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364 还是在下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张芸君不敢睁眼,以为一切都在黑暗中,天真的认为宋春娘的小动作仍旧瞒着裴元。

却不知这一对坏男女,已经在默契的作恶着。

宋春娘一边轻拍着张芸君安抚压制,一边摆弄她俯首相就。

张芸君脑海中懵懵的,等到事情结束,才明白是怎么回事。

羞怯屈辱之下,这个本就弱气的少女,也越发的怕被裴元识破。

裴元快活一场,对这小羊羔蠢蠢欲动起来。

他缓了口气,正要大胆的采取进一步的动作,却被宋春娘拦住。

裴元有些不解,就听宋春娘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问道,“你要不要她?”

宋春娘这次的声音略大,似乎也是说给装睡的张芸君听的。

裴元明白她说的要不要,是指的纳妾的事情,当即忙不迭的点头,“要、要、要!”

当初的高傲孤芳,狠心拒绝,如今不免化为一句真香。

张芸君虽然是御史的女儿,给人当妾有些辱及门楣,但是当初那事儿轰动京师,能有勇气站出来要她的本就不多。

普通人惹不起寿宁侯,惹得起寿宁侯的,又不愿意侮辱门风。

但裴元已得其中妙处,哪还有什么在乎的?

铁子姐的盘子,我裴元接了!

宋春娘见裴元又想对张芸君蠢蠢欲动,再次打掉他罪恶的脏手,依旧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的说道,“你要纳她,也得像焦妍儿那样,正儿八经的宴客过门。”

裴元察觉到锦被微微抖动下,思索了下,当即果断应诺,“自然应该如此。”

宋春娘得了这句话,很是满意。

裴元又要动手,再次被她拦住。

裴元不解,宋春娘这次平静道,“我没坏她身子,你也得像焦妍儿那样,等过了门再要她。”

张芸君的一生几乎毁在宋春娘的手中,但也因为是宋春娘,才有了“几乎”这两字。

如果当时是旁人来替寿宁侯做事,恐怕张芸君也没有勇气继续活下去了。

或许是后续的情愫暗生,或许是张芸君对宋春娘病态的依恋,等宋春娘重新审视两人之间的过往,不免有了亏欠的感觉。

宋春娘现在有焦妍儿可以对标,当然想给张芸君该有的对待。

裴元却听的一脸懵逼。

裴元当初坚持要到焦妍儿过门才要她,就是因为焦妍儿是他从霸州军中所得,难免让人生疑,他要维系焦妍儿的体面,杜绝家中以后的流言蜚语,所以要郑重其事。

如今张芸君的经历更加离奇。

宋春娘能从焦妍儿的事情上举一反三,裴元并不奇怪。

只是他没想到,宋总旗还真管得住手……

裴元犹豫了片刻,有些不太乐意的问道,“那、那今晚?”

宋春娘轻呵一声。

裴元也不纠结了,铁子也挺好。

他心中一动,向宋春娘询问道,“那你呢?”

宋春娘立刻意会了裴元的想法,不悦道,“你在开什么玩笑?”

裴元听出宋春娘话语中的不爽,他有些诧异。

宋春娘咬着牙,从牙齿缝中很倔强的说道,“我是大明正七品的武官,干嘛给你当小妾。”

“啧。”裴元纠正,“现在是正五品了。”

“什么?”宋春娘没听明白裴元的意思。

在镇邪千户所,正五品可就到头了。

就连裴元也是以正五品千户,干着副千户的活。

裴元正好需要时间缓缓,就解释了下,“以后你就是西厂的正五品掌刑千户了。”

“西厂?”宋春娘越发愕然,不知道她离开的这几天发生了什么变故。

不过她倒是挺镇定的。

不管发生了什么变故,应该不算糟糕,不然她也不会连跳几级的晋升了。

裴元对她说道,“就是谷大用那边。这几天谷大用折腾着重新恢复了西厂。他之前手下的番子都被遣散了,如今要重新搭架子。我帮你要了个掌刑千户的缺儿,以后在西厂中,除了一些带队做事的太监,就数你最大了。”

宋春娘听了却半天没吭声。

过了一会儿,才不太情愿的说道,“我觉得正七品就不小了。”

裴元笑了笑,询问道,“你是不是心里没底?”

宋春娘爬过来,脑袋在裴元怀里拱了拱。

裴元暗自好笑,随即安慰道,“放心好了,西厂的督主是谷大用,另一个头面人物是丘聚,这两人都不算外人。”

嗯,确实不算外人。

从建立罗教大业来看,这两位起码得是教中的客卿长老。

裴元见宋春娘似是放松了些,又抚摸着她说道,“你没接触过丘聚,谷大用总该熟悉吧?放心,他知道你,你在西厂就是当大爷的,哪个掌事太监惹你不高兴了,你就去找谷大用。”

宋春娘听说自己这个掌刑千户能做的这么威风,也少了些患得患失,开始心不在焉的服侍裴元。

等到夜半更深,裴元才有些腿脚虚浮的翻墙出来。

他没好这样子去见焦妍儿,只是安排了宋春娘,等宅子修缮好了带她回府。

陈心坚虽然年少,但被陈头铁好好的调教了一番,竟颇有些沉稳之色。

见裴元出来,也未多话,示意把守路口的锦衣卫回来。

随后一行人穿梭夜色,如同游荡在城中的一串野狼,慢慢回了巢穴。

第二日,等裴元醒来,就开始着手写请帖。

既然知为道人选的日子合他的心意,宅子的修缮也耽搁不了事,裴元就开始为纳妾的事情准备了。

这是一次重要的交际机会,又是小美人的终身大事,裴元也比较上心。

自己的那几个得力属下就不说了。

谷大用、丘聚、王敞、萧韺这些熟人自然要请,魏讷背后有小美人的老子焦黄中,裴元于情于理也该送一封帖子过去。

田赋已经在跟着自己做事了,但是霍韬那边可以借机加强一下联系。

至于其他人……

裴元入京的时间太短,职权范围内也打不上什么交道。

只有一个刑部的郎中留志淑短暂接触过,也还算相谈甚欢。

裴元想着对方在刑部这样的要害衙门,或许能用的着,再说,就算他外放了,如果按照历史发展仍旧去杭州做知府,那也属于很关键的位置,于是也给他去了个喜帖。

裴元对留志淑来还是不来,都不抱特别的期待。

纳妾这种事,本就不是上台面的正事,也算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了。

至于臧贤,裴元就有些犹豫了。

这家伙身为朱厚照的男宠,又是有名的政治掮客,把他放进这样的场合并不是特别的恰当。

但是想想这货能操盘为宁王恢复私兵的事情,显然对朱厚照也没那么多忠诚。

裴元对一个政治掮客的操守没有任何的期待,但裴元想要坐上牌桌,却离不开这等人的牵线搭桥。

裴元对后世的一个,如何判断一个人开始政治边缘化了的说法,记忆犹新。

那就是,当一些重要的会议,开始没有通知他的时候,这个人就开始边缘化了。

裴元现在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处境。

现在的京城是各方力量角力的战场,对权力的瓜分和媾和,无时无刻的在发生着。

裴元现在的身份地位虽然差点意思,但是等他从山东回来,绝对会成为这大明朝举足轻重的力量。

那时候,牵扯到一些利益的瓜分,总要有人来叫自己上桌吧。

很多需要横尸遍野、肝脑涂地才能换来的东西,很可能只用几张纸就能搞定。

别的事情不提,给太仓放血的这一桩,就让裴元很有感触。

裴元有很大把握,这绝对不是个别人拍拍脑袋,就采取的行动。

这绝对是周密的,系统性的,甚至是很多派系通力合作下达成的结果。

裴元上次给王敞说起时,还是收着说的。

整个过程对太仓银的瓜分,只是表面上很微不足道的东西。

数百万两太仓银很多吗?

确实很多!

因为朱厚照那个被吹上天的败家爹,把大明几代积攒的家底,全都祸祸没了。

弘治皇帝一度被吹成世之贤君,《明史》也给了很高的评价。

——“孝宗独能恭俭有制,勤政爱民,兢兢于保泰持盈之道,用使朝序清宁,民物康阜。”

可是这个评价和崇祯很节俭,但是每顿饭搞一堆山珍海味一样,充满了违和感。

孝宗皇帝是怎么花钱的呢?

那就是搞宗教。

朱厚照是贩卖元宇宙理论,花点小钱丰富业余生活,顺便的,还能用这种尊崇牢牢地稳住了雪区。

朱厚照本身在宗教上花的钱并不多,他连弄点地供养个佛寺都能被怼的灰头土脸,就算最被人诟病的修建豹房,修了五年也总共才花了二十四万两银子。

那对比一下历史评价为“恭俭有制”的孝宗皇帝呢?

孝宗皇帝在“朝天等宫,泰山,武当等处修斋设醮费用累千万两,太仓官银存积无几,不勾给边,而取入内府。”

这位勤俭皇帝倒是不吃山珍海味,却直接搞宗教活动把太仓干破产了。

那既然如此,已经破产的太仓,短短数年内又哪来的这几百万两银子呢?

——刘瑾:还是在下。

这件事可以从之后担任户部尚书的王琼的私人笔记中得到印证。

他在私人笔记中记录了这次的太仓放血行为,而且还明确说“刘瑾用事,太仓库银积至三百余万”。

王琼可是满朝文武中少有的没有谄媚刘瑾的人物,就连他都能如此说,那么充盈国库的功劳,很大一部分,应该是刘瑾的。

裴元在察觉到这次给太仓的放血行为后,已经慢慢的撕开了表面的那层纱,看透了后面的深层逻辑。

表面来看,这只是一场大秤分银的团伙的窝案。

利用一场平叛,大家开开心心的把没法长久储存的粮食,换成了可爱的白银,然后瓜分了事。

但是白银却不是普通的物品,它的金融属性,才是最重要的一面。

随着白银的减少,和朝廷府库被掏空,势必会造成一个现象,那就是会出现钱贵粮贱的现象。

金钱和粮食,将会因为流通性的减少,人为的被制造一个巨大的剪刀差。

于是同时,南方豪族正在土地上大量的种植棉花,桑树,制造棉布,丝织品,生产铁器、瓷器,然后通过贸易,将那些经济产物,变成白银。

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整个世界的商人都在寻找白银,然后流入大明,换回精美的商品。

也就是说,随着大量的白银流入大明,南方的经济形式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转向种植经济作物,开始酝酿出依赖商品经济的社会结构,也酝酿出了手握大量白银的南方经济体。

而这贪婪的白银经济体,迫切的希望放大与农产品的剪刀差,从而更好的将他们的财富变现。

太仓银的这一次枯竭,可能只是偶然性事情,国家也不可能一直维持着这种不正常的对白银的渴求。

但是当裴元想到这些的时候,脑海中瞬间就跳出了四个字,“一条鞭法。”

这个号称给大明续命百年的大改革,主要的思想就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从此以后,朝廷不再缴纳各种实物,完全以银钱来衡量税赋。

这种变革的好坏,自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但是在裴元看来,这种强行推动白银需求的政策,和之前那故意放大白银与粮价剪刀差的行为,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就搭配的天衣无缝了?

大明的商品经济从一出现就像是一条贪婪又饥饿的蛇,它拼命的撕咬着尾巴上的小农经济,直到把自己也吃了下去。

裴元模模糊糊的有些想法,只是暂时还不能捋的分明。

“一条鞭法”离出现的日子已经不远了,但真正的推行下去,还有几十年的光景。

这个被反复拾起,顽强执行的计划,没有一股合力的推动,显然是不现实的。

裴元甚至有一种荒诞的感觉,坐在那牌桌旁的对手不是“他”,不是“他们”,而是这个时代,是那些不可抗拒的历史剧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02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