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 分类:女生 | 字数:0

0371 我要炒币

书名:没钱当什么乱臣贼子 作者:最爱睡觉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臧贤一愣,他没急着回答,反而问道,“你为什么这么问?”

裴元愣了愣,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现在的七大钞关,前些年一直是收本色钱钞,向司钥库交收的。正德五年的时候,朝廷下令这七大钞关的税收,全部折算为银两,纳入内承运库应用。

如果他记得不错的话,好像就是在这不久后,户部司钥库左少监会向朝廷上书,声称因为府库里钱钞缺乏,要求各大税关恢复征收钱钞。

朝廷的一大白银进项,就此被斩断。

裴元想着那一连串对太仓银放血的事情,有很大的把握,这是让朝廷白银枯竭的,后续计划的一部分。

咦、咦、咦,等等!

裴元正想着,忽然发现了一个暴赚一笔的机会。

朝廷如果恢复了征收钱钞,那岂不是意味着已经贬值的和废纸一样的大明宝钞,能够迎来一波逆势上涨?

卧槽!

裴元不由精神一振。

要是他记得不错的话,大明宝钞就是在不久的将来退出历史舞台的。

这一次税务调整,很可能就是大明宝钞的一次回光返照。

大明如今流通的货币有三种,钱、钞、银。

钱,就是铜钱。钞,就是大明宝钞。银,自然就是白银。

中国历来就是缺少贵金属的国家,产出的铜和白银,根本不足支撑起这么一个庞大国家的贸易流通。

而且铜钱和白银在流通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个奇葩的问题。

那就是因为铜和白银的稀少,导致铜器和银器的价值高昂。

价值一贯的铜钱,在经过加工之后,制造出的铜器,很可能会价值数贯。

这就注定了,想要满足大明这么大体量的交易,必须得拿出行之有效的交易手段。

所以本质来说,大明宝钞就是作为这个交易的等价物被生产出来的。

然而大明宝钞自从诞生就弊病缠身。

首先是发行上,因为缺乏完善的制度,也缺乏监管,导致大明宝钞滥发严重,在没有足够担保的情况下,发出了大量的纸钞,结果导致大明宝钞的币值疯狂下降。

其次是流通上,大明宝钞的流通,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朝廷只印不收,实质上朝廷一直在努力的回收这些大明宝钞。

朝廷的各钞关收税,除了实物本色交税,其他折色的就是上交大明宝钞。

也就是,可以使用大明宝钞用来交税的,朝廷也是认账的。

但是在朝廷的税收体系中,因为朱元璋严格限定了百姓的户籍,所以对征税也进行实物征缴。

居于朝廷税收体系中,最大头的是粮食、棉花、丝帛之类的实物税。

那点用宝钞计量的税收收入,相比起庞大的实物税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再加上,在民间商贸交易中,使用更多的是实物交易。

比如说高端的等价物有金、银,低端的等价物有粮食、布匹。

这些都可以代替大明宝钞的作用。

这就导致了民间不需要持有多余的大明宝钞,让大明宝钞失去了“储蓄”这一重要的蓄水功能。

如此一来,大明宝钞的价格就开始一个劲的暴跌。

洪武二十三年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能换二百五十文钱,到了洪武二十七年,就只能还一百六十文了。

等到成化元年的时候,一贯大明宝钞已经只能换四文钱了。

正德五年之前,一贯大明宝钞还能换两文钱,但是正德五年之后,大明宝钞最重要的回收渠道,也改成缴纳白银,这就让大明宝钞体系彻底崩溃了。

现在民间已经基本不流通大明宝钞了,朝廷也停印了,因为大明宝钞的价值已经低于制造成本了。

在很多地方,一文钱甚至可以收到几十贯、上百贯的大明宝钞。

但是这个濒临崩溃的货币体系,真的这么不值一钱吗?

远的不说,光是未来的那次税关重启宝钞,就能让大明宝钞的价格迎来一波暴涨。

只要能抵税,商人们当然乐于用宝钞结算啊。

而从远的方面考虑,如果朝廷能够死保宝钞,将“一条鞭法”和大明宝钞绑死呢?

“一条鞭法”绑死白银,这就导致了白银的价值大幅度攀升,经济生产开始用剪刀差疯狂的收割农业生产。

但若是能在解决了大明宝钞滥发问题的同时,将宝钞的适用范围扩大到所有的税种呢?

原本适用宝钞的涓涓细流,就变成了广阔海洋啊。

那么就会出现,足以吃掉现有宝钞的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和流动需求。

大明宝钞的价值也将会出现缓步上扬。

随着大明宝钞切实增加的需求性,和不断攀升的价值,那么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大明宝钞也会变成以朝廷税收为担保的信用货币。

甚至哪怕不用做到那一步,只要能游说朱厚照做出力挺大明宝钞的姿态,那裴元也有足够的机会,将手里收购的大明宝钞高位套现了。

裴元脑海中依次出现几大步骤。

首先,趁着超低价收购大量的大明宝钞。

其次,发动舆论,提出“一条鞭法”的概念,然后重新对大明宝钞赋能,炒作税务重组。

再次,趁着几大税关重启对宝钞的收取,彻底把市场引爆。

最后,若是朱厚照接招愿意和他一起干这一票,那就两人合力彻底干垮南方的白银经济,让泛滥涌入的白银只能作为贵重财物,而降低其金融属性。

若是朱厚照不接招,那裴元只能在市场最热时候,把大明宝钞高位套现了。

现在的大明宝钞,一文钱就能换到几十贯,票面价值已经跌的完全不能看了。

只要大明宝钞稍微出现那么一点能救活的希望,那么其他人也会看到这巨大价差里面的暴利。

可以说只要大明宝钞稍微往上动一点,那就是巨大的暴利。

要知道就在两年前,一贯大明宝钞还能换两文钱!

这两年间朝廷并没有发行新的宝钞,完全就是钞关停收造成的信用崩塌。

哪怕大明宝钞的币值回不到正德五年的两文钱,就算按腰斩一刀,一贯换一文钱,那也是几十倍的利润。

裴元想着,脑海中越发清明。

大明宝钞和白银的这一战,就算现在不打,等以后小天子上台之后也得要打。

大明宝钞决不能死,哪怕几十贯兑换一文,也要留着这口气。

一旦大明宝钞死了,信用货币路线就彻底完了。

那么掌握了白银的南方经济,就会掌握朝廷的话语权,而这最终将会重现历史,先是北方防线崩塌,接着南方遭到血洗。

那么,我该怎么利用这个机会呢?

裴元正在慢慢盘算着,臧贤再次试探询问道,“贤弟?”

裴元缓过神来,视线聚焦在臧贤脸上。

臧贤笑着说道,“我看贤弟的反应,有些不对劲啊。”

裴元这才调整心情,笑道,“关心则乱而已。”

臧贤这个公狐狸却没有那么好糊弄的,他不信的说道,“朝廷减了税收有什么不好的?我怎么看裴贤弟反倒是担忧多一些。”

裴元笑了笑,虚言道,“奉銮这话,一听就是不通实务的。我和他们几位一起做生意,哪还用担心什么商税的问题?”

“我本就不需要交税,那些商人要交的税少了,岂不是给我添了麻烦。”

臧贤本能的觉得裴元这话不尽不实,只是他不好再追问了,只说了一句“原来如此。”

臧贤目光一动,看见又有客人上门,便转向裴元,目光锐利的问道,“贤弟怎么掺和进宁王的事情了。”

裴元见进来的是李士实,知道臧贤恐怕从上次,心里就藏了这个疑问。

裴元可没把握操控“闯三关”的盘子,这里面要疏通的关系可多着呢。

而且等到后续闯三关完成,宁王拿到三个卫的编制,肯定是要用那些铁了心跟他造反的徒众充实三卫。

那么有什么比逃亡江西的霸州残党更可靠的呢?

等以后宁王造反,这最核心的三卫兵马会听谁的,可能还不太好说。

裴元便果断从这件事里退了出来。

他对臧贤尴尬解释道,“小弟只是嘴上痛快,不管不顾就说了几句。眼下小弟既要去山东平定罗教,又要和几位重臣合伙做生意,哪掺和的了这样的大事?”

臧贤呵呵笑了一声,也不知道他信还是不信。

臧贤抬抬下巴,示意道,“李士实刚刚升了大都宪,贤弟不去相迎,着实失礼。”

裴元便借着这话,对臧贤告罪,向李士实迎去。

李士实刚进了院子,就看到了在里面各自闲聊的熟人。

等他瞧完一圈,也吓了一跳。

他万万没想到裴元纳个小妾,居然来了这么多各方人物。

若非他是宁王那边的人,本就心怀鬼胎,光是他左都御史的身份,就不该和这群人为伍。

裴元上前招呼,李士实也连忙恭贺。

寒暄完毕,李士实便笑着对裴元说道,“这次裴贤弟的好事,李某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正好老家送来些江西土产,还请裴贤弟笑纳了。”

说着,李士实回头示意。

很快就进来几个挑着箱子的健壮仆人。

裴元看了看那几口箱子,又看了看那几个仆人沉重的脚步,心中大致有了数。

这就是李士实为霸州军的事情,付出的报酬。

这笔钱过了明路,和之前那个身份做了切割。

裴元扭头,示意那些锦衣卫亲兵上前,将那些财物收下。

裴元很虚伪的向李士实笑道,“大都宪太客气了。”

李士实哈哈一笑,“贤弟就莫和我客气了。”

说完,上前一凑低声,“有军前的记功给事中上报朝廷,说是陆訚大军数日不曾拔营,空耗朝廷粮草,希望朝廷申饬。”

裴元听了心头大定。

看来自己走后,前线的局面,完全如同自己所期待的那样。

就是不知道刘六刘七他们识不识趣了。

两人小声的窃窃私语着,刚才还准备回去后向都察院举报的留志淑,已经彻底的麻了。

李士实可是当朝的左都御史啊!

如今清流御史的管家人。

可、可怎么连这杆清流的大旗,都跑来裴家参加这次的喜宴呢?

留志淑脑海中,原本那有些捋不清的东西,越发的纠缠了。

霍韬见留志淑一直没吭声,向他询问道,“这个是谁?”

留志淑无力吐槽道,“这是都察院新任的左都御史,叫做李士实。”

霍韬听了,连眼珠子都差点瞪出来。

这就是左都御史?

萌新霍韬不解的向留志淑询问道,“既然是当朝大都宪,怎么来参加这样乌烟瘴气的喜宴?”

留志淑更加的无语。

我特么也不知道啊。

霍韬又问道,“咱们还要不要去换掉……”

霍韬说了一半,不吭声了。

原来随着李士实摆手招呼,他的仆人抬上来许多礼物,看的两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那几抬礼物,一看就价值不菲。

可是谁能想到,掌管朝中风纪,整肃奸邪的都察院之首,竟然也屁颠颠的跑来给这个奸邪送礼了。

恐怕之前那些事情加起来,都没这件事给两人的冲击大。

留志淑一时间,竟难以单纯的从“正”和“邪”来区分这些人了。

留志淑看着那各自代表着一股力量的众人,心中五味杂陈。

他们知道自己代表的是“正”还是“邪”吗?

他们又在乎自己代表的是“正”还是“邪”吗?

他们不在乎。

他们出现在这里,而那些评判者却在仰望。

只是一念之间。

留志淑就有些不太想和霍韬交流了。

他像是没听见霍韬刚才的话,转而笑着对一直没怎么吭声的田赋问道,“田贤弟,治何学问啊?”

田赋听了,笑着回了一句,“学的是易经。”

留志淑微微颔首,忽然不知道像是想到了什么,开口感叹道,“易啊。大人虎变,君子豹变,顺而影从,不外如是。”

田赋闻言看了留志淑一眼,嘴角露出些笑意。

霍韬默默琢磨了一会儿,目光扫过那一个个权倾朝野的人物,再看看就在刚才忽然想通了的留志淑,也不由微微轻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41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