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卷 第78章 二牛抬杠,一牛挽犁。

书名:三国:开局截胡邻家二乔 作者:念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00

韦天宝一笑:“是啊泰岳大人,我们初来乍到,总要给当地百姓一些好处,做点成就给刘表看看。”

乔太公点头:“明天我就带着伙计,去新野县牲口交易市场,只要舍得花钱,牛马总是可以买来的。”

韦天宝说道:“明天我让薛县丞陪着岳父大人,让他看看,我们是真金白银地花钱。”

安排了耕牛的事,韦天宝又去铁匠作坊,让铁匠师傅们,连夜打造一批农具。

从半山岛搬家,韦天宝还带了几万斤好铁。

如果不够,还可以买铁。

铁匠们连夜加工铁锹锄头,木匠们连夜安装。

第二天,乔太公把市场上的牛马,买了个精光,也就七头老牛,五匹马。

毕竟新野是个小地方。

乔太公只好委托那些牛马贩子,再给自己弄一些耕牛来。

韦天宝带着薛县丞,先把第一批物资送下去,吩咐村长,耕牛要照顾穷苦人家。

铁器免费赠送,除了铁锹锄头之外,还有一批小菜刀。

老百姓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县太爷,都交口称赞,感激不尽。

韦天宝花了钱,也体会到了‘撒币’的快乐。

当天晚上回来,韦天宝去找木匠,画了一张图,解释道:“这是我最新设计的木犁,你们给我连夜做出来,明天试验一下翻地效果!”

大汉朝的牛耕技术,这时候很落后,用的是直辕犁。

两头牛,拉一张犁,叫做“二牛抬杠”。

这样的牛耕技术,严重浪费了畜力。

韦天宝设计的木犁,就是后世的曲辕犁,一条牛就能拉动了,历史上,叫做“一牛挽犁”。

在乔家庄的时候,韦天宝就想改造木犁了,但是没时间。

现在做了县令,自然要做改革,让新野县繁荣富裕起来。

第二天,韦天宝让郭二牛等人,陪着薛县丞下去发福利,自己在家里研究牛耕技术。

木犁改变了,犁头和犁铧,也得新做,才能配套啊。

犁铧和犁头,用的是生铁,还得铸模倒模,然后再进行测试、调整。

折腾三天,韦天宝才把这个技术搞定。

又让铁匠木匠加班,做了十套木犁,免费送给当地的大户,让他们带头使用,积极推广!

韦天宝还把带去的芸苔子,送给了乡亲们。

让大家大力种植芸苔子,自己保证收购,按照小麦价格。

对于一些几百亩田产的大户,韦天宝还先给了一部分定金。

这一番大撒钱,迅速拉近了韦天宝和当地百姓的关系。

四乡八里,都说新来的县令是个好官。

这天上午,上次在田野里遇到的小伙子谢松,前来报告。

今天的谢松,收拾得干干净净,虽然穿着粗布短褐,但是看起来很精神。

韦天宝给了他两套长衫:

“谢松,你以后就跟着我吧,给我做个文书。我每月给你工资,让你养家糊口。”

谢松道谢,从此跟了韦天宝。

这时候,第一批单人织布机,也制作了十几架,开始投入生产了。

二乔姐妹亲自操作,带着半山岛上女子们,热火朝天。

两班倒的情况下,一台织布机,一天刚好织成一匹布,质量超过市场的细麻布!

乔太公大喜,带着乔忠和几个伙计,去襄阳城卖布,顺便联系当地的布商。

因为成本低,所以价格也定得低。

第一批细麻布,到了市场就被布庄收购了。

布庄老板还要求,就这样的质量和价格,有多少,要多少!

乔太公却摆起了架子:“我们在新野有大型织布厂,收购麻丝,出售麻布。如果你们想要我们的货,带着麻丝去换,价格好商量。”

让布商自己去收购,就能省下销售成本。

还能顺便收购麻丝,挺划算的。

韦天宝又让谢松,从附近乡下招工,先招五十个,开始培训。

纺线和织布产业,就有声有色地搞起来了。

周边的商贩都知道这里收购麻丝和麻籽,出售麻布,源源不断赶来,麻布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酒坊和榨油作坊,也同时开始生产。

清亮金黄的麻籽油,淅淅沥沥地流下,香气四溢。

为了推广麻籽油,韦天宝在城门外支起木炭大炉子,带着黄三丑邹槐花等人,开始做煎饺、煎饼、春卷、油条,免费品尝!

一边告诉各地商贩,这是素油,可以用来做菜做饭,和猪油一样,吃了有力气。

还定做了一些小罐子,装满麻籽油,免费送给当地的百姓和商贩。

或者直接宣布,用麻籽来换麻籽油,十五斤换一斤。

这时候的麻籽,老百姓不会利用,除了留种之外,基本上就是废物。

只是三天时间,麻籽油就被推广出去了,麻籽收购,也堆积如山。

不仅仅是荆州地区,就连中原地区的商贩,也闻讯而来,抢购韦天宝的麻布和麻籽油。

原本冷清平静的平野县城,在韦天宝上任二十天后,就繁华起来。

大乔负责管理每日进出账目,笑道:

“天宝,没想到你会打仗,还会做生意。这么算起来,只要一年半载,我们就发财了。”

麻布生意太赚钱,毛利润两倍。

一千两黄金收购麻丝,加工出来,就是两千多两黄金!

韦天宝笑道:“可惜这个世道不太平,否则,我安安稳稳做生意,能把全天下的钱都赚来,比皇帝还有钱。”

“你使劲赚钱吧,老百姓也跟着沾光。”大乔很开心:

“我们的织布厂里,现在纺线工人和织布工人,已经有两百多个了。大家都喜欢这里,有钱赚,还有饭吃。就是作坊面积太小了,越来越拥挤。”

韦天宝点头:“我已经下令,将城南的兵营改造一下,作为专门的织布厂。原来的兵卒们,转移其他地方,重新修建兵营。那里地方够大,两班倒的话,能容纳六百工人。”

这对未婚小夫妻,正在热聊,畅想今后的富家翁生活,门外来报,说是鲁肃到了。

“我大哥来了?”

韦天宝一笑,亲自出门迎接。

“兄弟,你可把我害惨了!”

鲁肃快步走来,一把抓住韦天宝的手,跺脚叹气:“你从半山岛,拍屁股就走,还杀了西山驿的关隘守将,叫我和孙策周瑜,如何交代?”

韦天宝笑道:“大哥,好像我也不欠孙策周瑜的啊。对了,你是来还钱的吗,孙策这孙子,还欠了我八千五百两黄金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43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