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70章 分土地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赵元基趴伏在地,用余光偷偷的打量着面前之人。

此人体格魁梧,一脸英雄气概,可观其行事作风狠辣果决,称得上步步为营,实非寻常莽汉能够相比。

短短时日,竟以区区数百山匪,连败朝廷官兵几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说实话,初闻“保乡军”及“大将军”之名,彼时正坐在宅内悠哉饮茶的赵元基差点将茶水一口喷出。

在他看来,这不过又是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匪而已。

硬是给自己冠上名头,令人思之发笑。

可现在,整个思明府从上到下,没人笑得出来了...

见“大将军”自顾自的拿出匕首修整指甲,似乎将自己当作空气一般,赵元基终于忍不住了。

他踌躇半刻后,讪笑道:

“久闻保乡军义名,大将军之威亦如雷贯耳。”

“我赵家愿献上三成家财,以慰军中兵勇...”

“望大将军笑纳!”

“什么?三成?”

徐晋停下手上的活计,脸上的表情有些古怪。

赵元基暗自窃喜,看来此人是被这三成家财给震撼到了。

山贼就是山贼,到底是没见过什么世面。

虽然要大出血一把,让他心痛无比,但怎么着也好过全部家产都被充公来的好。

正在他折服于自己的英明果决之时,一道晴天霹雳当头而来...

“怎么才三成?”

徐晋不满的皱起眉头,冷哼道:

“你当我们保乡军是叫花子不成?”

“大将军!”

“三成已经不少了...”

赵仁康满头大汗,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我赵家在海上深耕多年,田宅地产虽比不上卢.吴两家,但数代人积累下的钱财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献给将军的三成足有数万两白银之多!”

徐晋听的暗自咂舌,这做海贸走私的生意就是赚钱,这么说来这赵家的家产岂不是至少有十多万白银。

况且赵家也不敢在此事上做文章,是假是真,派人去赵宅一搜便知。

“三成太少了,八成吧。”

“这个数字吉利。”

端坐高堂徐晋不假思索的说道:

“以后海上的渠道便用作为我保乡军运输物资之用。”

“不会让你白忙活的,该付的银子一分都不会少。”

“你没有意见吧?”

赵元基脸色苍白,苦笑摇头,他哪敢有什么意见。

之前他打的算盘的是,如果以后朝廷的官兵打回来,到时候就可以反咬一口说是这伙贼寇强占了自己的家财。

只需要再打点一番,到时候他赵家还是良善人家。

可如今却偷鸡不成蚀把米,且不论八成家财之多,就拿这替保乡军运输物资来说,少不了一个落得从贼之名,这可是要满门抄斩的。

赵元基倒也是个人物,想到这里干脆将心一横,决定一条道走到黑。

他拱手一拜,表示自己还有两名犬子,希望能在保乡军中为大将军效力。

对于这个请求,徐晋自然是很痛快的答应了,随即给那两位赵家公子安排了军中闲职,并赏赐了“百户”的爵位。

至于赵元基,则因其慷慨之举,特意赐予其“千户”之爵。

反正这些名头在保乡军里不值钱,又没有什么俸禄可拿,完全就是一种名誉。

那些打过几场仗的老兵中,许多都是“百户...”

当然了,随着保乡军逐渐壮大,这些头衔就不能乱发了,自然会越来越值钱。

且不论十万山里的这群贼寇占据裴山县之后在州府里闹出了多大动静,那些朝廷大员又该如何人心惶惶,反正保乡军这边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大肆扩张起来。

此次招募兵员之事由“军师”老于全权负责,而大将军徐晋也给了他非常大的权限。

无论是银子还是别的,可谓有求必应。

只有一点,所招兵员必须得是“良家子”。

换句话说就是老实人,最好三杆子打不出一个屁的那种。

只有这样的士兵才会畏军法甚过战死,能够听从上级的指挥。

自古以来,“良家子”便是一支军队的纮骨,不过在封建王朝时期,所谓的良家子多指那些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子弟。

如今的年代,土地是第一生产资料,而为了保护自己的生产资料,良家子便能爆发出极大的战斗力。

可裴山县毕竟赤贫,豪绅累年吞并之下,哪还有几个自耕农可言。

因此,在徐晋眼中,那些身无分文,家徒四壁的佃户也是争取的对象。

没有土地是吧,老子分给你们。

于是乎,一个极其震撼的消息在裴山县境内开始疯狂传播。

“贼军正在招募兵员,一旦被征上,不仅有五两银子的安家费,每月还有一二两的饷银可拿!”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银子,没有上下盘剥,就算在大明的军中,边军能不能有这待遇都很难说。

当然了,如果仅凭这点的话,老百姓虽然眼馋,但大多处于观望之中。

银子固然诱人,但有命拿也得有命花才行。

说到底,百姓对大明朝廷的畏惧是刻在骨子里的,几乎没人相信这伙贼人能在官府面前抗衡多久。

到时候光一个从贼之举便少不了杀头。

因此,此消息一出,虽然极大的鼓动了乡亲们的热情,但数日之下自发去征兵处报到的汉子也不过一两百人而已,离徐晋计划的一千五百人还差得远。

这些敢领这份银子的家伙,基本都是死了爹娘无牵无挂的那种,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大多数人还得考虑家眷的安危不是。

终于,在徐晋放出分土地这个大招之后,整个裴山县的百姓彻底沸腾了!

“凡应征成功者,赏田十五亩并免赋税两年,战时再立新功者加赏!”

此前徐晋从那些乡间豪绅手中拿下了大批耕田,加上各种官田和从富农手里强行充公的,总数约在七万亩上下。

这还没算上那些漏网之鱼,据估算,整个裴山县的耕田大约在三十万亩左右。

此外,如果大力开荒的话,还能增长不少。

这只是一个岭南偏僻小县,土地赤贫,大明内地一个上等县耕地通常在七八十万亩左右。

因此,徐晋现在手里完全有充足的土地能分给这些兵员。

接下来的几天内,乌泱泱的人群从裴山县的各个方向朝征兵处而来,其中不乏有一些自持老当益壮的老叟混入其中,仅仅第一天,来老于这报名参军的便有七八百之之多。

第二天直接翻倍,甚至连隔壁县的不少人也偷偷跑了过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29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