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 分类:游戏 | 字数:0

第三百二十三章 宰执天下,长孙云请辞

书名:带着地球去封神 作者:笙箫剑客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5:47

时间很快进入六月。

在完成对帝国军队的调整之后,乾元开始以帝国摄政王的名义,光明正大地调整朝廷大员任免。

萧何脱颖而出,取代徐抗,成为帝国新一任宰相。

郭嘉则负责军机处的筹建,成员除了预定的敦亲王乾恽,还有被乾元释放的贾诩,以及即将赴任的兵部尚书。

再就是对六部的调整。

梅里奇取代被斩首的燕山河,出任吏部尚书;裴矩取代战魂,出任兵部尚书;苏辙也跟着上位,出任户部尚书。

虽然战天的支持与表态,为乾元获得帝国军队的支持提供了很大助力,但是战魂着实不是兵部尚书的合适人选,仍旧被乾元拿下。

乾元也没亏待战魂,将其调往颢天兵团,出任副统领一职。

战魂本人也很乐意,他本就更加中意军营,对朝廷之上的勾心斗角并不热衷,当初赴任,也不过是先帝妥协的结果。

相比之下,文武双全的裴矩才是执掌兵部的最佳人选。

长孙云继续执掌礼部。

剩下的刑部跟工部,鉴于刘松山跟窦青云都还算中立,暂时没做调整,唯一的变化就是,长孙冲出任工部侍郎一职。

此番调整,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无论是萧何、郭嘉,还是梅里奇、裴矩以及苏辙,他们都不是什么素人,都曾为官做宰,资历、能力早就有了。

赴任不存在任何障碍。

倒是都护府度支司大夫曹叡跟田曹司大夫孙宝善,两人无论是资历,还是能力,想要擢升为一部尚书,还差了一点火候。

乾元到也没有亏待两人。

曹叡接替萧何,出任招摇郡守;孙宝善接替李忠,出任流沙郡守;裴矩空出来的出云郡守,则由南禺知府曹温擢升。

如此,也算是完成了都护府内部的官员更替。

至于都护府之外的七郡之郡守,乾元暂时没做任何调整,仍旧由原班人马担任,同样也是出于平稳过渡的考虑。

唯一变化,就是李忠出任中州令。

以上还只是中枢部的调整,除此之外,还有佐理部跟帝室部的人事调整,比如燕王乾佑正式就职宗人府宗令一职。

这既是乾元履行之前的承诺,也是安抚皇室之举。

不管怎么说,乾元此番“宫变”,在皇族内部还是造成一些负面影响的,必须给予消除,重新获得族人信任。

将敦亲王乾恽调入军机处,也是基于同样的考虑。

统治一国,

仅凭乾元一人是做不到的。

海瑞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宋慈执掌大理寺,苏秦执掌负责外交与种族事务的理藩院,刘道宁执掌通政使司,刘洪担任钦天监监正。

这五位都是“专业对口”,同样能够驾轻就熟。

就连李白跟陶渊明两位大文豪,也都被乾元调入翰林院,出任翰林学士,可谓皆大欢喜,各有所得。

都察院掌监察,大理寺掌刑狱审判,理藩院掌外交,钦天监掌天文历法,虽然都不在六部之列,重要性却不下于六部。

掌握了这些机构,就等于掌握了帝国喉舌。

如此一来,

因着乾元的缜密安排,以及南疆都护府这些年积攒的深厚底蕴,乾元没有给世家集团任何反扑的机会。

朝中大员根本无法以辞官相威胁。

别说是辞官,为了保住官位,很多中小型世家立即“见风使舵”,忙不迭地投入乾元阵营。

之前的那些中立派,那自然是更不在话下。

眼见如此,徐家、独孤家、萧家、杨家等帝国巨擘,只能选择隐忍蛰伏,纷纷约束族人,紧闭门户,潜心修行,期待下一次的崛起。

这也是世家自保之策。

随着军队跟朝廷大员一一调整到位,乾元登基的时机也日渐成熟,开始不断有官员上奏,请求乾元登基。

在乾元的“再三推辞”之下,朝野上下形成百官请愿之架势,经过又一轮朝议之后,终于决定,将登基大典定在。

接下来的一个半月,朝廷上下都将为筹备大典而忙碌。

六月十五日,

摄政王乾元宣布,正式解散南疆都护府。

都护府六司衙门上千名大小官吏,除了少数上调朝廷之外,大部分都将被分流至帝国各郡县任职。

分流重点,就是北岳、太华、西皇、昆吾、姑射、东海以及会稽七郡。

出身六司衙门的官吏,不仅是乾元的亲信嫡系,而且熟悉都护府新政,将这样一批官吏分流至地方郡县,正是乾元掌控、影响帝国的重要一步。

此为“以新换旧”之策。

神都,长孙府。

随着乾元上位,长孙家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骤然成为神都最炙手可热的世家,一时风光无限,送礼者络绎不绝。

入夜,

用过晚膳之后,长孙云夫妇在屋内叙话。

就在方才,奉旨进京,已经被任命为工部侍郎的长孙家大公子长孙冲,回家拜见,颇有一种衣锦还乡的味道。

也就难怪沈夫人脸上喜意盎然。

长孙一门,父子同朝为官,一尚书,一侍郎,这是何等显赫之事。

相比沈夫人的喜悦,长孙云却是眉头紧锁,似乎有着什么心事。

“老爷在想什么呢”沈夫人问。

长孙云抬头看了夫人一眼,似乎终于下定决心,缓缓说道:“明天我准备向朝廷请辞,回家颐养天年。”

“辞官老爷,我没听错吧”沈夫人大感诧异,“老爷才五十出头,正是年富力强之时,颐养天年什么的,不是太早了吗”

“你不懂。”长孙云摇头,心中忧虑难消,“正所谓,盛极而衰。咱们家太耀眼,也太惹眼了,长此以往,是会招来非议的。”

“别人嫉妒就嫉妒好了,想当初,独孤家、徐家,不也是这么过来的吗怎么轮到咱们家,就不行了呢”沈夫人还是很享受现在的殊荣的。

“这些家族,现在如何了”长孙云幽幽道。

“”

沈夫人神情一滞。

长孙云道:“你可知道,第五骄阳想将第五家族重新迁回神都,但是被元儿拒绝了。”

不仅如此,在这一轮朝中大员调整中,澹台梦歌之父澹台雄同样没能挪窝,且不说调入中枢,甚至都没能入主招摇郡。

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有这事”沈夫人终于嗅出一丝不寻常。

“元儿素有雄才大略,一贯反观世家,同时也反对外戚干政。冲儿能调任工部侍郎已经是他破了例了,我不能让元儿做难。”长孙云解释道。

为了长孙冲的前途,长孙云也必须急流勇退。

沈夫人还是心有不甘,“可老爷并未升官啊元儿来之前,老爷不就一直是礼部尚书,何苦要辞官”

“夫人难道不知,我这礼部尚书是如何得来的这些年,如果不是元儿崛起,我怕是早就被撸下来了。”长孙云看的很透彻。

“”

沈夫人顿时无语。

“为了冲儿前途,为了帝国前途,就让我,为元儿铺平通往皇位的最后一块砖吧。”长孙云言辞感慨,有不舍,也有期盼。

翌日,长孙云就向朝廷辞官。

乾元得到消息,当即到长孙府拜见,两人聊了什么,外人自是不知道的,只是乾元从长孙府出来时,神情颇为沮丧。

他,终究没能阻止一些事情。

离至尊之位越近,乾元身边的人就离他越远。

直至成为孤家寡人。

六月二十日,朝廷迅速敲定了新一任礼部尚书。

正是之前执掌钦天监,同时担任帝国道院山主的神魂期大修士张正随,一位远离朝廷漩涡,却偏又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为了请张正随出山,乾元可是费了好大功夫。

长孙云的辞官,张正随的上位,聪明人已经从中嗅到很不寻常的气味,似乎在昭示着,即将到来的新朝必将有着一个全新面貌。

有人期待,有人失落。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却是谁都无法阻挡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280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