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8章 早有预谋

书名: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从古至今,吃独食的人下场一般不好,李安邦深以为然。

何况李安邦已经分到了四百万银子,还有由他支配的两百万两,这么多银子,足够武装整个四川行都指挥使的五卫八所,四长官司了。

根据明史土司列传序载:“尝考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其土官衔号曰宣慰司从三品、曰宣抚司从四品、曰招讨司正五品、曰安抚司从五品、曰长官司正六品

长官司相当于一个千户所级别的小土司。

刘安邦心甘情愿地把五百万两银子送给崇祯皇帝,他也是有追求的,四川行都指挥使已经年老力衰。取而代之未为不可。

这就是刘安邦坚持的军功分配上,一直和刘御史强调主要功劳必须归他的原因。

因为他要谋求四川行都指挥的职位,区区一个卫所,几千兵马,就算是火器部队,在面对十万鞑子骑兵,全军覆灭的几率十分的大。

毕竟现在的火枪,在面对骑兵和弓箭的时候,并没有绝对的优势,只有在坦克和机枪发明之后,骑兵才会彻底的地退出历史的舞台。

一句话,李安邦想用五百万两银子加军功,看能不能把四川行都指挥的职位搞到手。

四川都司和四川行都司,是两个不同的军事机构。两者有一定的区别。

都司是每一个省的三司之一,每个省必须设立的,而行都司只在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设立。

因为四川西南有很多的少数民族,所以就有四川都司和四川行都司两个军事机构。

外加一百万两的活动经费,这一笔钱,刘安邦在和蒋武成分账的时候,就预留出来了。

看来这小子是早有预谋啊

好吧机会从来是给有准备的人,成不成,就看大明的天命了。

反正刘安邦是尽力想拯救大明。如果崇祯一味作死,那自己也只能另辟救国救民的路径了。

李安邦和刘彼时是相谈甚欢,交易进行的极为顺利。他也不在南京多做停留,直接从杭州进入大运河北上京师。

本来李安邦是打算走海路北上的,可他现在携带着五百多万两银子,走海陆风险太大,万一把运银子的船搞沉了,那就损失惨重了。

走大运河虽然慢点,但安全稳妥。

至于报功的文书,李安邦是不担心的,妙笔生花是每一个官员最基础的能力,否则你别想在官场混。

三月本是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时节,可北京周边,依然是春寒料峭,冰雪都还没有完全融化,春耕当然无法进行。

这春天,已经比正常年份晚了十多天,就连远在南方的西湖,都开始结冰。

大明的小冰河时期,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影响着农业生产。

这不是人力可以改变的,三百年一个轮回,正因为天气的影响,无数王朝随着天气的影响而生与灭。

现在轮到大明王朝了。

李安邦还在路上,报捷的文书就快马加鞭到达了京师。

一石激起千层浪。

才刚刚继位的崇祯高兴的差点晕过去,群臣也是欣喜若狂。

大明太需要一场像样的胜利来振奋军心民心了。

大明自从萨尔浒之败起,就一败再败,每一次都丧师辱国,精锐损失惨重。

另外,大明的财政越发的入不敷出了,九边各镇的军饷拖欠已久,军队因为军饷的事情,已经哗变几十次。

就连战功赫赫的戚家军,在戚继光死后,因为闹饷的事情,被斩杀了上千人,其他边军就更别说了。

朝廷不是没有明白人,军队乃国家之柱也,如果任由军队这样腐化下去,那离国家崩溃也不远了。

历史也证明,的确如此。

现在,天上突然掉馅饼了,一件振奋人心的天大好事,同事解决了这两件棘手的问题。

一战就剿灭盘踞长江几十年的数千悍匪,并且还缴获五百万两白银。

天哪那可是五百万两白银啊

要知道大明此时的年税收才四百余万两白银,这一战就缴获五百万两银子,岂不是白白多了一年的赋税。

必须命李安邦立即押解五百万两白银上京,为了提升军心民心,还必须搞一个献俘阙下。

必须搞。

必须让所有军民看到,大明还有可战之兵,还有敢战之人。

李安邦这么大的功劳,不可能不赏。

朝堂为此也争吵不休,有的认为应该赏赐爵位,反对的打成认为李安邦年纪轻轻就赏赐爵位,有违祖制。

有的大臣认为提升李安邦的职位,可大臣们一查,李安邦就一卫指挥使的嫡长子而已,现在根本就没有入仕,升职就无从谈起了。

这可让大臣们为难了。

对于这样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怕又是一个戚继光一样的人物,各方势力已经在为拉拢李安邦着打算。

阉党以魏忠贤为首,他们也在极力拉拢各种人,以至于阉党内部良莠不齐,各种牛鬼蛇神汇集一堂。

东林党也好不到哪里去,一群最爱打嘴炮的家伙,空谈误国,一旦接触到自己的利益,那就为反对而反对,枉顾家利益。

党争,李安邦是绝对不碰的,他早就打定主意,像他恩师那样,坚定不移地走实业救国,工业强国的路线。

虽然李安邦现在是一白生,但也是有好处的,也就是他的层次低,低到根本没有触及到各方的利益。

所以各方势力,也不会特别针对他。

有钱能使鬼推磨,根据这些内幕消息,李安邦就可以做好很对针对性的事情。

看来,这次京师之行,有戏。

政治就像是在演戏,就看谁演的真。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李安邦不介意和皇帝、大臣们演戏。

接了皇帝的圣旨,那肯定是要上书谢恩的。

李安邦本身就文武双全,写一篇花团锦绣的谢恩表不在话下,但在谢恩表的末尾,李安邦糜烂卫所的担忧,他想在四川行都司,为陛下试点改革和整顿卫所的意思。

这封谢恩表,就等于李安邦直接连线上了崇祯,使他的愿望又更进一步照进现实。

至于崇祯能不能满足他的愿望,就看崇祯的命了。

机会,李安邦已经给了崇祯,算是李安邦为这个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皇帝的致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470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