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宰执天下

作者:cuslaa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930章 时移机转关百虑(九)

书名:宰执天下 作者:cuslaa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03

第930章时移机转关百虑九

两连更,这是第二更。

大约是黄昏的时候,王旖从宫中回来了。

比起正常的拜谒,回来得要迟了一些,韩冈从书本中抬起头,问道:“今天好像是又迟了,是皇后还是朱贤妃。”

王旖卸了妆,换了一身家常的便服出来。她在韩冈身边坐下,自己揉着脖子,“是朱贤妃,还以为会被留到宫门快落锁的时候呢。”

“怎么了”韩冈问着,顺便将手伸过去,想要帮忙按摩。

王旖痛叫了一声,将韩冈的手一下拍开,“官人你手太重,骨头都给你捏碎了”狠狠的瞪了韩冈一眼,又叹道,“真不想去宫里,每次戴花钗冠都觉得重,得让魏娘子好好捏一捏。”

王旖虽是这么说,却没有叫自己的梳头娘子进来负责梳头的婢女,并不是仅仅负责梳些时兴的发式,更多的为主母的衣着打扮做参谋,有的还各有绝活,王旖身边的却是会按摩捏骨夫妻两个正议论着宫里面的事,不便在下人面前说。

“方才谒见过两宫和皇后之后,就被朱贤妃拉去说了一通闲话,本来心想这下得拖到天黑了,可没多久,福宁宫那里就派人来,跟朱贤妃不知说了两句什么后,就打发了奴家出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天子那里招朱贤妃。”

韩冈啧了一下嘴,“还真是麻烦,每次进宫都要被拉着说话。”

“这还要多谢官人呐要不然就能像娘一样,进去就出来了。”王旖冲韩冈抱怨的哼了一声,又揉起脚:“宫里面的娘子,一点都不知道体恤人。又是带着花钗冠,又是穿着朝衣,还从宫门开始,就绕着后宫走了好一圈。三个殿都跑过了一遍,累得脚都疼了。”

“弄点热水来泡泡脚,平常可不会走这么远的路。”韩冈说着提声叫了人进来,吩咐了去准备热水,“泡过脚就去吃饭,素心指挥着厨房,今天可是准备了不少好菜。”

“嗯。”王旖笑着点头。又看韩冈在卧室中拿着本书,突然觉得不对劲,“怎么不在书房里面看书”

“问问你儿子吧。”韩冈无可奈何的摇头,“放鞭炮的时候,二哥儿不知怎么弄的,一发冲天响就飞到了书房里,一开始都没在意,过了一阵就见了烟。”

王旖惊了一跳,“走水了”

“是走水了。”韩冈状似无奈的叹气,“就烧了半幅帐子,但几盆水泼过去,书房里的书全都毁了,南娘和云娘正带着人在西厢里烤书呢。”

王旖愤怒起来了,“都是你,昨天说什么放鞭炮今天只是书房被水泼了,明天烧了房子怎么办哥儿姐儿心玩野了,以后不小心伤到自己怎么办”

“是为夫的错,所以老天将我的书房给毁了,这可是重罚啊。”

韩冈唉声叹气,王旖却气得牙痒痒的。狠狠的又剜了韩冈两眼,问道:“二哥儿他们呢”

“罚了他们三个去抄书,吃饭前得将三字经给抄一遍下来。字还得端正,否则就喝水过夜。”韩冈抬眼看着又有些担心起来的妻子,笑道,“饿上一顿没关系,为夫当年在子厚先生门下,一天一顿都熬了几个月,少吃一顿算不了什么。而且他们三个还不一定写不好,读书识字,可比为夫当年聪明。”

“官人倒是谦虚。”王旖说了一句,也暂时放下心来,“等正屋和退思堂都修好了,将书房搬回去,就不会再被鞭炮给烧了。”

“太皇太后的情况怎么样”韩冈问道。

王旖摇摇头,“还是在殿外。”她的声音低了点,“看样子有些难了。几个翰林医官出来后脸色都不好。”

韩冈皱眉,想了想道:“过两天如果太皇太后的病情还不能好转的话,天子当会让宰辅去大相国寺烧香祈福,到时候就看人选和人数了”

韩冈话说了半截,王旖却明白,宰辅们去相国寺的人数越多,地位越高,那么就代表太皇太后的病情就越重。如果是宰相王珪领着两府的全班人马去相国寺,那基本上就可以等着天子大赦天下了。

放下了太皇太后的病情,王旖看着桌上厚厚一摞书册,又看看韩冈手上的书卷,从字体上看,当是手抄本:“官人今天读的什么书”

“正在看史论呢。”韩冈将手上的手抄本扬了一扬,“苏家父子的。如今空闲的时候多,正好多看点书。”

韩冈前生只知道唐宋八大家,只以为苏家父子三人诗词歌赋写得好,但后来才知道,文名可不仅仅是诗词歌赋。苏家父子当年在京名,靠的是史论和治策。

苏洵写了几策、权书、衡论,苏轼则是写了进策进论五十篇献与当时的仁宗皇帝,苏辙当时还差一点,但他也有十几篇论史的文章。

三苏父子文章一出,在京坛宗主引荐,一时名声大噪。

韩冈今天将三苏的文章稍稍浏览了一遍之后,才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要说他们是战国纵横家一流,的确全都是纵横捭阖的议论文。

“官人觉得三苏之作如何”王旖很感兴趣的问道。

韩冈皱眉想了想:“三苏的作品主要是论,对史事的评论,以古讽今。不像司马君实那般,近似于单纯的史官了,而是秉承春秋之法,以史论明儒门大义,世间有称之为蜀学者,不为过当。如今的各家学派多论心性义理,以解经释义为上,蜀学偏近于史,算是个异类。”

王旖讶然:“笔削春秋官人评价这么高”

“该怎么说,似是而非,得其形而已。老苏倒也罢了,但苏子瞻的进策二十五篇、进论二十五篇,只是花团锦簇而已,更像是凑个整数,硬给凑上五十篇。”

韩冈翻了翻手上的书,指着其中一篇给王旖看:“苏子瞻的一篇论诸葛亮,说曹操既死,子丕代立。当此之时,可以计破也,何者操之临终,召丕而属之植,示尝不以谭、尚为戒也。而丕与植,终于相残如此,此其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此可间之势,不过捐数十万金,使其大臣骨肉,内自相残。然后举兵而伐之,此高祖所以灭项籍也。”

王旖摇着头,她过去除了三两篇有名的之外,苏家父子的史论并没有多读,没想到里面这么不靠谱,“读过三国志就不该这么想。”

韩冈点头道:“所以说这是纵横家之流的想法,以为花点钱、动动嘴皮子,就能让敌人不战自溃。兄弟且为寇仇,而况能以得天下英雄之心哉,从曹丕和曹植的关系上推到天下英雄上,这个引申,毫无道理可言,当真是一厢情愿怎么不拿去比李世民”

“爹爹过去也说是苏家父子是纵横术,一开始就不怎么喜欢老苏的史论。”王旖回忆道:“当大苏参加礼部试时所写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爹爹知道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是杜撰后,就更是不喜欢了。”

皋陶是尧时的法官,他三次判人死罪,而尧则三次宽宥罪人。这一个典故是苏轼拿来证明尚书中罪疑惟轻,功疑惟重这句话的前半句这八个字,也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这道题目的来源但此一典故,主考官欧阳修不知道,副考官梅圣谕也没听说过,考官们没一个听说。

欧阳修和梅圣谕以为自己读书不广,不知道这一典故的来源,虽然其他考官认为无所依据要将之黜落,可欧阳修见文章写得又好,也就信了他。但当知道是苏轼所写之后,欧阳修一追问,竟然是杜撰

“不谈文章好坏。从议论的原则上说,如果论据是伪造的,论证就毫无依据,论点也便不可能成立。整篇文章写得再好,都是不合格。”韩冈笑了一下,“时人将此事当做一段轶事,但要是这样的作风用在政事上又该如何”

“是啊,就是这个道理。”王旖又道,“还有之后小苏在制举上,议论仁宗皇帝贪好女色,宫中贵姬数千,日夜游宴,不视朝政。这分明是拿道听途说之语博取直名,爹爹是主张黜落的。韩曾两位相公也跟爹爹同样想法,认为是污蔑天子,不过仁宗皇帝觉得本是求直言,不当以言辞罪人,还是将他取中了。”

“但岳父不是拒绝为小苏起草制书嘛”韩冈笑道。

拗相公的脾气,在几十年前就倔强得让人头疼。他在担任制科考官的时候,认为苏辙应该黜落,没资格通过比进士科还要高一个等级的制举考试。纵然仁宗皇帝录取了苏辙,但当要给苏辙起草任命的时候,担任知制诰的王安石就死活不肯草诏。谁来劝都没用,最后硬是把苏辙拦了近一年。

听出了韩冈言语中的戏谑之意,王旖就又瞪了他一眼,“爹爹脾气就是这样,何况又没有做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