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7章 探监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在镇安府靖西县的战俘营中,秦良玉终于见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儿子,两人虽然一个在外.一个在内,却都是阶下囚的身份,相见之时自然倍感唏嘘。

事实上,保乡军的政策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战俘营中的劳改犯每月可有一次家属探监的机会,时限为半个时辰,不过犯人禁止收取外界的任何东西,包括食物.工具等等。

“儿啊,你受苦了...”

探监室内,秦良玉望着又黑又瘦.穿着一身皂色囚服的儿子潸然泪下,两人身后皆有一名管教监视,相互间隔着一道墙壁,中间开了个尺许大的洞,上面还镶着一扇可以活动的铁板。

“承蒙母亲大人牵挂,孩儿在这里一切都好。”

马祥麟勉强一笑,仅剩的那只独眼中不禁泛起了泪花。

镇安府这个战俘营平日里主要的任务是烧砖.烧炭.炼焦,其产能非常可观,官方与民间皆会来此收购,这部分利润足以抵消犯人们的口粮.服装等杂七杂八的开销。

换句话说,战俘营基本不需要上面的财政拨款,由犯人自己养活自己,这套模式运转起来之后完全能够自给自足。

而此人被发往这里劳动改造之际,刚开始是极不情愿也极为抗拒的,根本不愿意出工出力。

但这里的一把手,宣慰使程安国啥人没见过,大明的兵部尚书不也服服帖帖的,人家杨嗣昌现在是烧砖大师,已经带领他的劳动小组连续两月摘得“标兵”称号,要不了多久可就攒够工分出狱了。

要是兵部尚书还不够大的话,本营还有个大周皇帝,郭东岩精于挖煤.从不偷懒,其个人产量屡创新高,更是数次受到嘉奖。

跟这两位比起来,你一个石柱的土司神气什么?

因此,程安国在听到手下管教报告,这马承麟不肯干活之后只是轻蔑一笑。

真是反了你了!

还是那句老话,战俘营里你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窝着,只要干不死就给老子往死里干。

有的是办法治你。

但对付马祥麟这种个性刚烈的人物,光来硬的行不通,人家连死都不怕,还能怕那点刑罚了。

但任何人都有脆弱的一面,只要找到方法,总归是能驯服的。

程安国思来想去,决定从待遇和其母身上下手,在劳改营这种完全封闭.等级森严的集体中,经过潜移默化,犯人是很容易失去主见.随大流,进而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新的价值观。

比如劳动光荣.懒惰可耻。

个人一旦成为封闭集体的组成部分,其智力水平便立即出现大幅度的下降。

以犯人杨嗣昌为例,曾为崇祯皇帝的宠臣,明廷中数得上的大员,什么荣华富贵没享过?什么山珍海味没吃过?

就算成千上万两金银堆在他面前,熊掌.鱼翅摆在他面前,此人的心情恐怕都不会起一丝波澜。

但就是在这战俘营中,长达半年的劳动改造之后,“标兵”杨嗣昌会为了一张奖状而起早贪黑.埋头苦干,会为了午餐时赏赐的肥肉片子而兴奋不已。

之所以会如此积极,是因为他从“劳动”这件事上得到了正向的反馈,比如犯人们的敬佩.管教们的嘉奖,来自旁人的“尊重”让他食髓知味,在浑浑噩噩的日子里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其快感不亚于回到朝堂重掌大权。

而要驯服这马祥麟,除了用这些手段之外,还须发动心理攻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毕竟这家伙是个大孝子。

于是,管教很干脆的告诉他,其实阁下干不干活都无所谓,战俘营不缺你这张嘴,养活些许闲人不被饿死也花不了几个钱。

不过,这辈子就不要想着出去了,安安心心在草铺上躺着吧。

侍奉老母更是不可能,作为劳改犯是没有这个权力的,就连以后的每月探监都会被取消。

在这软硬皆施的手段下,烈如马祥麟这样的汉子也不得不屈服,而只要此人一旦接受了“劳动”改造,也就成了那只被熬服了的鹰。

其个体的思想便会被迅速冲刷掉,进而被集体价值观所主导。

在探监的过程中,虽然一旁会有人全程监视,但只要不是密谋越狱等反动行为,管教们也懒得搭理。

当秦良玉了解到儿子在这营里每日都要挖煤.烧砖,晚上几十人睡一个大通铺之时,自然很是心疼,不过马祥麟却表示这点苦没什么,那徐贼虽然残暴,但战俘一般不会受到虐待。

而听到“徐贼”这两个字,此人身后站着的宋管教眉头紧锁,厉声喝道:

“八六五四,注意言辞!”

“警告一次,再有下回扣除五分!”

马祥麟听到这话又气又怒,但也不敢发作,只得低着头.连声称是。

如果被扣五个工分的话,就意味着六七天的劳动都打了水漂,这是他万万难以接受的。

被警告过后,秦良玉只好跟儿子谈论起这段时间在岭南游历的见闻,对徐贼的称呼也变成了定国将军。

她认为朝廷若想收复岭南已是不太可能了,这定国将军有钱有粮,又跟海外夷人贸易频繁,假以时日养个二十万雄兵并非难事,而最近听说连安南国的联军都被人家给收拾了,此邦已赫然沦为岭南的后花园。

母亲的判断一向很准确,这点马祥麟是相信的,因此听到这话后,他心底不由一阵迷惘。

如今的时局真是越来越糟,关外有清贼,内地有闯贼.献贼,如今岭南还多了个徐贼,大明怎么就这么倒霉,每一个对手都如此强大。

纵观母亲所言,这岭南之贼却与其余贼不尽相同,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只是表象,真正能让其发迅速扩张,致使朝廷屡战屡败的原因,不是利铳猛炮,而是其高效.先进的制度。

以徐贼在岭南的声望,用一呼百应来形容丝毫不为过,究其一体纳粮.纳税等政策,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却能在收上来巨量钱粮的同时大获民心。

马祥麟现在有些相信狱友们闲聊时说的话了:

“哼哼!只要人家那定国将军想,从这两广随便拉个几十万大军简直易如反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8819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