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109章 只做朋友,不做君臣。

书名: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0

徐庶走了过来,冲着诸葛亮笑道:“孔明,韦县令就是明主,何不与我一起,辅助韦县令,成就一番大业?”

诸葛亮摇摇头,笑道:“非我主也。”

徐庶很惊愕,张口无语。

他以为韦天宝会生气。

韦天宝大笑:“诸葛先生快人快语,我的确不是明主,因为我就没想过争天下。我和诸葛先生,只能做朋友,不能做君臣。”

诸葛亮抱拳:“感谢韦县令不见怪,我也喜欢和韦县令做朋友。”

“那就一言为定,我们做一辈子的朋友。今后,诸葛先生位高权重,可别忘了今日布衣之交。”

韦天宝一笑,又说道:“过些日子,刘玄德必然来荆州,那时候,我可以把诸葛先生介绍给刘玄德。我想,刘玄德一定会重用诸葛先生的。”

诸葛亮还是摇头:“多谢韦县令好意,我还是想做一耕夫。读书种田过一辈子,胜过王侯将相。”

“只怕生于乱世,身不由己。”

韦天宝淡淡一笑,去清点战利品,安排犒赏三军。

还有那些尸体,都要深埋。

这是炎热的夏季,一个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瘟疫。

部队之中,韦天宝还培训了一批军医和护士,教他们用酒精给伤员伤口消毒,接骨正骨,用蒸煮法给包扎用布消毒。

还特意打造了伤口缝合针,平时让医生们在鸡皮上面练习。

在古代,受伤将士的死亡率很高。

但是规范处理,又有酒精消毒,伤口感染降低,死亡率也降低了许多。

江东的伤兵,也得到了初步救治,一个个感激涕零。

胡比周老先生,正在询问俘虏:“你们当中,如果有庐江郡的乡亲,都可以跟我们一起,前往新野。我保证,韦天宝会善待你们,不会追究你们的责任。”

俘虏之中,还真有几百个庐江乡亲,都表示愿意追随韦天宝。

还有其他江东将士,也愿意归顺。

韦天宝尊重胡比周先生的意见,将愿意归顺的,全部收编了。

忙碌了三四天,总算搞定了善后的事。

邢道荣和杜钰,也收复了临贺郡治下的几座县城,算是大获全胜。

长沙大将黄忠,向韦天宝辞行。

韦天宝摆酒饯行,举杯道:“黄老将军,这一别,又不知道何日再相见。天宝今后如果有空,一定去长沙,拜望老将军。”

黄忠笑道:“见识了韦县令的手段,我才知道后生可畏啊。我是真的老了,这个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

韦天宝笑道:“黄老将军宝刀不老,他人定有建功立业、名标青史的一天。”

送别黄忠,韦天宝也打算班师。

小乔已经急了,催问了好几次。

她是第一次看见这么惨烈的战争,冲击很大,再没有了出征时游山玩水的好心情。

“乔妹别急,过两天我们就班师。”

韦天宝安慰道:“我大哥邢道荣,请我的兵卒帮忙,修复一下临贺城的城墙和城防设置。既然是结拜兄弟,我也不好推辞啊。你要是觉得闷,这两天,我陪你在临贺城里逛一逛。”

其实临贺城不大,也没什么好逛的。

小乔早就逛过了,撇嘴道:“这里还没有新野县好玩,也没什么好吃的。”

韦天宝想了想:“想要好吃的,也很简单。这里四周都是大山,让兵卒们去打些野物,晚上回来烤着吃。”

“又是烧烤啊。”小乔提不起兴趣。

“那就做一个叫花鸡。”韦天宝一笑:“走,我带你去准备食材,然后野外聚餐。”

“什么叫做叫花鸡?”

“就是叫花子做的鸡,好吃!”

韦天宝大笑,让手下去买几只鸡,收拾干净,带去城外军营前。

诸葛亮夫妇和徐庶,也被邀请而来。

韦天宝将收拾好的鸡,抹上油盐佐料,用荷叶包裹,再用泥巴密封起来,放在柴火上烧烤。

郭二牛等人,又搬来美酒,拿来炊具。

半个时辰后,叫花鸡出炉。

大家人手一鸡,蘸着佐料吃,一边喝酒聊天,倒也是其乐融融。

篝火明亮。

黄月英说道:“韦县令上次写的异形数字,横着书写的那种,我反复研究了很多天,的确好用。此法若是推广,小孩子学习数术,就方便了许多。韦县令有没有想过,在新野办一个学堂,推广算盘和那些异形数字?”

黄月英说的异形数字,就是韦天宝写的阿拉伯数字。

韦天宝笑道:“按理说,我是个县令。本县的教育,我也该负责。可是推广算盘和横写数字,需要很多精力,需要得力的人才。而我,恰恰时间不够,也没人帮忙啊。”

黄月英看了看小乔:“韦县令如果不弃,我和乔二姑娘,可以帮你开办学堂。我看乔二姑娘也很清闲,应该有时间。”

“那就太好了。”

韦天宝抱拳施礼,笑道:“等我回去,立刻开办一个学堂,有劳二位做个教师,教育本县的孩子。我拿钱,让穷人家的孩子免费上学,不要学费。”

小乔却说道:“我只收女学生,男孩子太调皮,我管不住!”

众人不由得大笑。

晚饭吃得很愉快,半夜才结束。

又过两日,韦天宝正式班师,返回新野。

回去的时候,不赶时间,所以慢吞吞地花了十来天。

新野县里,一片热火朝天。

韦天宝的纺织厂、榨油厂都卖得断了货。

炼盐厂不对外销售,直接送给襄阳刘表。

但是襄阳也经常派人来催货,说是精盐供不应求,非常赚钱。

新城也全部建设完毕,规划整齐,干净卫生。

石灰窑厂,也正式生产了,存了几万斤生石灰。

韦天宝几乎没有休息,在新城安排了房舍,开办了一个学堂,让胡比周先生和黄月英、小乔负责,开始招收学生,做义务教育。

安排了学堂的事,韦天宝又去木匠作坊里,让木匠们制作了一批黑板。

黑板先用墨汁反复浸染,然后在表面刷上桐油。

粉笔来不及制作,就用熟石灰加上木薯粉,也能勉强使用。

没有书写用纸,韦天宝就让木匠们,大量制造木牍。

一些边角料,都片成小木板,拿去给孩子们涂鸦。

为了方便书写,韦天宝又指导工匠,制造了鹅毛笔。

可是胡比周先生,对这一切很不习惯,来找韦天宝吐槽:“天宝啊,你搞这个黑板粉笔和鹅毛笔,我都不会用啊,叫我怎么教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4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