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95章 既为君妇,任君为之。

书名: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0

韦天宝点点头,出门迎接,请刘表上座。

大汉朝的婚礼,在黄昏。

午宴过后,大乔小乔盛装而来,拜见宾客,与韦天宝一起拜天地。

刘表主持婚礼,鼓乐齐鸣,声势浩大。

拜堂之后,韦天宝将二乔姐妹送入洞房,自己出来陪客,安排晚宴。

刘表笑道:“天宝啊,你今晚上可要少喝几杯,别耽误了佳期良辰,让两位夫人空守闺房啊。”

尼玛,一把年纪了,还不正经。

韦天宝赔笑敬酒:“太守大人为天宝主持婚礼,此情终生不忘。”

直至饮宴结束,送走宾客,韦天宝这才前往洞房。

小乔已经跑了,只有大乔在这里等待。

因为有约在先,小乔今天一起拜堂,成夫妻之礼,但是还要一年后才能圆房,做真正的夫妻。

当然,韦天宝有了大乔,也不急。

灯光下,美人如玉,浅笑含情。

韦天宝递上一杯酒,施礼道:“夫人,我在外面招待宾客,怠慢了你。这杯酒,算是赔礼,请你喝了它。”

大乔喝了半杯,把剩下的半杯递了回来,凑在韦天宝唇边,笑而不语。

韦天宝会意,就在大乔的手里,一饮而尽。

“夫人,时间不早了,歇息吧。”

“且慢。”大乔却挡住了韦天宝的咸猪手,坏笑道:

“今晚上洞房花烛,岂可无诗?你先写一首诗,如果我觉得满意,自然留你。如果不满意……那就请你去柴房休息了。”

“夫人,又要写诗啊?”

韦天宝叫苦,搜索枯肠,抄诗一首:“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大乔很吃惊:“这么快就写好了?韦郎真是才思敏捷,不下宋玉。”

“多谢夫人夸奖,现在不赶我走了吧?”

“妾既为君妇,任君为之。”

大乔脸色一红,吹灭了油灯。

夫妻琴瑟之好,如鱼得水,如水得鱼。

第二天一早,大乔醒来,便欲起床。

韦天宝却扯住了大乔,笑道:“夫人不必早起,我父母俱亡,你也不用拜见姑舅,再睡一会儿吧。”

汉代妇人称呼公公婆婆,为舅舅姑妈。

姑舅,大多是指老公公和老婆婆的。

大乔又倒在韦天宝的怀里,低声笑道:“天色已亮,还不起来,意欲何为?”

“你说哩?”

韦天宝又热烈起来。

大乔也不忍拒绝,只得‘任君为之’。

日出之后,韦天宝和大乔这才起床,洗漱一番,去见乔太公夫妇。

乔太公笑道:“贤婿,大乔已为君妇,还望日后多恩爱,千万不要拌嘴争执。”

“岳父母大人放心,大乔知书达理,我自当相敬如宾。”韦天宝给乔太公夫妇施礼,又笑道:

“天宝今后,和大乔有了孩子,可以选择一个姓乔,就是你们二老的亲孙子,延续乔家之香火。”

乔太公大喜,笑道:“此事,你和二乔姐妹商量,如果能选择一个孩子姓乔,那是最好不过。”

古人把香火子嗣,看得很重。

乔太公夫妇无子,一直心头不爽。

乔太婆也闻言心喜,连连点头,赞赏韦天宝孝顺。

小乔端着茶走来,给韦天宝献茶,低声笑道:“新姑爷,喝茶。”

“多谢……乔妹。”

韦天宝得陇望蜀,心思又是一阵荡漾。

连续三日,韦天宝都放假。

每日里,只是陪着大乔,或者逗一逗小乔,幸福美满。

大乔也被韦天宝闹怕了,笑道:“韦郎,新婚三日已过,你该去县衙处理政务了。”

“新婚假期,一般都是三十日。这才三日,急什么?”

韦天宝振振有词:“而且,薛县丞在帮我打理政事,也不用我操心啊。百里小县,能有多少事情?”

“胡说,现在即将收割小麦,然后开始种植水稻,乡下还要采桑养蚕,是一年最忙的季节。你作为县令,应该下去看看,为老百姓做点事。”

“好吧,夫人吩咐了,我遵命就是。”

韦天宝点点头,去了城外军营。

军营里,现在有常备军一千,还有两千轮训兵。

轮训兵半个月干活,半个月训练。

韦天宝命令常备军集合,吩咐道:

“每人带着一顿干粮和饮用水,带上镰刀,去帮助老百姓割麦子。分为十个百人队,前往四面八方,看见缺乏劳动力的人家,就下田帮忙,不许扰民,不许吃喝老百姓的东西,违者军法处置!”

郭二牛等人带队,分赴四方。

韦天宝也带了一队人马,去给老百姓割麦子。

老百姓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好的兵,都感激涕零,感叹不已。

晚上回到军营,韦天宝又让工匠,加紧打造一批农具,主要是犁耙、铁锹、锄头,免费送给贫苦人家。

又怕耽误农时,买了三十头耕牛,算是官牛,送给老百姓使用。

炼盐厂、织布厂也开始轮流放假,让工人回家,把生产安排好。

新野百姓,对韦天宝交口称赞。

一转眼到了四月底,开始插秧了。

这一天,韦天宝正在田间地头视察,赤着脚,督导水利工程。

谢松来报:“韦大人,我们抓到一个北方来的奸细,叫做孙乾,此刻关在县衙。孙乾说,要拜见韦大人。”

“孙乾?”

韦天宝一愣,随后想起一人,急忙摆手道:“你先回去,善待此人,我稍后就到!”

孙乾,那是刘备的部下啊。

谢松领命,打马飞奔而回。

韦天宝也赶紧洗脚上岸,骑马返回新野县。

孙乾被带到,年约四十,有儒者之风,泰然自若。

冲着韦天宝施礼:“孙乾见过县令大人。”

“阁下可是孙公祐?原本在刘皇叔刘备帐下效力?”

韦天宝打量着孙乾,缓缓问道。

“在下正是孙公祐,刘皇叔身边谋士。”孙乾很意外,也很惊喜,打量韦天宝:“韦县令年纪轻轻,从何处得知我的贱名?”

“果然是你。”

韦天宝大笑,拉着孙乾的手:“刘皇叔盖世英雄,威震天下。他身边的人,也都是当世豪杰,我自然略知一二。”

孙乾抱拳施礼:“不知道韦县令和刘皇叔,是否有旧?”

韦天宝摇摇头:“我久慕刘皇叔大名,却不得一见。不过我想,刘皇叔很快就要来荆州了。”

孙乾惊愕:“何以见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1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