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29章 秦良玉挂帅

书名:明末:从土匪到列强 作者:钢铁余晖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17

经过连日奋战,北伐军的两万将士已陆续攻克凯里安抚司.麻哈州.平越卫等数地,至此已将贵州的四成区域占据。

而下一站便是省府贵阳。

此时的贵州巡抚汤韦哗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贼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或是开城献降,或是传缴而定,就连兵强马壮的凯里土司盘遂都没有坚持几天。

据探子来报,那盘遂似与那保乡军谈判未果,此人勃然大怒之下率军民五万余人出战,结果刚一交手就被人家杀的屁滚尿流,不得已之下之后带着残军遁于山林。

原本汤韦哗是对这盘遂充满希望的,毕竟只要有此人的上万残兵藏在山里,保乡军就必须得分兵提防,否则粮草.辎重被袭,他们也就完蛋了。

谁曾想,这岭南贼军竟如此狠辣,直接纵火焚山,熊熊大火烧了整整两天两夜,连天空都变得通红。

盘遂和手下的万余残兵被烧的损失惨重,不得已只能硬着头皮与上山围剿的贼军交战,之后的事情就不用讲了,反正据说此人被阵斩当场。

汤巡抚此前已经数次向朝廷急奏求援,却每次都是石沉大海,可喜的是,大约八九日前,终于得到了朝廷的回复,言称会派石柱宣抚使来襄助,以解贵阳之围。

听到这话,汤韦哗可高兴坏了。

无它,实在是这石柱县马家名声太过显赫,尤其是那数千白杆兵,与昔日的戚家军一样皆是大明南兵中的精锐。

尤其是那个秦良玉秦老夫人,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

丈夫马千乘死后,由于其子马祥麟年幼,她便继承了丈夫的土司官职,成了代理的石柱宣抚使,早在天启元年便与两位兄弟率白杆兵于沈阳大破建奴。

天启二年,奢崇明包围成都无人敢来支援,又是这个秦良玉将其击败,解了成都之围。

崇祯三年,清军围困北京,秦老夫人散尽家财充当军饷,率兵北上勤王,七年时,与其子马祥麟击败祸乱四川的张献忠,使其退至湖广一带。

总而言之,这石柱县马家几乎就是大明的救火队员,哪里有难就开往哪里。

因此,这贵州巡抚汤韦哗听闻此事后才长舒一口气。

看来,贵阳之围可解矣。

四川播州境内,蜿蜒崎岖的山路边,是一条宽阔的大河,一大群装扮独特的兵将正在急速行军,放眼望去连绵不绝的队形足有数千人之众。

此些人大多手持一柄由结实长木做成的矛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模样十分古怪。

矛杆本身也是实而不华,外面没有任何涂漆和装饰,看上去十分质朴。

这种所谓的钩镰枪看上去怪模怪样,实际上在这山地作战中极为实用,若遇地形险峻乃至兵丁难以通过的地方,则可使一矛钩齿向上挂,二矛钩一矛尾环这样的方式安然行进。

除此之外,亦有一些持鸟铳.弓弩或盾枪的士卒。

总而言之,这是一支冷热兵器混合的山地作战军队。

一名气宇轩昂的银甲.独眼将军骑在神骏的白马上,其面容轮廓犹如刀削斧砍一般.英俊异常,身姿亦颇为雄壮威武,尽管这山路十分颠簸但他却坐的极稳,上半身随着马鞍的频率起伏不定。

此人正是现石柱宣慰使.都指挥使马祥麟,素有“小子龙”之称。

此前于榆关巡城时,其左眼被敌箭射中,他却淡定地拔出箭来以其射死清兵,实在是骇人听闻。

在他身旁的则是一名同样挂甲.骑马双鬓灰白的老夫人,乃母秦良玉,后者虽为女儿身却生的极为健壮,苍劲有力的两只膀子可令寻常男儿闻之变色。

“母亲大人,再过四五日我部便可抵达贵洲境内。”

马祥麟面容肃穆道:“届时母亲只需坐镇后方即可,儿必将那岭南贼军击溃。”

“我儿虽勇武绝伦,然不可大意。”

虽然这回足足带了三千精锐白杆兵,但秦良玉心情还是有些沉重,她毕竟打了一辈子的仗了,自然知道这广西保乡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前不久,朝廷遣使送来圣旨,令石柱宣抚使马夹率兵南上助贵州抗贼。

领命后,秦良玉不敢怠慢,立刻与儿子马祥麟商议起出兵之事。

由于马家财力有限,再加上石柱县人丁稀少,马家这么多年也就练出了四千白杆兵而已。

虽然人数不多,但战斗力却胜过寻常明军不知几何。

此些兵勇皆是招募当地的毕基卡人,属于优质兵员,平日里操练甚密.军法森严,以营.旗为单位。

最为精锐的是前.后.左.右.中这五营,每营一百人,属于马家的嫡系所在,由这马祥麟亲自掌握。

此些“营兵”相当于近卫军,完全脱产的士兵,每月由土司以米三斗六升、银三两六钱供养,其兵员选拔颇为严格,入营者无不是各村寨的健儿.勇士。

这五营的披甲率极高,足有七成以上,而且营兵身上的盔甲与寻常的明军劣甲不同,皆是上好的成色。

盔重十六斤,甲重四十余斤,利箭不能入。

而除了着精锐五营外,其余的白杆兵则以“旗”为单位,由各个小土司掌管,每旗的兵丁数目不定,几十人到上百人都有,具体要看各小土司的实力。

简单而言,石柱白杆兵更像是一种比较紧密的联盟军队,当地的土司皆尊世袭石柱宣抚使的马家为主,各自从村寨中挑选出优质兵员然后加入这马家麾下,受其调遣。

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二人虽未与那岭南保乡军交过手,但也早就有所耳闻。

毕竟,那“定国将军”实在是太能折腾了。

先是占据广西,大破云贵六万官兵,接着生擒兵部尚书兼三省督师杨嗣昌,然后又大破十余万粤军。

这么大的事儿,只要是大明官员都听说过。

那时候,秦良玉还曾忧心忡忡,因为在她看来,那保乡军一战全歼三省精锐,接下来肯定会出兵攻取贵州.云南。

如此,四川也是危在旦夕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7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