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481 共鸣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宋春娘一听说真有机会把进士之女娶回家,一时也激动了起来。

她也不懒懒躺着了,有些紧张的问道,“真的能行?”

裴元给她继续添加动力。

“张琏现在就已经是正三品的按察使了,等以后太后无力向朝廷伸手了,说不定还有机会慢慢熬着入阁。”

“到时候张芸君可是就是大学士的女儿了,你这福分,我都不敢想。”

宋春娘傻乐了一会儿,又不自信的问道,“真能行?”

裴元为她出主意道,“若是直接去找张琏,肯定是没戏,你不如先从张芸君的母亲那里入手。”

“她的母亲没那么多的顾忌,若是怜惜女儿,说不定此事就能成大半。”

裴元自信也是仪表堂堂,在张家的认知中,亦是天子近臣,能够护住张芸君的周全。

与其将她留在家中,等以后老了孤苦无依,还不如嫁人做妾,享受青春年华。

而且明面上还有宋春娘背锅,将来的孩子也有正经的出身地位。

宋春娘立刻心动了,立刻就想起身,“行,我这就去问问。”

名义嘛,当然是帮裴元纳妾。

裴元打量了下她的衣服,庆幸于刚才只是食指微操,官服褶皱的并不是特别厉害。

又帮她稍微整理了下,才道,“事不宜迟。从这里到山西,书信往来也要些时间,拖久了就不好办了。”

裴元又帮着宋春娘理顺着细节,增加着此行的成算,“张琏乃是耀州人,老家远在陕西。那边的人消息不通,更不可能知道咱们这样的人物。”

“到时候我还可以冒充你去亲迎,让张芸君从老家明媒正娶的嫁出去。”

“张家想必也为这件事苦恼许久了,能有个不算狼狈的收场,也能交代过去。”

“不然的话,只要张芸君还在张家一日,就不免沦为谈资。”

“要知道张家可不止一女,另外还有四子,将来的婚配嫁娶,难道没有顾虑吗?”

宋春娘瞪眼看着裴元,仔细的记着。

等到裴元说完,又让她复述了一遍,这才满意点头。

宋春娘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出了西厂,往张琏在京中的宅子行去。

她之前就时常和张家往来,因为她女子的身份,倒也没引起太大的戒心。

何况张老夫人见自家女儿和这个锦衣卫女官关系不错,每次宋春娘离开时,还殷殷叮嘱,要她时常过来做客。

张琏去山西上任后,张家顾忌寿宁侯的权势,平日里一直都关着正门,就算有采买也是从侧门或者后院出入。

宋春娘熟门熟路的拍开后院的门。

守门的仆役见是她,都赶紧欢喜的打开门来。

这里面的欣喜,除了欣慰能有人来陪伴遭遇不幸的张芸君,还因为宋春娘曾得意炫耀过她西厂掌刑千户的身份。

对于遭受奇耻大辱的张家人来说,可太需要这份安全感了。

宋春娘这次溜溜达达的进了张家,却没有像往常那样去找张芸君,而是罕见的要求见张琏的夫人。

张夫人听到仆人说宋春娘要见她,连忙让人将她请了过来。

宋春娘一见到张夫人,便笑道,“恭喜老夫人了?”

张夫人听了有些诧异,“宋总旗何处此言?喜从何来?”

宋春娘便将裴元那些话转述了一番。

等到听说上次见过的那个帅气千户想要纳自己女儿为妾,张夫人心中的情感无疑是复杂的。

她也是出自书香门第,自然明白给人做妾,不是什么正路数。

但是宋春娘所说的话,却又处处戳中了她的顾虑。

任是他们夫妻再怎么疼爱,将张芸君养在膝前,可他们总有会老的时候。

就算几个兄弟不说什么,娶的媳妇也都贤惠,可再往后呢?总不能让那些侄儿侄孙辈的为她养老送终吧。

何况人生一世,若是少了夫妻画眉、养儿育女的乐趣,又与枯枝槁木有什么不同呢?

他们夫妻倒是也想把女儿风风光光的嫁出去,可是经历了那样的事情,想要找一个良人又谈何容易?

正如宋春娘所说的,门第差的惹不起寿宁侯,惹得起寿宁侯的又不愿意让这等名声被污的女子过门,以至于成为笑柄。

那裴元虽说是纳妾,但是却可以用娶妻的礼节,从张家风风光光的将张芸君迎接走。

张芸君名义上,也是给这个“宋铁”做妻子的。

这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远超了张夫人的预期。

见张夫人还在犹豫,宋春娘又劝道,“连堂堂内阁首辅家的嫡女都能给人做妾,老夫人有什么好犹豫的,何况。”

宋春娘说到这里忍不住笑道,“何况,名义上还是嫁给我做正妻的。”

张夫人听到这里越发有些心动了,只是这件事不是她能决定的,只能勉强笑着岔开话题道,“朝廷也是荒唐,怎么能让你一个女人出来做官?”

宋春娘不以为然道,“这有什么。”

说着很显摆的展示自己胸前的熊罴补子,“如今我在西厂担任掌刑千户,以后说不定还有步步高升的机会。朝廷的档案上是宋铁的名字,到时候也少不了一份诰命。我总不能既当官,又领诰命吧。”

“反正我留着无用,不如便宜芸君了。”

张夫人顿时感动起来,“这怎么好意思?”

宋春娘眼珠动着没吭声,以后就算张芸君拿了诰命,人家也是实至名归的。

随后张夫人终于忍不住说道,“我这就去给她父亲写信,问问他的意思。”

搞定了张夫人这里,宋春娘很快告辞,去张芸君院中与她分享这个好消息。

裴元在离开了西厂之后,没有再回智化寺。

那些举人如今正暂留在智化寺中,在他们清醒过来做出决定之前,裴元暂时不打算和他们见面了。

再这么每天称兄道弟的,要是哪天陈心坚忽然给自己捧个人头过来,那得多感伤。

裴千户的心也是肉长的。

一连几天,裴元都没去智化寺处理公务,而是在家中悠闲度过的。

当然,大部分公务没办理,一些重要的情报还是如实传了过来的。

比如说礼部的消息。

礼部侍郎毛纪在拿到了裴元的那些批语后,十分不淡定的帮着划掉了许多。

毕竟裴元那评语就是往“心术不正”的方向判定的,一旦当真这么定义,基本上那些官员的仕途就毁掉了。

那些地方官只是想拍拍皇帝的马屁,不至于一刀就冲着心口扎,不至于不至于。

何况很多的州县官员都是官场萌新,少见多怪也是正常的,简单打发掉就算了。

等看到了裴元为那三个献“嘉禾”官员的赞誉,毛纪又几乎以为是自己看错了。

——“嘉禾发秀,昭应昌期。太平之符,于是乎在。”

寥寥数字,几乎把这祥瑞的意义捧上了天。

接着,又很人情世故的给出了“非止陛下德通神祇,亦有州县抚育群生”的评语。

这意思就很明白了,非常认可这嘉禾的祥瑞意义,赶紧上报皇帝,嘉奖地方吧。

毛纪看完就很懵逼。

要知道,这个时代祥瑞也是分等级的。

大瑞如景星、庆云、山川异象、龙凤麒麟之类。

上瑞就是白狼、白鹿这种罕见的灵兽,基本上白毛、红毛、苍毛的异色走兽,都在其列。

中瑞稍微次一点,乃是苍鸟、赤雁、五彩鸟、白雉之类的东西。

最垃圾的下瑞,就是嘉禾、灵芝、木连理这些了。

简而言之,大瑞多为天象,上瑞多是走兽,中瑞多是飞禽,下瑞则是植物。

裴元对飞鸟珍禽不屑一顾,对走兽灵物嗤之以鼻,对天地异象喊打喊杀,偏偏见到最垃圾的嘉禾却开始吹捧起来了。

毛纪本来不是很想理会裴元的要求。

但是听到经历司经历张松捎去的话后,大怒之下,思索片刻,还是选择了忍下此事。

因为从第一次把这些奏疏转到镇邪千户所,结果裴元立刻以“所奏不实”的名义打回来后,毛纪就知道了一件事。

这个裴千户是个明白人,而且关键时候能扛事儿。

裴千户知道自己不想让朝廷为了这些有的没的祥瑞瞎折腾,也不想让各地官员看到因此幸进的先例,因此毫不犹豫的在拿到了奏疏之后,立刻给了“所奏不实”的判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是礼部把风险转嫁到了镇邪千户所。

裴元这个明白人,能如此有担当的做下这件事,又岂是不知道轻重的?

“嘉禾、嘉禾。”

毛纪口中轻轻念了两句,又看了看“嘉禾发秀,昭应昌期。太平之符,于是乎在”这段批语,慢慢有些出神。

百姓能有口吃的,让这天下享受太平,不正是最好的祥瑞吗?

这比那些灵禽走兽,天象异变,好像都有意义。

裴元这个人……,倒是不拘泥于常理啊。

毛纪沉吟片刻,转怒为笑,许下此事后,让张松回复裴元。

并且他又将礼部厘定的一些,需要祠祭的各处大小神明的名单交给裴元,让他详细斟酌。

裴元没想到毛纪竟然能和自己有这样的共鸣。

要不是这家伙马上就要回老家丁忧了,说不得裴元就要去礼部,好好去和他畅谈一番了。

在历史上,毛纪就比较悲催。

他回家丁忧没多久,礼部尚书就出现了空缺。于是,他这个原本可以直接向往挪一小步的礼部左侍郎就错过了进步的机会。

等到他从山东老家丁忧回来,倒是顺顺利利的又赶巧接了礼部尚书,然后成功入阁拜相。

结果,他还没来得及施展自己治国理政的能力,就赶上了正德暴毙,随后又被裹挟着参与了“大礼议”事件。

毛纪向前顺序递补,短暂当上了首辅,却也因为承受不住清流的道德压力,只能遗憾致仕。

毛纪那时候才五十多岁,对于内阁大学士这个岗位来说,称一句小伙子也不为过。

结果,他最年富力强又政治成熟的时候,却只能在家里读读书,种种花了。

毛纪嘉靖三年致仕,死于嘉靖二十四年。

整整二十一年的时光抛掷,对于一位内阁首辅来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啊。

裴元想着毛纪的事情,又想着自己之前劝萧韺的话,不由心中微微一动。

自己是不是也该为以后考虑了?

以毛纪的忠厚正直,就算不能为自己所用,将来也是辅佐少主的极佳人选。

上次朝议的时候,带头冲高地,要求朱厚照尽快弄儿子出来的,不是内阁首辅的杨廷和,也不是外朝天官的杨一清,而是这个礼部侍郎毛纪。

毛纪顶着冒犯朱厚照的风险,主动提起让朱厚照从宗亲里认个儿子,就是因为他不在乎未来的皇帝是不是朱厚照的种,他在乎的是传承有序,在乎的是天下不能因为皇位的交接出现乱子。

在毛纪心中,是不是民为贵,还看不出来。

但是“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却体现的淋漓尽致。

这样一看,倒也值得结交一番。

掐指一算,按现在的时间线,正三品的毛纪还能再发光发热三十年,这么超长待机的大后期,带孩子就挺不错的。

而且凭良心说,要不是之前陆訚用谢迁这个超级大佬先声夺人,压住了其它提案的声音。

毛纪已经有晋级礼部尚书,成为大七卿的机会了。

裴元将那些厘定各地祠祭的名单看了看,琢磨了一会儿,大致能猜到毛纪的心思了。

估计是嫌朝廷的负担太重,想要删减掉一些由官府祭祀的正祠。

如此一来,不但能减省不少开支,还可以收回一些拨付的祭田。

裴元看着这个名单,却不敢乱来了。

这特么就是个封神榜啊。

很多草头野神,看着没什么来头,但是根底却能通着天呢。

比如说西厂门前的灵济宫,祭祀的乃是徐知证和徐知谔两兄弟。

这两兄弟是谁呢?

乃是五代时南吴大将徐温的儿子,是福建本地人供奉的草头神,地位还不如当地的城隍。

他们被祭祀的原因,也只是因为当年率领军队进入福建的时候秋毫无犯,所以百姓们很感激。

就这么平平无奇的出身,就这么朴朴素素的一念之善。

之后年代日久,到了明朝的时候,这两位草头神已经落魄到,栖身在金鳌峰下一个菜园子的破祠堂里。

有一个叫做曾甲道士,曾经在那菜园子里借住,于是学了一身扶乩请神,丹药符水的本领。

后来朱棣北征的时候生病,眼看用药是不行了,于是御医们表示,找个人给他叫叫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43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