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三百三十章 勤修内政,时不我待

书名: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47

嗖的一下,

悬于高空的天地榜文迅速缩小,回到乾元手中。

这便是运朝司封榜,别名封神榜。

所谓封神榜,乃运朝帝王用以赏罚天下,册封群臣,下达天意命令之物,牵连一国之国运,可上沟通天地,下体查民情。

进化到极致,甚至可以代天封神,赏罚天地。

乾元手掐法诀,运指如笔,隔空对着封神榜写字,说也奇怪,原本空无一物的榜文,竟然开始浮现出一行行文字。

而且每一个字都是上古云箓,神秘莫测。

“大乾王朝,乾王:乾元,王后:第五紫月,宰相:萧何”

在乾元之前,每一任大乾皇帝都是以“乾帝”自居,殊不知,在天地规则之中,以大乾王朝之疆域人口,最多也只是一王国而已。

岂能妄自称帝

在结界消失之前还没什么,井底之蛙嘛;可等到结界消失,东大陆,也就是蓬莱岛重现于世,如果乾元还是以乾帝自居,那真是贻笑大方。

说不定,还会因此遭到讨伐。

因此,从此以后,乾元不再是什么乾帝,而只是乾王;紫月自然也就不再是皇后,而只能是王后。

类似什么魏王、燕王,那也都是不合时宜的,需要统统降格为亲王。

上至帝王,下至群臣,但凡名字被录入封神榜者,其命运就将跟王朝休戚与共,得以分润王朝气运,以助力修行。

就算是死后进入幽冥地府,同样还能享受王朝气运庇护,在阴曹地府为官做宰,好不风光。

这便是封神榜之妙用。

大典过后,乾元回到紫宸殿。

作为内朝,紫宸殿不仅是乾元日常接见朝臣之所,也是他的办公之地,御书房便设于此殿之内。

不仅如此,乾元还能在紫宸殿就寝,甚至配有简单的娱乐设施。

只要乾元想,吃住办公都可在紫宸殿内完成。

当然,身为帝王,在紫宸殿两侧,还单独建有浴堂殿、温室殿,西有延英殿、含象殿,以供乾元日常活动。

除此之外,乾元晚上还能去王后、妃嫔们的寝殿住,有没有自个儿的寝殿,其实也没有太大关系。

穿过紫宸殿,才是真正的内庭。

王宫北部为园林区,建筑布局疏朗,形式多样。

紫宸殿以北为太液池,又名蓬莱池,碧波荡漾,池内偏东处有一土丘,称蓬莱山。池的沿岸建有精美回廊,附近还有多座亭台楼阁和殿宇厅堂。

而在太液池的北面,地势广阔低平,则安插一些游艺的场所和太液池的附属景观,如拾翠殿、跑马楼、斗鸡台等等。

妃嫔们的寝殿,则大多被集中到了太液池东南的龙首山高地上,避免后宫区域潮湿多雨。

此时的内庭,除了紫月、梦歌两位妃嫔,再无第三人存在,因而显得非常冷清。

乾帝的那些太妃也好,先帝乾慎的妃嫔也罢,早在乾元登基之前,就都被一一迁出皇宫,在城中其余别院居住。

乾元可不希望留下一个乌烟瘴气的后宫,他也志不在此。

晚上,乾元在麟德殿大宴群臣。

麟德殿位于王宫西北部,同样位于龙首山高地之上,是宫内规模最大的别殿,是皇帝宴会、非正式接见和娱乐的场所。

殿前和廊下可坐三千人,并表演百戏。

历代皇帝经常在这里举行宫廷宴会、观看乐舞表演、会见来使的活动,官员以能出席麟德殿宴会为荣。

当晚的宴会,自然是君臣尽欢。

所不同者,宴会主角已经由徐抗、萧金甤、燕山河等一干王国老牌贵族,换成萧何、郭嘉、裴矩、李忠等一干新生代大员。

颇有一种“一代新人换旧人”之感慨。

宴会结束,乾元携紫月回转凤鸾宫就寝,一夜春宵,自是不提。

翌日,乾元在宣政殿召开新朝的第一次朝会。

才一升朝,通政使刘道宁就代乾元宣布了一道圣旨,正式将帝号更名为王号,将皇宫改名为王宫,褫夺魏王、燕王之封王称号等一系列变革。

群臣哗然,不知何故。

要说乾元是想借此进一步削弱魏王、燕王等人的影响力,那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而且,这也不像乾元的行事风格啊。

乾元却也没有解释,他既不想“坐井观天”,也不想提前告知禹余天之事,以免引起新朝不稳,搞得人心惶惶。

等到结界消失,一切自会真相大白。

反正也就是三两年的事。

以乾元如今之威望,他强力决定之事,还真没有哪个大臣敢站出来反对,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诸卿有何奏议”乾元问道。

“微臣有奏”

兵部尚书裴矩第一个站了出来。

“讲”

裴矩道:“启奏王上,值此王朝一统、军容鼎盛之际,正该激流勇进,砥砺前行,厉兵秣马,兵发北狄、烛龙两国,以完成一统大陆之旷世伟业。”

这不是裴矩一人之意思,而是整个军方的意志。

在军队接连收复少阳、龙首两郡,驱逐北狄、烛龙两国大军之后,军中一统天下的呼声就越来越高。

乾元不置可否,问:“诸卿以为如何”

“微臣有奏”

这一次站出来的乃文官之首,宰相萧何。

“萧卿请讲。”乾元嘴角一笑,似乎料定萧何一定会站出来。

在发动战争一事上,文武双方很难取得共识,有分歧才是正常之事。在军方发出咄咄逼人的口号之后,文官不可能不会做出反应。

萧何道:“少阳、龙首两郡虽然收回,但是被敌人破坏的千仓百孔。尤其是龙首郡,不仅百姓灭绝,十室十空,屋舍田园被毁坏者更是不计其数,几乎被夷为平地。当此之际,当尽快将滞留在中州境内的数百万难民,有序地引导回故里,重建家园,恢复生机,而非妄动兵戈。”

“正是如此,才更要一雪前耻啊。”裴矩并不认同。

萧何却是不为所动,使出杀手锏,道:“王朝连年征战,各地粮仓几近耗空,已经支撑不起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了。微臣建议止戈一年,休养生息,修补战争创伤的同时,重新丰盈粮库。”

“”

裴矩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听完两位大臣的辩论,乾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沉声说道:“新朝初立,确实该有一番新气象,但凡事当以民生为先。民不安,则国不宁。

“本王初登大宝,当勤修内政,保境安民。至于对外征伐之事,明年再议不迟。五大兵团正可借此机会,加强部队日常训练,完成内部磨合。此时的藏拙,乃为异日宝剑之出鞘。”

“王上英明”

萧何、裴矩等人心悦诚服,俱都满意。

正如乾元所言,虽然王朝重归一统,但是内部的暗流始终没有平息,当此之时,自然该“稳”字当先。

这点时间跟耐心,乾元还是有的。

只要王朝日益强大,攻灭北狄、烛龙二国,不过是水到渠成之事。

而且,

乾元早就得到消息,在北狄国,北狄大王子狄达跟三王子狄杰返回王国之后,为了争夺王位,开始了新一轮的争斗。

此时正是坐山观虎斗的好机会,没必要这么快参和进去。

散朝之后,乾元将萧何、裴矩两人单独叫到紫宸殿。按照不成问文的规矩,在宣政殿,因为文武百官都在,很多事情大都点到为止。

并不会详谈。

下朝之后,乾元在紫宸殿的接见,才是真正的议事。

而且,相比宣政殿的庄严肃穆,紫宸殿布置的更为温馨,坐卧也更加随意,在舒缓的气氛之中,更好商量事情。

难怪历代皇帝,都喜欢在紫宸殿召见大臣。

待内监送上茶水之后,乾元也不绕圈子,径直说道:“接下来的半年,最重要之事,就是将在都护府成功实践的新政,在王朝全境有序地推广开来。”

这议题就有点大了。

比如推广九州一号水稻跟马铃薯,彻底解决王朝粮食短缺问题。

又比如对王朝展开矿石资源大调查,利用整个王朝的资源,大力建设兵工厂,为新组建的三大兵团换装。

再比如兴修水利,推广通识教育,进行工业布局等等。

更重要的是,要参照都护府六司衙门的架构,对朝廷六部的架构进行一个合理的调整,再借此推广到郡、府、县三级。

这可是触及各阶层利益之事。

一桩桩,一件件,都是既需要耐心与政治智慧,又都急着要着实办的事情,可谓千头万绪,好在有萧何牵头,不用乾元如何费心。

裴矩道:“王上,微臣建议,可否借着这个机会,对五大兵团进行一次架构上的调整”

“如何调整”乾元问。

“五大兵团合计40个师团,但有的下辖5个师团,有的下辖0个师团,微臣建议,能否均衡一下,变成每个兵团都下辖个师团,合计十万大军”

“这个可以。”

乾元点头认可,之前不动军队,那是他还没登基,现在大局已定,也是时候对军队做一些调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0507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