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二章 对谈

书名:我能看见状态栏 作者:罗三观.CS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0

说起寄生虫这种特殊的疾病分类,人们一般能想到的都是“腹泻”和“营养不良”。林记者也不例外。他曾经见过不少感染了蛔虫的孩子面黄肌瘦,看上去就像是刚刚从战乱地区逃出来的一样。

“寄生虫你是说腹泻和营养不良”林记者想当然的把自己的经验套了进去,“辨别腹泻应该是比较容易的事情吧”

孙立恩苦笑了一声,“不,那是肠道寄生虫。这种特殊的寄生虫,导致这个十岁的孩子在三年内长到了70多公斤重。”

就着茶水,三人像是聊天一样聊起了陈雯的病例。尽管对面这两位都是宋院长介绍来的记者,应该比较靠谱。但孙立恩还是很小心的隐去了能够直接和陈雯联系在一起的内容。在他口中,这个病例是个小男孩,家在牧区,来宁远探亲时发病总之除了病情之外,其他的内容全都是孙立恩自己胡编的。

本来孙立恩还有些担心,这两位见多识广的记者老师会敏锐的察觉出自己故事中的漏洞,然后直接拆穿自己在说谎。可让孙立恩没想到的是,两位记者倒是发现了故事中的漏洞,但他们两个人不光没有指出错误,反而还用睿智的视角,给孙立恩的故事漏洞找好了各种解释的理由。

这种编瞎话还有人捧哏兜底的感觉简直太棒了。孙立恩很舒心的讲完了故事,他喝了口茶,滋润了一下自己有些冒烟的喉咙,“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疑难杂症患者,从这个病人身上,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

不能拘泥于表象,必须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孙立恩在陈雯的身上所学到的东西。要从状态栏提示的状态推理出库欣病就已经很困难了,如果不是陈雯身上出现了坏疽,时间紧迫逼的孙立恩不得不另想办法确诊库欣病,他根本不可能想得到陈雯身上还有脑包虫的问题。

从这个角度说起来,陈雯疾病的诊断其实和孙立恩的判断关系不太大她被确诊,其实都是r成像的功劳。

孙立恩自己心里清楚,因此在别人夸他是什么了不起的医生的时候,孙立恩心里虽然挺开心,但却丝毫不敢有自得自满的情绪。就像是帕斯卡尔博士所说,其他医生都可以出错,但孙立恩不行。他现在已经成了第四中心医院里处理疑难杂症诊断的主力医生。再考虑到四院的特殊定位,孙立恩很可能是那些罹患疑难杂症的患者们,最后一次确诊的机会。

如果孙立恩犯错,患者很可能要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所谓压力,并不只是在上级领导和同事的一遍又一遍要求下才会出现孙立恩其实在平时的工作上给了自己很大的压力。而压力在孙立恩身上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反正不是我的病人不去好奇也行。”

“我们今天走的时候,听说你们抢救室来了个把自己胳膊拽断的病人,好像还是个被警察带来的犯罪嫌疑人。”林记者稍微整理了一下自己的采访内容,然后向孙立恩发问道,“你们平时经常会遇到这种病人么”

“您说的是哪种”孙立恩愣了愣,如果说是骨伤送来的急诊病人,那急诊室见的太多了。

“犯罪嫌疑人。”林记者答道,“医院本来就是个处理病痛的地方,这种环境里遇到的这些人肯定也会比其他地方更多吧”

孙立恩思考了片刻后答道,“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说。毕竟我也没有统计数据。而且在我工作的这段时间里,警察同志们来的次数也不是不是特别多。”

孙立恩本来想对这个问题进行否定回答的,可一边说着,他一边觉得林记者提问的内容还真有那么些道理。急诊科处理的患者中,因为确实也有不少是因为人为原因而受伤的。比如那一大群在ktv里打群架的4s店销售员以及房屋中介,比如那个因为甲基苯丙胺中毒而入院治疗的高严,还有被邻居投毒,现在还在康复中的战浩。算起来,要是没有这些事情的话,说不定急诊的工作真可以轻松许多。

“那就还是挺多的呗”年轻的小记者点了点头,“这些人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孙医生你有什么想法么”

“想法”孙立恩愣了愣,然后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还能有什么想法,主要是替他们觉得可惜吧。”

林记者抬起头,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孙立恩。他原本想引导孙立恩回答类似于“做好本职工作,所以不会对这些犯罪嫌疑人有惧怕的情绪。”不过没想到,孙立恩却不按套路出牌。

“我见过几个这样的患者。”孙立恩又喝了口茶,今天说的话有些多,他嗓子都快哑了。“这些患者大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还挺年轻的。从我们当医生的角度来说,年轻的患者一般对治疗的反应都比较好,他们的身体年轻,恢复力强,而且生理基础一般也比上了年纪的人更好。换句话说,他们比小孩子或者中老年人更能抗,而且也更好治。”

林记者点了点头,他没有再去引导孙立恩的回答,而是低头开始写了起来。

“但是明明挺好的身体,却被他们自己折腾成了这样”孙立恩摇了摇头,“我每次看到这些年轻人的时候,总会觉得很可惜。他们对自己的身体不爱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嘛”孙立恩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也觉得自己这个想法有点过分,“如果对于自己的身体这么不在意,为什么不能把好身体给别人呢我也见过很多想活下去的人却因为各种原因没能扛过去。他们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啊。”

林记者点了点头,悄悄的在记录本上把孙立恩最后的一句话给删了。

“遇到这种患者的时候,你会在治疗或者诊断上有什么特殊倾向么”小记者还在提问,“会不会因为对方是犯罪嫌疑人,所以在治疗上有所保留”

“那是绝对不会也肯定不能的。”孙立恩郑重回答道,“倒不如我反过来问您一个问题。您觉得,我们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救死扶伤吧”小记者愣了愣,没想到自己反过来成了被提问题的对象。

“救死扶伤确实是我们的工作内容。”孙立恩正色道,“就像您总结的一样,我们的工作内容并不包括审判或者判断一条生命是否值得被拯救,那不是我们的工作内容。”

“就像我的带教老师经常和我们说的话一样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人士处理。审判一个人,这是法院和法官们的工作。”孙立恩点了点桌子,用动作来强调自己的语气,“如果我们医生开始凭自己喜好去判断一条性命是否值得拯救,那就意味着我们会越权。非专业人士贸然进入某些专业领域,那一定会出大乱子。其他的都暂且不论,如果在治疗和诊断上有所保留,从而导致患者死亡,那和直接杀人也没有什么区别了。除了法律责任以外,这种沉重的道德负担会非常轻而易举的压垮一个人,要么他从此以后漠视生命,要么陷入自责无法自拔。这种事情风险太大而且对谁都没有好处,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去做。”

孙立恩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其实医生大概是世界上最希望患者恢复健康,平安出院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7978s