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章 大明还有救吗

书名: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大明还有救吗”

“还能救吗”

李安邦手中拿着天启七年的全国赋税清单,不由得闷声自问。

看看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浙江茶税六两,云南茶税17两。

“干的漂亮”

大明的官员干的真漂亮,简直是把皇帝当傻子啊

对,这样的税收,只能骗骗十七岁的崇祯。

西湖龙井天下闻名,在海外更是与黄金等价,云南普洱同样如此,而这两省的茶叶产量,每年至少一千五百万斤以上。

“这些混帐玩意,特么就给国家上交23两税银。”

李安邦努力抑制住想杀人的冲动,继续看下去。

全国税银总收入325万两,粮食2569万石,总支出536万两,粮食3589万石。

亏空百分之四十左右,以至于九边和各地驻军求粮饷的折子汗牛塞屋,求赈济的奏章更是堆积如山。

在看看这些钱粮是如何花的,我的个老天爷啊藩王和皇室的花费居然高达528,军费3244,赈灾048。

历史上,西北数省可是连续十几年干旱少雨,几千万百姓处在饿死的边缘。

我的天爷爷啊048的赈灾,那就相当于没有赈灾,百姓为了求活焉能不反

“如此大明还有救吗”

“还能救吗”

历史上,自家作为世袭会川卫指挥使,可是被满清斩尽杀绝了的。

主要原因就是自家位于渡口的铁矿场和将作坊现攀钢,这可是一只会下金蛋的鸡。

就算大明不能救,大汉民族也必须救啊

李安邦何方神圣

有何本事敢如此大言不惭

嗨这小子还真有那么一点本事。

父母是攀钢集团的,从小在攀钢集团长大,对冶炼这一块的知识,那是家传。

可这小子却喜欢从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国内最顶尖的军事院校国防科技大学。

毕业后就被委任为某集团军上尉连长,短短十年,就晋升为上校团长。可见这小子的能力有多强。

如果不出意外,老李家将会出一个将军。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李安邦在一次扑灭山火的时候,壮烈牺牲,英雄不朽。

英雄到是不朽了,可他却被不朽到了明末,崇祯元年一月。

谢天谢地,谢谢汉家历代先烈保佑,让自己穿越成会川卫指挥使嫡长子李安邦。

有根有基之家。

在加上现在是崇祯元年,历史上的忠诚良将全都在,国家也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一切皆有可为,一切皆有可能。

“安儿,身子可好些”李安邦前几日坠马,昏迷了三天,可急坏了李府上下。

母亲前来探病,李安邦不敢怠慢,连忙起身行礼。

“孩儿已经无恙。”

李安邦的母亲可是大家闺秀,相貌学识都非常不错,毕竟李安邦的父亲是正三品的卫指挥使,家里还有矿。

这样的家庭背景,娶到李氏这样的大家闺秀也正常。

这样一代一代的优选下来,老李家的相貌身材真的真的非常好。

好吧说来有点扎心。

任何时代,有权有势有钱的人,在配偶的选择上大多数都是优中选优,强强联合。

癞蛤蟆骑上了白天鹅,灰姑娘睡了白马王子,那是童话。

极低概率的事件,不是主流意志。

某星公主爱上司机,不光丢了继承人位置,还搞的一地鸡毛,最后还是惨淡离婚。

“祖宗保佑,安邦平安无事”。

“娘啊我想去矿上走走,活动活动筋骨。”

“去把,你爹也正在矿上,可别在山路上纵马狂奔了。”

就在此时,门口边冒出一个小脑袋,对着李安邦就娇声道:

“哥,我也想去矿上。”

“你一个女孩家家的去矿上做什么哪里尘土飞扬的。”

李安邦这个小妹今年十三岁了,已经与扬州总兵刘肇zhào基的嫡长子定亲。

刘肇基也是晚明名将,与后金和流贼数十次血战,最后与史可法同殉于扬州,全家老小皆自杀殉国。

满门忠烈之家啊

这门亲事李安邦没有反对的理由。

是政治联姻也好,是强强联合也好,反正这门亲事不错。

可十七年后,扬州十日,八十万百姓被屠杀。

李安邦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最亲的妹子去死八十万同胞被屠杀

不可能啊

必须拼死相救。

不管是救国救民,或者是救自己亲妹子,增强自己的实力刻不容缓。

人哪,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处在哪个环境,就不得不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了。

孰能无情,牵绊太多。

这就是人,一个有血有肉的华夏人。

李氏也支持女儿跟着去,免得他哥在山路上纵马狂奔。

“安萱,看着你哥,如果他敢在山路上再纵马疯玩,回来告诉老娘,老娘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李安萱立即举双手赞成。

两人刚出门,就遇到了前来探病的二公子李安民,年芳十五,也生得唇红齿白的。

他们老李家,就没有一个长得丑的。

“兄长可还安泰”

“已无大碍,感谢二弟关心。”

虽然李安民是庶出,但李安邦从来没有歧视过他,李家三兄妹感情极好,没有其他家族的那些蝇营狗苟。

安邦和安萱是嫡出,他们的生母是大家闺秀,可他们两个却喜欢舞刀弄枪。

老李家毕竟是武将世家,儿女习武也是常理,李氏也不反对。

安邦的生母是一个千户的女儿,可他天生喜欢读书,如今以考取了秀才功名,而且还和成都知府的小女儿定亲。

作为大哥的李安邦,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当然也定亲了,他的老丈人是蜀中最大的蜀锦商人。

听说,听说很有钱,很有钱的样子。

老李家这一切布局,都是李氏操持的。

俗话说:娶妻娶贤,贤妻旺三代。

看看李氏的布局,如果国泰民安时,李家想不发达都难。

就算将来天下大乱,也是李安邦的本钱啊

布局有了,李安邦打算亲自去看看明朝版的“攀钢”。

打战,打的就是钢铁和后勤。

钢铁就是最重要的国力。

炼钢,自己可是家传手艺,搞一些现代炼钢法还不是手到擒来。

原会川卫治所在会理城,万历三十八年,会川卫的治所就搬迁到了渡口镇攀枝花市。

这里可是宝地啊

渡口镇位于金沙江畔,水运交通极为便利,镇子的上边就是两座巨大的露天铁矿山。就明代的开采手段,那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那种。

镇子周边方圆十里内,就有煤矿,钨矿,铬矿,等十余种珍贵的矿藏。

前世作为一个攀钢子弟,李安邦对这些是在清楚不过了。

这里,就是伟大复兴的根基之地。

李家的铁矿场距离渡口镇不足三里,距离金沙江渡口也是三里,运输是极为方便。

李家冶炼的川西钢,在整个四川,也算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近千米高的铁矿山矗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脚下有数百人正在开山取矿,上百辆马车来往穿梭于高炉与矿场之间。

高耸入云的烟囱冒出滚滚黑烟,巨大的鼓风机吱嘎吱嘎地欢叫着,炉膛的火焰发出耀眼的白光,一簇簇的火红铁水奔泻而下。

这就是李家的铁矿场,有工人两千多人,高炉两座,每月可产铁三千斤,钢三四百斤。

说实话,这点产量李安邦是看不上的,特别的钢产量。后世一个乡办炼钢厂,日产量都有几万斤。

必须改进高炉和工艺,必须扩大生产。

李靖,李指挥使最幸福的事,不是指挥千军万马,而是带着一帮兄弟在这里大炼钢铁,还有那白花花的银子如同流水般的进来。

别的卫所都是军户逃亡,而会川卫却是人口越来越多,无数流民拖家带口地想加入到会川卫,从而可以到李家矿场做工。

李指挥使最自豪的是,自己把一个区区几百人的渡口,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了一个有十万人口的大镇,商客络绎不绝,经济繁荣昌盛。

“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16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