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31章 无言的告别

书名: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责编给我说,我书扑了,没有继续坚持的必要。心态瞬间崩了,一个推荐都没有给啊

落叶以前的几本书被封了后,就心灰意冷,擅长的二战军事文几乎不能写了,现在回来试试水,效果不好啊

感谢支持的兄弟们,谢谢你们的月票,推荐,谢谢。

继续下一本书的构思。

渡口,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无数厂房民居拔地而起,无数的人在参与劳作。

虽然辛苦,但东家给的工钱足够高,而且按时发放,因此渡口越发的繁荣了。

渡口钢铁厂现在已经比原来扩大了五六倍,工人达到了近万人,光是日产三千斤钢铁的新式高炉就有六座,日产钢铁两万斤。

如此高的钢铁产量,李安邦是想用多少,就有多少。

李安邦回来了,他在重庆完成订婚仪式之后,就立即敢回了会川。

至于到建昌去赴任行都指挥使事宜,李安邦肯定无暇她顾,直接把四川行都指挥使衙门,暂时搬迁到渡口来。

搬迁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起码也是一月之后才能完成,趁着这段时间,李安邦刚好可以把生产火枪火炮的事情安排好。

新婚燕尔就分别一月有余,自然有说不完的情话,一夜云雨夜,无须赘述。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要想大批量生产火枪火炮,第一步就是冶炼出大量的钨钢。

作为后世的军校毕业生,哪能不熟悉钨钢的比例,距离渡口十余里就有一座很大的钨矿山,需要多少随便挖,新式的炼钢炉也已经有了。

把钨钢的比例告诉炼钢的师傅,让他们多实验几次,生产出合格的钨钢完全不是问题。

生产火枪火炮,最难的不是材料,最难的是枪管和炮管的制造。

这个时代可没有办法用车床生产,只能用原始的方法去生产无缝钢管。

其实很简单,用多次浇铸法,就是先浇筑一根很薄的枪管,然后套在一根实心的钢条上去捶打,这一步就是消除气泡和沙眼。

接着第二部,在枪管外面继续浇筑一层,接着在捶打,在浇筑一层。

一根枪管就完成了。

这样的无缝钨钢枪管,绝对是不会炸膛的。

至于膛线,也好办啊

第一次浇筑的时候,作为内径的实心钢条上面有膛线就可以了。

在第一次趁热细密的敲打,还可以让枪管内壁里面的膛线更加完整,不会因为浇筑而出现残缺问题。

炮管也是使用同样的方法。

至于报废的,直接扔回高炉继续用就行了。

其余火枪火炮的零件就好办的多了,二三十个人为一个生产小组,每一个小组生产一种零件,规格必须按照所指定的标准来。

能用铸模生产的,全用铸模生产,这样生产出来的零件就更标准。

一个月不到,李安邦就生产出了第一批火枪火炮,然后开始进行连续不停的射击实验。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适当射击检验,中华一式栓动燧发火枪全面达标,中华一式野战火炮也同样如此。

复兴中华民族,最大的难题不是武器装备,这对于李安邦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他拥有先进火枪火炮的知识和技术,还有攀钢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钢铁基地,还有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员的职位。

那是要枪有枪,要炮有炮,要人有人。

民族复兴的最大阻碍就是大明的既得利益者,其中就包括皇室、官僚、大地主等。

他们是对大明有一定的贡献,可他们已经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他们占有了社会绝大部分财富。

民为何而反啊

官逼民反,民不得食而反。

一个国家,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战乱连忙不绝,何来振兴之说。

改革,革的是既得利益。

如果既得利益者拼死维护既得利益,让改革无法推行,与其让国家陷入无休止的战乱,那只能革命了。

革掉既得利益者的命和利益,一切推倒重来。

武器装备的生产在李安邦夜以继日的知道下,已经步入正轨,武器装备有他老爹负责,后勤有发妻赵雅芝负责。

李安邦终于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内部改革和整军上来了。

做如此重大的事情,肯定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否则会出现无法弥补的错误。

崇祯在李安邦的封赏圣旨上说的很明白,准许改革,以为天下卫所之经验。

首先是法理上有了,具体施行就看李安邦的能力和本事。

军事改革和民政改革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不可偏废。

首先军事改革。

第一,卫所兵分为战兵和民兵。

战兵从民兵中从优选拔,包括军官,军官不世袭。民兵由各级武装部负责,各级武装部的负责人就是前卫所的世袭官员。

如此一来,就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所有世袭军官的抵触,从而让军事改革可以顺利推进下去。

比如卫指挥使去担任县武装部长,千户去当乡镇武装部长,以此类推。

因此,先前的军户制度已经不适应这种制度,所以废除军户制度,所有军户全部自动改为民户,军户逃亡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第二,建立军校。

对于军官的培养施行正规化,军事化。同时对世袭的各级武装部长进行培训,不合格者不得担任相应职务,尽可能地减少滥竽充数者。

第三编写完善的军事条例。

其中包括作战条例、军纪条例、后勤条例、军饷条例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四,清查卫所土地。

军户为什么逃亡,就是卫所各级官员侵占军户土地,这个必须清退,否则丢官罢职都是轻的。

施行这一步,肯定要一点手腕,首先必须把卫所的各级官员全部汇集到军校来培训,军校外重兵守护。

然后派人清查土地,其中罪大恶极,不知悔改,顽固到底的,李安邦也不会留情了。

相信不会有如此不识时务者。毕竟李安邦上有皇帝的圣旨,下有军权,最后,各级官员还在他手中。

给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跳出来试试李安邦的火枪火炮厉不厉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453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