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秦万万年

作者:黑哥睇世界 | 分类:历史 | 字数:0

26棉花和玉米

书名:大秦万万年 作者:黑哥睇世界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8

“黑山小小年纪,见识不凡。实不相满,我刚刚发出的八百里加急奏报,正与你相合。秦王胸怀天下,定不会任由匈奴侵犯华夏。至多四日,定有王书决断”蒙恬称赞道。

黑山又把匈奴十多年来向西扩张,灭了西域数十国,又将伊列国举国惨遭被屠杀,和自己救了伊列国王子、公主之事详细告诉蒙恬。

蒙恬听完,义愤填膺,说道:“早就听说匈奴人凶残,没有想到他们竟然如此残忍头曼大单于,蒙恬誓要取你的首级。”

黑山和蒙恬讨论完公事,蒙恬又谈论起黑山让士兵学习唱歌的事情,黑山立刻将军常唱的几首歌连五线谱一起写在木犊上,叫来阿黑哥,教他们如何唱谱和歌。 蒙恬大喜,让部下抬来一架音色清亮优美的筝介绍说:“这架筝是我根据古筝改制而成,音阶和你的五线谱正好对应。将来五线谱和筝必能流行天下。”

三人一起学谱学筝,蒙恬和阿黑哥都是音乐天才,短短两天,便已经熟悉掌握五线谱。黑山搜肠刮肚,默写出岳飞的满江红词、谱。二人对着谱一个弹筝一个歌唱,立刻将满江红唱得铿锵有力。

三人正唱得起劲,军法官来报:“这次出战斩首八百零五级,缴获战马六千五百七十三匹,兵刃九百零三件。一百多车辎重中大体统计完毕,有麦粮二十车,有犀牛角、象牙贵重财货二千余件,金器银器等生活用品三千余件,香料一千五百斤,调味料三车。还有二十车厚布料,和五车粮食从来没有见过,不知道什么材质,无法登记”

“我们去看看,看是什么稀奇东西在我地大物博的中原看不到”蒙恬说着,带着黑山向仓库走去。

整个大仓库,堆满了各试各样的战利品,黑山特地去查看一下军法官说的金银器,靠近一看,大失所望,所谓的金器都是黄铜制作,工艺还算精美,银器只有几百只小酒杯和数十个酒壶,黄金器一件都没有。

军法官带着二人来到装布料车前,说:“这二十车都是这种布料,挺厚实暖和,却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黑山一看,这不是棉花做的棉布吗只是织布工艺太差,简单辅成薄薄一层,再用针线扎成一片片,做衣服的里子刚好。“这个是棉布,是从一种叫棉的农作物开的花采下来的,这可是好东西,可以制成衣服、棉被,非常暖和”黑山介绍到。

“你识得此物”蒙恬问道。

黑山一时语塞,这个东西后世满大街都是,这个年代却没有,大家主要穿葛布衣服,只有少数富贵人家穿丝绸。黑山急中生智回答道:“我在我老师的书库里见过一卷书叫西夷图录,里面有棉花的图片和介绍功用,我也是随便看看”

几人又来到装粮食的仓库,在其中一个角落,一百多袋粮食码得整整齐齐,有一袋开了个口,放在地上。

“玉米”黑山一看正是后世常见的干玉米粒,只是颗粒比后世小很多。“这个东西那本书上也有,产地却是在离西域更远的西南边的。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西域人也开始和植了”

“这个东西,你也知道”蒙恬和军法官更是惊讶黑山的博学。

“玉米适合在南方蜀地、南郡山地推广种植,棉花则适合寒冷干燥的上郡和北地郡,等我们干掉匈奴,派商队到西域去买回棉种,把这两种农作物推广开,天下将减少多少冻饿之人了。”黑山感慨道

“既然知道名字,就具实记录你们会同考功司,军司马按市价拟出缴获总价,论功行赏八百多个首级由黑山将军自己分配,报给我”

“诺我这就会同巴图鲁司马商定,再上报上将军。”黑山应声道,“我对考功不太熟悉,能否请上将军一同前去,提供一些意见”

“我正想认识一下你的手下,那就一起去看看吧”蒙恬回答着,立刻向中军幕府走去。

“立刻通知巴图鲁、史胖子、那不太、木将到中军幕府。”黑山出了库房,对库房外等候的阿黑哥说道。

“诺”阿黑哥应了一声,匆忙去了

黑山和蒙恬刚进幕府,几个人便匆忙来到向蒙恬行礼。蒙恬示意大家坐下。大妞立马给每人倒一碗热奶茶,然后退出帐外。

黑山首先开口:“我们这次总共出去一百零二人,死了两个人。斩首下首级分配,这方面,巴图鲁是老行伍了,有经验,你先谈谈你的看法”

“依贯例,军官以盈润升爵,若全军出击,我们两可各升二级。但是此行我们出去一百零二名,却有五百将二个,二百将一个,百将十二个,帅长二十人,骑长三十四个,士兵仅三十一个。军官数量大于士兵数量,我也不知如何计算了”巴图鲁为难地说道。

“请上将军为我们一决”黑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求助蒙恬。

“依秦军惯例,武将一战升爵从未超过五级,多出来的可以财货重赏。黑山已经是左庶长,只能由朝庭拟定封赏,巴图鲁可报二级爵,其他人各报爵五级。余下三百余个首级可按每颗首级五金兑换,再分配到下面每个人。至于缴获的战马财货,我会具实上报,由朝庭定夺”蒙恬处理这样的军务显得轻车熟路。

众人豁然开朗,皆大欢喜都同意按上将军的说法办。

“你们这次功劳好大,我最高只能授四级不更爵,大夫以上只能上报国尉府,我这个上将军竟一个也做不了主。”蒙恬苦笑道。

当天,蒙恬就将有功将士名单、缴获清单和玉米、棉布样品及李牧送的地图原件八百里加急发往咸阳国尉府。

咸阳城北门外,一骑快马高举黑色旗帜沿着宽敞的直道直奔向城门。城门箭楼上瞭望手远远瞧见黑色旗帜,立刻敲响身后大锣,高声喊:“黑旗信使进城,清道喽”两百步外立刻有锣声回应:“黑旗信使进城,清道啰”一直传到咸阳宫门口。

本来人来人往的街道,所有行人立刻闪退两边,咸阳宫厚重的木门也立刻打开。黑旗信使飞驰入城,没有丝毫减速,直入宫门到达政事厅门口,早有郎官等候,从黑旗信使那接过密封完好的铜管,一看是边关急报,便跑步进入政事大厅。

国尉尉缭是个精明干练的中年人,从郎官手中接过铜管,熟练地拆开,取出里面的羊皮纸,才看几行就已经感觉到事情重大,立刻起身,向政事堂后的上书房小跑而去。

这个时候的咸阳宫是秦孝公时所建,朴实无华,也不是很大。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时国力大增,几次都想重建咸阳宫,都碍于孝公和商君的威名只能做罢,分别另选地址修建了富丽堂皇的章台宫和甘泉宫。几代秦王大部份时间住在章台宫和甘泉宫,只是有重大朝会时才在咸阳宫举行,以表示庄重。到了秦王赢政亲政后,年轻的秦王是典型的工作狂,几乎常住咸阳宫处理政务,咸阳宫又热闹了起来

秦王的书房是三公九卿常来之地守门的郎官见一向稳重的国尉匆匆跑来,便知道他又有紧要事要面见秦王,便向书房内禀报一声:“国尉求见王上”

尉缭脚步不停,直入书房。秦王的书房周围书架摆满了无数书卷,赵高每天都要将书卷整理整齐,使人将批过的奏章抬入库房分类封存,将每天三公九卿转过来的政务书圈分类摆在秦王案前。

秦王赢政见国尉匆匆赶来,笑着问道:“国尉有何要事,说吧”

“刚接到蒙恬、匈奴头曼单于集结三四十万骑军,预计春暖雪化后南下。二、赵国将放弃九原、云中两郡,收缩防线。三、李牧有可能率赵国二十万边军南下抗秦。”尉缭一边简单汇报,一边将羊皮张双手递给秦王。

“召王绾、李斯、顿弱前来议事”秦王接过军报,边看边下令。秦王年二十九,身高九尺,长须方脸。边看边思考。

一会儿,三位大臣来到。众人见礼后,秦王将军报亲自递给丞相王绾。秦王大手一挥,几个在书房随侍的内侍、宫女都急忙躬身退出门外,关上大门。

“看完军报,各位有什么想法”秦王问道。

“赵国这招太毒辣,放弃两个边郡,不但将本来冲着他们来的三四十万匈奴军引给秦国,还可以抽调二十万精锐边军南下对付我们,我大秦凭空多出五六十万敌军。若其余四国乘机合纵来攻,我大秦将四面作战,十分危险”尉缭深知各国兵事,担心地说道。

“头曼单于此次大举兴兵,有两个目的,一个报十五年前被李牧斩首二十余万的血仇;其二,重新夺回河南地,即九原、云中、雁门三郡。臣以为可以重金贿赂头曼单于,将赵国退出云中、九原二郡后,将二郡归还匈奴,再与匈奴约定南北夹击赵国,待赵亡后,将雁门郡、代郡还给匈奴。如此,我们可以变害为利,赵国指日可灭。”顿弱捋一捋胡子,得意地说道。

“顿弱之言绝不可为。秦国为华夏守边八百余年,西伏戎犾,北灭义渠。始有今日版图。而赵自立国后,赵武灵王和李牧两次重挫匈奴,斩首数十万,广地千里,天下传唱。今秦强赵弱,弱赵尚不耻与匈奴为伍,况强秦乎若行此计,虽可灭赵,得赵之地而失天下民心,必遗臭万年也。”王绾头发胡子花白,一身正气,坚决反对和匈奴共图赵国。

“李延尉意下如何”秦王不置可否,转头问李斯的意见。

李斯三角眼咕溜咕溜的转个不停,以前这等大事,秦王都是事先知会,让大家回去再三考虑,再朝会庭议后决断今日事发突然,根本没有时间揣摩秦王的心思。但是其他人都发过言了,如果自己不答,显得太没有主见。心一横说道:“王丞相此言差矣。胜者为王败者贼,战争向来是无所不用其极,只闻昔日宋襄公不击半渡之兵而贻笑天下,未闻其仁义美名传后世也。顿弱之策大利于秦,斯以为,可行。”

秦王听了,哈哈一笑。又转头向尉缭子一拱手:“国尉深暗兵事,定有奇策可解此危局,赢政恳请赐教”

“尉缭不敢受秦王大礼。我有两策,请我王裁之。”尉缭子见秦王竟然给自己行礼,急忙回礼,说道,“上策,紧急征召十五万丁壮北上,令蒙恬深沟高垒而拒之。再挑精锐轻骑数万,扰匈奴后方。再令南线战场的杨端和、樊于期退还部分新攻下的县城,构筑防线,据险固守。匈奴无利可图必转向进攻赵国代郡、雁门郡,赵国见南边秦军只守不攻,必调李牧边军北拒匈奴。待两边皆疲惫,再遣蒙恬率精锐三十万,与匈奴决战,一战可胜。再率胜利之师由北向南攻赵,再以王翦率大军山三川郡直逼邯郸城,南北夹攻赵国必亡。如此大秦可名利双收也。只是赵国雁、代两郡百姓必匈奴遭屠戮”

“国尉果然见识超群,此策甚善”秦王大加赞赏,“愿闻其二”

“二策是臣赞同王丞相之言,秦欲一天下,先以天下为已任,匈奴横扫西域数十国,所过之处,人畜无生,其爆行令人发指。今匈奴举兵三四十万南下,兵锋正盛。而北边三国中,赵燕两弱唯秦独强,秦当以守护华夏为已任,征招举国丁壮,暂停对赵用兵,全面固守,再调二十万精锐北上由蒙恬统领。老将王翦领军十万精锐坐镇三川郡,关东诸国必不敢轻举妄动。再令蒙恬出精兵四十万与匈奴决战,若能一战而灭匈奴主力,不仅可保二十年内无边患,可解后顾之忧,亦可威镇列国。到时南北两路夹攻赵,再南下魏齐楚。天下统一指日可待。”尉缭子慷慨激昂地说着,两只眼睛直盯着秦王,他想看看秦王有何反应。

秦王听完尉缭子的话,在书房中来回踱步,沉思着,自言自语道:“秦欲一天下,先以天下为已任”

李斯见秦王偏向尉缭王绾,脑筋一转,说道:“一策于秦最有利,代价最小。雁、代百姓惨遭匈奴劫掠后,秦国再以雷霆之势扫灭匈奴,雁、代百姓必感恩戴德。若用二策,秦国要付出大代价,直面匈奴兵锋,且赵地百姓却不知秦是为他们挡住灾祸得不偿失也”

王绾作为儒家学派的他素与法家的李斯政见多有不和。听了李斯的话,立刻反对说:“秦王既胸怀天下,当视六国子民为大秦子民。臣以为,可速派间人到九原、云中、雁门、代四郡,将匈奴举兵来袭散播开来。再令地广人稀的上郡、北地郡全力收留逃亡过来的赵民。待与匈奴决战时机成熟后,再派人到赵国四郡宣传秦王仁德,不忍四郡百姓命丧匈奴铁蹄下,决定举全国之兵与匈奴对决。再令行人属出使五国,邀五国派出观察使团到战地观战如此一战,既尽得边地民心,又震慑五国君臣。

秦王听了王绾之言大喜,赞道:“丞相、国尉皆有胸怀天下之胸襟,大秦之幸也。就取第二策,国尉负责拟定北上之兵、将,招募新兵、民夫等事;丞相负责粮草辎重调配,北方苦寒,每名士兵每日一碗烈酒不可少。顿弱负责派人入赵国北方四郡大力宣传,特别是九原、云中两郡,必须让两郡百姓们知道,撤向秦国北地郡、上郡才是最安全的选择。还要安抚好进入两郡的赵人。即日起迁入两郡的赵国丁壮一律赐爵一级,若全家迁来赠住房、农具外加地三顷。传书姚贾,令其出使五国,无论用什么办法,必须保证五国在大破匈奴前不会与秦国开战。”

就在秦王书房内,半小时不到就决定了匈奴与赵国的命运。秦王当场拍板对匈奴与赵国的大策,并安排好各位大臣的职责。

李斯走出秦王书房时,内心很不是滋味不仅是进言未被采用,更是如此举国大战再即,大臣各有职责,唯有他,秦王未安排任何事给他。

当日傍晚,一队轻骑已经从咸阳宫出发,直出北门,日夜兼程北上。这队人马,正是秦王派往上郡的使者,由秦王的郎官组成,为首的是一个风度翩翩的二十出头英俊少年,假上将军王翦之孙,步军主将王贲之子王离。

郎官在秦国绝对是让人眼红的职业,表面上是保护秦王的卫队,实际上是王公贵族世家功臣子弟步入仕途的捷径,也有一部份是在军队中表现出众的平民子弟,被秦王亲自选为郎官。被选为郎官后少则数月,多则三五年,秦王会根据每个人的才干大小赐于不同爵位。再派往各地方或年队担任官吏、军吏。如:蒙恬、蒙毅、李由、李信等都有当郎官的经历。

王离十七岁就入宫当郎官,现在二十出头就已经是六级官大夫爵,还当了郎官书令使。经常以秦王使者的身份到各地宣读王书。

这次接到秦王命令,带着二十位郎卫连夜出发,两日不到使到了大营城黑山的幕府。

秦王的使者到来,怎敢怠慢,蒙恬带着黑山等到门口迎接。幕府门口,来了二十骑,刚刚下马,个个使劲跺跺酸麻的双脚,抖掉身上的雪花,二十匹高头大马,已经被幕府值勤军士接过,每一匹都大汗淋漓。二十名军士,个个衣甲鲜亮,身披贵重的貂皮披风,虽然个个风尘仆仆、略显疲惫,但约仍然英气逼人,脸上傲气十足。幕府门口站岗的军卒和他们一比,简直就是一群叫花子

蒙恬带着众人到门口,肃立躬身,双手一拱说道:“假上将军蒙恬,拜见秦王特使”

“上将军数月未见,别来无恙进幕府再叙旧,有王书要宣”说话的白面年轻人正是王离。

蒙恬带着众人,众星捧月地簇拥者,王离走进幕府。王离站在大厅中间,傲气十足。蒙恬带着众人肃立躬身行礼,道:“假上将军蒙恬,恭请王使宣读王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674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