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秦万万年

作者:黑哥睇世界 | 分类:历史 | 字数:0

79帝国大学

书名:大秦万万年 作者:黑哥睇世界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好了,我实在看不下去了”秦王站了起来说道:“儒家先师,孔子、孟子无不是上马武可安邦,下马文可治国,堂堂射艺,传到大家手中,竟成投壶。但传二百年,恐怕要改耍绣花针了”

李斯听了秦王的话大喜,投壶他和众人比,没有半点优势,但是骑射箭儿子李由却是下了苦功夫的。李斯一家文盛武衰,总希望出一个名将为家族争光,无奈几个儿子都资质平平,好文不好武。只有小儿子李由自幼聪明好学,不仅文章出众,而且喜欢骑马、射箭。他便请了名师专门指导,李由也刻苦练习,射箭七十步内箭无虚发,被誉为咸阳四骏的文武双全。

于是,李斯便站出来,建议道:“比拼杀毕竟刀剑无眼,且场地也受限,就比射箭吧”

秦王冷冷答道:“可就射人形靶,每人三箭,射得最远,且射中头、胸者为最”

赵高立刻让人置几盏宫灯在五十至一百步外。命人拿来人形靶,放在远处。众多士子们大多没有开过硬弓,纷纷表示弃权。

李由率先站出来,说道:“我先来,六石硬弓,七十步远。”七十步,相当于现在的一百米远。

一会儿,便有内侍拿来六石桑木硬弓,将靶移至七十步远处。

李由弯弓搭箭,调整呼吸,连发三箭,果然连中三元。

众人纷纷叫彩不愧是四骏的文武双全。黑山也有点佩服这个李由,书法、诗词、音乐、射箭果然样样都拿得出手。

李由射完,王离站了出来,他号称咸阳四骏的武第一。“七石弓,八十步远”王离说道。

王离地不愧他的称号,三箭全中,成绩此李由略好。

轮到黑山了,黑山自知箭法准头比李由、王离稍差,但臂力却超过他们,反正输了也无所谓,便喊道:“十石弓,百步外”

也许黑山名将的名声太大,此言一出,便有士子建议道:“黑山将军威震匈奴,早已经名满天下。箭法必超群。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我们若能一睹孟夫子正宗的儒家射技,定不虚此行,望孟夫子成全。”说完向孟昭躬身行礼。其目的明知道黑山射艺不会太差,但孟夫子一个文人,就不一定有高超的射艺了。也是也间接告诉秦王,孟夫子的射技也不过如此许多刚刚玩投壶士子马上醒悟,纷纷附合道:“请孟夫子赐教。”

大家都看出这些人的心思,王绾厉声喝道:“尔等无理”还未骂完,却见孟昭站起身说道:“无防,我数年未开弓,今晚刚刚好温习一下,子曰温故而知新,不亦乐乎。”

孟昭来到场中,黑山刚好从内侍手中接过一张精铁强弓,沉淀淀的,正是十石宝弓。黑山伸手连拉三下满弓,这才双手递给老师。

众人见黑山轻松拉满百石强弓已经是十分佩服,又见他将十石强弓转递给孟夫子更是惊讶没有人会相信孟昭也能开十石强弓的。黑山亲眼见过孟昭的射技,心里当然有底的。

孟昭将上卿官服衣襟往腰间一系,单手接过精铁强弓,抽出两枝羽箭,一提气拉满弓,“嗖”一声射出后,马上又射一箭,一百二十步外的灯笼应声而落,还未等落地,第二枝箭又正射中灯笼,余势未衰,又将灯笼带出五步稳稳钉在树上。这两箭一气呵成。看得所有人目瞪口呆。

“孟夫子神技,我们心服口服”众人无不起身向孟夫子行礼。

“以后不要再把投壶当作儒家的射技,徒增笑耳”孟昭说道。

最后宣布王离得射艺之最。这样,咸阳四骏只有李由一无所获。其余三人和黑山各得一项第一。

孟昭却向秦王说道:“李由虽然未得一最,但四项比试,在年轻的一辈中,样样都能排上前三,非常难得,亦可算一最也”

秦王觉得有道理,当即宣布四骏和黑山各得一最的奖励。李斯父子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

宴会结束时,已经是子时了黑山和孟昭告别秦王和其余众人。将老师用六尺伞盖的青铜轺车接回府里,师生二人这时才有时间单独说一会儿话。黑山将几个月来发生的事和老师详细说了一遍

孟昭听了,哈哈大笑道:“难怪秦王把我也接进咸阳,他肯派人调查了你的底细,把我也给查出来了不过你那个建学校的建议不错,明天我们一起进宫,面见秦王时,再好好商议此事”

师徒二人又商讨了一些事后才各自休息。

第二天,秦王召孟昭和黑山入宫举行小朝会。小朝会在偏殿举行,除了九卿还有十多个重臣参加。孟昭的位置依旧在秦王的右边。

黑山首先将在秦国设立小学、中学、大学的建议提了出来。众人听了黑山的话,尤如晴天炸雷,立刻争论不休。

李斯道先代表法家一派反对,道:“商君当年烧诸子百家之书,禁止秦人学法家、农家以外的书,禁止秦人到六国游学,也遭到无数人反对孝公也是心怀疑惑的坚持下来,结果秦国越来越强大。可见,此法商君是正确的。不可轻易更改。”

李斯的话是有依据的,商君书原文:“国之大臣诸大夫,博闻、辨慧、游居之事,皆无得为,无得居游于百县,则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知农不离其故事,则草必垦矣。”大意是:“禁止士子们四处游说,他们就无法获得财富和官职,读书无法获得财富、百姓就不喜欢读书,百姓不好读书就会愚昧无知,百姓愚昧无知就会安心务农,百姓安心务农,那么荒地就会被开垦出来了。”

因此,李斯的话,立刻得到许多人的响应特别是公族大臣。

孟昭见秦王气定神闲地坐着细听,知道今天必须进行论战了他缓缓地说道:“商君曰三王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法家之要在于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若昭襄王不因势而变尽招举国十五岁以上男丁入伍,岂能有长平大捷若秦王不因时而变,八年前的灾荒要饿死多少百姓,哪来的数百里郑国渠

“商君之时,秦国弱小,地不过关西十数县,民不过二百万。国弱民穷时,定此法,稳定国内人口不外流,不四处走动,保存仅有的生产力,努力发展生产,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这一点商君是对的。但是现在商君变法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秦国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比以前大出七八倍,国强民富。山东各国之民举家来投者后络绎不绝。外逃之民几乎没有再说未来三五年内,秦国必一统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士农工商无论走到哪里皆王之臣民也。

“秦剑虽利可以横扫天下,却治不了天下啊现在大秦最缺的不是粮食、也不是勇敢的士兵和能征善战的良将。而是能拿起笔来治理天下的士子。望王上三思,提前为天下大一统做准备。”孟昭说完,众人都陷入沉思这席话有理有据。

秦法规定,服役年龄是十七岁至五十五岁。又规定二丁抽一,四丁抽二。长平大战时,昭襄王不得不下令征召年龄扩大到十五至六十岁,河东郡和内史郡更是征召了所有男丁,才保证前线的兵员充足,后方粮道可以源源不断。大旱两年,因为秦法不赈灾,因为那是无功受赏,仅许民采野果自救。但是关中有两百多万百姓那里采那么多野果采摘后来秦王下令开官仓,将两百万百姓编成士伍,开挖郑国渠,既帮助百姓度过旱灾,又修成郑国渠。两件事严格来说已经是变了法度了

众人沉思一会儿,丞相王绾说道:“现在已经急缺官员,不得不从军队中抽调大夫以上爵位的军官,经过简单培训就派到各地任官。尽管如此,还是远远不够,赵地许多县,只能派去七八个人做为官史,不得不起用了许多旧赵官吏。致使秦法无法在这些地方推广,许多政令根本无法到达农村,未来几年这样的情况还会更严重。臣同意开办学校,为帝国培养优秀人才。”王绾的话立刻有许多官员赞同。

李斯做为秦朝的第一名臣,绝非迂腐之人。他说道:“吕不韦时的招贤馆,当时三千士子有几人为大秦所用最后几乎都成了扇风点火乱政之人。”李斯最大的心愿便是丞相之位。见又来一个竞争对手心中实在是不快他虽然是儒家荀子门下,在咸阳却是法家一派的灵魂人物。时政利弊早就了然于胸,只所以将吕不韦三千门客和学宫相混谈,主要目的是要秦王削减学宫的地位,以勉成为自己以后的竞争对手。虽然没有明说孟昭,但是傻子都明白学宫祭酒之位非孟昭莫属。

孟昭一眼便知李斯的心思,说道:“在下不才,自请领大学祭酒校长,只负责教授学生,不参与任何政务。学生成绩考核和官职任用全凭王上定夺。”

秦王又环视众人,问道:“众卿意下如何”

王绾、李斯纷纷表示没有异议。众人最后商定,凡是左庶长以上爵位的公族、士族子弟,只需成绩合格者便可入大学。平民子弟必须通过各郡县举行的考试,成绩名列前矛者方可入大学这个结果和现代的厅部级干部子女可以直接保送清华北大一个样。

秦国将在各郡县乡里建立大、中、小学,并将在咸阳招收首批大学新生的消息诏告天下。

通告一出,黑山的家门口就被人山人海堵住了。许多人都想提前拿到入学的资格。后来只好又发出通告:凡是年龄二十五岁以下,十七岁以上的男子都可参加书、数的两门考试,每个郡取成绩最优秀的一部分参加大学的入学考试。按成绩排名入学。

黑山又推荐了张苍、王喜负责大学里的数学科和法律科教学。

光阴似箭,转眼就是秦王政二十年二月。北方依旧冰天雪地。王翦调齐三十万大军逼近易水,蒙田也率领十万轻骑在雁门关外的大草原活动,对燕、代两国形成自西向东的三面包围。

大秦帝国大学也举行了开学仪式,原文信侯府的大门被粉刷一新,大门口一块“帝国大学”的大匾正是校长孟昭亲笔。大学里三座图书馆放满了全国各地收来的两百万卷书籍。原来专供门客住宿的院子全部改成学生宿舍,数十间以前用来修书和处理政务的大殿全部改成教室,里面的摆设和后世七样,有课桌椅和讲台、黑板、石膏做的粉笔等。为缓解各地官员的严重不足,第一届大学生只教书、数、法。相当于后世的干部速成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95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