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晚庭春

作者:赫连菲菲 | 分类:女生 | 字数:0

68、第 68 章

书名:晚庭春 作者:赫连菲菲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46

明筝次日就在上房碰了个软钉子。

老太君要诵经, 说免了各房的晨昏定省。

过去多年,陆家上院确实有这么个规矩,不准夫人们拿俗事来烦扰,小辈们没有紧要事, 也一律不必来请安。可明筝到底是新妇, 前些日子老太君还是很给脸面的允见了。如今便有些一视同仁的味道, 不过明筝是小辈,并不觉得长辈应当为自己一再破例, 她尊重老太君的习惯, 也尊重陆家多年来的规矩,在院外朝内里方向行了礼, 她便扶着瑗华的手回了自己的院落。

二夫人忙完了清早的事, 就亲自带着人来瞧明筝, 西边靠窗炕上,对饮了半盏茶,二夫人娓娓道明来意, “我知道你一向精明能干, 聪慧过人, 如今我年纪也大了,时常昏头花眼,精力不济, 有些事也力不从心起来, 原先侯爷在家,我怕扰了你们小两口清净,没好意思提,昨儿请示过老太太,你也知道, 老太太一向不理事的,我心想,是不是该把管家的事慢慢交给你”

明筝笑道:“二婶娘哪里年纪大初回在家里见着,以为是侯爷的平辈嫂嫂呢。”

说得二夫人直笑,“你这丫头,怎拿我打趣起来。”她二十五岁守寡,到如今也有十来年了,鬓边早早染了白霜,常年穿着素服,不施粉黛,比同龄人瞧起来更显年纪些。年轻时谁又不是爱漂亮的姑娘,可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不一样的,她早就歇了那些穿红着绿的心思,只盼着好好带大了独女,为她寻个好归宿,这一世也便没旁的指望了。

明筝抿唇笑道:“不敢,晚辈哪敢打趣二婶娘,实则这话还是我娘说的,那日二婶娘跟四婶娘上门,回头在屋里,我娘就跟我念叨,说侯爷样貌俊,果然家里头亲眷也都画上走出来的似的,我还记着那日婶娘穿了件浓翠色的裙子,细竹叶纹的,瞧着清爽,又特别。后来偶然得了对华胜,浓绿玉地细竹纹的,登时就想到二婶娘”

她招招手,瑗华就捧着托盘走过来,明筝把华胜拿在手里头,笑道:“二婶穿那身儿,戴这个,准好看。”

见二夫人神色迟疑,明筝亲热挽住她手臂,“二婶为我跟侯爷的事里外操持,原就该去您那儿,给您磕个头的。往后我长日在府里,事事少不得麻烦二婶,不足之处,还需得二婶费心提点。”

她说得倒是实话,上头没婆婆,太婆婆不好接近,偌大公府各房诸事繁杂,不知底细的新妇嫁进门,没人提点简直寸步难行。

二夫人见她对自己亲热,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任她挽住了胳膊,含笑道:“说得是什么话都是一家人,我当筠哥儿跟你是自个儿儿子儿媳的,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找我,不嫌我唠叨的话,我就多说说,有什么难处不方便跟筠哥儿讲,也只管叫人回了我。”

明筝又命人去取了点心来,让给二夫人尝尝,说了一会儿话,距离拉近了不少,明筝委婉表达了自己初嫁进来,不便直接接下庞杂的理事任务,不过若是二夫人不嫌她愚笨,可从旁帮衬些力所能及的事。

老太君意思不明,她怕自己多做多错,帮衬长辈却是说得过去的,也趁机将陆家各房的情况摸摸清楚。

于是定好次日明筝入宫回来后,就开始去二夫人院子里报到。

入夜,大姑娘蔓如早早已睡下了,侍婢将洗浴的铜盆抬出去,二夫人身着素色软袍,从屏风后走出来。

坐在妆台前,用篦子细细篦着长发。

丧夫后,她与世隔绝,连言语也少了。

她头顶上的天,在丈夫逝去的噩耗传来那刻就崩塌了。

这世上再无人欣赏她的温柔美丽,也再无人对她细语温言。她从一个柔弱的小女人,一夜之间长成了可供人倚靠的大树。

没一点儿前兆,也全无时间去适应。

她能体会如今初嫁进公府的明筝的难。当时却没人能体会她的苦。

视线落在镜前的那只锦盒上,碧绿的玉质闪烁着晶莹的光,颜色有一点点沉,适宜她的年纪身份,上头金叶竹纹精巧,边角点缀着滚圆小巧的珍珠,不算多繁复,简单明快的形状

她拾起一枚,别在自己发间,幽深的翠玉光芒温柔,映衬着她一头秀发。她还记得刚成婚时,他为她别上发簪的模样,他赞她秀发丰美,赞她白皙妩丽

她双肩抖动,摘下华胜攥在手掌,垂下头低低地哭了。

往后脂粉为谁妆点,珠翠为谁盈头,连她最引以为傲的头发也白了。

明筝应邀入宫,今儿慈宁宫花园比往日热闹。

几名宫嫔也在,据说是刚入宫没多久,皇帝特遣了来,陪太后说话解闷的。

彼此见了礼,明筝陪坐在末席。

她身边那位垂眉低眼的,正是曾经应选过公主伴读的梅茵,如今她周身骄矜贵气一扫而空,形容木讷地跟着众人笑,不时发出沉闷的声音附和着上首,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转过头来瞧一眼明筝。烈日当空,虽是坐在亭下阴影中,她仍有种无所遁形的窒息感。她看中的男人爱慕的女人就在身侧,被太后隆重介绍给众人,怕她独来尴尬,还特地请了外家的姑娘小姐们来陪衬。而她却只是宫里又一个不起眼的宫嫔,被丢在这深而幽寂的宫墙里,永世都走不出去。

说了会儿话,太后命宫嫔们散了,留下几个女孩子,围坐在亭边说话,太后扶着明筝的手,与她朝花园深处去。

“筠哥儿不在家,你一切可还惯”太后问的委婉,明筝也听懂了。

太后拍拍她的手,道:“若有什么,暂忍耐些,筠哥儿回来就好了,她就是那个脾气,这些年比年轻时更古怪了筠哥儿爹的性子就似她”

说得明筝有些尴尬,这话太后说得,她可听不得。

太后笑了笑,攥了攥她纤细的手腕,“还是这么瘦,陆家厨子一向不太行,这些年就没养出过一个胖的,回头从宫里挑两个善治食的带回去,懂医理的也要有,有个头疼脑热的,免等外头慢吞吞的郎中。”

说着,就吩咐敬嬷嬷,“你替本宫记着,回头就禀了皇后去办。”

敬嬷嬷含笑应下,明筝过意不去,“如此麻烦娘娘费心,我和侯爷怎过意得去。”

太后抚抚她的手,“傻孩子,跟外祖母见外什么你跟筠哥儿好好的,本宫就高兴。前儿来本宫这辞行,本宫说他了,如今是家室的人,遇事得更要三思,往后这种出远门的事儿,不准他去了,他底下训练出那些人,难道都是草包不成没了主帅就什么都做不得了”

一路说着话,来到一片蔷薇丛前,花木已落了一半,颇有些颓败的气氛。明筝听着这些掏心掏肺的话,又想到太后的病,强撑了一岁,为着瞧陆筠成婚。往后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她能替他尽孝多一日就多一日,别留了遗憾才好

留在宫里用了午膳,天黑前乘车回了来,照常去上院请安,老太君依旧没有见她。

明筝去了二夫人的院子,桌上摞着厚厚一堆卷册。

二夫人含笑道:“先把宗族名册瞧一瞧,陆家祖辈们的平生典籍都在这里。另一边是筠哥儿名下的产业,田产、茶庄、宅院,等你尽都熟悉了,再慢慢接手旁的。筠哥儿事先跟我提过,想你新婚不熟悉家里的情况,怕你有事不好意思去公中支用钱银,在我这儿存了一万两散票,趁这回都给了你,也免你再费神来零取。”

明筝没料到陆筠还留了银子给自己,又是意外又有些好笑,他走得匆忙,安排倒细致,连这些小事也都为她思量到了。

那么一个大忙人,脑子里装多少正事,他就是再粗心些,她也觉着没关系。偏偏这样窝心,连她没料到的也打点好了。

她嫁妆丰厚,手里也有铺子田庄,再说陆家什么都有,还能短了她吃用不成

二夫人见她腼腆,不免抿嘴笑起来,“我瞧筠哥儿是真懂得疼人儿,阿筝,你是个有福气的。”

抱了厚厚的卷册回来,明筝翻看了两本,就没再瞧了。

推开窗让微凉的晚风拂进来,吹起帘帐一角,回头望去,那帐中却是空落落的。

他走了三日了。

没有来信。

她想打听打听,又怕耽搁他的正经事。

按照行军的脚程,多半已到几百里外的地方了吧。

他没说要去干什么,她也默契的没有多问。

可她惦念他,担心他。

成亲后日日夜夜在一处的两个人,忽然分开,许多天没枕在他结实的手臂上,没与他热烈的亲吻

她抬手轻轻捻住嘴唇,对镜望着里头那个眉头微蹙,眼神幽怨的女人,那是她吗

她整个人,都变得那么陌生。

那么容易多愁善感。

和离的时候,她告诉自己,这辈子一定要洒脱骄傲的活着。

可沉浸在爱情里的女人,要怎么洒脱啊。

她忍不住想念他。

她好想他。

无月无星,八月底的风是凉沁沁的。

郭逊递上水囊,“侯爷,饮点儿酒暖暖身子吧。”

陆筠嘴唇干裂,垂眼摇摇头,“忍耐一下,不要误了事。吩咐下去,打醒精神,休整一刻钟就启程。”

郭逊龇牙咧嘴地应下,将水囊放回褡裢,回头大声吆喝道:“醒醒,都醒醒睡在这荒野里,仔细给冻死了”

陆筠抬眼,目视一望无际的荒野,老树枯丛,没一丝生机。以往他也是这样活着,无论身在何处,受什么样的苦,都没关系。可如今他只要想到家中还有个人等着他,会为他受过的伤而心疼落泪,他心里就一阵酸楚。

他想快些完成任务,早点回到她身边。这个时辰,她想必已睡了吧她会想他吗

会想到千里之外,他也在想着她吗

一夜噩梦,天不亮明筝就醒了。

窗外天色阴阴的,下地推开窗,迎面就见风打着旋,卷着枯叶朝窗里飞来。

片刻豆大的雨点落下来,敲在窗格上发出哔啵的声响。

明筝睡不着,索性自去浣面整妆。等瑗华和赵嬷嬷等人进来时,她已妆点好了。

“奶奶,今儿落雨,老太太院里肯定又闭门儿,不若别去了吧”

瑗华瞧雨大风急,自是心疼她。

赵嬷嬷拿了件披风,裹在明筝肩上,“奶奶自个儿是什么主意听说按过去的惯例,似乎也有不晨省的时候。”

明筝没言语,软鞋上套了木屐,随手拿起门边立着的竹伞。

赵嬷嬷叹了声,给瑗华打个眼色命她快跟着去。

赵嬷嬷心里头也不快活,侯爷一走,老太君就闭门谢客,这不明摆着告诉人,过去肯敷衍奶奶是瞧侯爷面子。

才进门就受这种委屈,她替奶奶不值。奶奶为人挑不出错处,便是和离过,也是出于无奈,哪个女人不想一生一世两情相悦过完一辈子

都是无法啊

听说那梁家也倒了霉,不知谁传扬出去,说梁霄房里的姬妾生了个外族闺女,如今梁家老太太臊得不敢出门,走丢的四小姐没找回来。

梁霄人在宛平,怕是也得了信,军中那些大老粗闲下来什么谈,梁霄定给人当成笑话,常常奚落。

混到这地步,也是可悲。

原本好好的日子若是过下去,又岂会落得这般当年若是更珍惜奶奶些,别好高骛远去挣什么军功,伯世子做着,小夫妻和和美美,何至于弄得丢了爵位,面子里子全都没了

赵嬷嬷惋惜着,明筝瑗华已撑伞走得远了。

行至院落前,雨势小了不少。

明筝从不强求,在院前细声问问老太太的情况,若是不见,她行个礼也就去了。

今儿来迎门的是老太太身边的裴嬷嬷,兴许瞧雨势大,于心不忍,还多劝了明筝几句。

“老太太不是冲着夫人您,您千万别多心,每到秋日咳得就厉害,眼看风凉,怕过了病气给夫人”

话音未落,就听里头一阵急慌慌的嚷叫。

“老太太”

裴嬷嬷神色一凛,忙丢下明筝朝里冲去。

明筝也顾不上旁的,紧跟着掀帘进了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529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