把茶盏砚台摔到宫人头上,砸得人头破血流,他们都会像树上的知了一样,将几个音节不断的重复重复再重复,直到赵煦自己服软为止。

“韩冈”

“韩贼”

在宫中为人所欺,赵煦渐以为常,但宫外如此受辱,尤其是在皇后母家,这让他更加觉得羞耻。

他冲韩冈怒目而视,乃至破口大骂,但韩冈理都不理他,而内侍就一直在耳边,将请陛下回宫五个字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赵煦希望韩冈能有所反应,能让他畅快的骂上一通,但他没等来韩冈的一瞥。他还希望王家能为他解围,可他也没等来王家人的帮助,就看着他被小人欺辱。

最后,他只能愤愤然的将房内众人一个个记下,在内侍的包夹中含恨而去。

房中还是一点声息也无。

王家人早看呆了眼,宰相根本就没把皇帝当回事,皇帝在宫中受到钳制,这种事,早就不足为奇,京师中人尽皆知。平常听见了,如今也不过感叹上两声。但现场目睹,却是人人心惊胆战。这里面,甚至还包括了王安礼和王安上。

只有皇后王越娘,在皇帝被内侍逼出去时,没有怯色,没有慌乱,却也没有试图帮助皇帝。

在她的脸上,都看不出些许情绪波动,犹如戴了一副与面容一模一样的面具,无声无息的站在一旁,仿佛一具雕像。

赵煦不顾而去,她只沉默的上前,在王安石的遗体前行了一番大礼,接着也跟着返身出门。

“皇后。”

韩冈一直都安静的看着皇后行礼,为王安石祈求冥福,直到王越娘快要跨出门去,他才突然开口。

王越娘在门槛前站定,回过头,黑白分明的眼眸平静的望着韩冈。

韩冈略低了低头,“辛苦殿下了。”

宰相对皇后道辛苦,亘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奇事,韩冈做得理所当然,在场的皇后父兄竟也听得理所当然。陪着那样的皇帝,皇后能不辛苦

王越娘敛衽为礼,福了一福,“劳姑父顾念,不过侄女既然嫁给了官家,那侍奉官家,就是侄女的份内事。”

也就是说,不管夫婿如何不成人,也用不着一个外人来对她道一句辛苦。

韩冈点点头,目送皇后离开。

回头来再看看噤若寒蝉的一群王家子弟,他这个内侄女,比之她的兄弟、堂兄弟,可都更像男儿。

当真可惜了。

韩冈又一次由衷的惋惜。

王安石的孙辈里面,也就这么一个成器的,偏偏还嫁给了皇帝。

不过万幸的是,宫中至今无所出,包括皇后在内,所有的嫔妃宫女都没有生育。

尽管世间皆传,宰辅们都在等皇子出生,然后让赵煦内禅为太上皇。但赵煦为了不让皇位旁落,这两年还是在奋力耕耘。

宫中有名位的嫔妃已多至十余人,宫女承受恩泽亦不在少数,不过几年来,莫说有子女出生,宫中就是连个怀孕的都没有。

不得不说,在这件事上,章惇当真是用了十二分的心。韩冈看太医局提交的皇帝定期体检报告,棉籽油的功效已经表现得很明显了。

不过这件事,就深深埋藏在韩冈和章惇两人的心中,绝不会对外泄露一星半点。

王安石的病室中,此刻没有人敢打扰韩冈。

方才韩冈应对皇帝的手段,已经告诉他们,大宋帝国真正的掌权者究竟是谁。

直到韩冈收回思绪,回到王安石的病床前。

吴氏正坐在病床边,为王安石擦着脸。他的岳母一直专注在那里,方才发生的一切,她全然没有在意。

看到王安石和吴氏,韩冈眼眶就又有些发酸,眨了一下眼睛,回头道:“昔年先帝初登基,岳父负天下三十年之众望,为相乃是迟早之事,大可不必设新法、造新论,弄得众叛亲离。抱残守缺,对成法之只稍作更易,太平宰相完全可做得四平生之令名,更与诸多旧友反目。”

王安礼听出来了,王安上也听出来了,王家子弟中稍稍有些头脑的也都明白了,这是对赵煦方才言辞的反驳。

“如今岳父为赵氏一身谤言,为天下鞠躬尽瘁,这份情,皇帝记不得,但天下人都还记得。岳父已经太对得起赵家了,王氏一门如今当可安享富贵,用不着再冒险做什么了。不论日后局势如何,都不会影响王氏的荣华富贵。”

看在王安石的份上,只要王家不生事,都堂一派不会去跟王家过不去。即使日后有一天皇帝掌权了,也不会对皇后娘家下手,王安石的情分他还不完。

王家现在跟其他必须站队的世家大族不同,没有必要去冒风险,只要什么都不做,富贵荣华就不会少当然,最重要的就是什么都不做。

韩冈深深的看了眼王栴,看得王安石的长孙脸色发白。王家子弟的政治倾向,他一向是清楚的。

“即使想要做,也当出自本心,不当为人以言辞所胁。”

依然是对皇帝方才行径的指责。但即使在政治上幼稚如王栴,也知道一旦选择站在皇帝一边,事后被都堂清算,就不要找借口说是为人胁迫。

“好了。”韩冈回望王安石的遗容,“让岳父安心走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862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