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逍遥小捕快

作者:墨染清辉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四章:加试一场

书名:逍遥小捕快 作者:墨染清辉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27

许青此言一出,楚国的官员和两国使者都是一惊。

许青此言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

说他对,是因为当周国提出以文会友的时候,赵国立刻便是说了要比试棋道、经义和诗词。

说他不多,是因为文道比试这几样,几乎是这些年来约定俗成的规矩了,即便赵国不要求比的也无非是这些。

这位安定县伯这是在钻规则的空子啊

就连高位之上的楚皇都是微微一怔,许青他到底想干什么

但是,依照皇兄所说,许青承诺的事情,就必定有十足的把握。

楚皇倒要看看许青究竟想要干什么。

赵国正使听得许青之语也是陷入了短暂的思考,他自然也是看出了这位安定县伯明明就是在钻空子,是他们提出来的不错,但是他们不提这些,你们不还是要比这些嘛。

约定俗成的东西

但是赵国正使没有直截了当的跟许青挑明,问题就是出现在许青说的话,由楚国提出一道题目,加赛一场。

按照以往,赵国的文道都一直应该以绝对的优势碾压楚国,但是这场文道之比却跟楚国打平。

也就是说,如今他们赵国岂不是要面临打不过楚国在而且可能文也不如楚国的局面

若是再加试一场,不但对楚国来说是个机会,对赵国来说同样是个机会啊

而且,赵国文道领先多少年了,即便让楚国选题,加试一场,只要是比试文道,他们赵国还会输不成

想到这里,赵国正使看着许青道:“此次两国之比乃是文道之比,只要是比试文道,我赵国自当应战,不知安定县伯要比试什么”

许青道:“很简单,作为读书人,博闻强记自然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吧”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赵国正使道:“自然不错,天下读书人,唯有博闻强记才可贯通理解儒家经典、圣贤之道。”

这个时代,三国之间科举第一场便是补全圣贤之言,圣贤典籍之中的话随意抽取,给出上句补下句,给出下句填上句。

主考的圣贤典籍必须要融会贯通,记得一字不差才可以。

这时候就别指望谁给你划重点了,这几本,都是重点

记性不好,科举第一科能把你给刷下去。

许青笑道:“那便很简单,我们便比一比这文道之上,最基础的,速记”

“速记”赵国正使疑惑道:“不知速记是怎么个比法”

许青道:“很简单,从古至今,崇文馆内,典籍浩如烟海,其中不乏偏颇冷门之典籍。”

“不如这样,两国各出一人,并且两国各选出随意一本典籍的任意一篇越晦涩难懂越好,截取相同字数,交予对方之人,比试双方有一炷香的时间记忆此篇之内容,一炷香之后开始默写,谁先默写完,并且错误最少,谁便获胜。”

“陆正使以为如何”

陆正使思虑了一番后道:“如此比试,对两国来说的确极为公平,白纸黑字写于纸上更做不得假,本使无理由拒绝,不知贵国是何人应战”

速记一道与诗词一道一般,年轻一辈在记忆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正是记忆力的巅峰时期。

所以,速记一道,最好选年轻且饱读诗书、博闻强记者最佳。

许青拱手笑道:“区区不才,正是在下,不知贵国何人最擅长速记啊”

一旁的匡舟站在一旁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般的笑意,他今天终于将诗词一道比完了,虽然输了,但是终于可以跟这个妖孽一般的人说再见了

若是可能,他这辈子都不想跟许青再同台对决。

他这辈子都不想再看到许青这个妖孽

一辈子的心理阴影啊

只要不是跟他比,这位安定县伯爱怎么比怎么比。

陆正使想了想道:“我赵国此行,最为博闻强记之人便是匡舟匡使者,不如我赵国便请匡使者”

一旁的匡舟听闻此言脸上的笑容忽然一僵

陆正使话还没说完,只听一旁忽然传来“扑通”一声。

一旁的赵国使者连忙惊呼道:“不好了匡使者又晕倒了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最终,太医的诊断结果为:惊吓过度,累及心神,需安心静养

赵国使团,最善速记的便是匡舟,如今匡舟晕厥而去,那么此次比试便只能延后了。

没办法,总不能让比试棋道和经义的那两个老头儿出来比吧

再不济,还能他亲自上场

他们的记忆力早已不是巅峰时期那般强劲了,跟许青这个正值记忆力巅峰的年轻人比,肯定比不过啊

待到两国使者退场之后,楚皇看向许青道:“安定县伯,随朕过来。”

御书房

楚皇看着许青道:“你小子到底是有些莽撞了,此举事关我大楚荣辱,若是你赢了身后便是一片盛名,若是你输了你身后便是一片骂名,你可有必胜的把握”

如今,楚国与赵国六十余载的时间,终于平了一局,这最后一场若是许青最终赢了赵国,便是楚国在此次文道之比上赢了赵国,作为这最后一场的策划之人的许青,若是赢了,在今后楚国文坛的地位可想而知。

但是若是输了,那便依旧是赵国胜过楚国,而作为始作俑者的许青,肯定会受到楚国读书人的口诛笔伐你说你闲得慌了多管什么闲事显得你能耐是吧

说的夸张一点,许青若胜,便是名垂千古;许青若败,便是遗臭万年。

许青笑道:“臣从来不做没把握的事情。”

楚皇也笑道:“皇兄也是这么评价你的,放手施为便好。”

许青拱手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期望”

楚皇摆了摆手道:“反正你输了,天下读书人骂的也是你,又不是朕。”

许青:“”

合着还是自己自作多情了是吗。

想到这里,许青开口道:“陛下,您先前答应的一千两银子,您看是不是”

楚皇想了想道:“此战,你为我大楚出力颇多,劳苦功高啊,如此功臣给的少了怕是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你说朕将乔姑娘跟一千两都给你如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54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