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章 讲道理的武人

书名:大明铁血川军团 作者:落爷孤独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8

震惊的人还包括岳父岳母两人,这是什么神仙之术老赵家捡到宝了

自家这女婿不光做事果决,有分寸,而且还会一手神仙之术,当真是千里难寻佳婿啊

一管一管的鲜血输进了赵老爷的身体,他身上的胸闷,冷汗正在逐渐消失了,只是咳嗽还没有解决。

等八百毫升的血输完,赵老爷的脸上居然有了红晕。

所有人都见证了这神奇的一幕,全都静静地看着这神奇的一刻。

这是人类第一次输血实践。

他们见证了历史。

一名甲士从外面匆匆而入,身上的铁甲发出吱呀吱呀的金属摩擦声。

“大少爷,汤药已经熬好。”

“先端一碗进来。”

给这个时代的病人喂原始的青霉素汤药,必须慎之又慎,一点点疏忽就会要人命,所以李安邦不能把喂药的事情假手他人。

先给赵老爷喂了一勺原始青霉素汤药,然后又匆匆忙忙跑到赵芝雅的闺房,又亲自给自己的未婚妻喂了一勺。

然后就是两遍跑。

有钱人家也不好,房子太大。

青霉素注射必须做皮试,如果是吃,只能做胃试了。

注射青霉素李安邦肯定是搞不出来的,需要太多的高科技了,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

吃的和外用的青霉素,到是可以搞出来,效果肯定比后世差很多,这个毋容置疑。

但古代人,未曾大规模使用过这种药,几乎没有抗药性,所以疗效应该还是比较好的。

其实抗生素药也是一把双刃剑,听一个在火葬场的朋友说:

“那些长期使用抗生素的死人,火化后骨头都是莹绿色的。”

谢天谢地,老赵家的人没有青霉素过敏反应。

赵老爷的心结解开,他的肺炎也是可治的。给他输血,就是怕他身体太差,抗不下去了。

赵芝雅就是重流感引起的发烧,这个时代,可是要命的大病,哪怕就是后世的国,每年因流感而死亡的人都有几万。

药也吃了,病人的情况也开始缓解。

赵家族人也被释放,那几个被抽血抽晕的人也被踢醒,装死是不可能的。

接下来就是赵家的家事,李安邦不在参与。

但想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离开,那也是不可能的。

敢打老子未婚妻财产的主意,没让你们脱层皮,就是看到你们还是亲戚的份上了。

所以,今天趁着族长等一众人都在,必须给一个明确的说话,并且是立字为据。

一众族人,又被拳打脚踢驱赶进了赵老爷的房间,身上紫一块青一块是在所难免的。

此时的赵老爷已经可以座起来说话了,他的话一众族人敢不同意

在拳打脚踢之下,没人敢不同意。

其实字据也就简单的两句话:

“赵老爷的所有财产作为赵芝雅的嫁妆,族人不得觊觎。

赵家姑爷,对赵家族人在必要的时候予以保护。”

这才是童叟无欺的条约嘛

有权利有义务。

李安邦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讲理的武将,既然是讲道理的武将,肯定是先把对方打得跪地求饶,然后在和他讲道理。

否则不好使。

或者是有的人不见棺材不掉泪。

老婆的钱也是自己的钱谁也别他妈窥视。

否则手来手断,脚来脚断。

有此贤妻,夫复何求。

老子不是吃软饭的哈绝对不是。

只是老子想多练兵马救国救民。

老子还想完全打通长江黄金水道,让四川的蜀锦,瓷器,茶叶,可以畅销海内外。

绝对是为国为民。

人呐,只要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吃软饭也就心安理得了。

对,老子就是为国为民。

谁敢说三道四,赵族长就是前车之鉴,被揍的皮青脸肿都是轻的。

就在此时,成都知府家里也迎来了一位蜀锦商人,这位可是带着厚礼来的。

“知府大人,李靖的儿子带着三百铁甲甲士在赵老爷家行凶伤人呢城外还有两千精兵虎视眈眈。”

成都知府的脸色不好看了,前来告密的人以为有好果子吃。

哪知道,成都知府直接发飙:

“把这造谣生事的刁民给本府乱棍打出去,送来的东西扔到大街上。”

“这等刁民居然想行贿本府助他谋夺别人的产业,当真该死。”

作为本地最高地方官,怎么可能不明白本地商人的那些争斗,此时前来告密,还不是看中了赵老爷家的蜀锦生意。

成都知府居然是青天大老爷

这个不好说啊

他和李靖是亲家,李家老二已经与成都知府的小女儿定亲。

这年月,已经有点兵荒马乱的迹象,没有武将的鼎力支持的文官,随时都有可能被流贼砍了脑袋的危险。

必须要未雨绸缪啊

这不开眼的一介商贾,居然敢来陷害自己亲家,把他乱棍打出去,还是看在他以往给了不小孝敬的份上。

太平盛世的时候,像成都知府这样的文官,不可能与武将联姻的,可现在不同了,西北有流贼造反,北边有满清鞑子虎视眈眈。

识时务者为俊杰也

明末,很多看不清形势的文官,几乎都被武将给丢到了战场上,自己跑路了,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

四川巡抚毕懋康,也在念叨一个人。

“臭小子,有了娘子忘了师。”

毕懋康就是哪个明末火器专家,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两年前,毕懋康到任四川巡抚,李靖带着李安邦去拜谒,毕懋康对相貌俊朗,聪明伶俐的李安邦甚为喜欢。

就当场考校了他一些知识,结果李安邦对答如流,就连火器上的一些问题,李安邦也能说出一二。

毕懋康是什么人啊明末火器专家,他一直想找到这方面的衣钵传人。

所以李安邦就被他收为了弟子。

当然,毕懋康还有一个弟子,那就是孙元化,那个加入了天主教,引起登州兵变,最后被砍头的孙元化。

孙元化学习到也认真,毕懋康最不喜欢他的那颗圣母婊的心,此乃为政一方的大忌,特别是领兵的文官。

后来,毕懋康的担忧成为现实,酿成登州兵变,而后又处置失当,以至于孔有德和耿精忠携带无数火器投降满清,从此让满清至此有了攻坚能力。

而李安邦这个小徒弟就不同了,不光在火器上可以举一反三,而且杀伐果断,将来国之柱石。

好学生,没有那个不喜欢,天下老师皆如此。

李安邦带着三百铁甲士冲进城的那一刻,毕懋康就知道了,但四川的提刑按察使、布政使、都指挥使都好像瞎了,聋了。

四川行都司着李安邦带兵押送贡品的公文,已经摆在他们的案头。

老李家没有蠢人,不会主动落人口实。

别以为那些人精是真的瞎了、聋了,那是人家在静观其变。

赵家的亿万家财,那个不想伸手捞一把。

财是惹祸的根苗,色是刮骨的钢刀。

自古皆然。

在无法保证自身的情况之下,谁也不敢乱伸手。

赵家那些族人,他们以为逼着赵老爷把财产留给他们,那些亿万家财就是他们的了。

何其愚蠢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1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